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局限性 2.了解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其思想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3.了解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曲,分析明清时期科技著作呈现的总结性特点,分析文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发展
领域 表现
农业 ①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并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商业 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2.局限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1)背景: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
(2)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3)内容:核心是“致良知”。
(4)评价
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李贽
(1)思想: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黄宗羲 ①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②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王夫之
4.图解历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知识点三 小说与戏曲
1.繁荣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小说成就
作者 时间 成就 意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 明朝中期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吴敬梓 清朝中期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3.戏曲成就
(1)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形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知识点四 科技
1.传统科技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学东渐
(1)从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习题巩固
1.下表是明清时期每公斤白银购买力的变动表。对白银购买力变动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时间 每一公斤白银所能购买之米 (单位:公石) 每公石米之价格 (单位:公分银)
十五世纪 75.11(100.00) 13.31(100.00)
十六世纪 46.44(61.83) 21.53(161.73)
十七世纪 31.40(41.80) 31.84(239.19)
十八世纪 20.87(27.78) 47.91(359.84)
A.税制改革的推动 B.农业技术取得进步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2.近代以来学者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商财富流向研究,将其财富流向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建牌坊、修祠堂,二是买房置地、修造园林,三是艺术情结、纵情声乐,四是结交官府、逢迎权贵。徽商财富的流向( )
A.有利于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体现了小农思想的保守性 D.促进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3.嘉庆《南翔镇志》记载:(明朝时期)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材料反映出( )
A.农业生产出现商品化 B.嘉定是全国棉业中心
C.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D.棉纺织业的技术精良
4.据《金薯传习录》记载,陈振龙不顾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甘薯出吕宋(今菲律宾)的禁令,第一次将薯藤存在箱篓内被发现,第二次装在竹筒里又被查出,第三次绞在汲水绳里混过关卡,经七昼夜航行,才将薯种带回福建。此举( )
A.推动人口的迁移和增长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彰显了家国情怀的内涵 D.间接推动了江南的开发
5.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出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牧丹亭》中的杜丽娘自主追求爱情,《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富有家国大义,她们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文学走向世俗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6.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其中福建地区种植甘蔗的现象较为普遍,“蔗田几与禾田等”,榨蔗制糖的糖坊规模大,一次可以卖给一个糖商五万片,福州、漳州、泉州等地蔗糖甚至远销海外,“至于日本、暹罗斛(今泰国)”。这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 )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区域间的长途贸易发达
C.农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D.经济作物种植已成主流
7.江苏吴江盛泽在明弘治初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嘉靖间“居民百家”“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明末“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清康熙中期则发展到“居民万有余家”;乾隆时,“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此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 )
A.市镇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 B.丝织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C.市镇的功能得到不断完善 D.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