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微专题系列 课件 (7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海南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微专题系列 课件 (7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微专题 物质的除杂
典例串讲
1
跟踪训练
2
1. 常见物质的除杂
(1)气体的除杂
例1 写出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①CO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2(O2):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灼热的铜网
③CO2(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
1. 除杂原则
(1)主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和加入的试剂反应。
(2)杂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易分离:除杂后生成的产物状态要与被提纯物质的状态不同,方便除去。
2. 气体的除杂
(1)吸收法:将杂质气体通过物质吸收、反应除去。
(2)转化法:将杂质气体转化为主气体。
例2 写出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①NaCl(泥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Z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CO3(NaHCO3):______。
④KNO3(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热
加适量水溶解,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2)固体的除杂
3. 固体的除杂
(1)当被提纯物质与杂质中只有一种可溶于水或杂质能与水反应时,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除杂。
(2)若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均溶于水,可通过加水将其转化为液体,最终通过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除杂。
(3)当两种物质都难溶于水时,可通过两者的化学性质除杂。
(3)液体的除杂
例 3 请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杂质) 杂质离子 除杂试剂(写化学式)
NaOH溶液(Na2CO3)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溶液(Na2SO4) _______ ________
FeSO4溶液(CuSO4) _____ _______
CaCl2溶液(HCl)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NaNO3溶液(CuSO4) ____________ _________
Ca(OH)2[或Ba(OH)2]
BaCl2
Cu2+
Fe粉
H+
Ca(OH)2(或CaCO3)
Cu2+、
Ba(OH)2
4. 液体的除杂
(1)对比,找出杂质离子和非杂质离子。
(2)找出与杂质离子不共存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离子,确定除杂试剂。
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特别提醒】①加入的除杂试剂需适量;②当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阳离子都不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阴、阳离子都不共存的阳、阴离子组合成除杂试剂。
例4 工业上粗盐(含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精制的工艺流程如下:
(1)为保证杂质完全被除尽,除杂试剂应加入过量,请补全上述过程中加入的过量试剂的目的。
MgCl2
Na2SO4
CaCl2、BaCl2
NaOH、Na2CO3
2. 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2)滤液A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若将步骤③过滤和步骤④加稀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所得精盐产品中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
(4)最终得到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比粗盐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偏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过程中加入的试剂顺序还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步骤①②中的除杂试剂可用一种试剂代替,该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
CaCl2、Na2SO4 、NaCl和NaOH
BaSO4
CaCl2、BaCl2

在除杂的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钠
②①③④
氢氧化钡
1. (2022海南)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A. H2(水蒸气)——浓硫酸
B. CaO(CaCO3)——稀盐酸
C. Cu(CuO)——蒸馏水
D. NaOH(Na2SO4)——BaCl2溶液
A
2. (2021海南改编)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MnO2(KCl)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 B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O2(CO2) 点燃
D Cu (Cu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3. (2022海南)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O2 水蒸气 适量生石灰
C Al粉 Cu粉 适量稀硫酸,过滤
D CaCl2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4. (2023海南)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 HCl气体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
D CaCO3粉末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干
C
5. 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A. CuO(C):稀盐酸
B. HCl(H2SO4):硝酸钡溶液
C. H2(CO2):浓硫酸
D. NaCl(MgCl2):氢氧化钠溶液
D
6. (2023雅安改编)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H4(CO) 点燃混合气体
B 铜粉(木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C O2(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D NaCl(CaCO3)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7. (2023梧州改编)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方法
A N2 CO 通入足量的水中
B Al粉 Mg粉 加入适量稀H2SO4
C NaOH Ca(OH)2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 FeCl2 FeCl3 加入适量K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8. (2023营口改编)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MnO2)——加入H2O2溶液,待无气泡产生后,过滤、洗涤、干燥
B. KCl(AlCl3)——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蒸发
C. BaCl2溶液(NaCl)——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D. N2(CO)——通过盛有灼热的CuO的玻璃管
C
9. (2023重庆A卷改编)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探究过程】(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_________________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棒
MgCl2(或氯化镁)
CaCl2+Na2CO3=== CaCO3↓+2NaCl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NaOH(或氢氧化钠)
沉淀部分溶解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Na2CO3溶液
和BaCl2溶液(共17张PPT)
微专题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 探究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一、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1. 变质原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2NaOH=== Na2CO3+H2O
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1. 变质原因: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CO2+Ca(OH)2=== CaCO3↓+H2O
1.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 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2. (2023自贡改编)在四川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为探究该生石灰的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有CaO
②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有Ca(OH)2
③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无 CaCO3
(1)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②不能得出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梅提出③的结论也不正确,于是同学们对操作③进行改进,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改进操作③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钙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 CaCO3 ,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 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 CaCO3↓+H2O
3. 小刚发现实验室有一瓶破损的氢氧化钙固体试剂,为探究该试剂是否变质,他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如下系列活动。
【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   猜想2:已经变质
【实验验证】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 静置,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经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1)小王认为通过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就可以得出猜想2成立,小刚不同意他的想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若所加水量过少,部分氢氧化钙未溶解,试管底部也有固体剩余
(2)要进一步验证是猜想1成立还是猜想2成立,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清洗该白色物质时,可以滴加适量的________,再用水冲洗干净。
取少许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稀盐酸
4.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在向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确定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于是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只有碳酸钠
猜想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适合步骤①的X溶液是_____。
A. Ca(OH)2 溶液   B. CaCl2 溶液
(2)步骤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Ⅱ成立。
(3)由上述实验可知NaOH需要密封保存,请写出一种与NaOH不是同类物质但也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_________。
B
取少许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
生石灰
(4)小贺同学提出,上述同学所加的X溶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的物质)代替也可验证猜想Ⅱ成立。
(5)若要验证猜想Ⅰ成立,请你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BaCl2溶液[或 Ca(NO3)2 溶液或 Ba( NO3 )2溶液]
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猜想Ⅰ成立
(6)若要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部分变质的样品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大于
5.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同学们想证明这瓶过氧化钠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 2Na2CO3+O2,
2Na2O2+2H2O=== 4NaOH+O2↑。
【提出猜想】①没有变质 ②部分变质 ③全部变质
【实验过程及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______正确(填序号)。

(2)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原样品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样品中含氢氧化钠,反之则不含氢氧化钠
Na2CO3(或碳酸钠)(共21张PPT)
微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典例串讲
1
跟踪训练
2
考向1 化学方程式中未知化学式的推断(10年3考)
例1 [2023海南17(2)题]火箭用到了钛合金。工业制钛的一个反应为:TiF4+2H2SO4 4HF+2X+TiO2,X的化学式为_____。
SO3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列下表:
原子种类 Ti F H S O
反应物中原子个数 1 4 4 2 8
已知生成物中原子个数 1 4 4 0 2
差值(2X) 0 0 0 2 6
X的化学式 _____ SO3
考向2 通过定量计算推断物质的组成或构成(10年2考)
例2 4.02 g物质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2.7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36 g,则4.02 g物质X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1.4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之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中氢元素和碳元素均来自物质X。则物质X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7 g×( ×100%)=0.3 g,碳元素的质量为8.36 g×( ×100%)=2.28 g,则4.02 g物质X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过程及结果)。
4.02 g-0.3 g-2.28 g=1.44 g
考向3 微观反应示意图(10年7考)
例3 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燃料,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4(或四)
O2
CO2、H2O
(1)请在上面框图中补充丁的微观图示。
(2)图中共有________种分子。
(3)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写化学式,后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5)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 (写最简整数比)。
CO2+2H2O CH4+2O2
不属于
1∶2
11∶9
(6)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C
①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粒子,若有则先消除相同的粒子;若有未知粒子,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补充完整微观反应示意图;
②明确小球代表的原子,确定每个粒子中原子的个数、种类;若未给出,可对不同原子标注为A、B等,写出化学式;
③找准反应物、生成物,配平后书写化学方程式;
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子个数比与质量比、判断基本反应类型等。
考向1 化学方程式中未知化学式的推断
1. (2023百色改编)硝酸铅[Pb(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Pb(NO3)2
2PbO+xNO2↑+O2↑,则x为(  )
A. 2    B. 3    C. 4    D. 5
C
2. (2023盘锦)生产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制冷剂所需原料四氟化碳(CF4)可由下列反应制得:SiC +2F2=====CF4+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氟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反应中F2与CF4的粒子个数比为1∶2
D. X的化学式为SI
一定条件
B
考向2 通过定量计算推断物质的组成或构成
3. (2022天津)将16 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R只含碳、氢元素 B. 消耗氧气32 g
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4. (2021郴州)取6 g某有机物X完全燃烧,生成13.2 g CO2和7.2 g H2O,则推出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  )
A. C2H6O B. C3H8O C. C3H8 D. C2H6
A
B
考向3 微观反应示意图
5. (2022通辽改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重要的学科素养。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
B. 该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H、O、C
C.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6. (2021安徽)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B. 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 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A
7. (2021重庆B卷)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CHO2
B. 该反应涉及3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8. (2023深圳改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改变
B.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Ⅱ丙中N的化合价为+3
D. 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D
9. “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图1、图2是两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Na+、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图1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锌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Zn+CuSO4 === Cu+ZnSO4
10. (2023南充改编)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1)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丁对应的方框中画出物质的微粒模型图。
(4)参加反应的单质和生成物中氧化物的质量比是______。
H2
3H2+CO2 CH3OH+H2O
1∶3
11.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16 0
乙 100 x
丙 1 45
丁 0 y
   (1)由 构成的物质中, 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表中的四种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可得出x+y=____。
0(或零)
CH4
CH4+2O2 CO2+2H2O
72
(5)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
(6)乙物质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7)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21%
不变
1∶2(或2∶1)(共14张PPT)
微专题 物质的用途
1. 现有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尿素、③聚氯乙烯、④食盐。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____。
(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
(3)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
(4)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的是____。




2. (2023海南节选)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石蕊溶液 ②干冰 ③石墨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
(2)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



3. (2022海南节选)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甲烷 ②浓硫酸 ③氨水 ④氮气
(1)可用做干燥剂的是_____。
(2)可用做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
(3)可用做化学肥料的是____。
(4)可用做清洁燃料的是_____。




4. (海南真题组合)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水 ③氢气 ④活性炭
⑤盐酸 ⑥氢氧化钙 ⑦生石灰  ⑧氧气
(1)最常见的溶剂是____。(10年2考)
(2)可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10年2考)
(3)可用于消除水中异味/吸附水中杂质的是_____。(10年2考)
(4)被认为最理想燃料的是____。[2016.15(4)]




(5)可用于金属切割的是_____。[2014.15(2)]
(6)可用于干燥食品的是_____。[2014.15(4)]
(7)可用于清除铁锈的是_____。[2013.15(3)]
(8)溶液pH大于7的是____。[2013.15(4)]




①二氧化碳 ②水 ③氢气 ④活性炭 ⑤盐酸 ⑥氢氧化钙 
⑦生石灰  ⑧氧气
5. (2023天津改编)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钛合金、②氦气、③食醋、④明矾,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去除热水壶中水垢的是_____。
(2)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____。
(3)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____。
(4)净水时用作絮凝剂的是____。




6. (2023邵阳改编)现有下列物质:①金刚石 ②蔗糖 ③活性炭 ④棉花,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的是_____。
(2)可用作玻璃刀的是____。
(3)常用作甜味剂的是____。
(4)常用作纺织原料的是____。




7.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红磷 ②镁粉 ③不锈钢 ④一氧化碳
(1)可用于制作照明弹的是_____。
(2)可用于炼铁的是____。
(3)可用于制作烟雾弹的是____。
(4)可用于制作刀具的是____。




8.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食盐 ②氢氧化铝 ③淀粉 ④氢氧化钠
(1)可用作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
(2)可用于腌制食品的是____。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
(4)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




9.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汞 ③碳酸钙 ④75%乙醇
(1)可用作医用消毒剂的是____。
(2)可用作燃料,有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____。
(3)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
(4)体温计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




10.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肥皂水 ②二氧化硅 ③硫酸铜 ④洗洁精
(1)可用于制作玻璃的是_____。
(2)可除去餐具上油污的是____。
(3)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
(4)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




11.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二氧化硫 ③空气 ④碳酸钠
(1)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生产的是_____。
(2)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是____。
(3)可用于工业制氧气的是____。
(4)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




12. (2023云南改编)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 用途
碳酸钙 用于超导领域
C60 预防甲状腺肿大
玻璃钢 用于制作船体的复合材料加碘食盐 补钙剂(共20张PPT)
微专题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物质的检验
考向1 常见气体的检验
例1 写出检验下列气体的方法及现象。
(1)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CO、CH4:点燃气体,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然后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为H2。
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为CO。
③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为CH4。
(4)水蒸气:将气体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证明为水蒸气。
(5)NH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盛有NH3的集气瓶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气体是NH3。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烧杯内壁没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考向2 常见离子的检验
例2 下列是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1)H+(酸)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pH____(填“>”“=”或“<”)7;
②滴加____________,溶液变为红色;
③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试剂),有气泡产生;
④加入氧化铁粉末,固体消失,溶液变为_____色;
⑤加入________(填一种碱),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紫色石蕊溶液
碳酸钠溶液(或铁粉)

氢氧化铜
(2)OH-(碱)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pH____(填“>”“=”或“<”)7;
②滴加________,溶液变为红色;
③加入可溶性铜盐或铁盐,如________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3)
①滴加____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中,溶液变浑浊;
②加碱,如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滴加钙盐或钡盐溶液,如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

酚酞溶液
氯化铜
稀盐酸(或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产生白色沉淀
(4)
①铵盐为固体形态时,取样,加入________,研磨,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②铵盐为溶液状态时,取样,加入________溶液,加热,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试纸_______。
(5)Cl-:加入稀盐酸和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6) :加入稀硝酸和________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7)Fe2+:观察溶液颜色,溶液呈______色。
熟石灰
氢氧化钠
变蓝
硝酸银
硝酸钡(或氯化钡)
浅绿
(8)Fe3+:①观察溶液颜色,溶液呈_____色;②加入强碱溶液,如__________溶液,有______色沉淀生成。
(9)Cu2+:①观察溶液颜色,溶液呈_____色;②加入强碱溶液,如________溶液,生成____色沉淀。

氢氧化钠
红褐

氢氧化钠

二、物质的鉴别
考向1 用物理方法鉴别
例3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 CaCl2、CaCO3: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
B. NaOH、NH4NO3: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
C. 浓H2SO4、 稀H2SO4:打开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
D. 铁粉、石墨粉:分别用磁铁吸引
C
考向2 用化学方法鉴别
例4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氯化铵和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B 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灼烧
C 氯化镁和硫酸钠 氢氧化钡溶液
D 稀盐酸和氯化钠 紫色石蕊溶液
C
考向3 几种常见物质的鉴别
例5 请设计实验鉴别下列物质(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1)硬水和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铜和纯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羊毛、棉线和合成纤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
相互刻画,表面有明显划痕的为纯铜
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灰烬为黑褐色小球、易碎的是羊毛;有烧纸气味、灰烬为灰色、细而软的是棉线;产生特殊气味、产物通常是黑色硬球,且不易碎的是合成纤维
(4)白醋和食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氮肥、钾肥和磷肥:①看外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加水溶解: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氮肥和钾肥全部溶于水;③加_________研磨:__________________的是铵态氮肥。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白醋,无气味的是食盐水
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熟石灰
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1. (2020海南)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伸入燃着的木条 B. 闻气体的气味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观察气体的颜色
A
2. (2023海南)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蚕丝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D.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铝还是铜
B
3. (2022海南)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 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
C. 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 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
D
4. (海南真题组合)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
A. 看颜色鉴别白酒和白醋(2021.14A)
B. 通过加水溶解,测温度的方法鉴别KNO3和NaOH固体(2021.14C)
C. 滴加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2020.8A)
D. 观察颜色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2020.8B)
E. 用氢氧化钙检验铵态氮肥(2022.10D)
F. 加稀硫酸鉴别铝片与银片(2023.13B)
BEF
5. (2021益阳)下列试剂中,能将稀H2SO4和Na2SO4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
A. 酚酞溶液 B. 稀盐酸
C. NaCl 溶液 D. K2CO3溶液
6. (2022营口改编)只用水这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 CaO和NH4NO3 B. CaCO3和Ca(NO3)2
C. NaOH和NaCl D. K2SO4和NaNO3
D
D
7. (2020重庆A卷)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酚酞 B. CuCl2溶液 C. Na2CO3溶液 D. NaCl溶液
8. 下列物质的检验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 检验黑色固体是否为氧化铜——稀硫酸
B. 检验溶液是否为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C. 检验溶液是否为MgCl2溶液——NaOH溶液
D. 检验无色气体是否为一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C
A
9.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K2SO4溶液和Na2SO4溶液 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B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观察颜色
C CO2和N2 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D 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10. (2023安徽改编)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某化肥加熟石灰固体后研磨,有氨味 该化肥是氯化铵
B 向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 该无色溶液显酸性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C
11. (2023常德改编)实验室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氯化钾溶液,请设计实验鉴别(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编号甲、乙,再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滴加几滴 AgNO3溶液
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甲试管中的是氯化钾溶液,乙试管中的是蒸馏水(共29张PPT)
微专题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10年9考)
例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命题点1 物质溶解性的判断(2017.12C)
(1)若t2为20 ℃,则甲物质___(填“易”“可”“微”或“难”)溶于水。

命题点2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10年2考)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___。
(3)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__。
(4)甲、乙两种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

甲、乙

命题点3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10年6考)
(5)t2 ℃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
(6)t3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7)甲和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
(8)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5 g
相等
t2 ℃
丙>乙>甲
命题点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10年5考)
(9)t1 ℃时,a点表示乙的_________(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10)t1 ℃时,100 g水中溶解___g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11)t2℃时,将15 g甲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2)将t3 ℃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
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___。
不饱和
50
饱和

命题点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0年2考)
(13)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t1 ℃时,将甲的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不
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增加溶剂
命题点6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比较(10年6考)
(16)t1 ℃时,将60 g丙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至0.1%)。
(17)t2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此时将100 g甲的饱和溶液配制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18)t3 ℃时,将150 g乙的饱和溶液与100 g水混合,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19)t3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150
33.3%
20%
100
20%
甲=乙>丙
命题点7 改变温度时,饱和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
(20)将t3 ℃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溶质质量分数:丙>乙>甲
B. 溶剂质量:丙>甲=乙
C. 溶液质量:丙>乙>甲
D. 溶质质量:甲>乙>丙 E. 析出晶体质量:甲=乙=丙
(21)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 ℃,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
BC
甲>丙

命题点8 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方法
(22)若甲中混有少量丙,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提纯甲。
(2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__________法提纯乙。
(24)若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__________法提纯丙。
(25)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提纯甲。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
升温结晶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表格(10年2考)
例2 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g,5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g。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X
Ca(OH)2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36.3
85.5
(2)由表格数据可知,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
(3)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格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最小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
(5)某温度下,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解度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
Ca(OH)2
KNO3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0~30 ℃
36.0~36.3 g
(6)60 ℃时,将 60 g 硝酸钾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5 g溶液,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X为______。
(7)下图中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
110 g
A
1. 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 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 ℃时,仍是饱和溶液
C. 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 ℃时,有晶体析出
D. t2 ℃时,向50 g水中加入20 g硼酸后充分搅拌,
可得70 g溶液
C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C. 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
D. 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A
3.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B.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t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
4. 如图是MgSO4、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40
B. 10 ℃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MgSO4溶液
C. 50 ℃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 将70 ℃时接近饱和的MgSO4溶液升温或降温都能转
化成饱和溶液
D
5.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下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t1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
度到t2 ℃,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t1 ℃时乙的不饱
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采用的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
(3)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
(4)t2 ℃时,将35 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再降温到t1 ℃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___g。

20
(5)t1 ℃时,将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可形成____g溶液,此时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将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65
饱和
乙>甲>丙
(7)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丙物质,若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____(填“甲”“乙”或“丙”)相似。
(9)t2℃配制80 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的质量是____g。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0
考向2 溶解度表
6. 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1)20 ℃时,将90 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 ℃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187.6
9∶10
(2)80 ℃时,将249 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______时,溶液质量变为224 g。
(3)50 ℃时,将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____g NaNO3固体。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60 ℃
13
(4)60 ℃时,将28 g NaNO3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 g。
(5)50 ℃时,将118 g 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
127
56.5g
7. 下表是小明利用实验探究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所得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 加入碳酸钠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① 10 ℃ 25 g 4 g 29 g
② 10 ℃ 50 g 10 g 58 g
③ 10 ℃ 100 g 15 g 115 g
④ 20 ℃ 100 g 22 g 120 g
⑤ 40 ℃ 100 g 60 g 150 g
(1)10 ℃时______是饱和溶液(填序号)。
(2)1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______。
(3)20 ℃时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最简整数比)。
(4)40 ℃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甲降温到20 ℃得到溶液乙,再降温到10 ℃得到溶液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①②
16 g
1∶ 6
甲=乙>丙
考向3 综合型(10年3考)
8. 25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图2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甲”或“乙”)。
相等(或甲=乙)

(3)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
图3
B
9.20 ℃时,向2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2 g KCl和KNO3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并结合溶解度列表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20 ℃时,上述实验所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填“KNO3”或“KCl”)。
(2)将上述溶液分别加热至50 ℃(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KCl溶液_____KNO3溶液(填“>”“<”或“=”)。
KNO3
=(共21张PPT)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
一、思路分析
初中三个典型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
CO2与H2O反应;
NaOH与CO2反应;
部分酸碱中和反应。
要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根据化隐性为显性的思路,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1)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二、实验方案设计
角度1: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1. 化学反应也有“悄悄”进行的。小明将二氧化碳通入盛
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如图),一段时间后,分别取
试管中的液体于两支试管,回答下列问题:
(1)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产生,也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有气泡产生
氯化钡溶液
2.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小明取4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干燥的纸花,做如图四个实验。
(1)实验中可观察到Ⅰ中纸花变红,Ⅱ、Ⅲ纸花均不变色,Ⅳ中纸花变红。
(2)对比实验Ⅰ、Ⅱ可知,______可使紫色石蕊变红,对比实验Ⅲ、Ⅳ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_____性物质,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该实验通过检验________(填化学式)的生成验证了反应的发生,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

H2CO3
CO2+H2O === H2CO3
角度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3. 如图分别向两个集满CO2的软塑料瓶A、B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NaOH溶液。
(1)振荡后,观察到软塑料瓶B变瘪的程度比A大,对比软塑料瓶A、B变瘪的程度,说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设计A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作对照实验
(2)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2NaOH === Na2CO3+H2O
4. 稀硫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向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②向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③向混合液中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⑤向混合液中加Mg(OH)2固体,无明显现象
⑥向混合液中加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⑦向混合液中加CuO粉末,无明显现象
⑧向混合液中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 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 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 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D
2. (2023桂林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从直观角度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如下验证。
【查阅资料】
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讨论与交流】(1)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中变色硅胶无明显变化,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2)小芳认为【实验】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同样的装置,将小试管内的试剂换为醋酸钠固体与变色硅胶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
3. [数字化实验]兴趣小组同学用不同方法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
试管a中液面比试管b中液面上升得高
(2)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①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_____(填“水”或“NaOH溶液”)。
②ab段压强变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比曲线中____段和____段,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图乙        图丙

水刚进入三颈烧瓶,气体体积被压缩
bc
de
4.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CO2+2NaOH=== Na2CO3+H2O
【实验验证】(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图一
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等体积的水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图二
稀盐酸倒流进入集气瓶内,并有气泡产生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____,再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图三
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20 ℃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9 g,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 g;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1.8 g,不溶于乙醇。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20 ℃时,向盛有10 mL澄清饱和的NaOH水溶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CO2 试管内出现白色固体
实验二 ①20 ℃时,向盛有10 mL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的试管中缓慢通入适量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①中试管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向试管中滴入________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中出现白色固体
稀盐酸
【讨论与交流】(1)实验一中,试管内出现白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是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钠,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溶液过饱和有晶体析出
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Na2CO3+2HCl=== 2NaCl+CO2↑+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