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含答案)-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含答案)-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资源简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目 录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网络构建
时空线索
梳理预测
考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
活动
知识点二 辛亥革命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重要成果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
动(命题角度:民族独立/杰出历史人物)
考向 02 辛亥革命(命题角度:法治/解放/近代化)
考向 03 辛亥革命重要成果(命题角度:法治/近
代化)
考点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
军阀混战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知识点二 北洋军阀混战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命题角度:
独裁/复辟)
考向 02 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命题角度:人民
力量)
考向 03 北洋军阀混战(命题角度:混战)
链接中考
按住 Ctrl 键同时点击目录文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页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资产阶 级民主 革命 孙中山等 民主革命 先行者的 早年革命 活动 通过了解孙中山 等民主革命先行 者早年的革命活 动、 武昌起义及 中华民国成立的 史事,认识辛亥 革命的历史意义 及局限性。 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命题角度——民族独立/杰 出历史人物/发展/解放/近代化,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 点: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动,考查孙中山成 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以及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考查 侧重于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辛亥革命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 向。从辛亥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目的、武昌起义(革命的 标志) 、性质、意义与评价等角度命题,形式多样,且与洋务 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教学整合全方位考查中国近代化 的历程、特点、影响等,本考向应作为重点复习对象;辛亥革 命的主要成果: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考查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二,袁世凯 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命题角度:独 裁/复辟/混战,不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有:袁世凯 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侧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 实, 突出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北洋军阀混战造成 的巨大破坏,认识军阀统治的黑暗腐朽,涵养家国情怀;二次 革命、护国战争等的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主旨往往强调袁 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认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混战, 主要考查其表现与危害。
辛亥革命
袁世凯 独裁统 治和复 辟帝制、 北洋军 阀混战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 治。
本专题涉及时间段为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 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
政治的变革。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第一次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 懈的斗争。
经济方面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 化方面 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专题 0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段: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专题 0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段: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考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知识点一: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动
【课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人物 简介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三 民主义的倡导者,是 20 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一生的三次转变:从“ 医人” 从“ 医国” 、从“ 改良”到“革命、从“ 旧 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 辛 亥 革 命:有广义 和 狭 义 之 分。 广义的 辛 亥 革 命 指 的 是 以 孙 中 山 为 代 表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派, 为推 翻清王朝, 建 立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共 和 国 的 全过程。 狭 义 的 辛 亥 革 命 指 的 是 1911 年 武昌起义, 因 为 武 昌 起 义 发 生 于 旧 历 辛 亥年。2.兴 中 会 是 中
孙 中 山 早 年 的 革 命 活动 成立 兴中 会 背景 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 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成立 概况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 会。提出“振兴中华” 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筹划 广州 起义 广州 起义 准备 1895 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 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 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起义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 陆皓东等人被捕, 起义失败(陆 皓东被孙中山称赞为“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 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影响 孙中山断发改装, 流亡海外, 先后在日、美、英 等国考察社会实际, 发展革命组织, 为继续革命 做准备
成立 同盟 会 背景 国内 形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得到朝廷,国内 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思想 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人物 作品 思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宣传民族民主
邹容 《革命军》 革命思想,号 召人们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 制度 国 第 一 个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团 体 ; 中 国 同 盟 会 是 第 一 个 全 国 规 模的、 统一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政 党。 3.三民主义 是 孙 中 山 对 同 盟 会 政 治 纲 领 的 阐 述 和 完善, 其中 民 族 主 义 是前提, 具 有 反 对 封 建 主 义 的 进步意义, 也 在 客 观 上 打 击 了 帝 国 主 义 在 华 利 益 ; 民 权 主 义 是核心, 是 民 主 革 命 的 重 要 内 容 和 目 标 ; 民 生 主 义 是 补 充 和 发展。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组织 基础 各革命团体成立,著名的华兴会、光复会。孙中山的革 命主张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公认的领袖
目的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成立 1905 年 8 月, 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 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 机构
政 治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机 关 刊物 《民报》(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宣传了资产 阶级革命思想与主张(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行)
地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提出 三民 主义 提出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 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 “ 民权” 、“ 民生” ,合称“三民主义”
内涵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目标 推翻清王朝统治, 反 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 阶级专政的 议会制共和 国,国民一律 平等 核定全国物价, 国 家根据核定地价 征收地租税, 同时 逐步向地主收买 土地, 实现土地国 有,解决贫富不均
地位 前提 核心 发展与补充
评价 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 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力的 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反封建不彻底
【知识拓展】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资产阶级领导或参与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目的的民主革命,属于“ 旧民主主
义革命”。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②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解读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对应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思想内涵 推翻 清王朝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 土地国有
地位 前提 核心 发展补充
(1)三民主义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提出的第一个比较完善的革命纲领。
①民族主义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为资产阶级革命指
明了方向。
③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核定全国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2)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彻底地、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②民权主义规定的“ 国民一律平等, 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③民生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用改良的办法,没有和农民的要求联系起来。
④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核心素养】
知识点二:辛亥革命
【课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辛 亥 革 命 奠基: 革命志 士的奋 斗 萍浏醴起义: (1)时间: 1906 年(2)地点:萍乡、浏阳、醴陵(3)人物:刘道一、蔡绍南(4)结果:失败
(5)地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6)影响: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1.萍浏醴起义是 中国同盟会成立 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2.孙中山虽然没 有直接领导武昌 起义,但仍被当 做革命的领袖, 他的思想( 三民 主义)和他通过 同盟会领导的一 系列革命活动都 对武昌起义起着 指导作用。 3. 辛亥革命推翻 的是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并非封 建制度。封建制 度的基本内涵包 括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和思想文 化制度等几个层 面。辛亥革命后 地主阶级的统治 与封建土地所有 制的剥削仍广泛 存在,封建思想 在国民头脑中还 根深蒂固。新中 国成立后,土地 改革完成推翻了
安庆起义: (1)时间: 1907 年 (2)地点:安庆 (3)目的: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4)人物:徐锡麟,秋瑾 (5)结果:失败
广西起义: (1)时间: 1907 年(2)目的:袭取镇南关(3)人物:孙中山、黄兴(4)结果:失败
黄花岗起义:(1)时间: 1911 年 (2)人物:孙中山、黄兴、赵声 (3)结果:失败,牺牲的七十二位 烈士合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 (4)影响: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 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 。 (3)革命思想: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涌现,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 制度。 (4)革命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华兴会、光 复会、中国同盟会等)推动革命运动的进程
概念 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领导阶 级派别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黄兴等) 封建土地制度, 封建制度才真正 结束。4.辛亥革命 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 度的终结,但不 能说它推翻了两 千多年的封建制 度。君主专制制 度(封建帝制) 是封建制度的一 部分,属于政治 制度, 始于秦朝, 于辛亥革命后终 结。
学习 层面 政治制度层面
指导 思想 三民主义
高潮: 武 昌 起义 (1)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中倾向革 命的士兵; (2)时间: 1911 年 10 月 10 日; (3)概况: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 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夺取军械库→ 迎炮兵入城→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 武昌城→起义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 督; (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 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 立, 支持革命, 全国很快形成革命浪 潮,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为中华民国 的创立创造了条件。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在北京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 治,辛亥革命失败。 失败原因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最主要的原因)②没有依靠 和发动人民群众。③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封建势力的强大④袁世凯老谋深 算、玩弄权术。
进步性 (1) 政治: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性质) ;它推 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建立 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成为时代潮流;南京临时政府的各类改革措施对社会 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3)经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打击了帝国 主义在华势力,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4)社会习俗:民国政府的剪发辫、改称呼等法令,推动了社会生活的 近代化
局限性 ⑴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 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没有解 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反帝反封建) 的历史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 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群众基础薄弱
认识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2)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3)革命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 大人民群众
经典史料: “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
【知识拓展】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1894 年, 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 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2)1905 年, 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当选总理。同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提 出“三民主义”(3)1911 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武昌起义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1924 年, 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
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 年 5 月,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兼任总理。
2.辛亥革命最失败的根本原因、启示和教训:
①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
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
②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核心素养】评价辛亥革命
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课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成立中 华民国 标志: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 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宣 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 年为 民国元年, 改用公历, 推举黎元洪为 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 各省会议 代表任参议员 孙中山与历史参议院议员合影 1.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 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2.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 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 制度。 3.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重要文件;1787 年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 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地位: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意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资产 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颁布《中 华民国 临时约 法》 (1)时间: 1912 年 3 月 11 日 (2)性质: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 件。 (3)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 级、宗教信仰, 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 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 任,司法独立等 (4)意义: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民主共和成为时 代的潮流
【知识拓展】
1. 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如:1949-1911=38,那么 1949 年就是民国三十八年,反之亦然。 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如民国 26 年就是公元 1937 年: 26+1911=1937
2.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一次次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民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信心,认为只有革命才是中
国唯一的出路。
(2)革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其反帝反封建的方针是正确的。
(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的目标直指清王朝,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4)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革命党人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革命,使民主革
命的思想深入人心。
(5)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孙中山、黄兴、陆皓东、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经
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闯出了一条血路。
3.思维导学:辛亥革命
4、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时间 19 世纪 60-90 年代 1898 年 1911 年 1915 年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清政府内外交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 加深 清政府已成为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具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 流
人物 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目的 富国强兵, 维护清王朝统 治 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 存 推翻君主专制,建 立民主共和国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主张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 习 方向 学西方先进技术 学西方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学西方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学思想文化
影响 ① 洋务运动是 中 国历史 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 国近代化开端) ② 客观上促进 了 中 国 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 对外 国资本 的入侵起 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 之路)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 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使资产阶级由改良 转向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 治,结束了中国两 千多年君主专制,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 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与 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 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没有改变社会性 质)
特点 由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过程艰难曲折
相 同 点 (1)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 (2)学习对象:都向西方学习 (3)影响:客观上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冲击了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促进思想 解放;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结果: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联系 (1)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提供了社会基础 (2)戊戌变法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戊戌变法的失败,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救中国,促使更多人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3)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 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核心素养】
1.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①他早年从医人到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
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的领袖
2.纵横比较: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比较内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相 同 点 时代背景 都是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中华民族灾难深重
政治目标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失败原因 结果都失败。都因资产阶级妥协性和软弱性,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影响 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领导阶级都属于资 产阶级
不 同 点 领导阶层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主张 保留清政府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 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手段 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政治改良 运动,建立君主立宪制 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完全 意义民族民主革命
结果 失败,法令被废止(除京师大学堂) 推翻帝制, 建立共和,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由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有明确的革命宗旨和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 (2)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作为指导,即三民主义,还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和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4.【唯物史观】评价辛亥革命: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①成功(性质和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失败(结果):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历史论证: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论述:1894 年,孙中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 府” 。1905 年, 孙中山在日本建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大大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他提出的三民主义 成为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895 年以来,先后组织广州起义、广西起义等,都以失败而告终。 1911 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思想解放。 1912 年 1 月 1 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成立。 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为维护共和制度, 孙中山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综上所述,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考向 01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动(命题角度:民族独立/杰出历史人物)
【例 1】(2023·山东东营 · 统考中考真题)章士钊在《孙逸仙 · 自序》中写道: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
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 ……”,此语旨在说明( )
A .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 .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 .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 .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变式 1-1】小伟正在阅读一本人物传记,其目录内容为“第一章:青少年时代”“第二章:踏上民主革命的征 途”“第三章:成立中国同盟会”“第四章: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由此可以判断,这本人物传记的
主人公是( )
A .林则徐 B .孙中山 C .袁世凯 D .李大钊
【变式 1-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同守旧派进行论战,传播了民主革命思 想;坚持武装反清斗争,发动了如黄花岗起义等著名革命,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以上描
述的是中国同盟会的( )
A .重要作用 B .组织原则 C .成立背景 D .全部功能
考向 02 辛亥革命(命题角度:法治/解放/近代化)
【例 2】(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某学校围绕辛亥革命制定研学旅行计划时,选取了广州、南京、武
昌、北京为目的地。你认为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 )
A .缔造共和 B .浴血共和
C .共和梦碎 D .维护共和
【变式 2-1】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的反动腐朽统治,开展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黄花岗起义 ②武昌起义 ③萍浏醴起义 ④安庆起义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变式 2-2】“ 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服。 ”该歌词创
作背景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考向 03 辛亥革命重要成果(命题角度:法治/近代化)
【例 3】(2023·山东聊城 · 统考中考真题) “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 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
灭的影响。 ”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变式 3-1】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以后彻底
的革命,就是从那次不彻底的革命发展下来的。 ”材料中“重大的转折点”在制度方面体现在( )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 .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变式 3-2】 《阿 Q 正传》中写道: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 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 未庄人
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说明( )
A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 .辛亥革命未真正推翻清朝统治
C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民主共和的思想未能深入人心
考点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知识点一、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课标】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混战的统治。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袁 世 凯 窃 取 革 命 果 实 背景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 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 赞成共和,他即可辞职,并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后,破坏《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1914 年, 袁世凯 废除《 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 2.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 治;“宋案” ;袁世凯武力
过程 1912 年 2 月 12 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1912 年 2 月 13 日,孙中山向临时政府参 议院提出辞职,2 月 15 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 月,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结果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 次 革 命 原因 (1)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1912 年,宋教仁等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国民党 (3)1913 年春,袁世凯密令亲信在上海刺杀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制 造宋教仁案目的: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扑灭革命势力) 镇压国民党。护国战争爆 发的原因:袁世凯称帝。 3.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 阶级民主与平等的思想, 袁世凯政府颁布的《中华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 为总统制,体现了独裁与 专制的实质。
概况 (1)发动: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二次革 命” (2)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袁 世 凯 复 辟 帝 制 准备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 (2)1914 年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的大部分内容
复辟 以 1916 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复辟称帝
护 国 战 争 原因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发展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爆发 1915 年底,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组织护国军北上 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 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 争结束
【知识拓展】
1.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①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 12 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 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 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 2132 年。(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开始到 1912 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
②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1912 年 2 月 13 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 1912 年 2 月 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④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
职。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2 年 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二次革命”
是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和终结。
3.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这是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②北洋军力量强大, 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③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4.【知识整合】政治民主化:
【核心素养】
知识点二、北洋军阀混战
【课标】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混战的统治。
主 要 内 容 易混易错
北 洋 军 阀 割 据 混 派 系 首领 势力范围 北洋军阀是近代 一支特殊的军事 政治力量。其产 生的深刻社会根 源是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 的社会 性质。
直系军阀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北京政府、浙江、安徽、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 张作霖 盘踞东北
滇系军阀 唐继尧 控制云南、贵州
桂系军阀 陆荣廷 广东、广西
目的 争夺地盘和巩固割据政权
战 手段 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割据混战
历史影响 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 坏,民众流离失所, 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知识拓展】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①是由中国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是由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在华扶植代理人,采取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这必然导
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核心素养】
1.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2.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护国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④北洋军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
⑤“二十一条” 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3.【历史解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崛起奠基;中国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却换来 了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造成这一迥异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这为后继的国人提出了哪些时
代命题?
原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强大,干涉中国内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
时代命题:必须彻底推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由更加先进的阶级领导中国革命,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将先进的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救国方案和救国道路。
4.【看图学史】
名称:护国战争形势图 起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时间: 1915 年底—1916 年 6 月 领导者: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 经过: 在 A 昆明(地名)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 讨袁,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节节败退, 袁世凯被迫宣 布取消帝制。
考向 01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命题角度:独裁/复辟)
【例 1】(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 1915 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 一个 用枪, 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
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 .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 .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 .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变式 1-1】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并于 1913 年派亲信在上海火车站刺杀改组国民党的宋教仁这些
行为( )
A .说明袁世凯已经复辟了帝制 B .加快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
C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 D .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变式 1-2】1915 年 8 月,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 猛烈抨击去民主的可耻行径, 引起各
界强烈反响。其“可耻行径”是( )
A .策划复辟帝制 B .制造军阀混战
C .发动二次革命 D .围剿护国军
考向 02 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
【例 2】(2023·湖南常德 · 统考中考真题)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国第一人”分别是( )
A .宋教仁 黄兴 B .黄兴 蔡锷
C .陈天华 黄兴 D .宋教仁 蔡锷
【变式 2-1】1913 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的爆发主要是因为袁世凯( )
A .想要复辟帝制 B .派兵武力镇压国民党,实行独裁
C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接受“二十一条”
【变式 2-2】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决定北上讨袁,发动了(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故争 C .黄花岗起义 D .北伐战争
考向 03 军阀割据(命题角度:混战)
【例 3】(2023·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
动是( )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北伐战争 D .护国战争
【变式 3-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
矣…… 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 ”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 .列强瓜分中国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军阀割据纷争 D .国民政府腐败
【变式 3-2】1917 年,皖系督军傅良佐进入湖南后,竟令军队“得侵入家宅” ,大肆烧杀抢掠; 1918 年,军 阀张敬尧在湖南平江县宣布“三日不封刀”;醴陵县在混战中受灾的有 4.79 万户, 死伤达 2.44 万余人。可见,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后果是( )
A .严重损害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B .极大地增加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C .导致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军阀手中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选择题
1 .(2022·四川宜宾 · 统考中考真题)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成立中国
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 .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 .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 .开始了思想宣传 D .明确了革命任务
2 .(2023·安徽 · 统考中考真题) 1905 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
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 .倾向改良 B .主张革命 C .拥护君主立宪 D .赞成君主专制
3 .(2022·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 1839 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 年,革
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 。“这座城市”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武汉
4 .(2023·江苏无锡 · 统考中考真题) 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动了国家与社会
的进步。辛亥革命的进步之处是( )
A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B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 .解决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D .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5 .(2023·海南 · 统考中考真题)中国以清帝退位的形式和平解决了南北战事,结束帝制, “南北战事”指的
是( )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北伐战争
6 .(2023·青海西宁 · 统考中考真题) 1912 年 2 月 12 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 “前因民军起 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诏书中提到的“ 民军起事”产生
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7 .(2023·辽宁营口 · 统考中考真题) 从 1911 年 10 月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
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响应( )
A .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 .北伐战争的进行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护国战争的发动
8 .(2023·江苏宿迁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
行动( )
A .推翻了北洋政府 B .终结了封建专制
C .结束了清朝统治 D .创建了人民军队
9 .(2023·湖北 · 统考中考真题) 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
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 .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10 .(2022·江苏盐城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 1918 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 .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C .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B .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D .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二、综合题
11 .(2017·山东东营 · 中考真题)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 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
复。 ……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
作用?
12 .(2022·湖北恩施 · 统考中考真题)综合分析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各个阶层为此不懈探
索,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
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
——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
工人阶级的身上。
—— 改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
历史事件 对应结果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中国革命道路
全民族抗战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你怎样看待李鸿章“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的说法?
(2)材料二中“ 归于失败” 的政治运动有哪些?它们“ 归于失败” 的理由是什么?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论述需包含两个历史事件,适当展开,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13 .(2022·贵州黔西 · 中考真题)根据“近代先进人物关于社会变革的论述”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变革论述 出处
梁启超 “法者,天下公器也;变着,天下之公理也” …… 中国如果不 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 法通义》(1896 年)
孙中山 全体人员正准备着要迎接一个变革,有大多数的诚实的人 们,准备而且决心要进入公共民主的生活。 孙中山《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1897 年)
(1)梁启超主张的“变法”其目的是要建立什么政体?为此他参与领导了什么运动?
(2)孙中山追求“公共民主” 的目的是要建立怎样的国家?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
(3)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理念不同的原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目 录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网络构建
时空线索
梳理预测
考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
活动
知识点二 辛亥革命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重要成果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
动(命题角度:民族独立/杰出历史人物)
考向 02 辛亥革命(命题角度:法治/解放/近代化)
考向 03 辛亥革命重要成果(命题角度:法治/近
代化)
考点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
军阀混战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知识点二 北洋军阀混战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命题角度:
独裁/复辟)
考向 02 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命题角度:人民
力量)
考向 03 北洋军阀混战(命题角度:混战)
链接中考
按住 Ctrl 键同时点击目录文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页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资产阶 级民主 革命 孙中山等 民主革命 先行者的 早年革命 活动 通过了解孙中山 等民主革命先行 者早年的革命活 动、 武昌起义及 中华民国成立的 史事,认识辛亥 革命的历史意义 及局限性。 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命题角度——民族独立/杰 出历史人物/发展/解放/近代化,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 点: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动,考查孙中山成 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以及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考查 侧重于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辛亥革命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 向。从辛亥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目的、武昌起义(革命的 标志) 、性质、意义与评价等角度命题,形式多样,且与洋务 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教学整合全方位考查中国近代化 的历程、特点、影响等,本考向应作为重点复习对象;辛亥革 命的主要成果: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考查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二,袁世凯 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命题角度:独 裁/复辟/混战,不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有:袁世凯 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侧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 实, 突出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北洋军阀混战造成 的巨大破坏,认识军阀统治的黑暗腐朽,涵养家国情怀;二次 革命、护国战争等的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主旨往往强调袁 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认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混战, 主要考查其表现与危害。
辛亥革命
袁世凯 独裁统 治和复 辟帝制、 北洋军 阀混战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 治。
本专题涉及时间段为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 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
政治的变革。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第一次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 懈的斗争。
经济方面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 化方面 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专题 0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段: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专题 0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段: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考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知识点一: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动
【课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人物 简介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三 民主义的倡导者,是 20 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一生的三次转变:从“ 医人” 从“ 医国” 、从“ 改良”到“革命、从“ 旧 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 辛 亥 革 命:有广义 和 狭 义 之 分。 广义的 辛 亥 革 命 指 的 是 以 孙 中 山 为 代 表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派, 为推 翻清王朝, 建 立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共 和 国 的 全过程。 狭 义 的 辛 亥 革 命 指 的 是 1911 年 武昌起义, 因 为 武 昌 起 义 发 生 于 旧 历 辛 亥年。2.兴 中 会 是 中
孙 中 山 早 年 的 革 命 活动 成立 兴中 会 背景 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 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成立 概况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 会。提出“振兴中华” 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筹划 广州 起义 广州 起义 准备 1895 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 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 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起义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 陆皓东等人被捕, 起义失败(陆 皓东被孙中山称赞为“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 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影响 孙中山断发改装, 流亡海外, 先后在日、美、英 等国考察社会实际, 发展革命组织, 为继续革命 做准备
成立 同盟 会 背景 国内 形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得到朝廷,国内 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思想 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人物 作品 思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宣传民族民主
邹容 《革命军》 革命思想,号 召人们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 制度 国 第 一 个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团 体 ; 中 国 同 盟 会 是 第 一 个 全 国 规 模的、 统一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政 党。 3.三民主义 是 孙 中 山 对 同 盟 会 政 治 纲 领 的 阐 述 和 完善, 其中 民 族 主 义 是前提, 具 有 反 对 封 建 主 义 的 进步意义, 也 在 客 观 上 打 击 了 帝 国 主 义 在 华 利 益 ; 民 权 主 义 是核心, 是 民 主 革 命 的 重 要 内 容 和 目 标 ; 民 生 主 义 是 补 充 和 发展。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组织 基础 各革命团体成立,著名的华兴会、光复会。孙中山的革 命主张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公认的领袖
目的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成立 1905 年 8 月, 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 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 机构
政 治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机 关 刊物 《民报》(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宣传了资产 阶级革命思想与主张(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行)
地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提出 三民 主义 提出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 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 “ 民权” 、“ 民生” ,合称“三民主义”
内涵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目标 推翻清王朝统治, 反 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 阶级专政的 议会制共和 国,国民一律 平等 核定全国物价, 国 家根据核定地价 征收地租税, 同时 逐步向地主收买 土地, 实现土地国 有,解决贫富不均
地位 前提 核心 发展与补充
评价 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 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力的 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反封建不彻底
【知识拓展】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资产阶级领导或参与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目的的民主革命,属于“ 旧民主主
义革命”。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②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解读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对应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思想内涵 推翻清王朝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 土地国有
地位 前提 核心 发展补充
(1)三民主义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提出的第一个比较完善的革命纲领。
①民族主义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为资产阶级革命指
明了方向。
③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核定全国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2)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彻底地、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②民权主义规定的“ 国民一律平等, 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③民生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用改良的办法,没有和农民的要求联系起来。
④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核心素养】
知识点二:辛亥革命
【课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辛 亥 革 命 奠基: 革命志 士的奋 斗 萍浏醴起义: (1)时间: 1906 年(2)地点:萍乡、浏阳、醴陵(3)人物:刘道一、蔡绍南(4)结果:失败
(5)地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6)影响: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1.萍浏醴起义是 中国同盟会成立 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2.孙中山虽然没 有直接领导武昌 起义,但仍被当 做革命的领袖, 他的思想( 三民 主义)和他通过 同盟会领导的一 系列革命活动都 对武昌起义起着 指导作用。 3. 辛亥革命推翻 的是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并非封 建制度。封建制 度的基本内涵包 括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和思想文 化制度等几个层 面。辛亥革命后 地主阶级的统治 与封建土地所有 制的剥削仍广泛 存在,封建思想 在国民头脑中还 根深蒂固。新中 国成立后,土地 改革完成推翻了
安庆起义: (1)时间: 1907 年 (2)地点:安庆 (3)目的: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4)人物:徐锡麟,秋瑾 (5)结果:失败
广西起义: (1)时间: 1907 年(2)目的:袭取镇南关(3)人物:孙中山、黄兴(4)结果:失败
黄花岗起义:(1)时间: 1911 年 (2)人物:孙中山、黄兴、赵声 (3)结果:失败,牺牲的七十二位 烈士合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 (4)影响: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 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 。 (3)革命思想: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涌现,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 制度。 (4)革命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华兴会、光 复会、中国同盟会等)推动革命运动的进程
概念 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领导阶 级派别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黄兴等) 封建土地制度, 封建制度才真正 结束。4.辛亥革命 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 度的终结,但不 能说它推翻了两 千多年的封建制 度。君主专制制 度(封建帝制) 是封建制度的一 部分,属于政治 制度, 始于秦朝, 于辛亥革命后终 结。
学习 层面 政治制度层面
指导 思想 三民主义
高潮: 武 昌 起义 (1)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中倾向革 命的士兵; (2)时间: 1911 年 10 月 10 日; (3)概况: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 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夺取军械库→ 迎炮兵入城→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 武昌城→起义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 督; (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 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 立, 支持革命, 全国很快形成革命浪 潮,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为中华民国 的创立创造了条件。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在北京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 治,辛亥革命失败。 失败原因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最主要的原因)②没有依靠 和发动人民群众。③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封建势力的强大④袁世凯老谋深 算、玩弄权术。
进步性 (1) 政治: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性质) ;它推 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建立 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成为时代潮流;南京临时政府的各类改革措施对社会 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3)经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打击了帝国 主义在华势力,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4)社会习俗:民国政府的剪发辫、改称呼等法令,推动了社会生活的 近代化
局限性 ⑴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 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没有解 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反帝反封建) 的历史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 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群众基础薄弱
认识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2)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3)革命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 大人民群众
经典史料: “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
【知识拓展】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1894 年, 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 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2)1905 年, 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当选总理。同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提 出“三民主义”(3)1911 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武昌起义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1924 年, 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
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 年 5 月,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兼任总理。
2.辛亥革命最失败的根本原因、启示和教训:
①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
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
②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核心素养】评价辛亥革命
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课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成立中 华民国 标志: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 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宣 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 年为 民国元年, 改用公历, 推举黎元洪为 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 各省会议 代表任参议员 孙中山与历史参议院议员合影 1.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 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2.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 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 制度。 3.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重要文件;1787 年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 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地位: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意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资产 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颁布《中 华民国 临时约 法》 (1)时间: 1912 年 3 月 11 日 (2)性质: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 件。 (3)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 级、宗教信仰, 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 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 任,司法独立等 (4)意义: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民主共和成为时 代的潮流
【知识拓展】
1. 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如:1949-1911=38,那么 1949 年就是民国三十八年,反之亦然。 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如民国 26 年就是公元 1937 年: 26+1911=1937
2.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一次次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民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信心,认为只有革命才是中
国唯一的出路。
(2)革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其反帝反封建的方针是正确的。
(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的目标直指清王朝,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4)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革命党人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革命,使民主革
命的思想深入人心。
(5)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孙中山、黄兴、陆皓东、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经
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闯出了一条血路。
3.思维导学:辛亥革命
4、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时间 19 世纪 60-90 年代 1898 年 1911 年 1915 年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清政府内外交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 加深 清政府已成为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具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 流
人物 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目的 富国强兵, 维护清王朝统 治 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 存 推翻君主专制,建 立民主共和国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主张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 习 方向 学西方先进技术 学西方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学西方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学思想文化
影响 ① 洋务运动是 中 国历史 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 国近代化开端) ② 客观上促进 了 中 国 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 对外 国资本 的入侵起 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 之路)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 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使资产阶级由改良 转向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 治,结束了中国两 千多年君主专制,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 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与 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 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没有改变社会性 质)
特点 由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过程艰难曲折
相 同 点 (1)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 (2)学习对象:都向西方学习 (3)影响:客观上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冲击了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促进思想 解放;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结果: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联系 (1)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提供了社会基础 (2)戊戌变法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戊戌变法的失败,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救中国,促使更多人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3)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 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核心素养】
1.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①他早年从医人到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
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的领袖
2.纵横比较: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比较内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相 同 点 时代背景 都是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中华民族灾难深重
政治目标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失败原因 结果都失败。都因资产阶级妥协性和软弱性,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影响 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领导阶级都属于资 产阶级
不 同 点 领导阶层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主张 保留清政府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 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手段 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政治改良 运动,建立君主立宪制 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完全 意义民族民主革命
结果 失败,法令被废止(除京师大学堂) 推翻帝制, 建立共和,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由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有明确的革命宗旨和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 (2)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作为指导,即三民主义,还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和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4.【唯物史观】评价辛亥革命: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①成功(性质和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失败(结果):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历史论证: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论述:1894 年,孙中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 府” 。1905 年, 孙中山在日本建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大大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他提出的三民主义 成为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895 年以来,先后组织广州起义、广西起义等,都以失败而告终。 1911 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思想解放。 1912 年 1 月 1 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成立。 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为维护共和制度, 孙中山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综上所述,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考向 01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年革命活动(命题角度:民族独立/杰出历史人物)
【例 1】(2023·山东东营 · 统考中考真题)章士钊在《孙逸仙 · 自序》中写道: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
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 ……”,此语旨在说明( )
A .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 .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 .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 .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
认 ……”意在说明孙中山已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 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
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
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B 项正确;孙中山称赞洪 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排除 A 项;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 C 项;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
黄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1-1】小伟正在阅读一本人物传记,其目录内容为“第一章:青少年时代”“第二章:踏上民主革命的征 途”“第三章:成立中国同盟会”“第四章: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由此可以判断,这本人物传记的
主人公是( )
A .林则徐 B .孙中山 C .袁世凯 D .李大钊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成立中国同盟会”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05 年孙中山 建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B 项正确;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 动,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 他们均与“推翻封建帝制, 创建
中华民国”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1-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同守旧派进行论战,传播了民主革命思
想;坚持武装反清斗争,发动了如黄花岗起义等著名革命,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以上描
述的是中国同盟会的( )
A .重要作用 B .组织原则 C .成立背景 D .全部功能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 同守旧派进行论战,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坚持武装反清斗争”可知,同盟会建立 后,同守旧派论战,举行起义,这体现出它的重大影响, A 项正确;同盟会的组织原则是总理负责制,排 除 B 项;成立背景是 反清运动风起云涌下成立,排除 C 项;材料说明了同盟会的一部分功能,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考向 02 辛亥革命(命题角度:法治/解放/近代化)
【例 2】(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某学校围绕辛亥革命制定研学旅行计划时,选取了广州、南京、武
昌、北京为目的地。你认为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 )
A .缔造共和 B .浴血共和
C .共和梦碎 D .维护共和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 被起义军占领。随后, 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 月 11 日, 起义军成立湖 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 立,支持革命,所以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浴血共和, B 项正确; “缔造共和”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 地点在南京,排除 A 项; “共和梦碎”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地点在北京,排除 C 项; “维护共和”指的是二次
革命和护国战争,地点较广,如江西云南广州等,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2-1】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的反动腐朽统治,开展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黄花岗起义 ②武昌起义 ③萍浏醴起义 ④安庆起义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 1911 年 4 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②武昌 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 1911 年 10 月 10 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 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③萍浏醴起义是 1906 年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 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④安庆起义是 1907 年夏光复会 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的起义, 所以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 D 项正确;④安庆起义发生于 1907 年,晚于 1906 年的③萍浏醴起义,③应在④前面,排除 AB 项;①黄花岗起义发生于 1911 年,晚于 1906 年的③萍浏醴起
义,③应在①前面,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2-2】“ 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服。 ”该歌词创
作背景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五色旗”“ 民国荣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中华民国的国歌, 创作的背景应该 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 1912 年建立中华民国,以法律确定“五色旗”为国旗, C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
动是一场反帝反封的爱国农民运动,与题干“五色旗”“ 民国荣光”无关,排除 A 项;洋务运动是一场以“ 自
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与题干“五色旗”“ 民国荣光”无关,排除 B 项;新 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与题干“五色旗”“ 民国荣光”无关, 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考向 03 辛亥革命重要成果(命题角度:法治/近代化)
【例 3】(2023·山东聊城 · 统考中考真题) “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 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
灭的影响。 ”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 “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 清朝统治,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所以,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C 项正确;洋务运动学 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推翻清朝统治,排除 A 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目的也不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 B 项;五四运动开始于 1919 年,清政府已垮台,当时是民
国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3-1】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以后彻底
的革命,就是从那次不彻底的革命发展下来的。 ”材料中“重大的转折点”在制度方面体现在( )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 .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知材料中“重大的转折点”在 制度方面体现在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D 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 A 项;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题干信息“在制度方面体现”不符,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但是与题干信息“在制度方面体现”不符,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3-2】 《阿 Q 正传》中写道: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 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 未庄人
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说明( )
A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 .辛亥革命未真正推翻清朝统治
C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民主共和的思想未能深入人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 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和所学可知, 辛亥 革命没有改变我国的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具 有不彻底性, A 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BD 两项;题
干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未说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 C 项。故选 A 项。
考点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知识点一、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课标】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混战的统治。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袁 世 凯 窃 取 革 命 果 实 背景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 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 赞成共和,他即可辞职,并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后,破坏《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1914 年, 袁世凯 废除《 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 2.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 治;“宋案” ;袁世凯武力 镇压国民党。护国战争爆 发的原因:袁世凯称帝。 3.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 阶级民主与平等的思想, 袁世凯政府颁布的《中华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
过程 1912 年 2 月 12 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1912 年 2 月 13 日,孙中山向临时政府参 议院提出辞职,2 月 15 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 月,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结果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 次 革 命 原因 (1)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1912 年,宋教仁等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国民党 (3)1913 年春,袁世凯密令亲信在上海刺杀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制 造宋教仁案目的: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扑灭革命势力)
概况 (1)发动: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二次革 命” (2)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袁 世 凯 复 辟 帝 制 准备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 (2)1914 年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的大部分内容 为总统制,体现了独裁与 专制的实质。
复辟 以 1916 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复辟称帝
护 国 战 争 原因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发展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爆发 1915 年底,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组织护国军北上 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 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 争结束
【知识拓展】
1.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①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 12 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 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 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 2132 年。(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开始到 1912 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
②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1912 年 2 月 13 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 1912 年 2 月 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④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
职。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2 年 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二次革命”
是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和终结。
3.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这是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②北洋军力量强大, 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③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4.【知识整合】政治民主化:
【核心素养】
知识点二、北洋军阀混战
【课标】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混战的统治。
主 要 内 容 易混易错
北 洋 军 阀 割 据 混 战 派 系 首领 势力范围 北洋军阀是近代 一支特殊的军事 政治力量。其产 生的深刻社会根 源是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 的社会 性质。
直系军阀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北京政府、浙江、安徽、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 张作霖 盘踞东北
滇系军阀 唐继尧 控制云南、贵州
桂系军阀 陆荣廷 广东、广西
目的 争夺地盘和巩固割据政权
手段 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割据混战
历史影响 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 坏,民众流离失所, 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知识拓展】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①是由中国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是由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在华扶植代理人,采取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这必然导
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核心素养】
1.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2.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护国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④北洋军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
⑤“二十一条” 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3.【历史解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崛起奠基;中国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却换来 了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造成这一迥异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这为后继的国人提出了哪些时
代命题?
原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强大,干涉中国内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
时代命题:必须彻底推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由更加先进的阶级领导中国革命,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将先进的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救国方案和救国道路。
4.【看图学史】
名称:护国战争形势图 起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时间: 1915 年底—1916 年 6 月 领导者: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 经过: 在 A 昆明(地名)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 讨袁,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节节败退, 袁世凯被迫宣 布取消帝制。
考向 01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命题角度:独裁/复辟)
【例 1】(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 1915 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 一个 用枪, 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
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 .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 .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 .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 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反映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阀割据争抢地盘,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
是维新人士,排除 C 项;二次革命武装反袁发生在 1913 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变式 1-1】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并于 1913 年派亲信在上海火车站刺杀改组国民党的宋教仁这些
行为( )
A .说明袁世凯已经复辟了帝制 B .加快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
C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 D .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孙中山筹划了责任内阁制,而袁世凯为了复辟帝 制发动了刺杀宋教仁案, D 项正确; 1913 年,袁世凯还没有复辟帝制,排除 A 项;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 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 ,是指 1924 年 5 月至 1927 年 4 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 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B 项;
“彻底”一词说法绝对,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1-2】1915 年 8 月,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 猛烈抨击去民主的可耻行径, 引起各
界强烈反响。其“可耻行径”是( )
A .策划复辟帝制 B .制造军阀混战
C .发动二次革命 D .围剿护国军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 1915 年 8 月,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在社会上激 起强烈反响。这说明了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A 项正确;军阀混战在袁世凯去世后,排除 B 项;孙中山发
动二次革命,排除 C 项;围剿护国军在 1915 年底,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考向 02 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
【例 2】(2023·湖南常德 · 统考中考真题)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国第一人”分别是( )
A .宋教仁 黄兴 B .黄兴 蔡锷
C .陈天华 黄兴 D .宋教仁 蔡锷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为宪法流血, 公真第一人”“再造民国第一人”和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建立独裁统治, 袁世凯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 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建立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 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为宋教仁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再造民国第一人”是蔡锷。 1911 年武昌起义后,蔡锣在云南起义响应,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后奉调入京。
1915 年 12 月, 袁世凯称帝后, 蔡锷秘密离京返至昆明, 宣布云南独立, 发动反袁护国战争, 迫使袁世凯取 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D 项正确;因蔡锷在反袁斗争中功勋卓著,孙中 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与黄兴无关,排除 AC 项;“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是孙中山为宋教仁的
题词,不是黄兴,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变式 2-1】1913 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的爆发主要是因为袁世凯( )
A .想要复辟帝制 B .派兵武力镇压国民党,实行独裁
C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接受“二十一条”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3 年, 宋教仁被刺, 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孙中山、黄兴等掀起“二 次革命” ,B 项正确;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排除 A 项;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限制袁
世凯的权力,排除 C 项;接受“二十一条”是为了换取日本的支持,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2-2】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决定北上讨袁,发动了(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故争 C .黄花岗起义 D .北伐战争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 基大典。 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B 项 正确;二次革命发生在 1913 年,排除 A 项;护法运动不是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发动的,排除 C 项;北伐
战争发生在 1926 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考向 03 军阀割据(命题角度:混战)
【例 3】(2023·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
动是( )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北伐战争 D .护国战争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们的反抗,孙中山发表《讨袁宣 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 战争爆发。 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6 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D 项正确;武昌 起义, 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 是指 1911 年 10 月 10 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 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排除 A 项;1913 年 3 月 20 日, 国会开会前夕, 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 月, 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 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史称“二次革命” ,排除 B 项;北伐战争是指 1926 年到 1927 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
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3-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
矣…… 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 ”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 .列强瓜分中国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军阀割据纷争 D .国民政府腐败
【答案】C
【详解】依据“ 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 甚。 ”结合所学可知,民国七年指的是 1918 年,可见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 是民国初年又出现了各派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中国的社会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C 项正确;列强
瓜分中国是从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 1916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宣告失败,
本人也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排除 B 项;国民政府腐败与“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3-2】1917 年,皖系督军傅良佐进入湖南后,竟令军队“得侵入家宅” ,大肆烧杀抢掠; 1918 年,军 阀张敬尧在湖南平江县宣布“三日不封刀”;醴陵县在混战中受灾的有 4.79 万户, 死伤达 2.44 万余人。可见,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后果是( )
A .严重损害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B .极大地增加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C .导致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军阀手中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A
【详解】 “令军队‘得侵入家宅’,大肆烧杀抢掠”“宣布‘三日不封刀’”“醴陵县在混战中受灾的有 4.79 万户, 死 伤达 2.44 万余人”说明军阀割据混战严重损害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A 项正确; “极大地增加了百姓的经济
负担”无法概括“宣布‘三日不封刀’” ,排除 B 项; “导致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军阀手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排除 C 项;八国联军侵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链接中考——
一、选择题
1 .(2022·四川宜宾 · 统考中考真题)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成立中国
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 .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 .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 .开始了思想宣传 D .明确了革命任务
【答案】D
【详解】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此时的资产阶级已经明确了革命的目标与任务, D 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当时的资
产阶级具备了成熟的革命条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排除 AB 项;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
成立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 的宗旨, 号召“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 是 1905 年, 由此可知, 资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 早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 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
2 .(2023·安徽 · 统考中考真题) 1905 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
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 .倾向改良 B .主张革命 C .拥护君主立宪 D .赞成君主专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5 年《民报》创刊后, 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
《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
为阵地, 宣传自己的主张, 倡导革命, 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 B 项正确;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改良派,倡导改良,《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
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 A 项;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刊物,排除 C 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不赞成君主专制,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2022·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 1839 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 年,革
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 。“这座城市”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武汉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39 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进行了禁烟运动; 1910 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 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 1911 年 4 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
前举事,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 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 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 岗起义。 C 项正确;北京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A 项;上海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 项;武汉与材料内容
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2023·江苏无锡 · 统考中考真题) 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动了国家与社会
的进步。辛亥革命的进步之处是( )
A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B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 .解决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D .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项正确;辛亥改革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是 封建制度,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5 .(2023·海南 · 统考中考真题)中国以清帝退位的形式和平解决了南北战事,结束帝制, “南北战事”指的
是( )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北伐战争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清帝退位…… 结束帝制” ,结合所学可知, 逼迫清帝退位, 终结君主专制的是辛 亥革命,因此题干材料中的“南北战事”指的是辛亥革命, A 项正确;二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为了反对袁世凯 倒行逆施而发动的,排除 B 项;护国战争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 C 项;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
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2023·青海西宁 · 统考中考真题) 1912 年 2 月 12 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 “前因民军起
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诏书中提到的“ 民军起事”产生
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 1912 年以及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 ……今全国人 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可知,材料中的“军民起事”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 度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 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 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BC 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第一枪,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7 .(2023·辽宁营口 · 统考中考真题) 从 1911 年 10 月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
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响应( )
A .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 .北伐战争的进行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护国战争的发动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从 1911 年 10 月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 布独立”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武昌有关,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武汉 三镇光复,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十多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走 向土崩瓦解, C 项正确; 1911 年 4 月黄花岗起义爆发,但起义迅速归于失败,时间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1926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 B 项;1915 年,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
辟帝制,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 .(2023·江苏宿迁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
行动( )
A .推翻了北洋政府 B .终结了封建专制
C .结束了清朝统治 D .创建了人民军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很快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清朝统治结 束, C 项正确;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排除 A 项;各省纷纷响应,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的结束,不能
体现终结了封建专制,排除 B 项;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 .(2023·湖北 · 统考中考真题) 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
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 .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可知, 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A 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分权,而 不是以民为本,排除 B 项;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被消灭,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排除 C 项;题干与驱
除鞑虏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 .(2022·江苏盐城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 1918 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 .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 .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 .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 .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答案】C
【详解】依据漫画可知反映了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再者,从时间上来看 1918 年也符合北洋军阀 割据, C 项正确; 1918 年已经不存在清政府,排除 A 项;二次革命是在 1913 年,排除 B 项;北伐战争开
始于 1926 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二、综合题
11 .(2017·山东东营 · 中考真题)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 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
复。 ……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
作用?
【答案】(1)洋务运动;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
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2)进化论。
(3)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详解】(1)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 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中还创办了新 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
科技人才;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严复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以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在书中提出“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等先进理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
均地权” 阐发为“ 民族” 、“ 民权” 、“ 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2 .(2022·湖北恩施 · 统考中考真题)综合分析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各个阶层为此不懈探
索,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
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
——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
工人阶级的身上。
—— 改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
历史事件 对应结果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中国革命道路
全民族抗战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你怎样看待李鸿章“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的说法?
(2)材料二中“ 归于失败” 的政治运动有哪些?它们“ 归于失败” 的理由是什么?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论述需包含两个历史事件,适当展开,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答案】(1)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
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观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为挽救中国命运都进行了抗争,都没 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能挽救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领导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
【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 铁厂等;根据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
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可知,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不改变政
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
(2)根据材料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 归于失败” 的政治运动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它们“ 归于失败” 的理由是未能改变中
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如:观点:没有中 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为挽救中国命运都进行了抗争,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没能挽救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 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
13 .(2022·贵州黔西 · 中考真题)根据“近代先进人物关于社会变革的论述”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变革论述 出处
梁启超 “法者,天下公器也;变着,天下之公理也” …… 中国如果不 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 法通义》(1896 年)
孙中山 全体人员正准备着要迎接一个变革,有大多数的诚实的人 们,准备而且决心要进入公共民主的生活。 孙中山《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1897 年)
(1)梁启超主张的“变法”其目的是要建立什么政体?为此他参与领导了什么运动?
(2)孙中山追求“公共民主” 的目的是要建立怎样的国家?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
(3)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理念不同的原因。
【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制。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
(2)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运动:辛亥革命。
(3)原因:①与他们的出身、经历、所受教育的不同有关。②他们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