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3心包万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3心包万物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一单元 敦厚
3 心包万物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________之身,_________之腹,_______之色,________之目,_________之手,_______之足,________之心,_________之骨。”
泰山乔岳
泰山乔岳
海阔天空
和风甘雨
日照月临
旋乾转坤
磐石砥柱
临深履薄
玉洁冰清
知识回顾
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位严先生指的是东汉名士__________。虽才华横溢,却淡泊名利,不慕权贵,甘愿在富春江边反披羊裘垂钓,也不愿入朝为官。
严子陵
知识回顾
第3课 心包万物
1.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理解“心包万物”的含义。
2.阅读学习“晓事明理”中“孔子心广如天地”的故事,感悟其胸怀天下的仁德精神。
3.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泛爱泛敬、心包万物,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第3课 心包万物
——《荀子·非十二子》
经典诵读
高尚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以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

使…难堪
第3课 心包万物
身份地位高而不傲视别人,聪明圣智而不逼人至困境,才思敏捷而不与人争先,刚毅勇猛而不伤害他人;不懂就虚心求教,不会的就去学,有能力而懂得谦让,这样就能成就德行了。对待君主,就按照臣下之义去做;对待乡人,就按照长幼的秩序去做;对待长者,就按照弟子恭敬之礼去做;对待朋友,就按照礼节辞让之义去做;遇到地位低、年龄小的人,就本着教导宽容的原则去做。与人相处,没有不仁爱的,没有不恭敬的,不与他人相争,心胸如同天地包容万物那样广大,如此,贤能的人就会尊崇他,不才不正之人也会亲近他。
广大的样子
经典诵读
高尚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以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
——《荀子·非十二子》
才思敏捷
通“包”
文中论述了“泛爱泛敬,不与人争,心包万物”的品德,你是如何理解的?
想一想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是“约之以礼”,恭敬谦让。荀子倡导的“泛爱泛敬、不与人争、心包万物”,既是一种生活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尊礼义,时刻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点睛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家,更是两位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斯、韩非的授业老师。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出性恶论,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共20卷,今存32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自己所写。《荀子·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墨翟(dí)、孔伋(jí )、孟轲等十二人作的批判,而归结到应以推崇孔子的学说为主上。
名著简介
第3课 心包万物
晓事明理
孔子心广如天地
有一天,孔子师徒在周游列国的途中迷了路,看到田野里有两个种田的人,孔子就让子路去问路。没想到其中一位叫桀溺的隐士说:“当今天下大势,像滔滔洪水,谁又能改变呢?与其跟着你老师奔波受苦,不如干脆像我们一样隐居山林,避开乱世算了。”子路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感慨地说:“我不和世人在一起又同谁在一起呢?有道德有智慧的人都隐居起来,那谁来担当改变社会的责任?”
为了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建立理想社会,孔子率领弟子们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十四年,游说国君,实行仁政,推行王道。孔子“仁以为己任”,哪怕在陈蔡绝粮之际,他依旧不怨天,不尤人,“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胸怀天下,心胸像天地一样宽广,是万世之楷模。唐朝著名画家、“画圣”吴道子称赞孔子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孔子为后人所景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3课 心包万物
阅读故事并回答:
1.你认为做一位与世隔绝的“隐士”好还是勇担社会责任的人好?
2.孔子位后人所景仰、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晓事明理
孔子心广如天地
孔子胸怀天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心广如天地,其泛爱精神值得景仰。
第3课 心包万物
广闻博识
圣人
“圣”的繁体字是“聖”,左上为“耳”,表示闻道;右上为“口”,表示宣道;下面是“王”,表示统率天地万物而德行广施。因此,圣人就是指通晓天人之道并将此道广为传布的人。此外,儒家对圣人的德行有极高的要求,圣人的德行要圆满,至善至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是“人之极”;同时,圣人能够极尽人伦之道,是人伦的典范。
在儒家文化中,以“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为圣人。其中,孔子集往圣之大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思考:儒家所指的“圣人”是什么样的人?的人?
第3课 心包万物
阅读并思考:儒家所指的“圣人”是什么样的人?
广闻博识
圣人
德行完满、至善至美的人。
孔子是千古圣人,是集“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往圣之大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第3课 心包万物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荀子·非十二子》
余力学文
诬蔑
第3课 心包万物
君子以道德不修为耻,而不以被人污蔑为耻;以不讲信义为耻,而不以不被人信任为耻;以没有能力为耻,而不以没有得到任用为耻。所以不被浮名所诱惑,不被诬蔑所吓倒,行为做事遵循道义,端正自己的言行,不为外物所动摇,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诗经》说:“多么宽厚谦恭的人呀,这是道德的基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经典诵读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荀子·非十二子》
以…为耻
第3课 心包万物
君子有哪三耻?
想一想
耻:不修、不信、不能
第3课 心包万物
君子是怎样做到胸怀宽广的?
试一试
君子应做到按道义行事,端正自己,宽厚谦恭。
第3课 心包万物
学以致用
如果以“心怀包容,天地自宽”为主题召开班会,你可以从古代经典中找到哪些素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