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
【中考考情分析】
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类型是中考的常考内容,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为主,整体试题难度较低。牢记通过“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牢记“化学反应类型的一般表达方式”是解答化学反应类型题的关键。
【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讲解
考法一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宏观现象 通常在形状和状态方面发生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实例 (1)外形变化:破碎(粉碎、破裂)、榨汁、弯曲、折断、雕塑、打磨等 (2)状态变化:熔(融)化、液化、凝固、挥发、沸腾、铸造等 (1)燃烧类:烟火、火药或燃气爆炸,火力发电,酒精等物质燃烧 (2)变质:发霉、发酵、发酸、变味、酿酒或醋、腐烂变质
联系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注意: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需根据“质变”,不能只看“表象”,如伴随有产生气泡、沉淀、变色、爆炸等现象的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考法二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确定方法 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 利用化学变化来观察和测定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活泼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判断依据)
考法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能”、 “会”、 “可以”、“容易”、“具有”等字词,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就是铁的化学性质之一。 描述物质的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 变成了” “生成了”等词。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考法四 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例如: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水与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氮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作保护气;C、H2、CO,CH4具有可燃性,可用来作燃料;C、CO,H2具有还原性,可用来治炼金属;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化水和空气;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极;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作钻头等。
考法五 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 “多变一” A+B+…→C “一变多” C→A+B+… “单换单” A+BC→B+AC “双交换,价不变” AB+CD→AD+CB
举例 C+O2CO2 HCl+NaOH=NaCl+H2O
2、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
(1)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类型 相同点 不同点 举例
剧烈反应 均与氧气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热量放出 反应快,现象明显 碳、硫、磷、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缓慢氧化 反应很慢,不易被察觉 食物变质、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2)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注意: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一化学反应中的两个过程,两者必然同时发生。
3、从能量角度划分
(1)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从始至终需要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如:CO2+C2CO
(2)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如: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等都属于放热反应
【典型例题复习】
1.(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技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南椰雕 B.黎锦编织 C.海盐晒制 D.陶瓷烧制
A.A B.B C.C D.D
2.(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 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 D.用铜丝作导线
3.(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相关内容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涉及化学变化
B.“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海水“晒盐”
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大
4.(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天然气作燃料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稀盐酸除铁锈
5.(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a、b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选项 a b c d
A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溶解性 还原性
B 单质 化合物 液氮 二氧化锰
C 化合物 有机物 氯化钠 碳酸
D 纯净物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蔗糖溶液
A.A B.B C.C D.D
6.(2016·广西南宁·中考真题)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7.(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十八世纪工业生产碳酸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反应条件均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属于置换反应 B.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属于分解反应 D.④属于化合反应
8.(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9.(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单质 氧化反应 碱溶液 中和反应
Y 化合物 化合反应 碱性溶液 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10.(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11.(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涉及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反应,甲、乙、丁中至少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丁可能具有还原性
B.若丁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则甲可能是胃液中含有的酸
C.若乙、丙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则丙、丁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D.若丙、丁常温下都是黑色固体,则乙→CO2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12.(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2Fe+3CO2,其中CO体现还原性。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
A.SO3+H2O=H2SO4 B.H2+CuOCu+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H2SO4+2NaOH=Na2SO4+2H2O
13.(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氧化亚铜()可用于电镀工业。干法生产粉末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粉碎机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时,煅烧炉中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2022上·广东惠州·九年级惠州市第七中学校考期中)将少量的黑色固体A加入到一定量的无色液体B中,混合后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红热的E在D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
(1)C物质的名称为 ;A物质在此反应中起 作用;
(2)A和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3)E和D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试卷第1页,共3页
(

1
页 共
14

)
答案及解析
1.D
【详解】A、椰雕制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黎锦编织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海盐晒制过程中只是水分蒸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陶瓷烧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D。
2.A
【详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是利用了液氨汽化吸热,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3.A
【详解】A、蜡炬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烧干海水变银山,即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原理,正确;
C、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正确;
D、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大,正确。
故选A。
4.A
【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详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A正确;
B、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C错误;
D、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由 可知,a、b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不符合题意;
B、由 可知,a、b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不符合题意;
C、由 可知,a、b为包含关系,且a包含cd,符合题意;
D、由 可知,分别包含c、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分析】碳和氧化铜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A、 给酒精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正确;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粉末逐渐变红,由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变为铜单质,错误;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错误;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这样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反之试管内温度变小,气压变低,会倒吸,错误。故选A。
7.D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①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②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③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反应④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9.B
【分析】如图所示关系为交叉关系。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正确。
C、碱溶液显碱性,属于碱性溶液中的一种,两者之间属于包含关系,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项中方程式未配平,故A错误;
B、银的金属活动性较氢弱,所以银和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化学方程式为 。复分解反应中,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而该过程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若甲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甲为氧气,甲能转化为乙,乙能转化为CO2,乙能与丁反应,丁能转化为二氧化碳,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乙可能是氧化铜,丁可能是一氧化碳;丙能与甲反应,能与CO2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丙可能是碳,综上所述:丁可能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说法正确;
B、若丁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丁能转化为CO2,碳酸氢钠能与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则丁可能是碳酸氢钠;甲能转化乙,乙能与丁(碳酸氢钠)反应,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硝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乙可能是硝酸;甲能与丙反应,丙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丙可能是氢氧化钙,综上所述:甲可能是胃液中含有的酸(盐酸),说法正确;
C、若乙、丙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乙能转化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可能是碳酸钙;丁能与乙反应,丁能转化为CO2,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丁可能是硫酸;甲、乙、丁中至少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该元素根据以上分析为可能氧元素,甲能与丙(氢氧化钙)反应,能转化为乙(碳酸钙),能转化为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甲可能是碳酸钠;综上所述:丙是氢氧化钙,丁是硫酸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D、若丙、丁常温下都是黑色固体,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丁能转化为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氧化铜能与碳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丙可能是碳,丁可能是氧化铜;丁能与乙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乙可能是一氧化碳;甲、乙、丁中至少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该元素根据以上分析为可能氧元素,甲能与丙(碳)反应,能转化为乙(一氧化碳),能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与碳在点燃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甲可能是氧气;综上所述:乙→CO2的反应可以为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也可以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即乙→CO2的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D。
12.B
【分析】化学反应中能够结合氧元素的物质为还原剂,根据还原剂的定义分析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三氧化硫和水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B、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结合氧元素生成水,可体现出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C、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两者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1)物理变化
(2)
【详解】(1)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由图可知,煅烧炉中CuO和Cu在800~900℃反应生成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1)水 催化
(2) 分解反应
(3) 化合反应
【分析】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F是二氧化碳,E在D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E是碳,D是氧气;无色液体A和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1)根据分析,C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起到的是催化作用;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产生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3)E+D→F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产生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

8
页 共
14

)版权所有 正确教育 侵权必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