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第4课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Ⅰ 语言素养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 ,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 ,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 ,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 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C.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D.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B.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读懂他的文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D.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②谁愿意和对自己观点都不认同的对手辩论呢?
③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④只有多愁善感的人才会相信真诚本身就已足够。
⑤实际上,绝对真诚可能带来错误,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
⑥如果你对自己极力辩护的观点都不信服,那么你就是在滥用推理。
A.③⑤⑥②④① B.③⑥②④⑤①
C.④⑤①③⑥② D.④⑤③①⑥②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① ,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体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② ,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③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来支持。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所谓要慎重,就是指这个。
答:
7.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示例: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答:
Ⅱ 思维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文学创作)不能只讲真话。
②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③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就应当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④真话和真理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真话指的是真心话,而真理则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道理。真话并不等于真理,真话未必全是真理。但既然写作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真话,也应当用来表达真理;既然写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作者就应当具有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的责任感。
⑤虽然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写的句句都是真理,但在写作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即使如此,智者千虑也难免会有一失,当文章发表后自己回头再看时,还往往会发现存在思虑不周的偏颇之处。倘若作者自己没有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之心,写作不进行深入理性思考和严谨推敲,那就势必会形成写作的粗制滥造、信口开河。
⑥文学创作需要虚构,文学创作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指的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更具有代表性地再现生活的真实。只靠说自己心里的真话是远远不够的。作家心里的有些真话,也未必是符合现实社会真实生活的。作家必须在深入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依靠深刻生动的形象思维,经过艰辛的集中、概括和提炼过程,方能塑造出令人感动和信服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
⑦写作是人类传播和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必须具有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意识。(选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有删改)
1.下列对“写作(文学创作)不能只讲真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写作(文学创作)又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这就决定了写作不能讲写作者的真心话。
B.真话不等于真理,写作(文学创作)如果只讲真话就不能表达真理,而会把作者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借艺术形式展露出来,严重地玷污圣洁的文学园地。
C.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要求写作之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应深入思考,讲真话。
D.写作(文学创作)需要说真话,但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这只靠说自己心里的真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虚构。
2.下列对原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引用古语引出“写作讲真话”的话题,接着用一问句,激发读者思考,然后再借用季羡林的名言,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论点。
B.②③两段分别从写作与读者的关系、写作的社会效应两个角度,阐述了写作不能只注重讲真话和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C.④⑤两段从真话和真理概念的不同入手,阐述了讲真话与求真理的有机统一关系,强调写作者应当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
D.第⑥段与前四段形成了递进关系,阐述了讲真话与艺术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告诉读者写作(文学创作)要讲真话但更应该注重虚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作者应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
B.即使写作时经过深思熟虑,因智者千虑也难免会有一失,文章仍会存在思虑不周的偏颇之处,也势必会形成写作的粗制滥造、信口开河。
C.作家只要深入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依靠形象思维,经过集中、概括和提炼过程,就能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
D.写作是人类传播和传承文明的一种文化活动,必须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意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李存山
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
一个在书斋和讲堂度过一生的哲学家,为什么在晚年还如此欣慰地忆起听到抗战胜利消息的那一天?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1933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此文发表时,编者特附有按语:“切望平津读者不可因敌迫城下,心神不宁,遂尔忽之。同时更宜信:有作出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当时,日本的铁蹄已津城下。
1935年,《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
1937年7月29日,日军入侵北平。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
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不应颓唐丧气,因此勤力攻读,专心撰述,以期有补于来日。”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本人曾听张岱年讲过,当时也有少数文化人投入敌伪政权,成了汉奸。他们之所以丧失民族气节,误以为中华民族会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太肤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望。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知论”“天论”和“人论”四部分,意在“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思惟论》《事理论》《知实论》和《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公开出版这五部论稿时,有学者仿照冯友兰在抗战时期写的《贞元六书》,提议将此书称为《天人五论》。
1942年,张岱年会晤私立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何其巩得知张岱年著有《中国哲学大纲》,恐他在战乱中遗失,建议其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大纲》印为讲义。张岱年欣然同意,《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此书历经坎坷,先后以“宇同”和“张岱年”的署名公开出版。后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的代表性著作。
最近,张岱年家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他在抗战时期写的几篇诗稿。其中大多是旧体诗,但也有一首新诗。诗中说:“东南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五千年……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相关链接
①在中学时期,张岱年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大学期间,在张崧年的指导下,他大量研读英国哲学家罗素、摩尔、怀特海的哲学著作,分析哲学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张岱年的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张岱年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译著,认识到“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学说”。(选自杜小安《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及其评价》)
②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好学深思、最有远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信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始终牢牢把握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它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哲学研究、文化研究、国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选自方克立《张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岱年不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坚守民族气节,是因为他不相信创造了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会灭亡,他对民族文化有坚定的自信。
B.何其巩建议张岱年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中国哲学大纲》印为讲义,以防此书稿在战乱中遗失,可见其爱才之心及书稿的价值。
C.在86岁高龄的时候,张岱年依然认为当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是他一生中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这表现了他深厚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岱年认为日本正在加速灭亡,而中国的抗战胜利在望。但由于他对战争形势的估计不足,一直到抗战胜利,他的哲学专著都没能按计划全部完成。
5.文章多处引用传主的原话、诗文以及编者按等,有什么作用?
答:
6.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答:
1.答案 B
解析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由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文字和作者关系非常密切,应用“息息相关”。金玉良言:像黄金和美玉一样宝贵的忠告或教诲。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根据下句里的“先贤的深刻思想”可知,此处应该为先贤的“宝贵的忠告或教诲”,应用“金玉良言”。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可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此处根据语境是对“先贤的深刻思想”的赞赏,应用“拍案叫绝”。“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根据语境此处是表转折的意思,应用“虽然”。
2.答案 C
解析 根据文意,此句阐述的是“人与文”的关系,然后根据前文语境可知,先说了解人再说文章的顺序,此句也应该是先说人再说文章的顺序,只有C项符合题意。
3.答案 D
解析 原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应去掉“使”;二是缺少介词,应在“先贤言谈”前加上介词“与”。A项主语不一致。B项缺少主语。C项“先贤言谈”前面缺少介词“与”。
4.答案 B
解析 上述句子主要论述真诚与正确推理的关系。③提出观点;⑥②论证观点的第一部分——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④为过渡句,单有真诚是不够的;⑤分析“真诚”的局限性;
①得出结论。
5.答案 (示例) ①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 ②对外恪守于“信” ③生活中诚信的缺失
解析 第①处,前面说“诚信是做人之本”,后面说“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可见横线上应是说没有诚信;第②处,前面是分号,可见应与前面内容构成并列关系,故可以抓住前面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对内立足于‘诚’”,后面自然应是说“对外恪守于‘信’”;第③处,结合前后内容可知,应是说生活中缺少诚信。
6.答案 作者要锤炼自己的语言。
7.答案 (示例)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甜美的果实;真诚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1.答案 D
解析 D项结合原文“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文学创作需要虚构,文学创作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可知。A项“写作不能讲写作者的真心话”错误。B项“只讲真话就不能表达真理”错误。C项“写作时,应深入思考,讲真话”与原文意思不符。
2.答案 D
解析 由原文“文学创作需要虚构,文学创作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可知,D项“第⑥段与前四段形成了递进关系”错误。
3.答案 A
解析 B项结合原文“但在写作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即使如此,智者千虑也难免会有一失,当文章发表后自己回头再看时,还往往会发现存在思虑不周的偏颇之处”可知,“也势必会形成写作的粗制滥造、信口开河”错误。C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化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意识”可知,“必须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错误。
4.答案 D
解析 “但由于他对战争形势的估计不足”错,原文是“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要旨”。
5.答案 ①文章多处引用传主的原话、诗文以及编者按等,多方面表现了传主的品格、志趣、学术追求等,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立体;②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具体明确,真实再现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特点;③在叙述具体事件时,穿插传主的回忆和作者听到的张岱年本人的讲话,多角度印证传主始终如一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
6.答案 ①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建构继往开来的哲学体系。②民族危难之时,提出确立勇猛宏毅的哲学以应对危机。③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坚决不与敌伪合作,保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