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浓硫酸的性质整体碳钢材质储罐(含碳量在0.021%-2.11%的铁碳合金)材质碳钢外壳内衬树脂储罐(含C、H、O元素的有机物)材质化学与生产:浓硫酸和稀硫酸储罐12目录总结学习成果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学习目标及任务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浓硫酸的特性任务:(1)构建模型,生成概念合理猜想,科学探究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浓硫酸的应用任务:归纳小结,学以致用任务:探索应用,发现价值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问题1:稀、浓硫酸分别储存在哪个储罐?整体碳钢材质储罐(含碳量在0.021%-2.11%的铁碳合金)材质碳钢外壳内衬树脂(含C、H、O元素的有机物)材质稀硫酸储罐浓硫酸储罐12知识回顾:稀硫酸的酸性酸的通性12345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酸碱指示剂与部分盐与活泼金属反应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色态:溶解性:密度:沸点: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约338℃(难挥发酸)1.84g/cm3(高密度酸)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思考:浓硫酸应如何稀释?酸入水,不断搅拌!问题2:为什么整体碳钢材质储罐能储存浓硫酸?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整体碳钢材质储罐(含碳量在0.021%-2.11%的铁碳合金)材质浓硫酸储罐实验探究1:铁与冷的浓硫酸反应钝化原理: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物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金属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模型建构】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问题3:为什么储存浓硫酸的碳钢材质储罐耐不了高温?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整体碳钢材质储罐(含碳量在0.021%-2.11%的铁碳合金)材质浓硫酸储罐温度升高,浓硫酸的氧化性增强,铁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探究2:铁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并且伴随晶体出现。【思考】请用相关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过程,并试着分析浓硫酸的作用。2Fe + 6H2SO4(浓)△Fe2(SO4)3 + 3SO2↑+6H2O(酸性、强氧化性)实验探究3: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现象:b试管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试管中石蕊逐渐变成红色;a试管溶液变黑,倒入水中逐渐变蓝色。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酸性、强氧化性)模型建构: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一般规律钝化现象常温下,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加热后,钝化消失加热下,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加热后,浓硫酸氧化性增强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金属与浓硫酸的反应浓硫酸可与大多金属(Pt、Au除外)加热后反应特殊一般问题4:为什么整体碳钢材质储罐出酸口需定期更换?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整体碳钢材质储罐(含碳量在0.021%-2.11%的铁碳合金)材质浓硫酸储罐出酸口处硫酸吸水变稀了。实验探究4:浓硫酸的吸水性应用:干燥中性气体、酸性气体,如 H2、O2、N2、Cl2、CO2、CH4、 SO2、NO2、HCl。注意:不能干燥碱性(NH3)气体和还原性 (H2S、HBr、HI)气体。问题5:为什么碳钢外壳内衬树脂储罐不能储存浓硫酸?碳钢外壳内衬树脂(含C、H、O元素的有机物)材质稀硫酸储罐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浓硫酸会腐蚀树脂储罐。实验探究5: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并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脱水性)C+ 2H2SO4(浓)△CO2 ↑+2SO2 ↑+ 2H2O(强氧化性)12C+11H2OC12H22O11浓硫酸蔗糖吸水性 脱水性原理 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和固体中的结晶水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剩余黑色的炭区别 物质中含有H2O 物质中不含有水但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应用 作干燥剂 ——对比分析: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归纳小结:问题6:碳钢材质储罐或内衬树脂储罐储存硫酸的依据?酸性归纳小结:多少H2SO4H2O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与某些盐反应微粒不同性质不同H+ 、SO42-H2SO4 nH2O特性硫酸(H2SO4)——现代工业之母硫酸的用途:1、制取化肥,如磷肥、氮肥等;2、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3、制取挥发性酸;4、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等。问题解决:假如你是现场的工作人员,针对浓硫酸泄漏,该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3、用生石灰和烧碱铺洒被污染的现场,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快速消除被污染区域。课堂总结:酸的通性特性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及某些盐反应吸水性:能吸收水(做干燥剂)脱水性: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反应(大多数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如C、P、S等)与还原性物质(如H2S、HBr等)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角度:物质类别、氧化还原、有无特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