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写作复习专项:主题作文分类之自信谦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写作复习专项:主题作文分类之自信谦虚

资源简介

2024届中考语文写作复习专项:主题作文分类之自信谦虚
写作技巧
1. 理解主题:首先,你需要深入理解这两个主题。自信是指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肯定,而谦虚是指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愿意学习和接受他人的建议。
2. 明确观点:在写作之前,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例如,你可以赞同自信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过度自信可能导致的问题。对于谦虚,你可以强调其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选择合适的例子:为了使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你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例子。这些例子可以来自你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例如,你可以举出某个因自信而成功的例子,以及某个因谦虚而取得进步的例子。
4. 逻辑清晰: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保持清晰的逻辑。你可以按照“提出观点-给出例子-得出结论”的模式来组织你的文章。在每个部分,都要确保你的观点和例子之间有明确的联系。
5. 语言准确:在描述自信和谦虚时,你需要使用准确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述。同时,也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以确保你的文章既能表达你的观点,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预测作文(范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例文:
狂一点,又何妨?
北大女研究生“步非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有人批评她“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而我,却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得可爱!生活中,狂一点,又何妨?这种狂,以雄厚实力作后盾,以远大愿景为指向,不是自不量力,不是浮躁轻狂,而是一种敢于超越的信心与勇气!狂一点,以自信书写人生,以勇气开拓未来!
狂一点,以自信书写人生,点燃生命的火炬。
再美的花朵也会凋谢,再美的容颜也会衰老,再美的烟火也只是瞬间绽放;而自信,这个美丽的精灵,将会使我们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这是一种永恒的美丽!成功时不骄傲,只需浅浅一笑,那便是一种自信,一种勇于超越并实现了目标的淡淡流露的狂;失败时不气馁,只需仰起头颅,那便是一种自信,一种永不言弃、我必取胜的隐忍坚持的狂。有时,只需来一点狂,我们也能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呐喊,我们也能举起火炬为生命、为世界点亮一片希望、一片天地。狂一点,为时代注入我们年轻的血液,时代的脉搏也将跳动着我们自信的节奏。
狂一点,以勇气开拓未来,挥洒青春的激情。
狂是大自信,狂是大无畏,而大无畏自有大境界。如果没有魏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的勇气,就没有新思潮的蓬勃发展;如果没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气,就没有中国人民的清醒与进步;如果没有年轻一代挑战权威、超越历史、开拓未来的勇气,就没有创造未来的豪迈,就没有春风得意的潇洒,就没有快意人生的激情。狂一点,将勇气注入青春的魂魄,在时代的熔炉里,锻造出空前精美的钢!
狂一点,将梦想照进现实,让成功相伴而行。
当我们有了勇于超越他人、敢于创造历史的那份狂妄,我们才能在梵高的《向日葵》中领悟到更多,比如,关于超越现实、走向卓越的哲理。狂一点,将梦想照进现实,在对自我的激励和对现实的超越中一路前行,创造出不凡的业绩,与卓越的成功撞个满怀。因此,在平庸的人群里,即使不被理解,我们也不妨狂一点。只要狂是出自我们的本心,我们就不必压抑、憋屈了自己,就可以自然本色地狂而进取,活出自己的单纯明快与自信勇猛,为梦想、为明天去奋斗,去创造,去争取,去经营,铸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开辟属于自己的未来,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狂一点,又何妨?坚守着这点狂的精神,我们一路高歌,奔向远方!我们一路微笑,收获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时评类材料作文题,针对北大女研究生步非烟事件来审题立意。
材料在叙述了相关事件后,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批评,一种是肯定。批评者认为她太“狂妄”,不自量力;肯定者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一般这样的材料,考生可以从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立意。但一定要深入思考,谈出自己的见解。
①从肯定步非烟的角度: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敢于超越前人等。
②从否定步非烟的角度:人要有自知之明;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能靠炒作。
③如果单独从“勇气”“创新”的角度来写应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的作文。“勇气”“创新”应视为“挑战”“超越”的论据。
本材料所叙事件涉及的方面有:1.网站,2.金庸们,3.步非烟,4.社会舆论。“选择一个角度”,并非任意选择,而是要选择最主要最关键的一面。在此材料所叙事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一面显然是步非烟,因为网络只是其“发飙”的平台,金庸们被其涉及,社会舆论为其引发。谈论网络时代,评价金庸成就,感叹人言可畏或仁智各见,都属离题。而步非烟在此事件中最主要最关键之点何在?就是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也就是步非烟的“狂”,此乃关键之关键。注意:步非烟的“狂”,又表现为三点:狂的勇气,狂的目标,狂的语言。我们可以笼统地拿“狂”来谈,也可以在这三点之中任选一点作为切入的角度来写。
立意:
1.人不狂妄枉少年。
2.稍掩光芒,人生很长。
3.低姿态超越更可爱。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猴子被一条河拦住去路。河上的独木桥说:“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猴子说:“知道。我从没走过这么窄的桥,但有信心。”于是猴子像杂技演员一样伸开前肢用来平衡,小心翼翼,双脚交替前行,一步步挪到了对岸。
另一条河上也有一座桥,比独木桥宽三倍。桥说:“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猴子说:“知道。我走过比你窄多了的独木桥。”于是想也不想,跳上就走,哪料,才走几步就掉入了水中……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例文:
走过人生的独木桥
在常人眼中,经历过困厄之境的人往往能安然度过宽松的环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同一只过独木桥的猴子,它认为自己经历了狭窄的独木桥,必然能顺利通过比那独木桥宽三倍的桥,但事与愿违,它还是掉进了水里。这不禁令人深思,究其原因,是骄傲之心在作怪——当人们经历困厄之后,面对相对宽松的环境会产生骄傲的心态。这就告诫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戒骄戒躁,唯有如此才能安全通过人生的每一座独木桥。
然而在生活中,拥有困苦经历的人却往往喜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对未来似乎拥有必胜的把握。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龙椅尚未坐热,就被闯王李自成在农民起义的热浪蒸腾中推下尘埃。绝世美女陈圆圆甚至还未来得及舞上一曲霓裳羽衣舞,八旗子弟就已已入了关。《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的确,生活充满了未知数,正如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关云长,自恃有经验、有阅历便刚愎自用、漫不经心,那颗骄傲之心就会变成茧,将曾经的英雄困死,他“败走麦城”的悲剧完全是自己亲手酿下的一杯苦酒。
过去的光环早已褪色,只有用谦虚与谨慎在路上不断开拓,才能铸就新的辉煌。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毕生谦虚谨慎,一次他演出时,照例得了满堂彩,但有一个提出异议:阎惜娇上楼时七上八下,而梅大师是八上八下。梅兰芳虚心地接受了意见,一时成为梨园美谈,正是这种谨慎与谦虚的精神,才使他被世人铭记并享誉世界。以大师为榜样,我们更应放下那颗骄傲之心,用谦虚与谨慎伴随自己一路同行。
在前进的道路上,挣开骄傲的包裹,用一颗谦虚与谨慎的心装扮自己,才会在未来大放异彩。正像李玉刚在歌舞诗剧《四美图》中所唱的那样:每个人都在营造长生殿,每个人都会遭遇马嵬坡。的确,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里恩爱缠绵,甚至许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但唐明皇被骄傲之心冲昏了头脑,最终“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只落得盛世颓堕、美人长恨的悲剧下场。可见,被骄傲之心冲昏头脑的人,注定将被历史抛弃。
放下那一颗骄傲之心吧,只有保持谨慎与谦虚,我们才得以迈向成功,才能顺利通过人生的每一座独木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叙事型的材料作文题目。
材料是关于“猴子过桥”的寓言材料。材料中涉及猴子、独木桥、宽桥三个对象。两种看似无关的不同宽窄的桥,因为猴子的过桥行为而产生了因果关联。猴子是这则寓言中的主角,其挪过了窄桥却跌落于宽桥的结果,在看似不符合生活逻辑的矛盾中,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寓意,于是出现了三个审题立意的视角。
从猴子角度立意:为人处事要小心谨慎,不能麻痹大意;态度决定一切,不能掉以轻心;要居安思危;做事不能凭经验主义;要听取别人意见。从事件角度立意:阴沟里易翻船;成就穷苦日,败事得意时:“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除了以上立意角度以外,还可以从正面与反面的角度切入题旨;凡事皆要谦虚谨慎,居安要思危,要善于听取各种意见,掉以轻心易遭挫败,经验主义害死人,骄傲自满易翻船,等等。
从要求来看,需要写成一篇议论文,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择其中的一个立意即可。在写作时主体可以安排成对比式的结构形式,如观点为“要居安思危”,可以选择一些因居安思危而有所成就的个人、集体等例子,从而证明居安思危是立身之本;然后可以选择因为不居安思危而引发悲剧的个人、集体或朝代的例子。通过对比,观点自然非常鲜明。
立意:
1.要居安思危。
2.经验主义害死人。
3.做人谨慎。
4.骄傲自满害死人。
5.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金黄,稻谷已经成熟了。细心的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现象:凡是颗粒饱满的谷粒,总会垂下沉甸甸的头,而那些颗粒并不饱满的稻穗却高傲地仰着头。
材料二: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1.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低头的智慧
自然造化总是有一种令人惊叹的智慧。在丰收的田野里,所有令农人喜悦的禾苗都低下了头,收获愈是丰饶,禾苗愈是弯腰低头,仿佛在谦卑地酬答大自然这位知己。低头,岂非自然给予我们的最美好的智慧?
在大多数人看来,低头意味着顺从,意味着屈服,何来智慧一说?古时温润如玉,清雅如水的君子也许能给我们答案。君子梦想天下大同,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心怀天下,厚德载物。小人却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君子在面对小人时,不理会小人们嚣张的气焰,而是选择低头践行自己的道义。低头,是对梦想的专注,更是一种避其锋芒,韬光养晦的智慧。
君子求仁,而小人求利。君子在追求仁的道路上,谦卑地吸收各方的精华,有的来自古今圣贤,有的来自自然灵秀,更多的是来自黎民苍生。学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君子对世间的一切心怀敬畏。小人追求名利,其道路也不甚平坦,他们一路掠夺和破坏。和君子低头勤学的模样不同,他们高昂着头颅,认为自己是世界的掌控者。事实上,自然造化记录了他们的罪恶行径,终有一天,将以十倍之严厉还诸彼身。低头,是一种对自我和自然的尊敬,更是一种深谙自然规律并诚心遵循的智慧。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令我们铭记的,不是跋扈的小人,而是选择低头躬行却做出了伟大事业的君子们。“圣人”孔子、“亚圣”孟子躬行仁道,他们低头,是因为背负苍生;道家巨擘老子、庄子追求道法自然,他们低头,是因为敬畏自然。那些低着头却令我们仰望的精神导师们,在今时今日的精神家园里仍是当之无愧的思想先驱者。选择同时亦是一种放弃。君子选择追求精神世界里的不朽之身,放弃了物质世界里的荣华富贵。正如大自然是禾苗的知己,他明白为苗谦卑的心,以智慧使其成熟,使其生命变得愈发饱满;命运亦是君子的知己,他明白君子为何要隐于俗世,选择低头躬行便以智慧使其不朽,使其生命的重量重于泰山。低头,不是简单的隐藏,而是一种隐于热爱背后,使其生命品质更为彰显的智慧。
自然造化借立在大地上的禾苗来告诉我们,只有学会了低头的人方能收获。但不管我们从自然中学得了多少,在面对变幻莫测、包容万物的自然时,还是应该自责地深深地低下我们的头,因为我们生长在自然中,无以回报,却时常扮演贪得无厌的索取者。
低头吧,像智慧的禾苗一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的内容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越成熟饱满的稻穗越低头,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提取关键词——饱满、垂下沉甸甸的头;不饱满,高傲地仰着头。这一对比,可以引申出越有才华的人往往越谦虚的道理。材料二则是孟买佛学院新生入校时的“规则”——从正门旁的“小门”侧身弯腰进入。学院之所以要如此做,就是要教学生懂得谦卑、懂得低头,低调做人。由此,我们可以找到两则材料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低头、弯腰。这里的低头、弯腰,既可以理解为从低做起、严谨专注的实干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低调为人的谦逊品格、不骄不躁的恒心和丰富自我的初心……由此可以确定基本立意方向:低头做事,谦虚做人。
写作时,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分三个层次阐述“低头”的内涵——实干、谦逊、专注等。并分别以相应的事例或道理来论证,也可以采取引用论证,毕竟先人关于“低头”或“谦虚”的经典名言还是很多的。建议考生在结尾部分思考,当前时代、青少年为何更要懂得这个道理,从而引导青年思考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面对外界的纷乱而心有准则,走好人生之路。
立意:
1.精彩人生,低调成就。
2.谦逊+实干=精彩人生。
3.在“积土成山”中低头做事,在“不耻下问”中谦逊为人。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面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犹太谚语)
这则材料引发了人们关于“自谦与自信”的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一则谚语,揭示“自谦与自信”的关系,“我是一粒尘埃”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在宇宙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十分渺小的,渺小得如一颗尘埃,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姿态放低,自谦做人。“世界为我而造”则强调人要有自信,要有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相信自己能在这个世界有一番作为,可以创造最伟大的事业。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自谦让我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博采众长,让自己不断进步,臻于完善。自信,让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世界、走向世界、创造世界。“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说明,对于一个人而言,“自谦与自信”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综合两方面的意思,人需要自信,要拥有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实现的人生价值,但也要有谦卑之心、敬畏之心,而懂谦卑和有所敬畏的人,往往能更有自信。写作时,必须扣住“自谦与自信”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自谦与自信的辩证,做人与做事的交响。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自谦自谦做人,是一种谦逊智慧的人生态度。其次,自信做事,是一种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最后,论述两者的关系:自谦做人是基础,是前提;自信做事是发挥,是意义。只有自谦做人,才能更好地自信做事,所向无敌;只有自信做事,自谦做人才有底气,也才有其价值和意义。
立意:
1.自信与自谦合一,争做新时代青年。
2.自谦与自信,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3.当代青年,既要有自谦自谦的美德,又要有自信做事的气度。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众传播学中有这么一条理论:沉默的螺旋。就是当两种声音交锋时,弱势的那个声音会变得越来越微弱,螺旋减少,最终走向消失。
基于这样的现实,有人说势单力薄,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是人生的大智慧;而有些人却认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遇到问题要敢于亮剑,据理力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想?某校组织青年论坛,讨论如何在时代中发声。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人生体验,以“我的麦克风”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相信自己,坚持真理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相信自己,坚持真理”,与大家共同探讨:处于弱势,是否应该用好自己的“麦克风”,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时,他承担着辛苦劳作,清贫苦寒的生活重担;当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他承受着高官厚禄的内心诱惑;当林则徐呐喊“开眼看世界”,他又何尝不在忍受不得志的苦闷和流放的痛楚?
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本是贪官遗野,文天祥所处的时代保命投敌的事例屡见不鲜,而林则徐身边的同僚又有哪一个不是在歌颂腐朽的大清?然而他们却都“背道而驰”,就像在众人皆苟且偷生的时候,偏有一个叫岳飞的汉子打破“沉默的螺旋”,特立独行,想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之时,偏要有个神智清醒的鲁迅打破“沉默的螺旋”,以笔为剑,直指旧社会的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沉睡的巨龙从梦中唤醒……他们都处在混乱的年代,却能够相信自己,坚持打破时人心中的“螺旋”,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为信念而奋斗不息。
相信自己,这是避免盲从的良药;坚持真理,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自汉代至唐宋,社会上的文人雅士们无不在追求华丽的辞藻,专事铺陈,文章华美之风盛行。然而韩愈、柳宗元却并未亦步亦趋,他们猛烈抨击内容空洞的骈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直斥文学的弊端,他们坚信文学需要改革才能重生,所以即使遭受攻讦,却也大胆创新。他们最终成功,而中国文学也重焕生机。
文学因他而成为文学。
科学的殿堂中也从来不乏执著而坚定的人,当西方中世纪社会上教会势力强大,教徒人数众多,宗教法庭裁判用火刑威胁的时候,伽利略站到了被斥为“异端“的日心说一方。即使被囚禁,即使被迫害,他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想法,只因他用望远镜看到了真实的宇宙。他相信自己的探索,所以直面社会的黑暗;他坚信日心说的真理,所以在宗教法庭上,他仍坚定地为自己的学说辩护。
科学因他而成为科学。
相信自己并不是轻易做到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诱惑与历练,当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听信同一种言论,很难有人不对反对方的自己产生怀疑。同样,坚信真理也不是轻易实现的,尤其是当你所信仰的真理被多数人甚至全社会视为悖论的时候。相信自己还是跟随他人?坚持真理还是求得生存?我想此时,我们需要一种勇气,需要一种力量,需要一份执著。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虽然只是就某种情况而言,然而少数人之所以有掌握真理的机会,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阻止他们步人后尘的信念与力量。
我们不一定要做少数人,但要做相信自己,坚持真理的人。也许,我们应当问问自己,是否有“打破沉默”的勇气……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主要介绍大众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个理论讲,两种声音交锋,最终弱势会越来越弱,直至消失。材料第二段是针对以上理论的阐发,因为弱势,因此不说破,不评论,更不争论,这是人生大智慧;但有人却持反面意见,认为应该敢于亮剑,据理力争。明显,这两种观点是相对的,就是说如果本人属于弱势,一方面认为应该缄默不语,另一方认为应该敢于表达。
材料第二段对“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所阐述的两种相反观点,也就是写作时应该选择或思考的任意一方。写作时可以选择支持“沉默的螺旋”,指出个人意见往往因不了解全貌而带有偏见,因此要审慎对待公共意见,或支持“知理不争论”等观点中蕴含的人生大智慧等。也可以支持后者,借用“反沉默螺旋”观点,指出公众具有理性,能自我思考且不会盲目从众和趋同,受众会支持少数意见,而这些少数意见被更多的网友接受后,可能发展成为与多数意见相匹敌甚至超过多数意见的情况。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善于运用对比论证来完善自己的观点。
任务主要涉及在学校青年论坛讨论如何在时代中发声问题,这是写作的大情境;以“我的麦克风”为主题,这是写作主题;最后就是文体,写一篇发言稿;写作者的身份就是论坛参与者。
立意:
1.相信自己,坚持真理。
2.敢于为真理发声。
3.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知荣知辱牢缄口。
5.不争一隅之见。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
(2)让一得百,争十失九。 (唐.马总)
(3)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明·宋濂)
(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
(5)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增广贤文》)
(6)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美·爱默生)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次的作文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六个中外名句组成。试题的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自信、达观的正能量,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的同时,还能够发挥个人特色。六个名句各有特点,审题立意具有很大开放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从“小我”到“大我”,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分类探讨,在名句之间找关联性,进而探究内涵。
【立意】1.②③⑥组合:做人应该谦虚、懂得谦让。
2.④⑤组合:探讨勤奋、实干、自强对于成才的意义。
3.①②③④组合:探讨关于个人修养,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素材】1.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天依然蜿蜒曲折,可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2.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 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在数学方面,他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我却十分谦逊。当他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明白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我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说完这段话,他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荀子《修身》)
材料二:
专己(固执己见)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后汉书》)
材料三:
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察慧纳言起行之,谦冲自牧化大成
荀子《修身》强调博闻广见就会避免鄙陋浅薄,范晔《后汉书》指出独断专行胸襟不开阔则难免国亡家灭,泰戈尔则告诉我们谦虚谨慎更易成就事业伟大自己。以我看来,越是高段位,越是显谦卑。真正的伟大从来都是藏锋于钝,养辩与讷,有个性而张禀性,心怀敬畏而牧谦卑。这正是:察慧纳言起行之,谦冲自牧化大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眼观六路,谦卑地广闻博见,“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脚下“金光大道”。曾国藩由一书生而带兵,虽天赋不佳却废寝忘食诵读经书至韦编三绝,虽才能浅薄却能不耻下问终构建起强悍的湘军集团,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这与他谦冲自牧的低调吸纳智慧不无关系。三辞桂冠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教授曾说道,“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常常讲,我是样样通,样样松。我一生勤奋不辍,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但一遇到一个必须深入或更深入钻研的问题,就觉得自己知识不够”。这并非炫耀,越成功的人,越懂得谦卑,越不懈地充实自己,然后“善其事利其器”,智慧满满。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耳听八方,谦卑地广开言路才能打开思路。正如古语所言,“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涓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不耻下问是低配,大度容言是中配,智慧纳言才是高配。居上位者,既能听得“洪钟大吕”;也容得下“野人奏曝”;处高智者,既能听得“阳春白雪”,也能听得“下里巴人”;在得意时,既能听得铮铮之语,也能慧见“弦外之音”。我们看到公子重耳在流亡时从善如流,登上君位后更是智慧接纳各方刍议,终以高龄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过于自恃,不懂谦卑待人,不能智慧纳言,最终自刎乌江任后人慨叹。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通透谦卑“挖呀挖”,投石问路起行之方能轻车熟路,“大展经纶补天手”。谦卑的人,居庙堂之高不令人感到权势遇人,处江湖之远不会使人觉得卑琐。这样的谦卑可以是如沐春风般自在,如睹明月般怡然,如嗅蔷薇般馨香。因而谦冲自牧不仅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判断出自己的分量;更需要躬身入局,见识到天地的广阔,知晓自身的渺小;见识到众生的智慧,明白生命的奥义。如秦玥飞不以自已的高学历高傲而扎根农村,如黄文秀不以自己的高能力自矜而扶贫山村。“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的“接地气”谦卑,比起雨过地皮湿的“假大空”谦卑,更能以化大成。
“绠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 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黯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一代宗师》里有句经典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清醒认知的谦卑,智慧纳言的谦卑,躬身入局的谦卑,方是真顶流、真宗师、真巨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有三则名言。材料一的意思是,听到的东西多叫做渊博,听到的东西少叫做浅薄。见到的东西多叫做开阔,见到的东西少叫做鄙陋。材料二的意思是,独断专行的人处境孤立,拒绝别人规劝的人头脑糊涂,既孤立又糊涂地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先兆。材料三的意思是,谦卑者才接近伟大,越谦卑越伟大。
三则名言有内在的联系,当一个人知识渊博,眼界开阔时,才不会独断专行,拒绝别人的规劝,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说明这个比较谦卑,因此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伟大者肯定是谦卑的,而谦卑者肯定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人肯定不是一个浅陋者,应该是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的人。
写作时可以从谦卑与伟大入手。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关于谦卑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再比如牛顿,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总是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这些人是真正谦卑之人,也正是因为谦卑才成就了他们的伟大成就。相反,有些人却因骄傲自大,固执已见遭遇失败,甚至失去生命,比如项羽,对于范曾的谏言无动于衷,放走了刘邦,最终自己乌江自刎。再比如唐庄宗李存勖骁勇善战,身先士卒,打败了梁之六十万大军,统一了全国;于是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宠幸伶人,花开酒地,天下一呼,四下皆反,最终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这就是骄傲者的沉痛教训。
写作时,主体可以安排成正反对比的结构形式。首段可以引出观点:孤陋自满者,恃才傲物,最终走向失败;低调谦卑者,心胸宽广,最终走向成功。主体反面论点:骄傲自满者,往往心浮气躁,头脑膨胀,眼高过顶,至于走向失败,那是历史的必然;正面论点:保持谦卑,才能平和淡静,不事夸张,不至于中途弄丢了自己。尾段总结:开阔眼界,做一个谦卑之人吧,这样我们会越来越接近伟大。
立意:
1.越谦卑越伟大。
2.谦卑有助于成功。
3.不要做一个孤陋而固执之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