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2分,共24分。)
1. 对受体细胞进行显微注射时,细胞膜不会留下孔洞。下列选项中与此现象体现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
B. 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C. 神经细胞静息时胞内Na+浓度总低于胞外
D. 红细胞变形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对受体细胞进行显微注射时,细胞膜不会留下孔洞,该现象说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表现为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对受体细胞进行显微注射时,细胞膜不会留下孔洞,该现象说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进而实现了细胞内物质的更新,不符合题意,B错误;
C、神经细胞静息时胞内Na+浓度总是低于胞外,同时胞外钾离子浓度总是低于膜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符合题意,C正确;
D、红细胞变形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需红细胞经过变形后实现,该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2. 研究发现外源性甲醛(HCHO)可作为碳源参加常春藤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Ru5P和Hu6P为中间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醛通过气孔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 ①过程称为暗反应,与基粒的功能无关
C. 可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②过程
D. 细胞同化甲醛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暗反应(碳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②表示细胞中另外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途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详解】A、甲醛是一种气体,可以通过气孔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①过程是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基粒上,因此暗反应与基粒的功能有关,B错误;
C、可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碳元素转移路径,比如用14C标记甲醛中的碳元素则可验证②过程,C正确;
D、细胞同化甲醛的过程是图中的②,场所是叶绿体基质,D正确。
故选B。
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多肽的外源DNA片段插入到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的基因序列中,使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融合表达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技术。以下对噬菌体展示技术分析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 酵母菌可以作为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宿主细胞
C. 合成噬菌体表面融合蛋白的原料来自噬菌体本身
D.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成功体现了细胞具有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病毒, 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含有 DN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自身 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详解】A、T2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外源蛋白的DNA序列插入到T2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噬菌体专一性的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大肠杆菌可以作为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宿主细胞,B错误;
C、合成噬菌体表面融合蛋白的原料来自与宿主细胞(大肠杆菌),C错误;
D、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多肽的外源DNA片段插入到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的基因序列中,使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融合表达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技术。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成功不能体现了细胞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A。
4. 人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2条α链和2条β链),合成α链的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正常人每条16号染色体上有2个α基因,即α1与α2,合成β链的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相关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α1基因与α2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B. α基因与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C. α与β基因之间可进行基因重组
D. 证明基因与蛋白质为一一对应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正常人每条16号染色体上有2个α基因,即α1基因与α2基因为非等位基因,A正确;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α基因与β基因分别在16号和11号染色体上,均为非等位基因关系,B正确;
C、α与β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进行基因重组,C正确;
D、该事实说明基因与蛋白质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可能出现多对基因对应一种性状的情况,D错误。
故选D。
5. 2023年7月,某科研团队在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广东溪蟾。该物种体型小巧,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为该属已知最小物种,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一支独立的谱系,与所有己知蟾蜍亲缘关系相距甚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发现丰富了南昆山的生物多样性
B. 人工选择在广东溪蟾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C. 该物种的发现丰富了蟾蜍进化谱系研究
D. 广东溪蟾与哀牢溪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新物种广东溪蟾的发现,丰富了南昆山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
B、广东溪蟾生活在野外,自然选择在广东溪蟾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错误;
C、广东溪蟾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为该属已知最小物种,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一支独立的谱系,与所有己知蟾蜍亲缘关系相距甚远,广东溪蟾的发现丰富了蟾蜍进化谱系研究,C正确;
D、广东溪蟾体型小巧,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为该属已知最小物种,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一支独立的谱系,与所有己知蟾蜍亲缘关系相距甚远,可推测广东溪蟾与哀牢溪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6. TCL2024惠州马拉松比赛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比赛吸引了12000运动员参资,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二氧化碳与乳酸浓度持续升高
B.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C. 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D.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一般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详解】A、参赛运动员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过多时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作用而减少,不会持续升高,A错误;
B、运动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B错误;
C、运动的过程中,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量操持相对稳定,机体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经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使尿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7. 《庄子·天运篇》记载:“蚊虻潛(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当蚊子叮咬人类,会将少量唾液注入人体血管,唾液中含有使血管舒张、抗血液凝固等物质,使人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叮咬处热敷能使血管舒张,缓解叮咬后的瘙痒感
B. 蚊子叮咬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液增多
C. 蚊子叮咬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D. 蚊子叮咬可能使机体产生组胺,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的作用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作用是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分析、综合,效应器的作用是产生效应。
【详解】A、对叮咬处热敷能使血管舒张,出现皮肤红肿,但是不能缓解叮咬后的瘙痒感,A错误;
B、蚊子叮咬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B正确;
C、蚊子叮咬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正确;
D、蚊子叮咬可能使机体产生组胺,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D正确。
故选A。
8. 血液中尿酸含量是一项体检指标,在肝脏、小肠等细胞中,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尿酸,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尿酸含量过高,可能引发痛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健康人体内尿酸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B. 黄嘌呤氧化酶、尿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尿酸含量过高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D. 尿酸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健康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尿酸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A正确;
B、黄嘌呤氧化酶属于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超过调节能力而会引发痛风,则属于稳态失调,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尿酸,因此尿酸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D正确。
故选B。
9. 海葵是底栖肉食性动物,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动。有些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B. 海葵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
C. 研究海葵的生态位必须研究其与寄居蟹的关系
D. 捕食者的存在、食性等可能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双方互利,但双方离开后,都能各自生存,称为“原始合作“。在生态学中,原始合作是指两个物种相互作用,对双方都没有不利影响,或双方都可获得微利,但双方通常依赖性很强。
【详解】A、上述信息表明海葵和寄居蟹并不会从对方身上获取营养,只是生活在一起,且这种方式对双方均有利,属于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
B、海葵是底栖肉食性动物,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动,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B正确;
C、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海葵的生态位必须研究其与寄居蟹的关系,C正确;
D、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食性等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D正确。
故选A。
10. 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古诗词和谚语解释(原理)错误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和“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C. “春天粪堆密,秋后粮铺地”——粪肥中的能量直接流向植物,促进粮食增产
D. “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红花草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详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落后中的有机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后转变为无机物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和“燕燕于飞,上下其音”其中包含了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正确;
C、“春天粪堆密,秋后粮铺地”该事实说明粪肥中的无机物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粮食增产,但植物不能利用粪肥中有机物的能量,C错误;
D、“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该事实中体现了红花草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猪粪中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利用增产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1. 水牛养殖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与传统繁殖方法相比,家畜胚胎工程技术可以挖掘动物的繁殖潜力,提升家畜种质资源质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 取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选育优良品种,可以提升水牛种质资源
B. 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超数排卵和体外受精可以增加水牛胚胎数量
C. 胚胎移植使优良母畜免去了冗长的妊娠期,同时需要用免疫抑制剂处理代孕母畜
D. 同一胚胎分割产生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是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从囊胚中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选育优良品种,可以提升水牛种质资源,A正确;
B、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以获得大量卵母细胞,再通过体外受精可以增加水牛胚胎数量,B正确;
C、受体母畜的生殖道对于植入的具有抗原性质的胚胎,一般来说,在同一物种之内并不产生排斥现象,因此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处理代孕母畜,C错误;
D、同一胚胎分割产生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是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D正确。
故选C。
12. 某植物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织培养阶段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生长素浓度(μmol/L)
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m1 n1
Ⅱ——诱导形成幼芽 m2 n2
Ⅲ——诱导生根 m3 n3
A. 不同阶段m/n值是不同的,此值最大的阶段是Ⅲ阶段
B. 在Ⅰ、Ⅱ、Ⅲ阶段中只有Ⅱ阶段会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C. 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
D. 用该技术进行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时激素配比最好为m2和n2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内容:Ⅰ是经过脱分化(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Ⅱ、Ⅲ,阶段是经过再分化成芽和根的阶段。
【详解】A、细胞分裂素用量比生长素用量(m/n值),比值低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此不同阶段m/n值是不同的,此值最大的阶段是Ⅱ阶段,A错误;
B、Ⅰ过程为脱分化,Ⅱ、Ⅲ过程是形成幼芽、根的再分化过程,分化和脱分化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Ⅰ、Ⅱ、Ⅲ阶段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茎尖、幼叶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C正确;
D、细胞分裂素用量比生长素用量,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用该技术进行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时激素配比最好为m1和n1,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4分,共16分。)
13. 金鱼能在冬季冰封池塘、极度缺氧的环境下存活数月。研究发现,金鱼具有把乳酸转变成酒精排出体外的能力。下图为金鱼在低氧条件下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鱼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最终全部储存在乳酸和酒精中
B. 肌细胞与神经元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细胞中的基因种类不同
C. 金鱼把乳酸转化成酒精,能降低血液中因CO2过多而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
D. 若催化④过程的酶活性降低,会降低金鱼在低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金鱼在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神经元中无氧呼吸的过程为葡萄糖→丙酮酸→乳酸,而后乳酸可通过血液运输后在肌细胞处转化为丙酮酸,继续参与肌细胞中的无氧呼吸过程;而在肌细胞中,金鱼无氧呼吸过程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此后酒精可排出体外。
【详解】A、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储存在于乳酸或酒精中,少部分释放出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至ATP中,A错误;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基因相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金鱼把乳酸转化成酒精并排出体外,能降低血液中因乳酸过多而导致的乳酸性酸中毒,C错误;
D、若催化④过程的酶活性降低,则金鱼把乳酸转变成酒精排出体外的量减少,导致乳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对神经组织造成损害,会降低金鱼在低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D正确。
故选D。
14. 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贮藏根(萝卜)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长形、椭圆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F1表型 红色长形 红色椭圆形 红色圆形 紫色长形 紫色椭圆形 紫色圆形 白色长形 白色椭圆形 白色圆形
比例 1 2 1 2 4 2 1 2 1
A. F1中红色长形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1:1
B. F1中紫色椭圆形个体的基因型均为WwRr
C. F1中白色长形与白色圆形杂交后代为白色长型
D. 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表分析:F1中红色:紫色:白色=1:2:1,长形:椭圆形:圆形=1:2:1,紫色和椭圆形均为杂合子。F1中红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圆形:紫色长形:紫色椭圆形:紫色圆形:白色长形:白色椭圆形:白色圆形=1:2:1:2:4:2:1:2:1,比例为9:3:3:1的变形,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B、F1中红色:紫色:白色=1:2:1,长形:椭圆形:圆形=1:2:1,红色、白色、长形、圆形均是纯合子,紫色和椭圆形均为杂合子,因此F1中红色长形植株自交,后代全为红色长形,紫色椭圆形萝卜基因型为WwRr,A错误,B正确;
C、F1中白色、长形、圆形均是纯合子,白色长型与白色圆形杂交后代为白色长型或白色圆形,C错误;
D、F1中红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圆形:紫色长形:紫色椭圆形:紫色圆形:白色长形:白色椭圆形:白色圆形=1:2:1:2:4:2:1:2:1,比例为9:3:3:1的变形,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B。
15. 长时程增强(LTP)是指短时间内给突触前神经元快速重复性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可产生持续数天甚至数星期的突触电位增强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是海马区中CA3区与CA1区神经元之间LTP产生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AMPA受体与Na+通道偶联,NMDA受体与Ca+通道偶联,两者都能通过与谷氨酸结合而被激活
A. 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引起Ca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内流
B. 新的AMPA受体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LTP的形成
C. 谷氨酸与AMPA受体结合实现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D. 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NO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促进LTP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以看出,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变化,会促进NO合成酶生成NO,进一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更多谷氨酸,促进LTP的产生。
【详解】A、由图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引起Ca2+逆浓度梯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CA1区神经元,A错误;
B、新的AMPA受体的数量越多,可以与更多递质结合,提高神经兴奋的敏感性,越有利于LTP的形成,B正确;
C、谷氨酸与AMPA受体结合后,Na+内流,CA1区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
D、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NO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增强递质释放,促进LTP的产生,D正确。
故选A。
16. 某养分贫瘠的湿地有长苞香蒲、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等植物,其中优势物种是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为了研究施肥对该群落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它们都分别种在两个养分(低养分为该贫瘠湿地土壤,高养分为适当施肥的湿地土壤)水平处理中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或推测错误的是( )
注:L:低养分(分别位于15cm、30cm、60cm的浅、中和深水深),H:高养分(分别位于15cm、30cm、60cm的浅、中和深水深)。柱状图中的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A. 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
B. 对于施肥处理的生长响应最不明显的是多节荸荠
C. 据此实验预测:较深的水淹会增加长苞香蒲在该群落的分布范围
D. 据此实验预测:施肥会导致该群落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
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②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
(2)水平结构:
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2、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由图可知,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A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多节荸荠在高养分条件下生长量变化不明显,说明节荸荠对于施肥处理的生长响应最不明显,B正确;
C、不论是在低养分还是高养分的条件下,随着水深深度的增加,长苞香蒲的生长量最大,因此据此实验预测:较深的水淹会增加长苞香蒲在该群落的分布范围,C正确;
D、施肥只是改变了这三个物种的生长量,而没有改变物种的数量,因此施肥不会导致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D错误。
故选D。
三、简答题(共60分,以下均为必做题,所有考生都必需做答)
17. 光质是影响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重要条件。为探究冬季弱光条件下对草莓的最佳补光措施,科研人员以“红颜草莓”为材料,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组别 净光合速率Pn(μmolCO2/m2/s) 胞间CO2浓度Ci(μmolCO2/mol) 气孔导度Gs(μmolH2O/m2/s)
A组(白光) 2.49 340.3 0.056
B组(红光) 1.42 465.44 0.049
C组(蓝光) 1.79 435.53 0.09
D组(红光:白光=1:3) 2.85 444.3 0.06
E组(蓝光:白光=1:3) 4.61 273.41 0.069
注: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它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选用字母“A/B/C/D/E”作答)组,本实验中测得净光合速率大小的指标为___。
(2)由上表数据推测,___(选用“白/红/蓝”作答)光可以促进气孔开放。机理是:该颜色的光能促进保卫细胞吸收K+,使保卫细胞内渗透压___,保卫细胞___,从而促进气孔开放。
(3)在同一大气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同种植物,胞间CO2浓度=进入CO2浓度—消耗CO2浓度。与C组相比,E组胞间CO2浓度较低的原因是___。
(4)有同学认为E组(蓝光:白光=1:3)不一定是最佳补光组合,请据此简要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___。
【答案】(1) ①. A ②.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
(2) ①. 蓝 ②. 升高 ③. 吸水膨胀
(3)气孔导度低,进入CO2浓度低
(4)增加红光、蓝光与白光的补光比例的处理组(并将结果与E组对比);增加红光和蓝光不同比例补光的处理组(并将结果与E组对比):增加若干实验组,增加不同光质的补光比例组合(并将结果与E组对比)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自变量为不同光质,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
【小问1详解】
对照组是不做特殊处理或者实验结果已知的组,本实验A组用白光处理属于对照组。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CO2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由表格可知,本实验表示净光合速率大小的指标为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
【小问2详解】
与对照组白光相比,红光气孔导度Gs减小,蓝光气孔导度Gs最大,说明蓝光能促进气孔开放,机理是:该颜色的光能促进保卫细胞吸收K+,使保卫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从而促进气孔开放。
【小问3详解】
与C组相比,E组气孔导度Gs减小,进入CO2浓度低,胞间CO2浓度=进入CO2浓度—消耗CO2浓度,所以,E组胞间CO2浓度比C组低。
【小问4详解】
有同学认为E组(蓝光:白光=1:3)不一定是最佳补光组合,可以增加不同的光质组合及比例的实验组,与E组对照,比较净光合速率大小,确定最佳补光组合,具体思路:可以增加红光、蓝光与白光的补光比例的处理组(并将结果与E组对比),或增加红光和蓝光不同比例补光的处理组(并将结果与E组对比),或增加若干实验组,增加不同光质的补光比例组合(并将结果与E组对比)等。
18. 凤眼莲俗名“水葫芦”,是中国水域常见的水生入侵植物。研究人员以凤眼莲和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为研究对象,设计凤眼莲入侵程度[无入侵(对应盖度0%)、轻度入侵(对应盖度25%)、重度入侵(对应盖度75%)]与交叉定植方式(黑藻单种模式、金鱼藻和黑藻混种模式、金鱼藻单种模式)的控制实验(如图1),探究凤眼莲入侵强度对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注:对数响应比数值小于0,表示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作用,负值越大,代表竞争强度越大;对数响应比数值大于0,表示种间关系表现为促进作用,正值越大表示促进效应越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金鱼藻和黑藻属于___;研究凤眼莲的生态位需要研究___(写出2点即可)。
(2)科研人员发现凤眼莲一定程度的入侵可导致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降低,请结合凤眼莲的特点分析其原因___。
(3)生态学中存在“胁迫梯度假说”即随胁迫强度增加,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加强;但在资源极度丰富或缺乏的极端情况下,植物间均趋于负相互作用。该实验结果___(选用“符合/不符合”作答)“胁迫梯度假说”,理由是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凤眼莲入侵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你是科研人员,基于上述实验,对于凤眼莲的作用你还可以做哪些研究?___。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凤眼莲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凤眼莲入侵后,可以在水面扩散形成致密层,降低水下植物的可利用光资源,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基本不变,所以沉水植物生产量下降
(3) ①. 符合 ②. 无凤眼莲入侵和重度入侵时,金鱼藻与黑藻之间的(对数响应比数值小于0,)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关系;当风眼莲为轻度入侵时,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促进作用,共同协助抵御其不良环境
(4)探究使金鱼藻和黑藻之间相互促进的效果最佳的凤眼莲入侵盖度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为需要研究其在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动物的生态为包括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1详解】
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金鱼藻和黑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凤眼莲属于植物,研究植物的生态为需要研究其在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2详解】
凤眼莲一定程度的入侵后,可以在水面扩散形成致密层,会覆盖在水面上,遮蔽阳光,降低水下植物的可利用光资源,使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基本不变,生产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所以沉水植物生产量下降。
【小问3详解】
图2中,无凤眼莲入侵(资源极度丰富)和重度入侵(资源极度缺乏)时,金鱼藻与黑藻之间的(对数响应比数值小于0,)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关系(负相互作用);当风眼莲为轻度入侵时(与无凤眼莲入侵相比,胁迫强度增加),金鱼藻与黑藻之间的(对数响应比数值大于0)种间关系为促进作用(正相互作用),该实验结果符合“胁迫梯度假说”,理由是:无凤眼莲入侵和重度入侵时,金鱼藻与黑藻之间的(对数响应比数值小于0,)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关系;当风眼莲为轻度入侵时,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促进作用,共同协助抵御其不良环境。
【小问4详解】
当风眼莲为轻度入侵时(与无凤眼莲入侵相比,胁迫强度增加),金鱼藻与黑藻之间的(对数响应比数值大于0)种间关系为促进作用,共同协助抵御其不良环境。因此凤眼莲入侵并非一无是处,基于上述实验还可以探究使金鱼藻和黑藻之间相互促进的效果最佳的凤眼莲入侵盖度。
19. 某化工厂为了处理排出污水中的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欲通过筛选,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养高效降解该有害物质的“超级菌”。研究团队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和微量元素等配置了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加化合物A的培养基从目的和功能来看属于___培养基,其目的是___。
(2)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振荡培养,使目的菌数量扩增。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
(3)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脱氢酶基因X,有高效降解有害化合物A的功能,对X基因测序得知:编码区的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C/G,可大大增强其降解能力。为改造X基因(图2),将人工合成的一段含有特定突变位点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与带有目的基因的单链环状载体进行杂交;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进行DNA链的合成和连接反应,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双链载体。
①构建带有目的基因的单链载体,需要___酶和DNA连接酶,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 。
②请在图2的 中标出碱基___。
【答案】(1) ①. 选择 ②. 筛选出可以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
(2) ①. 显著降低 ②. 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3) ① 限制性核酸内切##限制 ②. 磷酸二酯键 ③.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以化合物A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菌种,所以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菌种,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小问2详解】
由于“目的菌”能高效降解有机化合物A,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显著降低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小问3详解】
①构建带有目的基因的单链载体,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和G配对,A和T配对。
20.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为探究泛素化酶USP2(USP2基因表达产物)对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___细胞介导的___(选用“体液/细胞”作答)免疫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
(2)研究人员构建了USP2基因不同程度过表达的小鼠结肠癌细胞和敲除USP2的高表达PD—L1的小鼠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肿瘤细胞膜上PD—L1蛋白的量,结果如图1所示。
癌细胞中USP2基因表达量与其膜表面的PD—LI的含量成___(选用“正/负/不”作答)相关。结合PD—L1的功能推测,USP2基因过量表达可以___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将四种小鼠结肠癌细胞(①野生型、②USP2敲除型、③过表达鼠源PD—L1型和④USP2敲除+过表达鼠源PD—L1型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小鼠右侧腋下、成瘤,观察并测量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若曲线b为接种①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a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d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
【答案】(1) ①. T ②. 细胞 ③. 免疫监视
(2) ①. 正 ②. 加强
(3) ①. ③ ②. ②
【解析】
【分析】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小问1详解】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来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即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小问2详解】
据图1分析可知,癌细胞中USP2基因表达量与其膜表面的PD—L1的含量成正相关,USP2基因敲除后,PD—L1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结合PD—L1的功能推测,USP2基因过量表达可以加强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小问3详解】
若曲线b为接种①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接种②型细胞后,因细胞PD—L1含量最低,肿瘤体积应最小,对应曲线d;接种③型细胞后,PD—L1含量多于正常细胞,肿瘤体积应比①大,对应曲线a;接种④型细胞后,PD—L含量介于②和①组之间,对应曲线c。
21. 长期以来,吸烟被认为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相关。多种表观遗传学现象如DNA甲基化修饰、miRNA等均参与到多种精神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为探究尼古丁引发父系跨世代表观遗传学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4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品系小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腹腔注射尼古丁(剂量0.2mg/100g/day),对照组注射___。处理五周后,分别与正常的雌性C57BL/6J小鼠合笼。所得F1代小鼠分别标记为F1-nic组 和F1-con小鼠。F1代小鼠___(选用“注射/不注射”作答)尼古丁。
(2)对F1-nic和F1-con组小鼠进行游泳实验,记录其在水中总静止时间。结果表明,F1-nic组小鼠的总静止时间显著低于F1-con组。研究人员认为是以下调节机制所致(其中GSK3蛋白的活性可以被其中丝氨酸(Serine)磷酸化修饰所抑制):
尼古丁处理可以造成小鼠精子中miR-15b基因启动子附近DNA高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学修饰随着受精作用传递到下一代,造成在F1代小鼠脑组织中miR-15b含量偏___,WNT4蛋白含量偏___,最终导致F1代小鼠多动,并使小鼠抑郁程度___。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机制,请恰当选用以下所给材料进行实验:
①F1-con组小鼠
②F1-nic组小鼠
③空白病毒载体
④过量表达wnt4的病毒载体
⑤过量表达miR-15b的病毒载体
实验组 对照组
选择小鼠 ② X
选择载体 Y ③
侵染丘脑组织,2周后进行游泳实验
上表中X处为___,Y处为___(选用“①~⑤”作答)。
【答案】(1) ①. 等量的生理盐水 ②. 不注射
(2) ①. 低 ②. 高 ③. 下降
(3) ①. ② ②. ⑤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小问1详解】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尼古丁引发父系跨世代表观遗传学效应的分子机制,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尼古丁的有无,实验组进行腹腔注射尼古丁(剂量0.2mg/100g/day),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五周后,分别与正常的雌性C57BL/6J小鼠合笼。所得F1代小鼠分别标记为F1-nic组 和F1-con小鼠。F1代小鼠不注射尼古丁。
【小问2详解】
尼古丁处理可以造成小鼠精子中miR-15b基因启动子附近DNA高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学修饰随着受精作用传递到下一代,造成在F1代小鼠脑组织中miR-15b含量偏低,WNT4蛋白含量偏高,最终导致F1代小鼠多动,并使小鼠抑郁程度下降。
【小问3详解】
为进一步验证miR-15b基因启动子附近DNA高甲基化的机制,实验的自变量为miR-15b的有无,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小鼠应相同,均为F1-nic组小鼠;对照组使用的是空白病毒载体,则实验组应选择过量表达miR-15b的病毒载体,即X处为②、Y处为⑤。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2分,共24分。)
1. 对受体细胞进行显微注射时,细胞膜不会留下孔洞。下列选项中与此现象体现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
B. 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C. 神经细胞静息时胞内Na+浓度总是低于胞外
D. 红细胞变形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
2. 研究发现外源性甲醛(HCHO)可作为碳源参加常春藤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Ru5P和Hu6P为中间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醛通过气孔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 ①过程称为暗反应,与基粒的功能无关
C. 可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②过程
D. 细胞同化甲醛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多肽的外源DNA片段插入到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的基因序列中,使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融合表达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技术。以下对噬菌体展示技术分析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 酵母菌可以作为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宿主细胞
C. 合成噬菌体表面融合蛋白的原料来自噬菌体本身
D.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成功体现了细胞具有统一性
4. 人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2条α链和2条β链),合成α链的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正常人每条16号染色体上有2个α基因,即α1与α2,合成β链的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相关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α1基因与α2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B. α基因与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C. α与β基因之间可进行基因重组
D. 证明基因与蛋白质为一一对应关系
5. 2023年7月,某科研团队在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广东溪蟾。该物种体型小巧,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为该属已知最小物种,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一支独立的谱系,与所有己知蟾蜍亲缘关系相距甚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发现丰富了南昆山的生物多样性
B. 人工选择在广东溪蟾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C. 该物种的发现丰富了蟾蜍进化谱系研究
D. 广东溪蟾与哀牢溪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6. TCL2024惠州马拉松比赛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比赛吸引了12000运动员参资,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二氧化碳与乳酸浓度持续升高
B.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C. 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D.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7. 《庄子·天运篇》记载:“蚊虻潛(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当蚊子叮咬人类,会将少量唾液注入人体血管,唾液中含有使血管舒张、抗血液凝固等物质,使人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叮咬处热敷能使血管舒张,缓解叮咬后的瘙痒感
B. 蚊子叮咬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液增多
C. 蚊子叮咬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D. 蚊子叮咬可能使机体产生组胺,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8. 血液中尿酸含量是一项体检指标,在肝脏、小肠等细胞中,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尿酸,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尿酸含量过高,可能引发痛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健康人体内尿酸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B. 黄嘌呤氧化酶、尿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尿酸含量过高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D. 尿酸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9. 海葵是底栖肉食性动物,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动。有些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B. 海葵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
C. 研究海葵的生态位必须研究其与寄居蟹的关系
D. 捕食者的存在、食性等可能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10. 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古诗词和谚语解释(原理)错误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B.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和“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行信息和物理信息
C. “春天粪堆密,秋后粮铺地”——粪肥中的能量直接流向植物,促进粮食增产
D. “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红花草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
11. 水牛养殖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与传统繁殖方法相比,家畜胚胎工程技术可以挖掘动物的繁殖潜力,提升家畜种质资源质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 取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选育优良品种,可以提升水牛种质资源
B. 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超数排卵和体外受精可以增加水牛胚胎数量
C. 胚胎移植使优良母畜免去了冗长的妊娠期,同时需要用免疫抑制剂处理代孕母畜
D. 同一胚胎分割产生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是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12. 某植物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织培养阶段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生长素浓度(μmol/L)
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m1 n1
Ⅱ——诱导形成幼芽 m2 n2
Ⅲ——诱导生根 m3 n3
A. 不同阶段m/n值是不同的,此值最大的阶段是Ⅲ阶段
B. 在Ⅰ、Ⅱ、Ⅲ阶段中只有Ⅱ阶段会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C. 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
D. 用该技术进行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时激素配比最好为m2和n2
二、选择题(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4分,共16分。)
13. 金鱼能在冬季冰封池塘、极度缺氧环境下存活数月。研究发现,金鱼具有把乳酸转变成酒精排出体外的能力。下图为金鱼在低氧条件下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鱼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最终全部储存在乳酸和酒精中
B. 肌细胞与神经元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细胞中的基因种类不同
C. 金鱼把乳酸转化成酒精,能降低血液中因CO2过多而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
D. 若催化④过程的酶活性降低,会降低金鱼在低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14. 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贮藏根(萝卜)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长形、椭圆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F1表型 红色长形 红色椭圆形 红色圆形 紫色长形 紫色椭圆形 紫色圆形 白色长形 白色椭圆形 白色圆形
比例 1 2 1 2 4 2 1 2 1
A. F1中红色长形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1:1
B. F1中紫色椭圆形个体的基因型均为WwRr
C. F1中白色长形与白色圆形杂交后代为白色长型
D. 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5. 长时程增强(LTP)是指短时间内给突触前神经元快速重复性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可产生持续数天甚至数星期的突触电位增强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是海马区中CA3区与CA1区神经元之间LTP产生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AMPA受体与Na+通道偶联,NMDA受体与Ca+通道偶联,两者都能通过与谷氨酸结合而被激活
A. 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引起Ca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内流
B. 新的AMPA受体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LTP的形成
C. 谷氨酸与AMPA受体结合实现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D. 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NO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促进LTP的产生
16. 某养分贫瘠的湿地有长苞香蒲、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等植物,其中优势物种是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为了研究施肥对该群落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它们都分别种在两个养分(低养分为该贫瘠湿地土壤,高养分为适当施肥的湿地土壤)水平处理中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或推测错误的是( )
注:L:低养分(分别位于15cm、30cm、60cm的浅、中和深水深),H:高养分(分别位于15cm、30cm、60cm的浅、中和深水深)。柱状图中的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A. 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
B. 对于施肥处理的生长响应最不明显的是多节荸荠
C. 据此实验预测:较深的水淹会增加长苞香蒲在该群落的分布范围
D. 据此实验预测:施肥会导致该群落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增加
三、简答题(共60分,以下均为必做题,所有考生都必需做答)
17. 光质是影响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重要条件。为探究冬季弱光条件下对草莓的最佳补光措施,科研人员以“红颜草莓”为材料,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组别 净光合速率Pn(μmolCO2/m2/s) 胞间CO2浓度Ci(μmolCO2/mol) 气孔导度Gs(μmolH2O/m2/s)
A组(白光) 2.49 340.3 0.056
B组(红光) 1.42 465.44 0.049
C组(蓝光) 1.79 435.53 0.09
D组(红光:白光=1:3) 2.85 4443 0.06
E组(蓝光:白光=1:3) 4.61 273.41 0.069
注: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它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选用字母“A/B/C/D/E”作答)组,本实验中测得净光合速率大小的指标为___。
(2)由上表数据推测,___(选用“白/红/蓝”作答)光可以促进气孔开放。机理是:该颜色的光能促进保卫细胞吸收K+,使保卫细胞内渗透压___,保卫细胞___,从而促进气孔开放。
(3)在同一大气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同种植物,胞间CO2浓度=进入CO2浓度—消耗CO2浓度。与C组相比,E组胞间CO2浓度较低的原因是___。
(4)有同学认为E组(蓝光:白光=1:3)不一定是最佳补光组合,请据此简要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___。
18. 凤眼莲俗名“水葫芦”,是中国水域常见的水生入侵植物。研究人员以凤眼莲和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为研究对象,设计凤眼莲入侵程度[无入侵(对应盖度0%)、轻度入侵(对应盖度25%)、重度入侵(对应盖度75%)]与交叉定植方式(黑藻单种模式、金鱼藻和黑藻混种模式、金鱼藻单种模式)的控制实验(如图1),探究凤眼莲入侵强度对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注:对数响应比数值小于0,表示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作用,负值越大,代表竞争强度越大;对数响应比数值大于0,表示种间关系表现为促进作用,正值越大表示促进效应越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金鱼藻和黑藻属于___;研究凤眼莲的生态位需要研究___(写出2点即可)。
(2)科研人员发现凤眼莲一定程度的入侵可导致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降低,请结合凤眼莲的特点分析其原因___。
(3)生态学中存在“胁迫梯度假说”即随胁迫强度增加,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加强;但在资源极度丰富或缺乏的极端情况下,植物间均趋于负相互作用。该实验结果___(选用“符合/不符合”作答)“胁迫梯度假说”,理由是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凤眼莲入侵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你是科研人员,基于上述实验,对于凤眼莲的作用你还可以做哪些研究?___。
19. 某化工厂为了处理排出污水中的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欲通过筛选,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养高效降解该有害物质的“超级菌”。研究团队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和微量元素等配置了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加化合物A的培养基从目的和功能来看属于___培养基,其目的是___。
(2)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振荡培养,使目的菌数量扩增。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
(3)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脱氢酶基因X,有高效降解有害化合物A的功能,对X基因测序得知:编码区的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C/G,可大大增强其降解能力。为改造X基因(图2),将人工合成的一段含有特定突变位点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与带有目的基因的单链环状载体进行杂交;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进行DNA链的合成和连接反应,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双链载体。
①构建带有目基因的单链载体,需要___酶和DNA连接酶,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 。
②请在图2的 中标出碱基___。
20.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为探究泛素化酶USP2(USP2基因表达产物)对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___细胞介导的___(选用“体液/细胞”作答)免疫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
(2)研究人员构建了USP2基因不同程度过表达的小鼠结肠癌细胞和敲除USP2的高表达PD—L1的小鼠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肿瘤细胞膜上PD—L1蛋白的量,结果如图1所示。
癌细胞中USP2基因表达量与其膜表面的PD—LI的含量成___(选用“正/负/不”作答)相关。结合PD—L1的功能推测,USP2基因过量表达可以___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将四种小鼠结肠癌细胞(①野生型、②USP2敲除型、③过表达鼠源PD—L1型和④USP2敲除+过表达鼠源PD—L1型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小鼠右侧腋下、成瘤,观察并测量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若曲线b为接种①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a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d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
21. 长期以来,吸烟被认为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相关。多种表观遗传学现象如DNA甲基化修饰、miRNA等均参与到多种精神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为探究尼古丁引发父系跨世代表观遗传学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4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品系小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腹腔注射尼古丁(剂量0.2mg/100g/day),对照组注射___。处理五周后,分别与正常的雌性C57BL/6J小鼠合笼。所得F1代小鼠分别标记为F1-nic组 和F1-con小鼠。F1代小鼠___(选用“注射/不注射”作答)尼古丁。
(2)对F1-nic和F1-con组小鼠进行游泳实验,记录其在水中总静止时间。结果表明,F1-nic组小鼠的总静止时间显著低于F1-con组。研究人员认为是以下调节机制所致(其中GSK3蛋白的活性可以被其中丝氨酸(Serine)磷酸化修饰所抑制):
尼古丁处理可以造成小鼠精子中miR-15b基因启动子附近DNA高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学修饰随着受精作用传递到下一代,造成在F1代小鼠脑组织中miR-15b含量偏___,WNT4蛋白含量偏___,最终导致F1代小鼠多动,并使小鼠抑郁程度___。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机制,请恰当选用以下所给材料进行实验:
①F1-con组小鼠
②F1-nic组小鼠
③空白病毒载体
④过量表达wnt4的病毒载体
⑤过量表达miR-15b的病毒载体
实验组 对照组
选择小鼠 ② X
选择载体 Y ③
侵染丘脑组织,2周后进行游泳实验
上表中X处为___,Y处为___(选用“①~⑤”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