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河南省2024年中招创新预测模拟卷
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4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相对原子质量:H-1 C-120-16 N-14 S-32 Na-23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下列传到国外的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造纸术 C.刺绣技术 D.制火药
2.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阿伏加德罗 B.张青莲 C.侯德榜 D.门捷列夫
3.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行为符合要求的是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大量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
4.2023年4月21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新的纪录。“人造太阳”稳态运行时能把氢元素转变为氦元素,两者的本质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5.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下列是煤矿或矿井中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A. B. C. D.
6.小黄同学参加理化生实验考试时,抽到的题目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取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蒸发
7.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氨气、干冰 B.铁、汞 C.氯化钠、硫酸铜 D.氢气、水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苯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很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9.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是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锌、碘 B.合成材料:塑料、合金
C.氮肥:尿素、硝酸钾 D.有机物:甲烷、碳酸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MgSO4、BaCl2、HNO3 B.HNO3、CuCl2、KOH
C.KNO3、Na2CO3、HCl D.KMnO4、NaNO3、HCl
11.误差分析是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用量的多少并不影响测定结果
B.配制50g6%的NaCl溶液,仰视量取47mL的水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测定稀盐酸的pH,会导致测出的pH偏小
D.用托盘天平称量3.6g固体时,若砝码和固体位置放反,会使固体的质量偏小
12.甲、乙、丙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是
A.Ca(OH)2、CaCO3、Ca(NO3)2 B.Cu、CuO、CuSO4
C.H2O2、O2、H2O D.NaOH、NaCl、Na2CO3
13.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反应制取漂白粉。已知氯气能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生成的两种酸均能与碱发生反应。则漂白粉的成分可能是
A.CaCl2、Ca(ClO)2 B.CaCl2、Ca(OH)2 C.HClO、CaCl2 D.HCl、Ca(OH)2
14.现有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13g,与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
A.32g B.19.6g C.16g D.13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空气中含量约占21%的气体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医用酒精中的溶质 。
16.小明在小吃摊买了一份“薯塔”是用土豆切片后炸制而成,薯塔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炸制完成后,师傅关闭了液化石油气的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17.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的装置图。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开始时,应先 (填“通一氧化碳”或“加热”)。
(2)从环保的角度,写出该装置的改进方法。
18.KCl、KNO3,两种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1)50℃时,现有KCl、KNO3,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KCl KNO3(填“>”、“=”或“<”)。
(2)若KNO,中混有少量的KCl,提纯KNO3,的方法是
(3)40℃时,要将KCl的饱和溶液70g稀释到20%,需加水 g。
19.等质量的甲烷、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若氧气不足,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生成的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14,则参加反应的乙醇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
20.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态化合物,D、E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的一种用途是 ,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转化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瓶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泡沫。
(2)自行车的链条表面常常涂油来防锈。
22.用二氧化碳生成尿素,既可生产尿素,又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一举两得。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图中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是 (填字母);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氢气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一条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
(2)写出A 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上图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时,导管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填字母序号)。
2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写出一个有溶液颜色变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试分析滤渣的成分。
(3)请解释:反应后所得滤液的质量小于原溶液的质量。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1)下列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和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______
A.NaOH—纯碱 B.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
C.Na2CO3—烧碱 D.NaHCO—苏打
(2)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用pH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①据图甲判断,实验时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在图乙虚线框内将b点所示溶液中的微粒补画完整 。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有异常现象—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设计实验证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 。
(3)叶县被誉为“中国岩盐之都”,岩盐中可能含有MgCl2、Na2SO4、CaCl2等杂质,某兴趣 小组为探究杂质的成分并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取少量岩盐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并进行如下探究
①粗盐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
②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 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经分析后,该兴趣小组认为还需对滤液C进行适当处理才能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请写出他 们的处理方案 。
(4)工业上用碳酸钠和熟石灰可制取烧碱,要制得4吨烧碱,理论上至少需要碳酸钠多少吨?
试卷第6页,共6页
1.C
【详解】A、用泥土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造纸过程中是将植物纤维制成薄弱的纸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刺绣工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制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阿伏伽德罗对“分子说”做出贡献;错误,不符合题意;
B、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正确,符合题意;
C、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则不能随意丢弃废旧电池,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故A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中需要合理的使用农药,大量的使用农药容易污染农产品与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氢元素与氦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B。
5.B
【详解】A、该标志是循环利用的标志,不与煤矿或矿井安全有关,不是煤矿或矿井中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煤矿或矿井安全有关,是煤矿或矿井中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故B符合题意;
C、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与煤矿或矿井安全有关,不是煤矿或矿井中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与煤矿或矿井安全有关,不是煤矿或矿井中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取用药品瓶塞倒放,以免沾染杂质污染试剂,故图示操作错误;
B、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故图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图示操作错误;
D、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铁和汞属于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选项微观解释正确;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微观解释正确;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微观解释错误;
D、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很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微观解释正确;
故选C。
9.A
【详解】A、锌、碘属于微量元素,故A正确;
B、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
C、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误;
D、甲烷属于有机物,碳酸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MgSO4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HNO3与KOH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Na2CO3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不能全部被消耗,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B、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实际量取的水偏多,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C、 测定稀盐酸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等于将稀盐酸稀释,导致酸性减弱,pH偏大,选项错误;
D、 使用托盘天平时1g以下使用游码 ,所以用托盘天平称量3.6g固体时会使用游码,天平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将砝码和固体位置放反,会造成固体质量偏小,选项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钙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钙,转化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转化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不能直接转化成过氧化氢,转化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不能直接转化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转化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详解】由题可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次氯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和水,则漂白粉的成分可能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故选A。
14.A
【详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和水,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为硫酸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硫酸中硫酸根与生成硫酸铜中硫酸根质量相同,硫酸中硫酸根质量为:,生成硫酸铜质量为:。
故选A。
15. O2 Ca C2H5OH##C2H6O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约占21%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
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16. 糖类 清除可燃物
【详解】“薯塔”是用土豆切片后炸制而成,土豆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炸制完成后,师傅关闭了液化石油气的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糖类;清除可燃物。
17.(1) 通一氧化碳
(2)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详解】(1)A处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开始前,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管内空气;
(2)实验过程中的尾气会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可以在尾部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将其点燃转化成二氧化碳。
18.(1)<
(2)降温结晶
(3)30
【详解】(1)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所以5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所以50℃时,KCl、KNO3的饱和溶液各100g,氯化钾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小于硝酸钾,故填<;
(2)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3)40℃时,70gK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设需加水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有:
19. 23:12 3:7
【详解】设甲烷、乙醇质量均为16×46g,甲烷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为y,

由方程式得:,
x=46×64g,y=16×96g
x:y=23:12;
n(CO2):n(CO)=
依据碳原子能守恒,乙醇的系数为二分之三,依据氢原子守恒,水的系数为二分之九,依据氧原子守恒,得出氧气的系数为二分之七,即参加反应的乙醇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0.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态化合物,B、C能相互转化,B、C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A为碳或氧气,其中C能与D、E反应,D、E的物质类别相同,则C是二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E能生成D,E为氢氧化钙,D为氢氧化钠。
【详解】E为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和E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
B转化成C即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1.(1)打开瓶盖后瓶内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2)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
【详解】(1)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降低而减小,打开瓶盖后瓶内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有二氧化碳气体析出;
(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行车的链条表面常常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生锈。
22.(1)BD
(2)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A对应物质为NH3,B对应物质为CO2,C对应的物质是CO(NH2)2,D对应的物质是H2O,故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D,故填:BD。
(2)由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3.(1)产物无污染(合理即可)
(2)
(3)b-c-e
【详解】(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氢气的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氢气燃烧的热值比汽油高;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填:产物无污染(合理即可);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则发生装置选A固-液不加热型装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则发生装置选A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生成的氢气,且干燥时气体均长进短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选向下排空气法,则连接顺序为a-b-c-e,故填:b-c-e。
24.(1)##
(2)若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硝酸银与硝酸铜在与铁的反应中被铁全部反应掉,硝酸银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可能过量或适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铁。
(3)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固体质量增重,溶液质量减小,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固体质量增重,溶液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后所得滤液的质量小于原溶液的质量。
【分析】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和银,所以将铁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既能与硝酸铜反应,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且由于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与银的距离更远,所以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详解】(1)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硝酸银溶液无色,硝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溶液有颜色变化,方程式为:;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溶液有颜色变化,方程式为:;
(2)若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硝酸银与硝酸铜全部被掉,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铜,铁可能过量或适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铁;
(3)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质量减小,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溶液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后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会小于原溶液的质量。
25.(1)B
(2) 稀盐酸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则有氢氧化钠,说明部分变质,若不变色,则没有氢氧化钠,说明完全变质
(3) 氯化镁和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4)解:设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要制得4吨烧碱,理论上至少需要碳酸钠5.3吨。
【详解】(1)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选项正确;
C、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选项错误;
故选B;
(2)①由图甲可知,溶液的初始pH>7,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pH逐渐减小,最终pH<7,所以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一个氢离子与一个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钠离子与氯离子总数不变,结合反应前各离子数可知,反应后应有两个水分子和两个钠离子及两个氯离子,故补充图:;
③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若完全变质则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若部分变质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以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则原溶液存在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若不变色,则原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3)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粗盐水中存在氯化镁,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所以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粗盐水中存在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和氯化钡都能反应产生沉淀,由于加入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滤液B中存在氯化钡,此时加入碳酸钠无论原粗盐水中是否含有氯化钙,都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钙,故原粗盐水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硫酸钠,可能存在氯化钙;
②生成白色沉淀A 时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
③上一步分析可知,滤液C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氯化钠中的两种杂质;
(4)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