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说课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说课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Lessons Process
说课过程
教材分析
1
教法学法
5
学情分析
2
教学过程
6
教学目标
3
4
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状况
二、学生情况
高一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初步了解两汉历史,但是时间久远,加之初中课程内容较浅,所以对两汉内容多半已不记得。
高一学生在这一学期面临选科,所以历史学习应该更加满足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1.知道西汉与东汉朝代交替的基本史实。
2.了解汉初的社会背景;“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光武中兴”。能够准确叙述重要的制度并理解其意义。
3.能够结合史实论述两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 ;两汉衰亡的原因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重点
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提问法
归纳法
史料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
+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图表法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立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一、导入
通过对上节课的总结、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言关于本课的内容、以及我们今天为什么处处都用“汉”来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过渡到新课,同时明确历史发展的继承性。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二、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提问:
西汉建立者,建立时间?
汉初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达成的效果如何?用原文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习聚焦提问,和分析史料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阅读,了解文景之治的成效。
增加“萧规曹随”的故事,引导学生大概了解黄老之学和“无为而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二、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提问: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被称为什么?汉初施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影响?针对影响,朝廷采取的措施什么?最终引发了什么事件?用原文回答。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汉初的政治制度、背景,以及发生的重要事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三、西汉的强盛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用合作探究,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阅读归纳能力。认识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并指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关系,增加历史知识。
让各小组合作探究: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是什么。分成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四个方面。
补充:封建社会的一大矛盾:皇权与相权。
政治 设立中朝、削弱诸侯、设立刺史、察举制、任用酷吏
经济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淮、重农抑商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疆域 开疆拓土、北击匈奴
民族 汉族形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三、西汉的强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史料阅读,认识到董仲舒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三、西汉的强盛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初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引导学生联系到汉初诸侯王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势力坐大;纨绔子弟肆意违法;豪强地主侵占土地。又可以根据现代中国设立了监察委。认识到监察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到监察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三、西汉的强盛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缓解上课的疲劳,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家,并指出是这两位将军重创匈奴,打出了“汉”的雄威。又讲课外故事,霍去病“封狼居胥”、窦宪“燕然勒石”是我国古代军事的最高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补充: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史记·苏武传》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三、西汉的强盛
设计意图:缓解学生上课的疲劳,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汉武帝穷兵黩武,晚期社会凋敝,昭宣(汉昭帝、汉宣帝)中兴恢复汉朝国力,彻底消除匈奴威胁。
用汉宣帝“故剑情深”、以及霍光“伊霍之事”的典故,增加学生历史课外知识,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四、东汉的兴衰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聚焦提问,让学生用原文回答,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知识,加深印象。
提问:
阅读课文回答,西汉灭亡的原因、时间?灭亡西汉的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新的朝代灭亡的原因、时间?东汉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
根据学习聚焦提问,光武帝刘秀采取的具体措施什么?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的繁荣景象被称为什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四、东汉的兴衰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材料和课文,回答问题,帮助掌握基础知识。
提问:
根据课文和材料回答,东汉衰亡的标志和原因什么?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继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卒年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五、两汉的文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帮助掌握基础知识。
史学成就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文学成就 汉赋、乐府诗
科技成就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九章算术》、造纸术
其他成就 数学:《周髀算经》;天文学:候风地动仪、《灵宪》;医学:《伤寒杂病论》、麻沸散;农学:《氾胜之书》、《四民月令》、二十四节气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六、探究与拓展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素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四、东汉的兴衰
设计意图:设置讨论环节,增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巩固本课知识。
讨论:
两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