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案(无答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案(无答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课 题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标 导学 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重点 难点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①召开:___________年。 ②内容 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双百方针(1956年) ①时间:1956年 ②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___________;学术问题__________。 ③地位: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3)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①时间:1957年春。 ②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探索失误 (1)时间:1958年提出 (2)表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实施:掀起“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公社特点:①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②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大跃进的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4)评价: ①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缺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危害: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政策调整 (1)表现 ①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___”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目标。 (2)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 (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___________________”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9年4月_____________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3)1970—1971年,_____________________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被粉碎。 (4)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5)1976年9月,________________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被粉碎。 3.认识: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①政治上: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 ②经济上: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并未完全停滞,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文化上:无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遭受浩劫,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 ④思想上: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1.成功: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针、“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2.失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 经验教训: (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认识: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要成果。 2.原因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3.成就 (1)工业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___________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2)科技和国防: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________,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_______________--。 ※(1)1964.6:第一枚自主设计制造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2)1964.10: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跨入核国家强列 (3)1967.6: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6: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卫星发射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教育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医学: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世界首次),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有利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②极大地增强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化及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___________,中日正式建交。 ※提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 (1)对美国来说: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2)对中国来说:①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②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4.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5.时代精神: 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___________精神。 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____________精神。 课堂小练 1.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 A. 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 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 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 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2.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 当时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 中国开始引进外资生产 3.刘少奇受到迫害时曾说过:“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 A.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B. 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D. 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4.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7%。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文化大革命”并没有阻遏经济的发展
B. 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
C.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D. 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 5.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 ) A. 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B. 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C. 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 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6.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 A. 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B. 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 全面纠正右倾错误 D.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7.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八大( ) 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 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变化 D.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8.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说:“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9.20世纪50—70年代,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 ) A. 经济发展未向苏联看齐 B.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放慢
C. 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 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大 10.1957年全国高校有229所,而仅在1958年全国新增高校达562所,其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17年评选出140所双一流高校中,有11所创办于1958年。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成果显著
B. “教育大跃进”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C. 在教育领域取得部分突破
D. 为经济建设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反思与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