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11人饥己饥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11人饥己饥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三单元 责任
11 人饥己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后出师表》,是_________向蜀汉后主刘禅表达北上伐魏、恢复汉室的决心和志向,他一生恪尽职守,胸怀责任担当,位后人所敬仰。杜甫在《蜀相》中赞他“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
知识回顾
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11课 人饥己饥
1.诵读课文,知道中华民族“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传统美德。
2.学习“范仲淹请赈”的故事,感悟其忠于职守、体恤民情、“人饥己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3.把“人饥己饥”的美德融入生活实践。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孟子.离娄下》
经典诵读
第11课 人饥己饥
通“犹”,好像
竹编的盛饭用的器具
禹、稷生活在太平之世,多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渊生活在乱世,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苦日子,他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孔子也称赞他。孟子说:“禹、稷和颜回的处世之道其实是一样的。大禹想到天下有遭水淹的人,就好像自己也被水淹了一样;后稷想到天下有挨饿的人,就好像自己也挨饿一样,所以才那样急人之急。大禹、后稷和颜渊如果互换位置环境,也都会那样做的。
经典诵读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孟子.离娄下》
第11课 人饥己饥
课文有两层意思:首先孔子盛赞禹、稷、颜回三人“贤”;接着,孟子点出原因是三人同“道”,最后点名本文主题,他们都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悲天悯人情怀。。
解析
关怀百姓疾苦,对其深表同情,以消除之为己任,这是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中华民族之魂!
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想一想

三人都把天下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安贫乐道,执着不变!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他看到那些被淹在水中的百姓,就像自己被淹在水中一样;后稷努力教导百姓种植五谷,是因为他看到天下人挨饿,就像自己挨饿一样。这种扶危济困、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点睛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此书理论宏博,雄辩滔滔,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名著简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阅读故事并回答:面对灾情,范仲淹是如何请赈的?说明了什么?
晓事明理
范仲淹请赈
心急如焚;奏请朝廷前去救灾;冒着触犯皇帝的危险质问宋仁宗;每到一处立即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并且免除了灾区的部分赋税;把灾区百姓充饥时的野草带回朝廷,以次提醒王公贵族。
第11课 人饥己饥
说明了范仲淹“忠于职守、心系苍生”的爱国爱民情怀。
自读并思考:后稷指的是谁?为什么叫他后稷?
广闻博识
指的是“弃”,尧舜时期的人。舜任命他为稷官,因表彰他的功绩,封为“后稷”
第11课 人饥己饥
后稷与农业
(伊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孟子·万章上》
余力学文
quǎn
第11课 人饥己饥
伊尹说:“我与其身居田野之中,由此以尧舜之道为乐趣,但我怎么能使现在的君主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呢?我怎么能使现在的百姓成为尧舜治理下的百姓呢?我何不在我有生之年亲眼看到这些呢?上天生育的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我,是上天生育的这些民众中先觉悟的人;我要用这个尧舜之道来启发上天所生养的民众。不是我去启发他们觉醒,又有谁呢?”
余力学文
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孟子·万章上》
第11课 人饥己饥
quǎn
伊尹乐尧舜之道,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我们要怎样向他学习呢?
试一试
学习他拥有责任担当、济世救民的家国情怀。
山东很多居民小区内设置衣物回收箱,旧衣物有了好去处。收集来的旧衣物将按衣物情况进行捐赠或做其他处理。这样的公益事业有很多,你参与过吗?谈谈你的体会。
学以致用
第11课 人饥己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