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文体:散文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新课导入
1.学习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重点)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先后主编或编辑过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者简介
作者与他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背景
商酌zhuó 恳kěn切 譬pì如
朦méng胧 累léi赘zhuì 别biè扭niu
拖沓tà 妥帖tiē 诲huì人不倦
颠沛pèi流离 丁卯mǎo 草率shuài
南腔北调 沦lún为 打拱gǒng
鞠躬尽瘁
读读写写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懊悔 肺腑之言
西红柿
多音字
形近字
诲人不倦:
一以贯之:
累赘:
南腔北调:
以身作则:
不耻下问: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不必要,麻烦。
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言。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而可耻。
词语释义
mǎo
ɡōnɡ
zhuó

shū
zhuì

tuǒtiē
ménɡ
lónɡ
huì
shèn
丁卯
躬行
生疏
商酌
慎重
譬如
累赘
拖沓
妥帖
朦胧
诲人不倦
别扭
颠沛流离
cuì
qiānɡ
南腔北调
鞠躬尽瘁
bièniu
pèi
字词检测
1.学习略读方法。
(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文章其他文字可以速读。
(2)从文章题目猜想文章内容,从题目产生问题、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注意首尾呼应。
(3)借助略读课文本身的助读材料,包括“课前导语”“材料链接”的一些内容等,粗知文章大意。针对不同文体特点和具体篇目,可以采取不同的略读方法。
(4)略读并不等于“粗略地”阅读或“忽略地”阅读,对重要的语句、段落也一定要理解。
学习略读——捕捉重点
2.计时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大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示例:
从题目我们确定了中心人物,“二三事”提示我们阅读时要概括文章写了哪些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德?确定阅读重点在第3至5段: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第6至8段: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品德。
(1)从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可以确定哪些阅读重点呢?
(2)勾画文章中评价性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示例: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承上启下,概括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事件。
3.通过以上对阅读重点和对评价性的语句勾画,思考,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及品德?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工作方面:
1.描文章标点
2.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3.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文章
对工作认真负责,谦虚好学,待人厚道
生活方面
1.恭送客人
2.真诚复信
宽厚待人
对朋友的尊重和关爱。
修改文章
律己严
1.写文章简明如话。
2.文风重视简洁。
3.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4.根据以上分析,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回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及作者的心情。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7~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
第五部分(9):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语文主张的思考。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第二课时
1.作者在第 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例: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
“宜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 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 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举例说说。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3.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叶圣陶先生的?
怀念和敬仰之情。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怀念,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
1966年,叶老靠边了,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当时中央统一的课本没有了,各个省编的课本叫做《政文》,等于是取消了语文课。文革中,曾经一点一滴建立的语言规范和美感瞬间崩塌,叶老一篇不漏地看报上的批判文章,也出门看机关,学校张贴的大字报,回到家中,他不做声了。他有一个原则,既然不能说真话,他就不说话。在1969年后,叶老到北京,长期与家人分离,叶老内心感到孤独,他开始给儿子写信,一写就是500封。
资料补充:叶老的文革十年
4.通过略读文章,我们共同品析了叶圣陶先生“言”之宽厚、“行”之谦恭、“写”之严格”,感受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这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我们要抓住关键字来理解,“小”指代小事件、细节,“大”指代重大主题,其特点就在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抓住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深入思考,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本文在刻画人物时,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第三段写吕叔湘先生看见叶圣陶先生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写“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第4、5段写到的“我”与叶圣陶先生的日常交往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能集中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过人品行。还有第6—8段中的典型事例,也都是小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过人品行。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了人物的全貌,表现了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叶圣陶先生的一些典型事例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高尚品格。
主旨
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2.叙述平实,语言质朴
3.过渡自然
写作特色
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 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 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赘余的地方,做些修改,自评或互评,自改或互改,也可以挑选一些片段,大家一起修改。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