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盐 化肥——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 盐 化肥——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七 盐 化肥——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
【中考考情分析】
常见的盐及其化学性质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中出现,难度一般中等。要注意复分解反应的适用条件以及反应类型判断。牢记盐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化学肥料是中考的常考部分,一般以实验题里化肥中的离子鉴别为主,以选择题的化肥种类判断为辅,难度一般中等偏难。注意盐的鉴别时试剂的加入顺序及加入量,在分析离子鉴别问题过程中可以边分析边记录,最后验证,以防遗漏和推断错误。
【基础知识复习】点讲解
考法一 常见的盐(★★★★)
1、盐的定义: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几种常见的盐
化学名称 俗称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氯化钠(NaCl) 食盐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熔、沸点高,味咸,其水溶液呈中性(pH=7) 作调味品,腌制食品; 配制医用生理盐水; 工业上用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 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pH>7)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造纸,纺织等
碳酸氢钠(NaHCO3) 小苏打 细小的白色晶体,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加热易分解 NaHCO3+HCl=NaCl+H2O+CO2↑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
碳酸钙(CaCO3) 大理石、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CaO+CO2↑ 可作补钙剂,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考法二 盐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呈碱性的盐溶液有Na2CO3、K2CO3等,使石蕊溶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大多数盐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与金属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Ca、Na除外),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与酸的反应:
反应条件:生成的新盐是沉淀或有碳酸(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备注:碳酸盐与酸反应会生成CO2,利用此性质可检验碳酸盐。
(4)与碱的反应:
现象:蓝色溶液变为无色,蓝色沉淀生成。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黄色溶液变为无色,红褐色沉淀生成。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条件:生成的新碱或新盐中至少一种是沉淀,或新碱为一水合氨(氨气和水)。
(5)与盐的反应: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和蓝色沉淀。
反应条件: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的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是沉淀。
(6)其他
考法三 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仅互相交换成分,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即双交换,价不变。
3、通式:
4、类型
①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②酸+碱 →盐+水
③酸+盐 →新酸+新盐
④碱+盐 →新碱+新盐
⑤盐+盐 →两种新盐
5、条件
酸+碱
酸+盐 生成物中有沉淀、
碱+盐 气体或水
盐+盐
6、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在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易错提示: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7、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1)酸:初中范围内所学的酸全溶
(2)碱:钾、钠、钡、铵四碱易溶,Ca(OH)2微溶,其余的全不溶
(3)盐:
①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
②盐酸盐(含Cl-):除氯化银不溶,其余全溶;
③硫酸盐(含SO42-):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余全溶;
④碳酸盐(含 CO32-):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易溶,碳酸镁微溶,其余全不溶
8、常见沉淀(五白一蓝一红褐)
(1)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Mg(OH)2
(2)蓝色沉淀:Cu(OH)2
(3)红褐色沉淀:Fe(OH)3
易错提示: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②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能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等。
③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Mg(OH)2、Zn(OH)2等。
考法四 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托盘天平、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火柴
(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称量 溶解 过滤 蒸发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粗盐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若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引流
蒸发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计算产率 精盐的产率= 转移固体
(3)实验分析
①盐溶于水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②产率的误差分析
误差 原因
偏低 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进行过滤操作
过滤时有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或过滤时漏斗内仍有少量液体残留即停止过滤,而使NaCl损失
蒸发时液体(或盐粒)溅出蒸发皿
转移固体时氯化钠撒出,或有部分精盐沾在蒸发皿上,没有完全转移到纸上
偏高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进行蒸发操作
蒸发时未蒸干,所得固体潮湿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1)思路
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MgCl2、CaCl2、Na2SO4等多种可溶性杂质。除杂总体思路是:难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与除杂试剂反应转化为沉淀,然后将沉淀过滤除去后,调节pH、蒸发滤液得到精盐。
(2)方法
①选除杂试剂:粗盐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有Mg2+、Ca2+、SO42-,由此可选定除杂试剂如下:
②确定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为确保除杂彻底,加入的试剂要过量,且过量的试剂最终也要除去。因此BaCl2要在Na2CO3之前加入,加入试剂的顺序是BaCl2、Na2CO3、 NaOH溶液(即③②①)或BaCl2、 NaOH、Na2CO3溶液(即③①②) 或NaOH、BaCl2、Na2CO3溶液(即①③②)
③除杂流程
考法五 离子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反应,这些离子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沉淀:如Cl-与Ag+,Ba2+与SO42-,OH-与Cu2+、Fe3+,CO32-与Ca2+、Ba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如OH-与NH4+,H+与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H2O:如H+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常见的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对(离子能共存,意味着离子间不能反应)
Cl-——Ag+(AgCl↓)
SO42-——Ba2+(BaSO4↓)
H+(H2O)
OH- Cu2+、Fe3+、Mg2+[Cu(OH)2↓、Fe(OH)3↓、Mg(OH)2↓]
NH4+(NH3↑+H2O)
CO32- H+(H2O+CO2↑)
Ca2+、Ba2+(CaCO3↓、BaCO3↓)
3、物质(或离子)共存的隐含条件
(1)溶液为无色时,则不含下列离子:蓝色溶液(Cu2+),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浅绿色溶液(Fe2+),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黄色溶液(Fe3+),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为酸性时,溶液中一定含有H+;溶液为碱性时,溶液中一定含有OH-。
考法六 化肥(★★★)
1、常见的化学肥料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料
作用 能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结合了多种营养元素的作用
缺乏 症状 作物缺氮时生长迟缓、植株叶片发黄。 作物缺磷时 生长迟缓、 产量下降。 作物缺钾时茎秆细弱,容易倒伏。
常见的肥料 硫酸铵 硝酸铵 碳酸氢铵 氨水 尿素 磷酸钙 钙镁磷酸盐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磷酸二氢铵 磷酸氢二铵 硝酸钾 磷酸二氢钾
2、常见化肥的性质
氮肥 磷肥 钾肥
化学式(或名称) NH4HCO3 NH4Cl 磷矿粉 过磷酸钙 K2SO4 KCl
气味 强烈氨味 无味 无味 无味 无味 无味
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状 灰白色 粉末状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在水中的溶解性 易溶 易溶 难溶 部分能溶 易溶 易溶
加熟石灰/加热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3、化肥的简易鉴别
一看 液态化肥是氨水; 像鱼卵的白色固体一般的是尿素; 状态为灰色粉末或颗粒的一般是过磷酸钙; 黄褐色或灰褐色粉末状的一般是磷矿粉; 呈白色晶体状的可能是硫铵、碳铵、氯化钾等。
二闻 直接闻,有明显氨臭气味的是碳铵(易分解放出氨气); 用拇指和食指将熟石灰与白色晶体混合揉搓,有氨臭气味的是硫铵或硝铵。
三溶 灰色粉末部分溶于水,且水溶液有酸味的是过磷酸钙; 呈黄褐色或灰褐色粉末状且不溶于水的是磷矿粉。
四烧 在火焰上灼烧,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的是氮肥;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的是钾肥。
氮肥的简易鉴别
4、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1)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的危害
①过度施加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等;
②有的化肥含重金属元素、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形成了潜在的土壤污染。
(2)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
①使用的原则:化肥的使用,以尽量少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品质,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易错提示:
A.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
B.磷肥要与农家肥混合施用;
C.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不能淋雨,不能与铵盐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
D.硫酸铵、硫酸钾不宜长期大量施用,以免增加土壤的酸性,使土壤板结硬化;
E.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施用后应立即盖土或灌溉,防止曝晒;
F.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所以大块的硝酸铵固体不要用器物敲打。
【典型例题复习】
1.(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是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B.为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C.高层住宅发生火灾,立即乘电梯逃生 D.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2.(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除去N2中少量O2 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加入稀盐酸,过滤
D 从KCl和MnO2混合物中回收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3.(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A.A B.B C.C D.D
4.(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Cu(NO3)2AgNO3
B.CaCO3CaCl2
C.Ca(OH)2Cu(OH)2
D.Fe2O3Fe
5.(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酸、碱、盐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 B.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C.食品行业中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D.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6.(2023·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A.Na2CO3——配制生理盐水 B.NaCl——用作调味品
C.CaCO3——用作补钙剂 D.NaHCO3——焙制糕点
7.(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向稀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0﹣a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 B.ab段的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C.b点处溶液:pH=7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8.(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BaCl2、NaNO3、CuCl2 B.Na2CO3、NaCl、HCl
C.H2SO4、NaOH、KNO3 D.K2CO3、Ba(OH)2、KCl
9.(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两种化肥
B.用CuCl2溶液鉴别NaOH和Ca(OH)2两种碱溶液
C.用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CO3
D.为了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10.(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已知某溶液X是稀盐酸和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溶液、溶液、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所加溶液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甲是溶液 B.乙是溶液
C.丙是溶液 D.溶液X是稀盐酸
11.(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b点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D.a→b→c→d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1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某酸性含铜废水(主要含CuCl2,还有少量HCl)有多种处理方法。
(1)方法一:向废水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将所得金属回收处理得产品。
①加入铁粉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气体,其化学式为 。
②过滤所得金属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方法二: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70℃条件下充分反应,得碱式碳酸铜。
①加入Na2CO3溶液后,废水的pH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碱式碳酸铜有多种组成,可表示为Cu(OH)x(CO3)y,x和y需满足的关系式为 。
③若反应温度过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 (填化学式)。
(3)方法三:用生石灰或石灰石调节废水的pH。向1L废水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测得废水的pH随加入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的产物是 (填化学式)。
②加入石灰石调节废水的pH,溶液的pH始终小于7,原因是 。
③每吨生石灰的价格约为460元,每吨石灰石的价格约为130元。联合使用生石灰和石灰石,将这两种物质先后加入1L废水,调节废水的pH至约为7,经济效益较好的可行方案为 。
13.(2022·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含有铵根离子()的盐属于铵盐,兴趣小组对铵盐及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了解组成】
(1)一种常见铵盐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为,则它表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HCO3,某种碳酸氢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8%,则该碳酸氢铵样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比较性质】
(3)已知硝酸铵溶液显酸性,则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和 (填离子符号)。
(4)常见的铵盐中,仅有碳酸氢铵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放出氨气,则常温下鉴别碳酸氢铵与硫酸铵的最简便方法是 。
(5)铵盐与碱混合通常会放出氨气,因此,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写出加热条件下硫酸铵与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可以得到一种铵盐,该反应常用于探究微粒的运动性。那么,微粒运动速率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查阅资料】浓盐酸靠近浓氨水时,会出现大量的白烟。
【进行实验】
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甲。
(6)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 。
(7)由图甲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 。
【拓展延伸】
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乙。
(8)图乙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甲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 。
(9)实验中发现V型玻璃管发热,其原因是 。
14.(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一】从定性角度,确定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Ⅰ、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
Ⅱ、向溶液中加入试剂X,连接装置,如图所示;
Ⅲ、……

(1)试剂X的名称是 ;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 。
【实验二】从定量角度,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化学小组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仍利用该装置及相关试剂继续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理由是 。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原因是 ,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
(3)结合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写出具体操作并简述推断过程。
15.(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红棕色粉末,F是炉具清洁剂主要成分,F、G属于同种类别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1)B的化学式为 ,H的俗称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4)G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 (写一条)。试卷第1页,共3页
(

1
页 共
25

)
例题答案以及解析
1.B
【详解】A、人体必需元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要适量合理摄入才有利于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B、塑料难降解会形成“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故该项说法正确;
C、高楼发生火灾时,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逃生会引发更大的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农业上,施用化肥、农药可提高粮食产量,但不是越多越好,会造成污染,应适量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式能鉴别羊毛和棉纤维,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氧气加热时能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氮气不与铜反应,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仅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
D、MnO2不溶于水而KCl易溶于水,经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后只能得到MnO2,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水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则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钠和硝酸钾互相交换成分不能得到水、气体或沉淀,则两者不能发生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结合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但氯化钾不能,则能鉴别,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4.A
【详解】A、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因此银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银,故选项转化不能实现;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转化能实现;
C、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转化能实现;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转化能实现。
故选A。
5.D
【详解】A.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盐酸属于酸,所以工业上常用盐酸除铁锈,此选项正确;
B.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所以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此选项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时能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食品行业中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此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碱性太强,并且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农业上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要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此选项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碳酸钠不能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C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作焙制糕点,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
7.D
【分析】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沉淀产生。盐酸消化完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A、0﹣a段不产生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该选项正确;
B、ab段产生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该选项正确;
C、b点盐酸、氯化铁恰好被全部消耗,无氢氧化钠剩余,得到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溶液pH=7,该选项正确;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这三种物质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合题意;
D、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B、CuCl2溶液与NaOH和Ca(OH)2两种碱溶液均能反应,均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C、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D、碳粉、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10.A
【详解】A、碳酸钾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甲和X生成白色沉淀,则甲是碳酸钾,X为氢氧化钙,正确;
B、硝酸钠和氢氧化钙、稀盐酸均不发生反应,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
C、氯化铁和稀盐酸不发生反应,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
D、根据A知,X为氢氧化钙,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A、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由图像可知,pH先增大到等于7,说明先发生的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a→b过程,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时pH等于7,所以b点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如图,c点至d点pH升高说明此时碳酸钠过量显碱性,因此c点时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a→b→c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c→d的过程中,是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B。
12.(1) Fe+CuCl2=Cu+FeCl2 H2 Fe、Cu
(2) 增大 x+2y=2 CuO
(3) Ca(OH)2 石灰石与废水中少量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少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因此,溶液的pH始终小于7 先加入12g石灰石,再加入4g生石灰
【详解】(1)①向废水中加入过量铁粉,目的是使废水中的氯化铜与铁粉反应,置换出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故填写:Fe+CuCl2=Cu+FeCl2;
②过量铁粉除了与氯化铜反应,还与废水中少量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H2),故填写:H2;
③铁粉与氯化铜反应,置换出了铜(Cu),由于铁粉过量,因此,过滤所得金属的成分中一定有铁(Fe),故填写:Fe、Cu。
(2)①废水中的少量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显酸性,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大部分二氧化碳的逃逸,使得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过量,溶液显碱性,pH更大,故填写:增大;
②碱式碳酸铜(Cu(OH)x(CO3)y)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氧根离子化合价为-1,碳酸根离子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故填写:x+2y=2;
③反应温度过高,碱式碳酸铜可能受热会分解产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中只有氧化铜为黑色固体,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故填写:CuO。
(3)①生石灰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故填写:Ca(OH)2;
②石灰石与废水中少量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少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因此,溶液的pH始终小于7,故填写:石灰石与废水中少量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少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因此,溶液的pH始终小于7;
③分析图像知,pH为5时,与稀盐酸反应消耗的石灰石为12g,而与同样的稀盐酸反应消耗的生石灰为20g,可以看到此过程选用石灰石成本更低;分析图像,pH为5-7时,消耗24g-20g=4g生石灰,就完全中和了盐酸,成本最低;石灰石不能达到pH=7;因此最优方案为:先加入12g石灰石,再加入4g生石灰,这样成本最低。
13.(1)
(2)混合物
(3)
(4)闻气味
(5)
(6)挥发性
(7)快
(8)氯化氢气体的密度大于氨气的密度
(9)反应放热
【详解】(1)铵盐是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它表示的物质是;
(2)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1.8%,所以该碳酸氢铵样品属于混合物;
(3)已知硝酸铵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中含有,则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和;
(4)常见的铵盐中,仅有碳酸氢铵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放出氨气,则常温下鉴别碳酸氢铵与硫酸铵的最简便方法是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没有的是硫酸铵;
(5)根据题意可知: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钠、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6)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当两种气体相遇会生成氯化铵,出现白烟;
(7)由图可知:白烟靠近浓盐酸,说明氨气运动的速率比氯化氢气体快,且氯化氢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36.5)比氨气(17)大,可得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8)因为氯化氢分子向下运动的距离更大,所以氯化氢气体的密度大于氨气的密度。
(9)实验中发现V型玻璃管发热,其原因是氯化氢与氨气反应放热。
14.(1)酚酞溶液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
(2)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 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
(3)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
【详解】(1)由于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都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所以试剂X的名称是酚酞溶液;故填:酚酞溶液。
由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则溶液仍为红色;若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则溶液红色褪去。所以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故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
(2)由于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故填: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所以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足量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及生成的氯化钙、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酚酞等。故填: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
(3)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比如: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故填: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
15.(1) 生石灰
(2)
(3)复分解反应
(4)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D是红棕色粉末,所以D为氧化铁,氧化铁反应生成A,A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B生成C,而C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A为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即B为氧气,氧气与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C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是炉具清洁剂主要成分,所以F为氢氧化钠,E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E为酸,因A~H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即氧元素,所以E为硫酸;F、G属于同种类别物质,且G能与水相互转化,所以G为氢氧化钙,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水,所以H为氧化钙。
【详解】(1)B为氧气,化学式为;H为氧化钙,氧化钙的俗称为生石灰。
(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①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复分解反应。
(4)G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17
页 共
25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