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无答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无答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课 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目标 导学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格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两次鸦片战争进程,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三元里抗英事件的性质与意义。
明确历史解释研思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差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重点 难点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的性质。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 美等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1)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法国:从_____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____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中国 (1)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冷兵器。 (5)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 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1)导火索——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物:道光帝 湖广总督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1839年6月3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将呈缴的英美商人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__________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清政府虽然组织了抵抗,但仍以失败告终。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署大量不平等条约,丧失众多权益。 ①1842年8月29日,_____签订___________。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英、美、法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影响 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社会形态:中国是封建杜会;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 (2)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3)军事力量: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4)外交政策: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推行殖民扩张改策。 (5)中英贸易: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为扭转入超局面,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6)综合国力:中国日趋衰落;英国是世界强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未能达到鸦片合法化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借口:“______________”事件和“___________”事件 (3)过程 ①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②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帮凶:美俄③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10月,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3)结果 ①签订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英法获取了________________。 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并承认此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1)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拓展辩证的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冲击。(影响) (1)社会性质(政):严重侵害中国主权(领土、经济、司法),中国由独立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新因素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3)阶级关系:①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导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②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 (4)思 :西学东渐,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5)外交:被迫开放,闭关锁国政策的失败,国际地位下降 (6)社会矛盾:由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变成民族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三、开眼看世界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 3.特点:从地理和历史方面了解西方 4.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拓展提示:地主阶级救国主张的三个思想特点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拓展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①“师”的对象仍是“夷”,“师”的内容唯在“技”(器物); ② 学习西方还只是处于倡导(著书立说)阶段,未付诸实践,只是少部分人的觉醒; ③ 阶级局限:维护专制。 课堂小练 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 A.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 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 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租地权 D. 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4.“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 A. 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 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 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 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6.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割让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7.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中法战争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 “天朝上国”的观念发生变化
C. 华夷之辨观念顽固存在 D.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反思与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