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课件(共28张PPT)-《服装质量检验》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课件(共28张PPT)-《服装质量检验》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章
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第一节 标准的基础知识
标准的定义
01
标准的分类
02
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学习目标:
1. 了解标准的定义、分类及重要性。
2. 掌握国内服装质量标准的概念、分类、制定过程、考核项目和性能指标。
能力目标:
1. 具备面向现代服装质量标准及体系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
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学习能力,能够主动跟踪学习国内外服装质量标准的最新发展动态。
思政目标: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中国国情,思考服装质量标准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培养学生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2. 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服装质量标准及体系对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思考当前服装质量标准体 系中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一、标准的定义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 20000.1—2014)5.3 中对标准描述:“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GB/T20000.1—2014附录A的表A.1序号2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确立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为各种活动或结果提供规则、指南和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做出定义:“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由“标准”(Standard)的定义可知:“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一、标准的定义
标准通常是在某一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个人或者能代表该领域人们的需要的组织所制定的。
其制定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通过惯例制定,即当一种做法、行为或结构通过重复和使用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时,它就成为标准。例如,右和左的指定。
通过法令法规制定,一般是由政府或其他机构颁布得到。
通过协商或者谈判制定,通常是由在一项活动或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正式商定的谈判得到。
1. 按照标准制定的主体分类
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区域标准
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国家标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是针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01
02
03
04
地方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团体标准
由来自民间的社会团体组织制定的,属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其制定主体包括依法成立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
企业标准
针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制定的标准,由企业或其上级有关机构批准发布,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在企业内部适用。
05
06
07
2. 按照约束力分类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严禁生产、销售、进口。
在服装标准体系中,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涉及防护类服装。
根据普遍性法律规定或法规中的唯一性引用加以强制应用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
指导性技术文件
推荐性标准
给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推荐性标准化文件。
推荐性标准具有采用和执行的灵活性特性,所以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促进部分推荐性标准的贯彻实施,国家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促使各有关单位执行。
在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2. 按照约束力分类
企业采用标准的顺序
原则上,除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外,其他标准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基于非政府组织和跨国企业在特定货物贸易领域的影响力,其采用和倡导的某些自愿性标准可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事实效力从而转变为准强制性标准。
3. 按照标准化对象分类
04
03
02
01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工艺标准以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所制定的标准。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和其他管理标准等。
管理标准
按工作岗位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对工作的范围、构成、程序、要求、效果、检查方法等所做的规定,是具体指导某项工作或某个加工工序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工作标准
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服务标准
第二节 国外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国外服装质量标准概述
常见国外服装质量标准


一、国外服装质量标准概述
欧盟在2001年设立了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限制或防止销售对消费者健康及安全有威胁的产品。201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遭遇通报的数量为61例,占RAPEX纺织品通报总数的35.67%,主要通报原因有纺织服装产品可能存在的物理性安全隐患,偶氮、邻苯二甲酸盐及有毒芳香胺等化学品含量超标等。2022年11月RAPEX发布的通报产品中,服装、纺织品/时尚单品的通报数量仅次于儿童玩具/用品,主要原因仍然是物理性安全隐患和禁用偶氮染料超标等居多。对于被通报的产品,通常要从市场召回或者撤回进行返工甚至销毁,这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影响是极大的。
对于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之前充分研究进口国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知己知彼,同时也要做好产品的检测工作,避免不合格产品出口而带来的惨重损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主要贸易出口国有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和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服装质量标准体系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比较完善的,熟悉这些国家的主要标准制定主管机构和标准制度尤为重要。
一、国外服装质量标准概述
美国纺织服装的标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两大类。
产品质量标准是由各大采购商根据最终客户的需求自行制订,与我国从“符合性”角度去理解并制订纺织服装质量标准不同,美国通常用“适用性”来定义纺织品或者服装的质量。
测试方法标准主要源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AATCC)标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强制性标准和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制订的相关标准。
此外,美国对纺织服装还制定了许多技术法规,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国会制定的法案和各行政部门根据法案制定的法规,法案包括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Textile Fiber Products Identification Act)、羊毛产品标签法案(Wool Products Labeling Act)、毛皮制品标签法案(Fur Products Labeling Act)和易燃性织物法案(Flammable Fabrics Act)等,纺织服装的法规主要涉及纺织品的标签要求、易燃性、危险性、纺织服装原产地规则等内容。
一、国外服装质量标准概述
欧洲的各个国家有自己的法规和标准,其中纺织服装标准体系比较完善和严格的当属英国标准(BS)和德国标准(DIN)。欧盟国家的主要标准化机构有欧盟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及其联合机构欧洲标准化组织(CEN/CENELEC),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成员国标准并制定必要的欧洲标准(EN标准),通过EN标准将赋予某成员国的有关国家标准以合法地位,或撤销与之相对立的某一国家的有关标准,成员国的国家标准必须与EN标准保持一致。
欧盟也有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在纺织服装方面的技术法规主要涉及人体健康和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如欧盟REACH 法规规定了纺织服装产品禁止含有或者限量含有的化学物质(如偶氮、镍镉含量、有机锡、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全氟辛烷磺酸等);欧盟持久性污染物法规(EU 2019/1021)规定纺织服装或者有涂层材料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限量值等。
日本的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接受日本工业标准(JIS)、产品责任法(PL法)的审核。日本工业标准(JIS)是日本国家级标准中最重要、最权威的标准,由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制定。产品责任法(PL法)规定因产品的缺陷而引起的对人身安全损失,要追究责任,并明确规定用户无须举证缺陷的原因,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使用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所有产品。
二、常见国外服装质量标准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是美国最老、最大的非盈利性标准学术团体之一。ASTM 标准的服用织物产品标准通常考察的指标项目包括织物强力、纱线抗滑移、尺寸变化率、色牢度、织物外观及燃烧性等。燃烧性通常是必考核项目,机织产品侧重考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纱线抗滑移,针织产品只考核顶破强力。
ASTM标准
AATCC标准
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AATCC)是面向纺织设计、加工、材料和测试行业的一个非营利性国际专业协会。AATCC 以其测试染色和化学处理纺织品的标准方法而闻名。测试内容通常包括纺织服装耐光和耐洗涤色牢度、外观光滑度、形状稳定性和拒水性等性能。目前ISO 标准中关于色牢度和物理性能的测试大部分与AATCC 有关。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法规涉及化学品的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由于纺织服装的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化学物质,如染料、添加剂或高分子材料等,因此出口欧盟的纺织服装产品要符合REACH 法规的规定。REACH 涉及的有害物质限制包括偶氮染料、阻燃整理剂、多氯联苯、重金属、全氟辛烷磺酸等。
欧盟
REACH法规
二、常见国外服装质量标准
BS标准
BS 标准由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和修订。在BS 纺织服装相关的标准中,大部分是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在方法标准中,涉及色牢度、甲醛、金属含量、燃烧性能、耐水渗透性、拉伸性能、撕裂性能等的测试。而BS 的服装产品标准较少,主要涉及制服和工作服标准。
DIN 标准是德国技术标准,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DIN 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安全标准,包括纺织服装产品的安全性、安全生产和销售等。目前DIN 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被EN 标准和ISO 国际标准所取代,大部分的ISO 标准都是在DIN 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更新的。在服装领域,DIN 的产品标准以防护服为主,主要是矿工服和消防服。
DIN标准
NF标准
法国标准化协会管理的法国标准即NF 标准。NF 服装类标准主要是服装的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集中在人体体型的测量方法和号型尺寸方面。另外,还有一大类是防护服标准,包括防化学制品、消防服、防辐射、防电、耐高温等防护服标准,并且这些标准大部分是直接由EN 标准转化而来的,只有少部分标准是NF 标准。
二、常见国外服装质量标准
日本产品标准
法定要求的标签(涉及洗护标签和成分标签)
洗护标签符合《日本纺织品的洗涤维护标签标识》
成分标签符合《家居用品质量标签法》
工业标准(协会团体)自愿性标签
日本毛皮协会《产品名称标签导则》,行业协会推行的SIF 标志、Silk 标志、SEK 标志、Q Mark 等。
基于法律规定的自愿性标签
内容涉及标记服装号型的方法及号型规格等,遵循《日本工业标准法》(JIS 法)
常规服装产品检测内容
物理性质
染色色牢度
产品规格(成分、密度、支数等)
安全性
产品外观及缝制等
二、常见国外服装质量标准
ISO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
ISO标准纺织行业对口:
ISO/TC133(服装尺寸系列——尺寸代号、尺寸测量方法和数字化试衣)
ISO/TC72(纺织机械与附件)
ISO/TC38(纺织品)技术委员会
在ISO纺织服装标准主要有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以方法标准居多,产品标准主要涉及防护服。
在ISO 的方法标准中,检测项目主要包括pH 值、甲醛、重金属、易燃性和纤维成分含量等。
ISO/TC38 主管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标准制定,规范纺织服装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以消除纺织服装贸易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ISO/TC38 下设7 个工作组(WG)和5 个分技术委员会(SC):
TC 38/WG 9 (非织造布)
TC 38/WG 17(纺织品的生理特性)
TC 38/WG 21(绳、索和网织品)
TC 38/WG 22(成分和化学分析)
TC 38/WG 23(抗菌性测试)
TC 38/WG 26 联合TC 38-IEC/TC 101 WG 抗静电
TC 38/WG 27(织物的水分特性)
TC 38/SC 1(有色纺织品和染料测试)
TC 38/SC 2(纺织品水洗、整理和拒水试验)
TC 38/SC 20(织物名称)
TC 38/SC 23(纤维和纱线)
TC 38/SC 24(纺织品的环境空气调节和物理检验)。
二、常见国外服装质量标准
我国一直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案例:
2019 年首次提出的《纺织品 亚麻纤维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ISO 5773:2023)国际标准由东华大学主导制定,历时4 年,于2023 年4 月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投票并在ISO 官网正式发布实施,为亚麻纤维组成成分含量测试提供了国际统一的标准。
我国提出并牵头制定的纺织服装国际标准还有:
《纺织品 某些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的测定》(ISO 24040:2022)
《纺织品 织物褶皱回复性的测定 外观法》(ISO 9867:2022)
《纺织品 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测定 四氢呋喃法》(ISO 14389:2022)等
这些标准标志着我国纺织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成果,有助于完善纺织领域国际标准体系,加强我国在纺织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扩大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力。
二、常见国外服装质量标准
Oeko-Tex Standard 100
纺织品检测部位和Oeko-Tex Standard 100 标签(图片来源于Oeko-Tex 官网)
由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 Association)于1992 年制定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影响最广的纺织品生态标签。
Oeko-Tex Standard 100 对纺织品的有害物质检测是根据其使用情况进行分级,分为:
婴幼儿产品(产品级别为Ⅰ):36 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的所有物品、原材料和辅料。
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产品级别为Ⅱ):穿着时大部分面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如男女士衬衫、内衣、床垫等。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产品级别Ⅲ):穿着时小部分面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如上衣、大衣等。
装饰材料(产品级别Ⅳ):用于装饰的包括产品和辅料的所有制品,如桌布、墙布、家具织物和窗帘、室内装饰织物以及地毯等。
成品及其在各个生产阶段的基础产品(纤维、纱线、织物)和辅料,都通过有害物质检验才能赋予该产品Oeko-TexStandard 100 标签
第三节 国内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国外服装质量标准概述
国外服装质量标准分类


国内服装质量标准的制定

国内服装质量标准的内容

一、国内服装质量标准概述
服装标准是对服装产品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等所作的统一技术规定,是从事服装研究、服装生产的一种共同依据。由于纺织面料是服装生产的原材料,服装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纺织面料的质量。但服装作为纺织面料的终端用途产品之一,纺织面料也要依据服装的质量需求来进行生产加工。因此,我国的服装标准实质上和纺织面料技术标准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体、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相结合的服装标准化体系,服装产品标准包括围巾、袜子等附件在内。基础标准是我国服装标准化工作的基石,各门类标准相互促进、影响、发展。服装产品标准主要按照适用全身、适用上装、适用下装、特殊面料与工艺服装和其他等划分,各门类也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二、国内服装质量标准分类
服装制品的有关名词术语、服装图形符号、服装号型系列规定、服装缝纫线型分类及服装规格标准等。
具有一般共性和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基础标准
方法标准
产品标准
服装的使用、包装、运输和贮存、测试方法和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等,包括使用黏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服装理化性能检验方法、服装测量方法等。
服装产品款式大类众多、缝制工艺复杂,每一个服装基本款式都有专门的产品标准。
在整个服装标准体系中,产品标准数量最多,而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则为产品标准提供支持服务作用。
对某一产品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
《服装名称代码编制规范》(GB/T 23559—2009)
《服装号型》(GB/T 1335)
《服装术语》(GB/T 15557—2008)
三、国内服装质量标准的制定
预阶段
立项阶段
起草阶段
征求意见阶段
审查阶段
批准阶段
提出制定标准的项目建议。
对项目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充分论证,提出新工作项目。
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召开标准研讨会、发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向相关方面征求意见,并召开标准征求意见会。由负责起草单位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处理后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
审查送审稿,形成标准报批稿。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全面审查标准送审稿的技术内容和编写质量后,得出审查结论。
提供标准出版稿,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报批稿及相关工作文件进行程序审核和协调。
出版阶段
复审阶段
中国标准出版社按照规定出版国家标准。
对服装质量相关标准进行定期复审,主要由该标准的主管部门(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组织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废止阶段
对于复审后确定为无存在必要的标准,予以废止,并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废止公告。
(一)服装质量标准的制定流程
三、国内服装质量标准的制定
(二)服装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承担服装标准的归口管理职责,负责机织类服装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承担我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TC133之间的联络工作,代表国家对该技术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性文件行使表决权。
负责各类运动服装、防护用品及运动器材用纺织面料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承担纺织品标准的归口管理职责,负责全国纺织品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承担我国与国际标准化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 38)对口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下设分技术委员会较多,分别分管不同纺织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负责的标准化专业范围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领域防护服装。
1
3
2
4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19)
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动服装分技术委员会(TC291/SC1)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9)
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护服装分技术委员会(TC112/SC4)
四、国内服装质量标准的内容
(一)服装的分类
根据服装的用途:
内衣:贴身穿着的服装,能对人体起保护和塑形作用等。
外衣:根据穿着场所不同分为日常服、时装、孕妇服、运动服、防护服等。
按照面料划分:机织服装和针织服装。
根据年龄划分:婴幼儿服装、儿童服装、少女服装及成年男女装等。
四、国内服装质量标准的内容
(二)考核项目和性能要求
内衣
内在质量(顶破强力、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 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水洗尺寸变化率、耐水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
外观质量(表面疵点、规格尺寸偏差、对称部位尺寸差异、缝制规定等)
外衣
内在质量(考核服装面辅料的理化性能(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尺寸变化率、面料和里料的各种色牢度、面料起毛起球、接缝性能、撕破强力及洗涤后外观等)
外观质量(原材料(包括面料和辅料)、经纬纱向、对条对格、拼接、色差、外观疵点、缝制、规格尺寸允许偏差、整烫等)
第四节 服装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
完善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推动服装质量标准的市场化
完善服装标准化机构体系
完善标准化技术机构体系
细化服装质量标准体系
加强关键性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标准体系和标准战略等研究工作;
组织专门机构研究国外纺织服装标准
强化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企业标准的重要地位,发挥企业标准在市场中的作用;利用标准服务于企业产品品质和品牌提升,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智能服装标准体系
完善服装生态及安全标准体系
数字化试衣与虚拟服装标准
思考题
什么是标准?标准分为哪些类别?分别有什么特点?
常见的国外服装质量标准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国内服装质量标准共分几类?分别是什么?
我国服装质量标准体系如何建立?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我国服装质量标准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