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领导 大单元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领导 大单元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分析及设计
1、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人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中国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维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点。本册教材讲述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古国以及三者的有机统。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阐明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本册教材的逻辑起点。
3、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性质、宗台和指导思想,把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和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不怎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彻底改变近代以后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制、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单元结构
本单元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本单元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如何成为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本单元设计了三课和一个综合探究。
单元结构图
课时安排建议:
本课共两框六目,建议安排二到三课时,第一框一到二课时,第二框-课时。
本课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联系紧密,时间跨度大,综合性强,对教学设计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做充分的教学研究,做好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内容的衔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此外,教师还应注 意合理运用史实,突出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特色。
单元具体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和鉴别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的选择;
寻找共产党诞生后“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正确答案,更好的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根本性弱点,凸显无产阶级的优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好地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科学精神:分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升华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增强对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坚持党的领导》引出坚持党的领导
讲授新课
议题一:变局:近代中国由盛转危
议学环节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世界
视频:《旗帜》片段
议学任务:
1.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及其形成的原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多重社会矛盾,试从中分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民族要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分组探究议学任务。
教师总结:中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社会发展近乎停滞。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名词点击: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任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现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议题二:探索: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
议学环节2:救亡图存寻出路
议学任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梳理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探索,他们对时代的声音分别做出怎样的回应。
2.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探索最终结果如何?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小组探究问题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基础: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力量。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议学环节3:三种建国方案
议学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种救国方案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方案能脱颖而出?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小组探究问题
教师总结: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议题三:新局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议学环节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议学任务:
1.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作答“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这一根本问题的?
3.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怎样的革命成就?
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分组探究议学任务。
教师总结: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贡献:为什么革命: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革命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振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明确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对比分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进而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第2课时: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的各项建设。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2、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阶段。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时间、目的和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阐释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议题一:开天辟地 中国人民站起来
议题二:翻天覆地 中国人民富起来
议题三:惊天动地 中国人民强起来
第一幕: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议题一:开天辟地 中国人民站起来——从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说起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与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关系
2、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什么呢
3、新中国成立是不是意味着我国自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1)新中国成立第一次参加亚运会,我们是要向世界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3)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的努力与探索。
议学小结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历史回顾:从中国近代史开端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3、过渡时期的建设与探索
(1)过渡时期的时间(1949年——1956年)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
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4)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的标志、意义
标志:1956年底,一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们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地探索。
(2)社会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与地位: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幕: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 改革开放的时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 改革开放的目的
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3、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改善、国家富强、国际地位提高
第三幕: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议题三:惊天动地 中国人民强起来——从杭州亚运会中国夺金时刻说起来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杭州亚运会中国夺金时刻》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我们进入 了一个怎样的时代?并从中体会进入这个时代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议学小结:
三、进入新时代 踏入新征程
1、新的历史方位
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三个意味着:
①对国家和民族: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对科学社会主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对人类社会: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正确性
(1)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2)这十年经历的三件大事及其历史意义
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3)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踏上新征程
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本框小结:
(三)第3课时: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和使命,以及执政理念,一共分为两目。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阐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重点讲述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教学难点】
理解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一系列基础性、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感悟时政材料和教材知识的联系,奠定本节课学习的总基调。
二、新课讲授
学生自主学习
党的性质和宗旨
1、★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P16)
2、如何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P16)
党的执政理念
3、党的执政理念(P17-P18)
4、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P19)
学生阅读课本2-3分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总议题: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分议题一 党的根基和初心。
1.多媒体播放视频《人民至上》。
思考:追溯历史,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产生的?
观看视频,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追问:党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结合视频材料,研读教材,思考回答。
提示: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材料一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钟南山,袁隆平,李兰娟等,他们是人民,是奋斗在各个领域的人,也是中国共产党。他们解人们所及,为人民的生命逆行出征,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
材料二 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宗旨是什么?
阅读材料,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
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请同学阅读教材第16页相关链接。
思考: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的要求是什么?
阅读教材,探究回答问题。
提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
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设计意图: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体悟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二)党的执政理念
分议题二 以人民为中心
活动探究二:观看《人民至上》的视频,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结合2023年中国的变化发展,谈谈你的感受。
任务2:结合视频,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
提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
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党的治理理念。
是什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什么 : ①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②检验标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③根本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怎么做 :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课堂小结
第4课时:2.2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教学目标】
1.记忆党的指导思想的创立过程和历史地位,理解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理解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
3.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因和在新时代的具体要求。
4.归纳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
【教学难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现、原因、做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说起
议题一: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探究我国这些土地制度的改革得益于怎样的理论指导呢?
议题二:从同样针对土地制度问题却有不同的思想内容指导中解读党永葆生机的四大法宝
议题三:从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的故事中分析共产党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第一幕: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议题一: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探究我国这些土地制度的改革得益于怎样的理论指导呢?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新中成立后,中国一共经历了几次土地制度改革》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100多年来,中国一共经历了几次土地制度改革?我国这些改革得益于怎样的理论指导呢?
2、为什么同样针对土地制度问题会有不同的思想内容指导?党的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1、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党的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3、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之 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特为什么还,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突破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本课和必修1所学内容填下表)
答案提示:
第二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议题二:从同样针对土地制度问题却有不同的思想内容指导中解读党永葆生机的四大法宝
议学情境二:接续上一议学情境
议学问题:新中国成立100多年来,中国一共经历了四次土地制度改革,每一次土地改革都是在党的理论下进行的,为什么同样针对土地制度问题会有不同的思想内容指导?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所处的发展时代不同,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对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指导,这恰恰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议学小结: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三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议题3:从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的故事中分析共产党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
1、思考:每个时代的党员担当的使命相同吗?这些先进典型对新时代党员如何作为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是什么?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2、为什么?
①必要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党员好比党的肌体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党的整个组织就坚不可摧。
②重要性: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3、时代表现?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1)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 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
(2)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广大党员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4、怎么做?(1光荣称号+1责任和使命+8模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共产党员在新征程上
①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②做学习的模范,
③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模范,
④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
⑤做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
⑥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模范,
⑦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
⑧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
⑨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拓展提升:比较党、党员、党组织的作用
①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领党要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党员是党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③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不能代替党组织履行职责。
④三个作用相互配合,本质是一致的,但又互相区别不能混淆
本课小结:
第5课时:坚持党的领导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探究,理解党的领导及其重要性,提高自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 通过合作探究,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立足自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点】
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
【教学难点】
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议学情境:
1.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
(1)党的地位: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党领导的重要性:
①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知识拓展:党领导一切≠党包办一切≠党履行国家职能
2、党全面领导的特点:
(1)党全面领导的特点: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
(2)表现:领导谁?(从对象看)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等。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③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从领导方式看)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方式,并不是全部的领导方式,党对国家的领导还存在其他方式的领导,如军事领导等。
知识拓展:
3.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成就:
①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②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议题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视频材料,新时代应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2、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①最高原则:坚持和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
②根本遵循: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③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④其他重要措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队伍建设: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等。
知识拓展: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就是要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
大局意识:就是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心中有全局,在大局下行动。
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党总书记的威信。
看齐意识:就是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知识归纳: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从历史和人民角度看: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1课)
2.从党的先进性角度看:(第2课)
①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执政理念、奋斗目标、初心和使命)
②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指导思想、四大法宝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从党的地位角度看: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P25)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P25)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P26)
4.从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P27)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课堂总结】
第6课时: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结合实际,认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义。
科学精神: 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区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公共参与: 积极参与党的从严治党伟大斗争,积极参与党的民主执政过程。
【教学重点】
为什么坚持从严治党。
【教学难点】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全面从严治党 》。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视频内容,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什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2)在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重要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①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四个关系)
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把党建设的更坚强有力。
(1)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2)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议题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议学情境:观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议学任务:结合材料,分析视频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科学执政:
①含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意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2.民主执政的含义和要求:
①含义: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②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3. 依法执政的含义、地位及重要体现:
①含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②地位: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
联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区别:三者的侧重点不同:科学执政,指怎样执政,强调执政的科学性,强调按规律执政;民主执政,指为谁执政,即为人民、依靠人民执政;依法执政,指靠什么执政,即靠法律执政,强调执政的合法性。
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
(1)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
(4)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知识拓展:1.坚持依法治国治国方略对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要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人民代表大会: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坚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监察机关:依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履行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反腐倡廉,维护法律尊严。
公民:知法、懂法、用法、守法。
民主党派: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活动的根本准则。
2.党的主张如何变成国家意志?
党的主张并不直接表现为国家意志,只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才能把党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
依法执政(即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课堂总结】
单元教学资源链接
1.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2.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党团结统一、步满一致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两个维护”在本质上是一体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权威和集中统领导。
4.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成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从六个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抓思想从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二是抓管党从严,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引导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抓执纪从严,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四是抓治更从严,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五是抓作风从严,坚持以上率下,锲而不舍、扭住不放,着力解决许多过去被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好转。六是抓反腐从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