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作业设计 (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作业设计 (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高一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
本框包括“中华古代法律体系”、“新中国法律成就”两目内容,通过作业设计,引导体会中华法律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1.课前梳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在不同时期取得的成就。 2.课前查阅新中国以来我国法律取得哪些成就? 并归纳新中国以来我国法律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体会中华法律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全体学生 3分钟 易
发展性作业 思考:我国法律成就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理解法律的本质 全体学生 2分钟 中
课中 基础性作业 1. 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秦律十八种·田律》规定,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取幼兽、卵,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和纲罟。该法律内容表明( ) A.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为人类生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中国秦朝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推动了封建法治进程 C.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阶级性是法律的内在属性 D.法律要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符合,不断与时俱进 1.【答案】A 【详解】A:中华法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有益参考,A符合题意。 BC: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法系为人类生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涉及推动了封建法治进程,也不涉及法的阶级性,BC与题意无关。 D:材料不涉及法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符合,D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A。 体会中华法律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全体学生 1分钟 中
发展性作业 2.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传统职业教育面临新形势,法律很多规定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职业教育法,主要原因是( ) A.修订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B.法所反映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答案】B 【详解】A: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而不是修订和认可,A错误。 B:为适应职业教育在新阶段的发展需要,修订职业教育法,说明法所反映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B符合题意。 CD:材料强调修订职业教育法的原因,而这两项都强调法是什么,都不是设问的原因,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以生活中的法治实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全体学生 1分钟 中
课后 基础性作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行政强制有查封、扣押权力的同时,也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这一规定旨在( )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扩大了公民行使政治民主权利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弱化了行政机关的管理权限 3. 【答案】C 【详解】A:材料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而没有涉及确立法律权威和尊严。B: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是;AB不合题意。 C:材料中,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国家将人权保障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C符合题意。 D:法律规定相关内容是为了规范政府行政权力,而不是缩小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高音喇叭扰民。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上述规定体现了( ) ①公正司法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②发挥全国大人立法的作用,回应人民关切 ③国家职能服务国体,民主与专政辩证统一 ④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答案】C 【详解】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①表述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广场舞噪声、机动车轰鸣“炸街”、酒吧等商业场所噪声扰民。表明人大行使立法权,制定该法律,②符合题意。 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或者有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表明民主与专政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材料中体现的制定相关法律,是立法权,④错误。 故本题选C。 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实施30年来的又一次“大修”。经过修订,新法针对当前结婚生育、财产分配、人身权利等领域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作出了积极回应。该法的实施( ) ①表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②体现了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是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妇女权益的保护法制化 ④体现了立法立足中国实践,消除了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答案】A 【详解】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不符合题意,不选;④:消除了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与现实不符,表述绝对化,不选 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我国法律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通过法定程序将党和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法律。①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增强学生对于创新和生活的感受 全体学生 3分钟 中
发展性作业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十年(2012—2022年),是中国法治建设战略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的十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的设计和战略部署,开启法治中国新时代。 近年来,从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到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依法治国实线不断丰富,法治建设新红利不断释放。2023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覆盖全国31个省的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带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5000多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治建设,推进核心价值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各地各部门以创新手段开展普法工作,人们逐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思维。截至2022年4月20日,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292件,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9件、民法商法23件、行政法97件、经济法8件社会法27件、刑法2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 结合材料,运用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概述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6分 假如某校高一举行“法治中国、辉煌十年”主题班会课,请你分享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功的两条经验。4分 6.【答案】(1)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④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问)法治建设成功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更好的代表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符合中国建设实际情况;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开拓性思维 全体学生 5分钟 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