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汇报人:文小库2024-04-23劳动节节日教育contents劳动节起源与历史背景世界各国庆祝方式及习俗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制度当代劳动者权益保障与福利政策弘扬劳模精神,传承优秀品质青少年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设计目录01劳动节起源与历史背景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旨在庆祝劳动者的贡献和成就。国际性节日劳动者庆典五一国际劳动节定义第二国际巴黎大会1889年7月,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国际劳动节确立此后,国际劳动节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认可的节日,各国纷纷举行庆祝活动,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谢。起源与发展历程国际劳动节最初被称为“国际示威游行日”,因为在这一天,各国的劳动者会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争取自身权益。示威游行传统示威游行是劳动者表达不满和抗议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抗议与斗争国际示威游行日由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成为中国的法定节日之一。中国劳动节设立中国政府在劳动节期间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劳动者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表彰先进模范劳动节不仅是对劳动者的表彰和庆祝,更是对劳动精神的弘扬和传承。通过庆祝劳动节,可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弘扬劳动精神中国劳动节设立及意义02世界各国庆祝方式及习俗123欧美国家劳动节游行示威的传统由来已久,人们通过游行展示工人阶级的力量,争取工人权益。游行示威劳动节也是欧美国家的重要假期之一,人们会利用这个假期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如野餐、烧烤、露营等。休闲娱乐一些欧美国家还会在劳动节期间举办各种文化庆典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丰富人们的节日生活。文化庆典欧美国家传统庆祝活动亚洲国家的劳动节放假安排各不相同,但一般都会进行调休,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娱乐。放假调休亚洲地区的劳动节庆祝活动还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如中国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会举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民族特色庆祝活动一些亚洲国家还会在劳动节期间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历史上的工人阶级领袖和杰出工人代表。纪念活动亚洲地区特色习俗介绍重视劳工权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劳动节庆祝活动也强调劳工权益的重要性,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工人权益的关注和支持。庆祝方式多样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劳动节庆祝方式各具特色,既有游行示威等传统庆祝活动,也有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庆典和娱乐活动。社会意义深远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劳动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日子,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非洲和拉丁美洲庆祝概况不同文化背景下共通之处纪念工人阶级斗争历史无论在哪个国家,劳动节都是纪念工人阶级斗争历史的重要日子,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历史上的工人阶级领袖和杰出工人代表。强调劳工权益劳动节的核心意义在于强调劳工权益的重要性,无论在哪个国家,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工人权益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社会进步劳动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日子,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03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制度评选条件全国劳动模范必须是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堪称楷模,同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具有一定的荣誉基础,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国家和所在地区、行业、领域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本职工作中辛勤劳动、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条件及程序评选程序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程序包括基层单位推荐、审核公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逐级上报等环节。最终由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条件及程序授予对象01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主要授予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干部和职工。授予条件02先进工作者必须热爱党和人民事业,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授予程序03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授予程序与全国劳动模范类似,包括单位推荐、审核公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逐级上报等环节。最终由有关部门审核,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情况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弘扬劳动精神通过表彰活动,可以激励广大职工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激励广大职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表彰活动对社会发展影响树立榜样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广大职工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职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职工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激发热情通过表彰活动,可以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职工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力量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活动,有利于凝聚广大职工的力量和智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激励广大职工投身建设事业04当代劳动者权益保障与福利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规定国家通过《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劳动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国家通过《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制度国家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工资支付保障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应承担起提供就业机会的责任,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提供就业机会保障职工权益促进职工发展企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企业应关注职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晋升等机会,帮助职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030201企业单位应承担责任和义务国家建立了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大保险,为劳动者提供了全面的风险保障。社会保险制度国家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为困难职工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国家通过发展公共福利事业,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果分享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措施,增加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完善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制度,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完善福利制度通过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职业危害等措施,优化劳动环境,提高职工的劳动保护水平。优化劳动环境通过加强职业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等措施,关注职工健康,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关注职工健康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举措05弘扬劳模精神,传承优秀品质劳模精神内涵解读劳模精神强调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劳模精神鼓励人们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勇攀高峰,创造一流业绩。劳模精神体现了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强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劳模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人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领域、新方法。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优秀品质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尽职尽责的态度。尽职尽责优秀品质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注重与同事间的沟通和协作。团队协作优秀品质鼓励人们勤奋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勤奋努力优秀品质要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诚实守信优秀品质在日常工作中体现03推动社会进步劳模精神代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01激励员工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02塑造企业文化劳模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重要性加强思想教育提升技能水平鼓励创新实践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新时代合格建设者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实践,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建设者。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06青少年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设计家长树立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展现出勤劳、爱劳动的一面,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分配家务任务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分配一些家务任务,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鼓励孩子参与当孩子完成家务任务时,家长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信心。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勤劳习惯123学校可以开设劳动课程,如手工制作、园艺种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意义。开设劳动课程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劳动活动,如校园清洁日、植树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劳动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劳动活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如语文课文中的劳动主题、数学中的测量和计算等。融入学科教学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劳动课程开展职业体验组织青少年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如到工厂、农村等地参观学习,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和价值。参与创新创业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参加志愿服务鼓励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敬老院服务等,让他们在服务社会中体验劳动的价值。社会实践活动锻炼青少年能力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政策引导,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劳动教育机会和资源。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弱势群体媒体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劳动教育机会和帮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030201倡导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成长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