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在自制花椒油的部分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花椒 B.清水冲洗 C.小火油炸 D.装瓶密封
2.(2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N2约占78%,O2约占21%
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
C.空气是混合物,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D.大自然有自净能力,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空气的成分仍能保持不变
3.(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过滤 B.称量固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取用少量液体
4.(2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增加工业产值
B.将工厂烟囱加高防止污染空气
C.就地焚烧秸秆以获得草木灰,增加土壤肥效
D.实行塑料回收再生、循环利用
5.(2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N2 C.NO2 D.NO
6.(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治疗贫血,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C.治疗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物
D.预防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
7.(2分)白藜芦醇(C14H12O3)广泛存在于葡萄、桑葚等植物果实中,它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6个H2分子和1个O3分子
B.1个白藜芦醇分子是由14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3个氧元素组成的
C.白藜芦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D.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8.(2分)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不反应,Y溶解并放出氢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X、Y、Z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X>Y>Z B.Y>X>Z C.X>Z>Y D.无法判断
9.(2分)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0.(2分)如表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B 除去炭粉中的氧化铜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降低某自来水的硬度 向自来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
D 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相互刻画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1.(7分)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区分硬水和软水用    ,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
(2)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防雾霾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    性;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4)N2常用作保护气,主要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选填“稳定”或“活泼”)。
(5)石油、煤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7分)2023年11月日本东京启动第三批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水中含有氚、锶、铯、碘等64种核放射性物质,海洋安全和人类健康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1)核废水中氚、锶、铯、碘指的是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在核污染发生时,可适量服用碘片(KI)。下图(甲)是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碘位于第    周期。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写出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
(4)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    。
13.(5分)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面粉
B.植物油
C.硝酸钾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保持溶液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若B中混有少量A可用    的方法提纯B。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序号)。
①A
②B
③C
④无法确定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14.(8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则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   。
(4)欲使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验满方法为    。
15.(8分)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甲同学观察到实验2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    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    (填“发生”或“不发生”)化学反应。
(3)小亮同学由实验2联想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Ⅰ.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Ⅱ.为了验证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晓霞同学设计了实验4图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同学们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    。
四、计算题
16.(5分)为测定实验室某粗锌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向粗锌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请根据图示信息计算:(样品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g。
(2)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答案】C
【解答】解:A、采摘花椒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清水冲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小火油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装瓶密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答】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故A错;
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故B错;
C、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故C正确;
D、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不能保持洁净,故D错。
故选:C。
3.【答案】C
【解答】解: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答】解:A、大量开采矿产资源,会破坏环境,要合理开采;故选项错误;
B、将工厂烟囱加高防止污染空气错误,因为将高烟囱加高,会对周边区域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C、焚烧秸秆,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D、实行塑料回收、循环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C。
6.【答案】A
【解答】解:A、人体缺乏铁元素易患贫血,治疗贫血应服用含铁元素的药物,而不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说法错误;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说法正确;
C、氢氧化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铝,因此治疗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物,说法正确;
D、人体缺氟易患龋齿,因此预防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说法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不含H2分子和O3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白藜芦醇分子是由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藜芦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12):(16×3)=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D、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答】解: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不反应,Y溶解并放出氢气,说明Y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X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Y>H>X。
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X>银>Z。
故X、Y、Z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X>Z。
故选:B。
9.【答案】A
【解答】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但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酸碱盐的溶液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解答】解:A、足量铁粉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向自来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能检验硬水和软水,不能降低某自来水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可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1.【答案】(1)肥皂水;煮沸;
(2)吸附;
(3)+1;
(4)稳定;
(5)不可再生CH4+2O2 。
【解答】解:(1)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
(4)N2常用作保护气,主要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稳定;
(5)石油、煤都是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
故答案为:(1)肥皂水;煮沸;
(2)吸附;
(3)+1;
(4)稳定;
(5)不可再生;CH4+2O2 。
12.【答案】(1)元素。
(2)126.9;五。
(3)①2。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Na2O。
(4)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解答】解:(1)核废水中氚、锶、铯、碘指的是元素。
故答案为:元素。
(2)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碘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5,位于第五周期。
故答案为:126.9;五。
(3)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即钠元素、镁元素。
故答案为:2。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③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
故答案为:Na2O。
(4)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是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故答案为: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3.【答案】(1)C。
(2)B。
(3)升高温度;蒸发结晶;④。
【解答】解:(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硝酸钾,是因为硝酸钾易溶于水。
(2)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3)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保持溶液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减小);若B中混有少量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不知道饱和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固体质量大小。
故答案为:(1)C。
(2)B。
(3)升高温度;蒸发结晶;④。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14.【答案】(1)集气瓶;2H2O22H2O+O2↑;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过滤;
(2)BC或BF;CaCO3+2HCl=CaCl2+H2O+CO2↑;
(3)AD或AF;
(4)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端,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实验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是可溶性物质和不可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或F,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该反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氨气,应选用A为发生装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为D或F,则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AD或AF;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则验满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端,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故答案为:(1)集气瓶;2H2O22H2O+O2↑;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过滤;
(2)BC或BF;CaCO3+2HCl=CaCl2+H2O+CO2↑;
(3)AD或AF;
(4)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端,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15.【答案】(1)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酚酞溶液;发生;
(3)Ⅰ、氯化钙或(氯化钡);CaCl2+Na2CO3=2NaCl+CaCO3↓(或BaCl2+Na2CO3=2NaCl+BaCO3↓);
Ⅱ、锥形瓶内的气球变大;
Ⅲ、密封保存。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因此该实验方案为: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酚酞溶液;发生;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Ⅰ、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氯化钡溶液不反应,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或BaCl2+Na2CO3=2NaCl+BaCO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答案为:氯化钙或(氯化钡);CaCl2+Na2CO3=2NaCl+CaCO3↓(或BaCl2+Na2CO3=2NaCl+BaCO3↓);
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锥形瓶内的气球变大,此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答案为:锥形瓶内的气球变大;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密封保存;故答案为: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
16.【答案】(1)0.4;
(2)86.7%。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逸出导致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即为氢气的质量,则氢气的质量=100g+15g﹣114.6g=0.4g;
(2)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65÷4=x÷0.4g
x=13g
锌的质量分数
答: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6.7%。
故答案为:(1)0.4;
(2)86.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