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八章第二节 经济发展(第2课时)课件+新课标教学设计+评价表--初中地理粤教版八下 教学评一体化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第八章第二节 经济发展(第2课时)课件+新课标教学设计+评价表--初中地理粤教版八下 教学评一体化方案

资源简介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改革开放的前沿。


2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与交通。

3 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认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状况。
2.通过读图分析,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
3.通过材料分析,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表现。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共36张PPT)
第二节 经济发展
粤人版八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课标要求
01
学习目标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检测
04
课堂总结
05
课后作业
06
目录
2022新课标要求
课标摘要
课标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相关图片,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素养要求与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区域认知: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认识珠江三角洲便捷的交通。
2.综合思维:
掌握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认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情况。
3.地理实践力:
掌握外来人口多以及外来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4.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合作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业目标:
1.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掌握外来人口多以及外来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认识珠江三角洲便捷的交通;
3.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合作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意义。
情境导入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1.经济发展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热量、水分条件充足
地形平坦,河流众多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1.经济发展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中国南部,毗连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中国南大门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1.经济发展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办厂建设公益事业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1.经济发展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优惠政策,第一批开放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著名的侨乡
珠江三角洲每个市、县都有十几万至近百万人旅居海外,尤以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五邑地区(台山、开平、恩平、鹤山、新会)旅外华人最多,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仅台山市就有海外华侨、华人100多万,超过现在台市的总人口。
海外华侨华人历来有回乡建设的传统。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
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办厂或建设公益事业。在珠江三角洲的外商投资
项目中,大部分属于华侨华人投资。
20世纪初,五邑华侨华人
在家乡建设的民居——碉楼,
已于2007年被正式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开平碉楼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2.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济高速增长,交通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举世瞩目大都市
改革开放前,深圳是是一个小渔港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3.改革后的深圳珠海
深圳、珠海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1980年成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它们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变革,推动着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珠海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经济特区是指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批准成立了深圳(1980年)、珠海(1980年)、厦门(1980年)、汕头(1981年)、海南(1988年)、喀什(2010年)及霍尔果斯(2014年)经济特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还建立了众多的边境贸易口岸,如黑河、珲春、绥芬河、瑞丽、河口、北海等,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了我国与亚洲及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什么是经济特区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1.读图8.8,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
2.读图8.9,请你估算一下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倍?
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大约是国内人均生产总值的2倍。
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
探究活动一: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4.改革初期珠三角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同胞带着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到珠江三角洲投资办厂,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产品主要通过港澳出口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改革初期珠江三角洲制造业
改革初期珠江三角洲制造业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5.21世纪后珠三角
21世纪以来,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已不明显,珠江三角洲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改革开放的第二次腾飞。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中山市生物制药产业园区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读图8.11,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向哪些地方转移,为什么?
(2)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吸纳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
制造业由深圳向东莞等地转移。生产品种中通信设备、高科技产品比重增加。
原因是:随着珠江三角洲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已不明显,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则可以赚取更的利润。
工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信息技术工业转变。
探究活动二: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粤港澳合作
随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创新驱动和人才引进方面的合作尤为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了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这一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被广泛复制,粤港澳大湾区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全国最多,发明专利的有效量居全国首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向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稳步推进。珠江三角洲的地市也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华为总部
腾讯总部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务一
从“机器换人” 到智能工厂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变成了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昔日的乡镇发展为众多的大中小城市。
曾经的农田变成了工业园
珠江三角洲昔日的桑基鱼塘
1.珠三角的城市变化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变成了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昔日的乡镇发展为众多的大中小城市。
1.珠三角的城市变化
过去鱼塘现在高速公路和立交桥
珠江三角洲的乡镇都建有自己的公园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1.珠三角的城市变化
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进一步加速了本区城市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四处可见的崭新住宅区
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1.珠三角的城市变化
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进一步加速了本区城市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2021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图
1984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图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读图8.16和图8.17,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1984年和2021年,1万~5万人口的城镇数目的变化。据此,推测城镇人口的数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家乡城市化的发展,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利弊。
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人口奇迹般地高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用地面积逐渐扩大,已发展成为我国高度城市化地区之一。
城镇人口的数量增长,1万~5万从以上的数量增多,城镇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大。
利: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和通信改善。
弊:①环境质量下降;②无业人口增加,社会问题增多;③人均绿地减少。
探究活动三: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广州
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广州,简称“穗”,又称“羊城”,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
广州现代交通发达。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广州铁路枢纽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以广州为中心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间的联系。
广州塔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2.珠三角的交通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通信的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以广东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广东省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
珠江三角洲交通图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崖门大桥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2.珠三角的交通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通信的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以广东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广东省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珠江水路运输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一小时生活圈”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是以广东、深圳、珠海为主要枢纽,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的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的建成与开通,使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之间相互往来的时间缩短为一小时左右,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生活圈”,极大地促进了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方便了市民出行与生活。同时,缓解了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居住难与市区交通拥挤的压力。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图
新知讲解
区域合作
任务三
近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不同地区的区域条件优势,开展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与互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还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积极建立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联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
中国——东盟贸易合作
珠海航展
新知讲解
城市与交通
任务二
新知讲解
-01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政府2013年提出并逐步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政策。“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珠江三角洲,通过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开放合作区的作用,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内陆地区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推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主力军。
“一带一路”路线图
珠江三角洲与“一带一路”
课堂练习
1.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有( )个。
A.1 B.2 C.3 D.4
2.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内地联系的铁路干线是 ( )
A.京广线、京九线 B.京九线、京沪线
C.京广线、京沪线 D.成昆线、京九线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 ( )
A.电子、服装制造业 B.电子、汽车、重型机械
C.汽车、玩具制造 D.汽车、造船
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的“后厂”主要指( )
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港澳地区 D.台湾
5.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合作的独特模式是 ( )
A.“前店后厂” B.“前厂后店”
C.“厂店联合” D.“厂厂合作”
B
A
A
B
A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第二节 经济发展 同步作业2 1---10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经济发展(第2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二节 经济发展(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经济发展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粤人版 八年级下 第七章 珠江三角洲 节次 2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 通过阅读相关图片,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珠江三角洲的一大特色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节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及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而产生的城市化和外来人口多两大特点,这是本章的重点。授课时要注意理清条理,分析透彻,让学生对家乡的经济有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通过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业目标:1.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掌握外来人口多以及外来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认识珠江三角洲便捷的交通;3.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合作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意义。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认识珠江三角洲便捷的交通。2.综合思维:掌握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认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情况。3.地理实践力:掌握外来人口多以及外来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4.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合作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意义。
评价任务
重点 理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的优势条件
难点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讲解春天的故事 学生各抒己见,表述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让学生从春天的故事引出改革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任务一: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的条件阅读:著名的侨乡2.改革开放后的变化3.改革后的深圳珠海什么是经济特区?探究活动一:1.读图8.8,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2.读图8.9,请你估算一下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倍?4.改革初期珠三角5.21世纪后珠三角探究活动二:(1)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向哪些地方转移,为什么?(2)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阅读:粤港澳合作任务二:城市与交通1.珠三角的城市变化探究活动三:(1)比较1984年和2021年,1万~5万人口的城镇数目的变化。据此,推测城镇人口的数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家乡城市化的发展,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利弊。阅读:广州2.珠三角的交通变化阅读: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一小时生活圈”任务三:区域合作阅读:珠江三角洲与“一带一路” 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学生阅读:著名的侨乡学生回答: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济高速增长,交通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回答:深圳、珠海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1980年成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它们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变革,推动着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学生阅读:了解经济特区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大约是国内人均生产总值的2倍。学生总结: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同胞带着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到珠江三角洲投资办厂,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产品主要通过港澳出口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学生总结:21世纪以来,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已不明显,珠江三角洲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改革开放的第二次腾飞。学生回答: 制造业由深圳向东莞等地转移。生产品种中通信设备、高科技产品比重增加。 原因是:随着珠江三角洲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已不明显,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则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学生回答:工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信息技术工业转变。学生阅读:粤港澳合作学生总结: 随着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变成了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昔日的乡镇发展为众多的大中小城市。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进一步加速了本区城市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学生回答: 城镇人口的数量增长,1万~5万人以上的数量增多,城镇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大。学生回答:利: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和通信改善。弊:①环境质量下降;②无业人口增加,社会问题增多;③人均绿地减少。学生阅读:广州学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通信的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以广东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广东省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一小时生活圈”学生总结: 近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不同地区的区域条件优势,开展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与互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还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积极建立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联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与“一带一路” 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条件让学生了解著名的侨乡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改革后的深圳珠海让学生了解经济特区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状况让学生了解.改革初期珠三角让学生了解21世纪后珠三角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与升级让学生了解粤港澳合作让学生了解珠三角的城市变化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让学生了解广州让学生了解珠三角的交通变化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一小时生活圈”让学生了解区域合作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与“一带一路”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节 经济发展 同步作业2 1---10题 东莞东莞,又称“莞城”,广东省地级市,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广州东南、珠江口东岸,南邻深圳,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三国时期建郡,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音乐之城” 、“科技之城”“博物馆之城” 、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美誉。2015年4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ICLEI世界大会全球200余城代表聆听“东莞声音”。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