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地球的运动》
《 时 差 》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9 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课程标准】
1.1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及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自然地理基础》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运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个方面。地球运动不仅决定了地球上主要自然要素的运动规律和许多自然现 象的分布规律,而且对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可见,地球运动是基础。
本节是本章落实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重点。在第一节学习了地球运动特点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的 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重点落实“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课标”明确学习的方法是结合实例,即要求学生能够用实例说明时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或用本节 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说明”的重点在于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生不仅要知道时差这种 地理现象,还能够知道时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情分析】
时间差异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初步学习,但只知此现象,不知产生原因及有何影响。同时在第 一节的学习后,对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探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知识基 础。
时差这种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是一个贴近生活的主题,此外,这部分内容原理性、规律性 和实用性较强,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较好的动手能力,但也缺乏对地理问 题的深层探究,在授课中结合实例,充分发挥问题引导下的发现式教学法的特点,层层引导让学生沉浸式 地学习,效果较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模拟实验产生的现象,分析时差产生的原因,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自制时区盘的活动安排,掌握时区划分的规律,说出日期变更的规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 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3.通过区时计算案例及感受时差影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能运用综合思维分析问题; 4.通过感受时差影响的相关案例,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区域认知水平;
5.借助自制校园日晷观测时间,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观测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日晷授时的局限性,促使学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地方时、区时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拟演示法 、发现式教学法等
【教 具】课件、自制学具、地球仪等
【课 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游览古城的视频,设置问题 1.古城长虹门朝向与日晷晷针指向为? 2.视频中古城日晷所示时间为?手表时间为? 3.为何芜湖古城 的 日晷所示时 间与手表时 间不 同 呢? 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课下利用自制日晷观测时间的情 况,并提出困惑:正确放置的日晷观测时间仍与手机 时间不同,又是为什么呢? 1.观看视频 , 回答 问 题。 2.发现 问题 ,进行思 考。得出古城日晷摆 放错误,计时错误的 结论。 3.学生上 台展示并提 出困惑。 结 合 生 活 实 际, 与上节课 课 后 任 务 联 系, 情境贯穿, 感受传统计时 文化。同时培 养学生发现问 题的能力。
认识 地方时 任务一:认识地方时 活动 1:模拟演示,知时差成因 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模拟演示。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标签 实验步骤: 将教室灯光关闭, 打开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在地 球仪上标记一点A,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转动地球仪, 描述 A 点出现什么现象。 在该点同纬度处标记点 B,转动地球仪, 描述并 比较 A、B 两点出现什么现象。 小组相互讨论:为什么出现以上现象?时差产生的原 1.上台演示模拟实 验, 并讲述实验现象。 2.学生观察不同操作 下的实验现象,相互 讨论时差产生原因。 1.通过模拟实 验,调动学生 的直观感受, 体会时间上的 早晚,理解时 间差异与太阳 光照的关系, 进而得出时差 与经度差的对 应关系。
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提问:东边的时刻早,西边的时刻迟,这里的早迟与 生活中的早迟一样吗? 归纳: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作地方时。 图中 A、C 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吗?
那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差多少呢? 芜湖(118°E)与北京时间(120°E)时间差多少?(提 示:联系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总结地方时的计算: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差 1 小时 经度每隔 1°,地方时差 4 分钟 东早西迟(东“ + ”西“ - ”) 展示课前同学们的困惑:利用校园日晷观测时间与手 机时间为何不同? 3.联系上节课知识, 得出时差与经度差的 对应关系。 4.学生联系地球自转 的角速度思考问题。 5.结合所学,解答疑 惑。 2.深化学生对 时差与地球的 自转有关的理 解。 3.学 以致用 , 解 答 课 前 疑 惑。
【承转】全球有无数条经线就有无数个地方时。如果世界各地都用各自的地方时,就会给人们带来不便, 甚至不同地区合作时会产生误会。那么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 就需要一个统一标准的时间, 实行 分区计时的办法。如何进行分区计时呢?
探究时区 与区时 任务二:探究时区划分与区时计算 活动 2:时区盘的制作与应用 在课前任务单中,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时 区, 时区是如何划分的以及什么是区时。在这些原理 基础上, 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了时区盘。我们请 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时区盘。 1.认识时区盘 一位学生上台结合教材图示与手中学具介绍自己制 作的时区盘, 讲解时区盘的制作原理, 以及为何要划 分时区、时区是如何划分和区时的定义。 1.两位学生代表展示 1.自制学具提 高学生的动手 能力, 培养地
不同形式的时区盘, 介绍时区盘的制作原 理。 2.通过具体案例 的呈 现,应用时区盘计算 不同时区的区时, 回 答问题。并对比结果 发现规律,验证自制 学具的正确性。 理实践力。 2.提 高 学生 总 结概括能力, 在活动中发现 规律。
另一位学生介绍中央经线、中央经线与时区的对应关 系,中央经线与区时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这么设定。 1. 应用时区盘 认识时区盘后,怎么应用呢? 展示北京冬奥会案例, 学生利用时区盘完成所求时区 的区时。 把答案呈现在图中: 学生观察上图,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时区差= 区时差 每向东跨一个时区,时间加 1 小时, 每向西跨一个时区,时间减 1 小时。 东早西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发现区时相对于地方时换算起 来更简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实际上, 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 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展示世界时区划分图。 例如, 美国本土由东到西跨越了多个时区, 分别采用 本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依次为东部时间、中部 时间、山地时间和太平洋时间。而同样跨越经度较广 的我国则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 统一采用首都北京 (116 。E)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 120 。E 的地方 时, 也就是北京时间, 作为全国标准时间。所以我们 手机手表教室里的钟表所显示的都是北京时间。
过渡:请同学们继续拿起我们的时区盘。 当东八区为 2 月 4 日 21:00,一边同学向东数, 一边 同学向西数,西五区时间是? 学生回答。 提出疑问:西五区是 4 日 8:00 还是 5 日 8:00 呢? 类似这样的日期紊乱现象, 发生过很多次。展示麦哲 伦环球航行的案例加以说明。 3.了解实 际生活 中 的 时区划分及对应区时 与理论时区和区时有 一定差别。 4.学生利用时 区盘从 不同方向算出西五区 的时间。 3.通过各 国特 别的计时方法 介绍使学生认 识到分区计时 的本质是方便 使用。 4.不 同 的方法 得出不同的答 案, 引发矛盾, 促使学生深入 思考日界线确 立的必要性。
【承转】为了避免日期紊乱,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明确日期 分界线 任务三:明确日期分界线 活动 。:利用时区盘明确日期分界线 我们就人为的规定了一个日界线, 使得自西向东过这 条日界线时,日期减一天。 介绍国际日界线。 验证刚才的案例,发现不再出现日期紊乱现象。 在我们生活中, 常用的日期分界的时间是几点钟啊? 介绍自然日界线:地方时 0:00 所在经线。 这两条日界线就把地球上的日期分成两部分。 现在我们在时区盘中找到这两条日期分界线。 1. 北京冬奥会开幕时, 东八区为 2 月 4 日 20:00 时,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0 时经线在哪? 国际日界线在 1.学生拨动时区盘, 分别找到两条日期分 界线及两种情境下的 地球上日期范围。 在反复使用时 区盘过程中让 学生发现找到 日期分界线的 位置, 并观察 总结日期分界 线有什么移动 规律,全球日
哪?此时全球有几个日期? 2. 东八区为 2 月 4 日 22:00 时,0 时经线在哪?国 际日界线在哪?全球有几个日期? 教师演示动画 3. 你认为日界线在移动吗?方向如何? 日界线的移 动对全球日期范围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当北京时间 20:00 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 球只有一个日期,处于同一天; 2) 自然日界线不断移动,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 方向相反,国际日界线不动; 3)顺地球自转方向, 新的一天的范围不断扩大, 旧的一天的范围不断缩小。 过渡:教材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图,同学们观察一下 国际日界线,与 180°经线完全吻合吗?为什么? 2.讨论总结日界线的 移动规律及其移动对 全球日期范围的影 响。 3.学生思考回答,认 识 国 际 日 界 线 与 180°经线的关系。 期范围又是如 何的变化。 通过读图, 让 学生理解国际 日界线确立的 本质是方便人 们。
【承转】通过拨动时区盘, 我们已经熟知时差计算的原理与过程, 而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感 受到时差的身影。
任务四:感受时差节律 1.在旅游中, 老师来到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的 一处取景地, 新疆五彩滩(86 °E,47 °N)。在 2019 年 7 月 19 日 21:17 拍摄了该地景观。同行的游客不 禁有这样的疑惑: 问题 1:为什么 21:17 时新疆的天空还如此明亮? 1.感受旅行中的时差 现象,用地理知识解 答问题,并思考该现 象还会影响我们的哪 些方面。 由古到今, 由 诗词到生活, 处处体现时差 现象, 感受时 差的影响, 既 有对传统文化
感受 时差节律 问题 2:该现象的存在还会对两地的生活带来什么影 响呢? 学生结合材料,组内讨论回答。 2.古人有句很美的诗, 也反映了时差。我们来感受下 古人对时差的认识。 《送僧归日本》 【唐】方干 西方尚在星辰下,东域已过寅卯时。 注释:西方:指中华国度(西安 108°E,东七区) 东域:诗中指日本(东京 139°E,东九区) 问题 1:诗中寅时、卯时是几点到几点? 问题 2:请通过所学验证诗人的观点是否正确。 问题 3:结合新疆五彩滩照片试改编该句诗。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回答。 我们发现时差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 从古到 今, 从诗词到旅游, 国际贸易往来等, 感受到生活中 的地理,感受地理的味道。 2.感受古诗词中的时 差现象,结合所学解 释现象产生原因并验 证结果。 的回顾, 也培 养学生带着地 理的视角发现 问题的意识。
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差产生的原因, 探究了时差的计算原理与过程, 感受 到时差节律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自制日晷观测时间感受古人的计时智慧。
课后作业 1.日晷计时有它的局限性, 假如阴雨天时, 该怎么计 时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 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的? 2.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建议, 改正古城日晷使其正确 计时。 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感 受日晷授时的局限 性。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辩证 看待传统文化 的意识。 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提高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课时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