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18识大体 顾大局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18识大体 顾大局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五单元 共赢
18 识大体 顾大局
岂曰无衣 与子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_______!
岂曰无衣 与子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_______!
岂曰无衣 与子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_______!
——《诗经·秦风·无衣》
知识回顾
同袍
同仇
同泽
偕作
同裳
偕行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说明了宋弘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知识回顾
不贪富贵,珍惜夫妻患难真情
zāo kāng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1.诵读课文,理解“心有大局,甘愿付出”这一传统传统美德。
2.学习“晓事明理”中李典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大义为先的事迹,进一步理解“识大体顾大局”这一道德准则。
3.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识大体顾大局”,始终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经典诵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rèn
xiàng

经典诵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rèn
xiàng
xiàng

通“披”
匡正,纠正
为...而死
经典诵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大概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辅佐
通"欤",语气词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大概
沟渠
诚信
上吊自杀
没有
课文节选自《论语·宪问》。孔子肯定了管仲的仁德在于他反对使用暴力,使人民有好处,认为对他不能像一般百姓那样只看到他的小节有缺陷,应从大局着眼。
解析
孔子为什么高度评价管仲?
想一想

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即管仲反对使用暴力,辅佐桓公实行大统,使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的人,不必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老百姓受到了恩惠,所以孔子赞美他是仁者。胸怀大志,心有大局,不计个人得失荣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担当。
点睛
管仲简介
管仲(?~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管仲出身贫苦,与鲍叔牙为知己,后经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相。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内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精神支柱,强调“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重视道德教化作用。后人把管仲的思想整理成书,即《管子》。《管子》共有86篇,今存76篇,是以齐国法家为主兼及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著述总集。
晓事明理
李典为人识大体
李典深明大义,在国家利益面前,放下个人私怨,响应张辽出城迎战、主动出击的意见,与张辽联手,打退了吴军,守住了城池。
阅读故事,思考:为何说李典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李典
张辽
广闻博识
“春秋五霸”指的是谁?
春秋五霸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这五位是《荀子》中记载的“春秋五霸”
广闻博识
《史记》记载中的春秋五霸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这些人物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说一说

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侯
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
打败晋国,问鼎中原
任用孙武和伍子胥,奋发图强,打败楚国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消灭吴国
这些人能成为霸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说一说

知人善用,以至国富兵强
皮衣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余力学文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jiàng
皮衣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余力学文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jiàng
大水泛滥
沟壑
白圭说:“我治理水患的水平要超过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着水的本性疏导的。所以禹以四海为蓄水坑。如今先生你却以邻国为蓄水坑。水逆向而行,就称之为大水泛滥,大水泛滥了,就是洪水,是爱民的人所厌恶的。你搞错了。”
余力学文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超过
“以四海为壑”与“以邻为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禹的做法更好?
试一试
白圭以邻为壑只顾个人利益,转嫁祸患,无大局意识;禹以四海为壑,胸怀天下。所以禹的做法更好。
文明和雯雯刚闹了点别扭,可老师却让他们共同表演一个节目,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如果你是文明或雯雯,你会怎么做?
学以致用
同学间闹别扭是区区小事,不应斤斤计较,应以集体荣誉为重。文明或雯雯都应该识大体顾大局。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