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2课时 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2课时 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大区
第二节 东北三省 第1-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分析 1.课标要求 (1)根据资料分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课标分解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鱼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内容分析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本节知识位于第七章第一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所以本节知识已有了很强的铺垫性,而东北三省又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同时它的自然环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均具有代表性,所以又为第八章南方地区的学习起到了衬托对比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具备分析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读图能力也较为完善;而第七章第一节中已学习北方地区三大地形区自然环境,认知起点较高;经过一年半时间磨合班级已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作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地理学科知识方面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1.预测本班级可能达到的程度 (1)东北三省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90%的学生能够掌握。 (2)东北三省气候差异及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75%的学生能够掌握。 (3)东北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60%的学生能够掌握。 2.普遍存在的问题 东北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叙写   1.通过角色扮演,能准确说出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特征; 2.通过布局东北三省农业,能准确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通过小组互动探究,能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说出具体对策。  
评价任务设计 教学环节对应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评价指标分析东北平原自然特征是否适合种粮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 ——地图技能 ——识图读图能在地图中找出东北三省主要地形区、山脉、河流,并能说出东北三省山河大势。据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布局东北三省农业学习目标2实践创新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能参照东北三省自然特征对农业影响的学习,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3社会参与 ——健全人格 ——人地协调通过阅读资料,能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类活动对其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说出具体对策。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示标——时光机教的活动1 1.教师播放《时光机》音视频。 2.教师展示本节标题片。 3.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能准确说出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特征; (2)通过布局东北三省农业,能准确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通过小组互动探究,能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说出具体对策。 学的活动1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发表观后感。 3.学生了解本节学习目标。活动意图说明:   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走入新课内容。环节二:任务一——分析东北平原自然特征是否适合种粮教的活动2 1.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明确任务。 2.学生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3.教师投屏演示学习过程。 学的活动2   请各大队讨论交流:分析东北三省自然条件并汇报是否推荐种粮。(八年级下册P14-17) 东北三省自然条件是否推荐种粮一大队地形有中国最大的E 平原, 平坦二大队气候气候冷湿,但夏季光热 (充足/缺乏),降水多集中在 (季节), 同期。三大队水源 、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水源 。四大队土壤黑土层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数倍,土壤 。 经研究,一致认为东北三省 (有/无)自然条件可推荐种粮。
【评价检测】 (目标1)在地图中填写出主要地形区、山脉、河流。 2、(目标1)用一个词语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活动意图说明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东北三省地形、河流、气候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分析东北平原自然特征是否适合种粮,能意识到人来自于自然,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 3、通过例题实践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环节三:任务二——据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布局东北三省农业教的活动3 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请各大队挑选种子布局或发展其他农业,并说明理由。(注意农作物生长习性) 2.教师投屏演示讨论探究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适当适时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农业布局特点时教师适时适当给予意见,便于学生结论输出。 5.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适时引入“北大荒”和“北大仓”。 学的活动3 1.学生猜想各区域发展农业类型及挑选种子。 2.学生小组任务分工,利用教具和学案合作完成农业发展布局贴画。   准备器材:小麦、玉米、水稻及空白纸板模型   操作步骤:上台现场展示贴画 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说明挑选种子类型理由及农业发展布局特点。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班内进行汇报交流。 5.学生根据统计图认识东北三省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输出评价】(目标2) 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中国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同时也是中国淡水湖最集中地区,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泽国”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长江流域长期以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区域内稻、麦、棉、麻、丝、油、水产等产量居中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阅读以上资料并参照东北三省自然特征对农业影响的学习,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条件
活动意图说明 1.由学生已有知识深入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利用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布局东北三省农业活动,能懂得先辈勇于实践,用充满勇气和毅力的北大荒精神,不断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友好相处。 3、通过例题实践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和从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四:任务三——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的活动3 1.提供资料:据资料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黑土问题:近几年来,东北平原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逐渐变薄,到现在仅有20-30厘米,有些地方甚至开始泛黄。而化肥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造成土壤板结。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至50%,专家预测黑土将会在五十年后消失。 湿地问题:人类为扩大耕地,直接开垦湿地,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局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剧。 2.教师适时提问,引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在生活中的实例。 3.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 4.多媒体视频:《大自然公益环保宣传动画片》学的活动3 1.小组互动探究,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说出具体对策 看问题析原因找对策黑土问题湿地问题
2.学生发言,全班适当讨论。 【当堂检测】(目标3)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地势低平,同时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地区河湖淤塞、中下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等,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繁。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流经中大城市多,生活垃圾量大,工厂排放废水多,严重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质。 阅读资料,请归纳该区域人类活动对其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说出具体对策。 看问题析原因找对策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通过开发东北三省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例,认识到人的生存发展必然设计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向自然索取,但这种改造和索取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和灾难性后果,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升华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感情。环节五:主旨升华,课堂总结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的力量无穷大,但人与自然从来都应该是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地形、河流、气候、土壤…… 东北三省 农业:北大荒 北大仓
作业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作业评价 【基本作业】预计时间:4分钟 为提高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图5为我国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目标1)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四川、重庆 B.湖南、江西 C.山东、河北 D.黑龙江、吉林 2.(目标2)甲地农作物的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设计意图:该组试题选自2021年成都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的一组选择题,该组题以粮食储备战略为情境,分别从行政区、地图三要素和农作物熟制三方面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理解,学生需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且调用部分识记的基础知识。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35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分析回答下列3-7题。 3.(目标3)湿地是一种(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4.(目标1)图中的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分布在A 平原、B 平原和嫩江源头。 5.(目标3)下列野生动物分布在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的是( ) A.羚羊、孔雀 B.丹顶鹤、天鹅 C.蓝马鸡、金丝猴 D.东北虎 6.(目标3)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7.(目标3)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沼泽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设计意图:该组试题以湿地为情境,分别从认识湿地资源、地形区、环境保护三方面考察学生对湿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并且需要运用“双基”,调动区域认知、人地观念和综合思维进行回答,完成作业的加深培养人地协调的意识。 【荣誉作业】预计时间:4分钟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据此完成以下1-2题: 1.(目标1、2)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 森林资源丰富 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交通便利” 2.(目标1、2)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3.(目标3)如今东北平原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锐减,为切实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可采取的方法有 设计意图:该组试题以电视剧《闯关东》为情境,从农业区位优势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同时利用开放性试题进一步考察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实践力。
学后反思 梳理本课知识,用思维导图构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 东北三省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分析 1.课标要求 利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2.课标分解 根据资料认识东北三省重工业基地地位,并初步分析其工业结构特点和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本课时是在学习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所以本课时知识已有了很强的铺垫性,而东北三省又是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它的工业特点,以及工业基地形成的原因等方面均具有代表性,所以又为后期北京等区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衬托对比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东北三省的基础认识并能初步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活动的综合影响,读图能力也更为完善,认知起点较高,已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作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 1.预测本班级可能达到的程度 (1)东北三省重工业基地的地位,95%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2)东北三省工业结构特点和分布特点,85%的学生能够掌握。 (3)东北三省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70%学生能够感知。  2.普遍存在的问题 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学习目标叙写   1.通过分析资料和地图,能准确说出东北三省重工业基地地位及其工业结构特点; 2.通过小组互动探究,利用地图重叠,能准确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3.通过图文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对东北三省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能准确认识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评价任务设计 教学环节对应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东北三省寻宝之旅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 ——地图技能 ——识图读图能准确说出东北三省资源特点,并且在地图中找出鞍山市,并且能根据图例准确读出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的定位学习目标2实践创新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能说出哈尔并、长春、沈阳、大连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并且能参照东北三省地图叠加的学习方法,分析鞍山市成为重要钢铁基地的区位优势。东北现象之我见学习目标3社会参与 ——健全人格 ——人地协调通过阅读资料,能简要说出东北三省重工业基地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并能就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示标教的活动1 1.教师展示上节课同学们对东北三省的发展建议并图文介绍如今的发展盛况。 2.教师展示本节标题片。 3.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和地图,能准确说出东北三省重工业基地地位及其工业结构特点; (2)通过小组互动探究,利用地图重叠,能准确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3)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能准确认识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学的活动1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成果。 2.学生发表观后感。 3.学生了解本节学习目标。活动意图说明:   延续上节课的教学情境,引出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走入新课内容。环节二:任务一——东北三省寻宝之旅教的活动2 1.教师展示东北三省工业部门特点。 2.教师提问:东北的宝是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学生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4.教师投屏演示学习过程。 5.教师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历程文字资料、东北三省重工业数据图表。 6. 教师适时提问: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是如何发展的? 学的活动2 1.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数据,分析东北三省资源的特点。 2.学生得出结论: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3.学生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工业发展历程文字资料、东北三省重工业数据图表,认识东北三省中工业基地地位。 4.学生得出结论: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简称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评价检测】 1.(目标1)阅读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鞍山市比例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造船工业 C.机械制造业 D.非金属矿物加工业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工业发展历程及东北三省主要资源统计数据,认识东北三省资源特点和工业地位,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综合思维能力。 环节三:任务二——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的定位教的活动3 1.教师出示东北三省主要资源和工业城市分布图。 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经济,请你根据工业城市分布图,分析工业城市的分布与资源、交通之间的关联。 3.教师投屏演示讨论探究过程。 4.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适当适时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 5.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时教师适时适当给予意见,便于学生结论输出。 学的活动3 1. 学生小组任务分工,相互重叠东北三省主要资源图、工业城市分布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分布图。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工业城市的分布与资源、交通之间的关联,并说明来由。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班内进行汇报交流。 4.学生小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 【评价检测】 1.(目标2)阅读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活动意图说明 1.由学生已有知识深入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明确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利用当地优势条件探究工业城市的分布与资源、交通之间的关联,能懂得人类发展经济活动时,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结合时代背景,能懂得先辈的毅力,不断认识自然,用勇气和毅力创造美好生活。 3. 运用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分布图说明资源、交通等要素对当地工业发展的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环节四:任务三——东北现象之我见教的活动3 1.教师提供资料:出示东北现象的资料 2.教师提问:东北三省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挫折是什么?你怎么看? 3.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4.教师总结:曾经的成绩不能成为东北发展步伐停滞下来的理由,面对资源枯竭、设备老化和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寻求发展,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5.教师适时提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你有什么对策?学的活动3 1.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制约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2.学生发言,全班适当讨论。 3.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回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策。(可参考其他国家工业发展历程) 【当堂检测】 (目标3)不符合鞍山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 传统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清洁生产B.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C.积极关停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通过东北三省工业生产历史的相关资料,能深刻感悟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意义,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到经济活动与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息息相关。同时从东北三省的辉煌到没落学生有了强烈的惋惜的情感,学生从此情感出发,迫使学生有动力进行课后的学习活动——探寻东北三省工业未来发展的对策。该环节设置为通过课后查找资料和撰文,这样设计可以降低难度,教师利用设置的问题和引导,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环节五:主旨升华,课堂总结曾经的“北大荒”是“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如今的“北大仓”是“玉米大豆产量高,商品粮基地地位高”;曾经这里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如今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协调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工业发展的新路,才是关系到东北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板书设计 自然条件:资源丰富……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作业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作业评价 【基础作业】预计时间:4分钟 2003年,中央政府制定了重要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1-5题。 1.(目标1)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黑龙江省、A 省和辽宁省。 2.(目标1)图中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著名的 (重、轻)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我国最大的内海B 海,地处 (低、中、高)纬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目标2)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海上运输发达,铁路网密集,资源丰富,辽宁省行政中心C城市 是本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 是优势能源。 4.(目标3)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多年的发展也使本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图所示,辽中南地区大部分生态情况属 区。请举例说明该区域生态恶化的原因: 5.(目标3)对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设计意图:该组试题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情境,从位置和范围、工农业区位优势、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识记,充分考察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利用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实践力;最后点题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后反思 梳理本课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2.自行查阅资料,根据东北三省工业基地面临的挑战,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