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探究,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体会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精神
2.把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掌握国民革命运动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厘清时空线索,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 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学生 学生集会、 游行示威
第二 阶段 6月5 日起 上海 工人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3)结果: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5)意义
①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1)开始:俄国十月革命后,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概况
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基础:_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在上海。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
(3)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影响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知识点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北伐
(1)条件: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过程:1926年开始,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3)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失败
(1)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
(2)标志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达标检测
1.“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从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发展到上海工人的大规模罢工,再到商人的罢市斗争,这场波及全国的斗争轰隆烈烈,说明五四运动的核心主题是( )
A.自由 B.民主 C.爱国 D.平等
2.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 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3.如表内容为《新青年》不同时间所刊发文章的对比。其内容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期数 发行时间 所刊发部分重要文章
第五卷第4号 1918年10月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予之戏剧改良观《我的中国旧戏观》
第六卷第5号 1919年9月 《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马克思传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从文化运动变为政治运动 B.从主张改良变为主张革命
C.从学习西方变为反对西方 D.从启蒙优先变为救亡优先
4.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工人和先进知识分子纷纷举办“五一”纪念活动。这些活动( )
A.促进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B.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了准备
C.引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潮流 D.是国人救亡图存愿望的体现
5.1920年张东荪、梁启超等认为,中国经济落后,不会发生劳农革命,要救中国只能“增加富力”“开发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对此,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这场论战( )
A.反映思想界的混乱局面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方向
6.如图为1919—1921年中国报刊译文主要来源国家一览表,据此判断( )
A.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B.苏俄革命受到国人的关注
C.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D.反帝反封建成为国民共识
7.某高中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史实: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民革命,井冈山的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解放战争。据此推断,该小组的研究主题是( )
A.马列主义的传播 B.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C.国共关系的演变 D.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