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10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文体:回忆性散文
第1课时
《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作者不详,是先秦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除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个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
知识链接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关注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理解阿长的形象。
3.理解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注入的丰富情感。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作者介绍
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即“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怒批北洋政府,结果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情景。
背景链接
搁置 投掷zhì 肚脐qí 憎zēng恶wù
竹竿gān 土匪fěi 疮chuāng疤 诘jié问
哀悼dào 书斋zhāi 霹pī雳lì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守寡guǎ 规矩ju 惧惮dàn
掳lǔ夺 咒zhòu骂 疏懒 孤孀shuāng
读读写写
争辩 针灸jiǔ
辨别 脍kuài炙zhì人口(比喻好的诗文被人们赞美和传诵)
辫子
多音字
形近字
字词检测
骇( ) 掳( ) 孤孀( )
惶急( ) 诘问( ) 疮疤( )
渴慕( ) 粗拙( ) 霹雳( )
陆玑( ) 惧惮( ) 憎恶( )
懿( ) 辟头( ) 震悚( )
hài

shuānɡ
huánɡ
jié
chuānɡ bā

zhuō
pī lì

dàn
zēnɡ


sǒnɡ
请你改换题目中的一个字,
概括出本文的主要事件,
并标出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段落。
听读课文,由题入文
阿长买《山海经》
19-29段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切切察察
大字睡相
烦琐的道理
讲长毛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名字由来
吃福橘
请根据事件划分全文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 介绍“我”的保姆阿长名字的来历。 
第二部分(3—18): 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与“我”的几件趣事。
第三部分(19—29): 写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
第四部分(30、31):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第2课时
默读全文,抓住事件中的关键语句做批注,说说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长妈妈。用下列句式组织语言:
从 (句子或事件)中,
我看出“长妈妈”是一个 (性格品质)的人。
由事知人
勾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消失—
憎恶—新的敬意—怨恨消失—怀念敬重祝福
切切察察的毛病
许多规矩
听完长毛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去世
先抑后扬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梳理全文
1.在文章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深入文本
(1)作者在文章开头有意透露了阿长的身世,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2)文章最后两段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身怀同情和愧疚。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儿时的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与后面的情感转变形成巨大反差,但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还读出了什么?
深入文本
课文前半部分虽然用的是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成年后的作者在写作时流露出更多的是同情与怀念,这也为下文态度的大转变奠定了感情基础。
1.朗读下文,体会语气与情感。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熟读精思
注: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齐读,读出高亢与喜悦。
熟读精思
2.朗读下文,在比较中体会这句话的妙处。
(2)“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哥儿,'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不识字的阿长连书名都不知道,这正符合没有文化的劳动妇女的语言特点。
“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书中的画,不识字的阿长牢牢记住了“我”的牵挂。这一句话,就把长妈妈的形象,光辉夺目地立起来了。
1.“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思考:长妈妈真的具有“伟大的神力”吗?
熟读精思
2.文中还有哪处出现了“伟大的神力”?你是怎么理解的?
因为有画儿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会产生“新的敬意”,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在“长毛的故事”这一事件中出现过。是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出乎意料地买《山海经》做了铺垫。
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划线词,谈谈你的理解。
品析语言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2)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他阿长。
大词小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极为震惊的状态。
大词小用,夸张地表现出了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3)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品析语言
(4)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过去的“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故事后,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确实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的敬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夸张地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者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
理解一:从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
理解二:从儿时的“我”的角度来看,当时真的认为如此。
感悟情怀
文章最后,鲁迅先生发出了最真挚的呼告、最深情的祈祷,请自由朗读最后两段。
语速:
语调:
感情:
缓慢。
低沉。
满含思念与感激,又身怀同情和愧疚。
1.欲扬先抑。
写法探究
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3.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刻画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粗俗的形象,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主 旨
总 结
课后拓展
结合课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想象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小知识:
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则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对比,更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