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12——传统文化(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12——传统文化(素材)

资源简介

中考作文高频热点主题12——传统文化
【经典考题】
1、提倡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请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以“我与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
请以“______里的文化”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
3、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民族乐器、诗词、传统节日等等。 但有人说:科学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西方文化也在影响着传统文化,必有一天传统文化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选择你喜欢的、熟悉的一项传统文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5、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班级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很陌生,却发现它与你朝夕相伴。它在诗词、书法、传统乐器里,在电视台晚会节目的舞姿里,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场景里;它在村子里,在城市里;它在奶奶讲过的故事里,在舌尖上的滋味里,在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里……
下面是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阶段需要完成的写作任务,请你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 文体 内容
介绍一种传统文化 说明文 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传统文化(名胜古迹、节庆礼仪、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让更多同学了解它,保护它。
讲述一个与传统文化 有关的故事 记叙文 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分享你对传统文化的发现和感受。
参加宣传传统文化的活动 演讲稿 在班级的演讲比赛中,谈谈自己对青少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号召同学们做传统文化的守护人、传承人。
【写作指导】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她犹如一条大河,里面有中国结、脸谱、筷子、兵马俑、春节等。
如果在文章中写传统文化,能使文章富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
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
1.确定相关内容
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戏剧,武术服饰到传统节日,从风景名胜到古迹建筑,从文化名人到餐饮小吃,都可作为写作内容。写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才能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展示丰富知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深邃,里面隐藏着许多文化知识和历史典故。写作时,要适时添加日常知识、诗词歌赋、典故传说,有助于叙事,也能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
3.进行细腻描绘
许多的传统技艺和节日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样貌、仪式、程序等,写作时着意进行一点细腻的描绘,不仅能使人印象深刻,还可以增加文化韵味。比如《茶楼》:
示例:倾身座椅间,象牙白的瓷口小杯上印着黛蓝的花纹,淡淡的茶水从壶中淌出,轻轻地在杯底打了个圈儿,像个始龀的童孩,壶口一顿,茶色便在瓷白间纯了,茶香也便就含在里头了,一时间它又化身老生常谈的老者,笑吟吟地要道出些什么道理来,温润的话语间却带着一丝涩味,但若此时再将那些外皮酥脆的糕点放入嘴中,涩味就被一笔抹匀了。
4.表达独特感受
写作时要通过抒情、议论,来抒发自己独特见解和感受,给读者以情感的认同或思考,使文化气息更加纯正,愈发醇厚。比如《赶年集》:
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经典素材】
1、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磅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刘怀丕
2、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并会以史为鉴。
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4、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经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龙应台
5、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丘吉尔
6、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文学回忆录》
7、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周国平
8.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龙应台
9.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劈开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
10. 一个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深入了解和深刻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才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次的民族自信。——梁思成
11、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舌尖上的中国》
12、古老的种子,它的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13、文明就是传达。需要表达、传达之事一旦失去,文明即寿终正寝。——村上春树
【高分作文】
1、这一程(戏曲)
“臭小子,起来练声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抓紧!”“哎呀爷爷,别打别打,我这就起来了……”“抓紧起来,早晨是最适合练声的时候了!………
又是这个梦,和记忆中的一样。小的时候,爷爷总是早起,拿着一个小竹竿站在我的床头“催”我起床,督促我去院子里练声。
爷爷是自豪的,因为他是一名茂腔演员。
那时,爷爷总是喜欢抱着我,给我讲他在舞台上唱茂腔的事。
根据爷爷的说法,那时候的茂腔剧团是很受欢迎的,市里面凡是有点喜事大事,都会邀请他们过去唱上一段。而台下呢,总是满满的。
坐不下的,就站在外围,远远地看、远远地听。
说到高兴时,爷爷总会唱上几句:“微风和畅——精神爽,我与众卿一赏春光——”
现在的爷爷,却总是蹲在门口,望着远处发呆。点上一袋早烟,一抽就是一下午。我记得爷爷以前可不抽烟的。
偶尔,爷爷也会把放置在储藏室里的手锣、京胡、月琴等乐器拿出来,用一块干净的布子,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有时一边擦,还一边还感叹:“唉,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就不喜欢听这个了呢?这茂腔多好听呀?!”
有时我也能听到爷爷哼出几句:“问案问到此时间,坐堂好似坐针毡……”哼的还是茂腔,只不过,总是透着几分伤感。
直到有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敲响了爷爷的生活。那是市文化局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地方戏曲,专门派人来邀请爷爷参与制作数字媒体,对以前茂腔表演的一些剧目,进行加工、存储和传播。临走时,市里的工作人员郑重地告诉爷爷:“老先生,您放心,现在部分小学初中啊,都实行了戏曲进校园计划,让孩子们能够听到咱们的优秀传统戏曲。茂腔是咱们市几百年的传承,它呀,断不了!”
“好!好!好啊!”爷爷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我能看到,爷爷佝偻的身体,那时,都挺直了许多。
等他们走后,我走到爷爷的身边笑着跟爷爷说:“爷爷,现在高兴了吧!可满足了您多年的心愿喽。”
“臭小子,打小让你学,你也没给我学出点样来。”爷爷一顿,接着说:“我呀,让你学茂腔,并不是非得让你去唱戏讨生活,而是想让你了解茂腔,见识茂腔里有内涵的文化。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多好呀,可不能在你们这一代就葬送掉了!”爷爷摇晃着摇椅,笑哈哈地说,“幸好,幸好啊!微风和畅——精神爽,我与众卿赏春光……”
情深缘浅,学茂腔的这一程,我虽了无建树,但我却懂得了爷爷,懂得了爷爷对茂腔的那颗火热的心。蹲在爷爷的摇椅旁,我也沉醉在那动听的茂腔里……
2、听,那动人的声音(诗词)
那是冥冥中的注定吗 在诗词的国度里徘徊,我竟然邂逅了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无法摆脱地,我在它营造的情境里缠绵。那淅淅沥沥的雨声,穿透了历史的云烟,在我心的世界里震荡。那雨声,虽然哀婉,却又是如此动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一位少年在歌楼之上,昏暗的罗帐里,听着玉人弹奏着美妙的乐曲,看着玉人美丽的容颜,浅酌低吟着。一曲奏尽之时,乐声俱寂,只有雨声淅沥。少年听着这天籁,似比那玉人的弹奏更加动人。于是,走至窗前,伫倚危楼,看着雨打芭蕉,听着雨声齐呜,他不禁醉了,因这雨声而醉了。
听,在这词句里,有少年人的浪漫。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天涯羁旅客,独行断肠人。壮年为功名,却被功名累。身处客舟之中,看着宽阔的江面,低垂的云,一种飘零之感涌上心头。本想排解,哪料到在西风之中,一只孤雁南飞,发出凄婉的哀鸣。这一声声的哀鸣,勾起壮年人心中无限的哀思。如何排解,如何消愁,且去听雨吧!
可在这雨声里,他却愈发惆怅。
听,在这词句里,有壮年人的漂泊。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任阶前点滴到天粥。”苍颜白发,垂老者,栖居僧庐之下,腰背佝偻,步履蹒跚,消失殆尽。那些悲欢离合都已经如过眼云烟,缥缈得在记忆中寻找不到清晰的样子。只有眼前的雨清晣可见。他细细地数着雨声,一滴,两滴,三滴……在这雨声的滴答中,他迎来了天明,可天明后呢?又身置何方?去往何处?
听,在这词句里,有老年人的孤寂。
沉浸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的词句的意境里,我难以自拔。这些文字,于我来说,恰如细雨一般,一声声地滴答在我的心间,渗入我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久之,词句中的悲欢离合已经与我融为一体,动我心,摄我魄,令我心驰神往。好个动人的雨声!好个美丽的词篇!
搀卷细听,那动人的雨声,似又在我的耳边缠绵。
3、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包粽子)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一直以来,我对端午节包粽子的传统文化没有理解,认为那是老一辈人才感兴趣的东西。直到那年端午,在我心中埋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那年端午,外婆坐在木椅上,认真地包着粽子。我却感到不解,觉得自己包粽子费时又费力,便劝说外婆买点吃吃算了。谁知,外婆她笑着对我说:“这传统的手艺啊,你要学,要会,可不能让它在你们这一代手中消失了。”看着外婆,惊讶于绿叶和白米在她手中的无穷变幻。于是,孩子的好奇心被那新鲜事勾了去。但是,要包好粽子,必须得下点功夫。
我开始注视外婆包粽子的动作。只见在她手中,绿叶,白米,红枣,霎时变成了一个精巧的粽子。她见我看得入迷,便叫我来试试。我却怕包不好,闹了笑话。外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随手拿起身旁的粽叶,点点头,示意让我跟着她一起做。首先,将粽叶重叠成漏斗的样子,然后填入白米和红枣,再将粽叶两端像盖子一样盖住,最后细心地将粽叶用线绑紧。从她熟练的一拉一牵,一言一语中,我竟发现传统之美的产生过程竟如此富有文化,富有秩序。又惊又奇地接过那精致的艺术品,不禁感叹传统文化的复杂与精美。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如种子般悄然种下。
暖黄色的灯光下,她极其耐心地教我如何小心地填入糯米,如何防止馅料不漏出来,如何将粽叶绑紧。外婆一边修正我包粽子手法上的错误,一边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粽子文化的来历与习俗。“现在啊,很少人,会包粽子了。传统文化是根,是我们大家要去继承和发扬的。”她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一个老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严肃。我更用心地学起来,更为留意包粽子的细节,也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渐渐地,我包粽子的手艺变得娴熟起来。
我与外婆一起将包好的粽子下了锅。看着从锅中冒出的缕缕水蒸气在空气中慢慢扩散,消失,闻着那股淡淡的粽叶香,心灵经受着一种无言的冲击。
外婆的粽子回忆回味,外婆的粽子喜人养人。现在想来,外婆不仅仅是传承了一种文化,也是为平淡的生活平添了一份诗性。就这样,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4、永远不变的情思(李清照)
天鸥翔集行万里,叶落飘零刹那间。雨打浮萍回头望,尘埃落定已多年。
——题记
是你吗?荷花丛中那个划船少女,近在咫尺;是你吗?灯光下独忍相思愁的少妇,若隐若现。是你,用才情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是你,用岁月谱尽一代一代风华。你——李清照,一位绝代女子,牵动着我的情思。
还是那样“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娇羞。
是一个雨夜,你我相识。
荷花深处,略醉的你,划着小船走进我的心里。初读你的词,只觉忧愁千万丝,我喜欢的浅愁。你的才情,让我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年轻的你,词中处处散发着你的少女情怀,让我为之动容。
还是那样“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哀愁。
又是一个雨夜,我走近了你。
只恨我生错了朝代,我若生在宋朝,定能与你品诗赏景,畅谈古今。我若与你相识,定能与你分享忧愁。多少个夜晚你独自走过,有谁陪你?即使有,谁又懂你?读你的词,竟让我心痛,让我为之流泪,不禁执笔写下“愁见愁,只剩泪流,几人能懂?”你的忧愁,何时才能写尽!
还是那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英豪。
还是一个雨夜,我读懂了你。
生之坎坷,是否让你忘记过活着的初衷?有过,对吗?可你还是走过来了,你的品性,像菊,有“百花杀尽更无花”的高傲。你英姿飒爽,你风韵犹存。所以,我敬重你。除却忧愁,你的个性或许更像一个王,在你的人生路上,用浓墨重彩来书写你的高洁,你的坚贞,你的与众不同。
每个雨夜的梦里,我与你同在。每个有你的梦里,你亦是我永远不变的情思。
冷清终生亦无悔,月照诗词散银光。后人诵来炙人口,未知君心仍在否?
5、追梦的路上有你(书法)
岁月时光静好,氤氲了朝夕过往,窗边的夏花盛开得热烈而奔放。恰逢此刻阳光正好,得以让思绪翻飞,我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过记忆的载歌载舞,只因追梦的路上有你相伴,才无畏于漫漫的风雨路途。
将毛笔饱蘸甘苦的泪水,在宣纸上肆意挥洒奋斗的泪泉,书写出我的精彩。黑与白,并不单调,他铺开了漫漫人生路。幸好有博大精髓的书法相伴,我在风雨兼程的路上并不孤单。
学习书法已经七年,到如今也算卓有成效,取得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奖项,追梦的路漫长无比,当我已然攀到高处,望见曾经的磕磕绊绊,起起跌跌,会心的笑容漾在嘴角。忆起追梦的日子,无不有书法你的陪伴。
天赋异禀,年幼的我便比许多大哥哥大姐姐有了更多的造诣,我能领会到字的喜怒哀乐,能生动地描绘出来。“笔肥墨浓谓之浑厚;笔瘦墨淡谓之高远”。一路凯歌,我的水平不断进步,终于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老师的得意门生,追梦的路看似平坦。
我终于遭遇了挫折。书法,最忌心浮气躁,成就也就只能浮在纸面上,不能似字力透纸背,有更深的理解。过多的赞美让我流于形式,那最可贵的纯真与质朴丢掉了。作品黯然失色,不愿就此堕落。我拿起笔重新品味书法的真谛。
灯光下,微微泛黄的宣纸,空气中弥漫的淡淡墨香,我努力书写着追梦的历程。楷书,有的挺拔隽秀、小巧但富有力度,一横一撇一捺,刚劲十足硬朗率真;有的又包容万物,笔画圆润饱满,充满闲适自然,行书潇洒,笔尖时而在纸上流转,笔肚间或用力一点,全凭书写着的人的心情。我写着写着,偶尔会忘了自己,带着愉悦的心情随王羲之来到了会稽兰亭,“俯察品类之盛……”思想漂浮远去,来到作者的身边,我品味着他们,品味着他们的字。
终于,我的笔下流露出了情感,流露出了很久没有过的味道。我想,我成功了,我已经能够抛弃虚荣而追求真实的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化。追梦的路上,我有过成功,源于你不离不弃的陪伴。
从刚及桌面的幼稚到今日潇洒泼墨的少年郎,这追梦的日子,有你。看似点横撇捺,在我的笔下实则恢宏豁达。你诠释着中国的文化,又让我这个追梦的人感受到书法与生活的美好转换。
逐渐摆脱了初学的僵硬,经历了苦练的岁月,追梦的路犹在眼前。笔熟练地在黑墨白纸间游走,这像是在书法追梦的路上。谢谢你,书法,带我领略你的博大精深魅力无限,伴我前行在追梦的路上。
我愿斟半盏清茶,来此缱绻时光。笔熟练地在黑墨白纸间游走,走过这长夜的灯火未央,走过少年的漫漫心路,让稚嫩的生命得以真正地成长。
6、提笔落墨悟人生(国画)
一墨、一笔、一毡、一纸,点墨、提笔、中锋、收尾。如此反复,心因墨香浸润而宁静,眉因隶楷呈现而舒展。
墨味是苦涩而清香的,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醉的。每每那浓黑发亮的墨汁倾入墨盒,那股迷人的苦香味涌入鼻腔,浸泡味蕾,沁入心扉,整个人在那一瞬间跌入迷蒙而宁静的遐想。
第一次对这看似枯燥落伍的东西产生興趣,是在爷爷那纸香、墨香交叠的书房里。本想滴一滴黑黑的“水”来玩,却不慎将它滴进了一旁的清水里,只见它舒展优美而自然的弧线,深浅不一,犹如罩着一层薄纱的黑在无色透明的天地间优雅而脱俗地释放。
一年级,我进了书法班,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开始临摹颜真卿厚重而端庄的楷书。可能是我可塑性不错,小小年纪便写得有模有样。只可惜一年后换了老师,我哭了好久,不愿跟新老师学,最后,学书法也就不了了之。
小升初过后,我再次拾起了尘封的毛笔,看它干涩的羊毫在水中无声地变得柔软。倾墨、点尖,细看墨汁顺着毫毛的纹理攀至笔腹,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新老师很有个性,很有禅意,他另辟蹊径,鼓励我们先学隽秀自如的隶书,我学得很快,领悟起来也很快,老师常说我有灵气,一点就通,这更增进了我对笔墨的热爱。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兼修国画,老师全力支持却要求更严格,提醒我梅兰竹菊是基础。梅花画了一幅又一幅,从苍劲有力的枝到娇柔仰放的花再到浓淡不一的墨色变化,一节课下来,脚边堆满了画废的毛边纸。我在一路赞不绝耳的书法征途中,头一回遇到如此挫败,沮丧犹如被石头打破的湖面,在心头一圈圈地荡开并且越来越大……
梅花……梅花……还是梅花!提笔落墨间我勾勒的花瓣愈加生硬,老师终于看不下去了,教训我说:“有你这样面对困难的吗?不欣然接受并努力争取,这种心态还不如多去写几张字呢,别画了!”
我低头看着被毛边纸埋没的双脚,忽觉出自己的盲区,是呀——心态、努力——仅此而已,真可惜了这些被我用来发泄的纸。
静下心,细品那萦绕在鼻尖墨香,轻盈而有力地在白宣上抽出梅树苍劲有力的枝条,在枝间勾出淡雅清幽的花朵,打点提蕊,倾心而至,简单而平和。提笔落墨,即是人生之悟。
7、传统文化里的坚守
雨落芭蕉,帘卷西风,历史如奔腾的长河悠悠而去,而那些传统文化如同珍珠一般,留在了沙滩上,也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作为中国人,我们会用心去坚守,这一代代的坚守,汇成了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那大红色的窗花里。刀起刀落间,纸屑飞扬。儿时,小小的我爱托着两腮,饶有兴趣地看奶奶灵巧的手把那大红色的纸镂成一幅繁华的图案。纸屑飘摇在她的袖口、指尖,一条将要跃起的鱼逐渐呈现在纸上。“真好看。”我爱不释手。奶奶欣慰地看向我,眉宇间藏着淡淡的愁:“这窗花剪纸是中华传统艺术里的一宝,里面有浓浓的年味,有浓浓的中华情……可惜,不知道还能不能传下去。”
在奶奶的熏陶下,我小小的手拿起剪刀,成为这剪纸文化的又一代传承人。奶奶请放心,我会用我的坚持让窗花艺术发扬光大的。
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那古色古香的二十一弦里。我被眼前古筝那饱满沉稳的色彩、精致绝伦的雕花、行云流水般的刻字深深折服。筝上的二十一根弦清一色的淡雅,老师十指轻捻,乐声似天籁般流淌。当钢琴的黑白键逐渐取代了古筝的二十一弦,谁能看到它背后隐藏的淡淡泪痕?清风徐徐,裙裾飘飘,我指尖轻触,奏一曲《梅花三弄》表志趣,赋一章《高山流水》觅知音。嵇康的《广陵散》早已失传,谁还能同伯牙子期一样懂这华夏古老的琴音?
每个周末风雨无阻,我都会去老师那里学习。我深陷于古筝的魅力中,老师与我们一起合奏,我深信这种坚守,不仅是愉悦我们的心情,更是坚守着中华的古韵。
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那精致华美的戏服里。外公外婆喜欢听京剧,于是我就学会了哼唱京戏。摆起兰花指,迈出凌波步,唱一曲《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这悠悠京腔,醉了外公外婆。外公早年买了一套京剧正旦服,如今将它送给了我。“丫头,京剧可是我们的国粹,你天生一副好嗓子,坚持着好好练,可不能辜负了这戏服,糟蹋了国粹。”外公将这戏服和头面递给我,语重心长地嘱咐着。我郑重地接过来,对外公笑。
在这个流行音乐风靡的时代,我能做什么?也许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默默地坚守,用心唱好每一句戏词。
天涯海角,每个角落都会有守护着中华传统的华夏儿女,连成一个红红的中国结。飘扬的中国结世代相传,汇成厚重古老的中华魂,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