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 极地之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程标准分析 1.在地图上找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对应本条教学目标,结合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要求学生说出极地地区在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并加以对比区分。 2.了解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已学内容,概括处极地地区在气候、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3. 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到极地科考和保护师至关重要的,对地球和人类都是必要且必须的内容,体现人地协调观。
2.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的区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区域来现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的理解。
3.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生能够利用已学到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极地地区内容的学习。
4.学习目标叙写 (本单元仅包含一节,因此课时学习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一致。) 1.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能够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结合教材资料卡片和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料,认识到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3.结合新闻,认识到极地地区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因此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5.评价任务设计 1.以“极地之旅”的旅行前准备,了解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况;根据自然特征(气候特征)选择旅游所需物品、出发时间、旅行方式。(环节一) 2.结合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独有称号、科考选址。(环节二) 3.从国际组织、个人出发,提出保护极地地区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环节三)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旅行准备教师活动1 [导入]播放照片和视频,开启“极地之旅”。 1. 旅行准备——基本概况 展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地图,说出判别方式,同时提供表格(对比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范围
2. 旅行准备——旅行方式、时间、所需物品 ①准备的物品有哪些? ②怎么去 ③什么时候去 学生活动1 1.判别方式:海陆组成(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完成表格如下: 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内范围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
2.答案及原因 ①急救物品、厚棉衣、食物、防晒、太阳镜、手机——气候严寒,紫外线强,人迹罕至 ②飞机或轮船 ——距离生活大陆较远,海洋环绕 ③暖季的极昼时期:北极每年6月—8月,南极每年11月—次年3月 ——气候严寒活动意图说明: 以“极地之旅”引入,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也很好地诠释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环节二:极地考察教师活动2 1.目的地1:北极地区 提供图文资料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代表动物有哪些? ②观察因纽特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2.目的地2:南极地区 提供图文资料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代表动物有哪些? ②为什么南极地区拥有更为恶劣的气候环境? ③为什么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④为什么我国在南极地区有4个科考站,而在北极地区只有一个黄河站呢? 学生活动2 1.目的地1:北极地区 ①代表动物:北极熊、海豹、北极狐、白鲸、驯鹿等。 ②衣:厚实的衣物,如毛皮外套——寒冷 食: 住:冰屋——防风、保暖、抗寒 行:狗拉雪橇 2.目的地2:南极地区 ①代表动物:企鹅、象海豹、蓝鲸、海狮、驯鹿等。 ②原因: a.海陆性质不同:南极以大陆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b.地形地势: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高,气温低;南极大陆号称高原大陆,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 c.地表性质:南极地表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厚,白色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③“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极度干燥,低于撒哈拉沙漠,科考要防火。 “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④因为南极地区的科考价值更多,矿产资源也更丰富。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图片和视频,能够拉近两极地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讲述到极地科考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环节三:极地保护教师活动3 展示一系列极地地区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提问: 1.有什么感受?是由谁造成的? 2.有必要保护我们地球上最后的一片净土?如何保护?已有哪些措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3 1.触目惊心,由人类不正当的活动造成的,如石油泄漏、垃圾乱弃。 2.有必要保护,已有措施: (1)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2)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3)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4)4.22世界地球日 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加大宣传让人们意识到极地地区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献身极地科考和保护事业。活动意图说明 先呈现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照片,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震撼,明白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自然环境。紧接着追问,进而要求学生提出保护措施(国际组织、个人),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
7.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 1.课前资料收集的任务布置可以更加细化,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呈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习方法更多以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为主,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第十章《极地地区》作业设计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2017年7月4日,习主席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时候,双方就已经正式提出了:“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
1.(检测目标①)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 )
A. 沿线经过的国家更多 B. 一年中通行时间更长
C. 缩短了距离,节省了能源 D. 沿途看到的景观更丰富
2.(检测目标②)若北极航线开通,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是( )
A. 中国——南非 B. 日本——英国
C. 越南——法国 D. 美国——印度
3.(检测目标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选择的最佳时间是( )
A、6月份 B、8月份 C、9月 D、2月
4.(检测目标①)到北极地区去的人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还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5.(检测目标①)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两极地区都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B、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很恶劣
C、北极地区具有“白色沙漠”之称 D、南极地区的企鹅被称作是南极的主人
6.(检测目标①)下列属于北冰洋沿岸地区典型动物的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海豹 D、海象
7.(检测目标①)“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圈内,我的体长约3.4米,体重约300到7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不怕冷。我可喜欢吃海豹、海鱼啦。”这里的“我”是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8.(检测目标①②)阅读下图,完成要求。
(1)上图中所示是 地区。该地区储存着大量的固体 资源,地下埋藏着从遥远的地方“漂移”过来的丰富的 资源。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 ,② ;
大洋:④ ,⑥ 。
(3)一个人站在图中心O处,其前后左右都是 方(向)。
(4)图中M处的我国科考站的名称是 。
(5)阅读南极洲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A.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以下。
B.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C.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55mm以下,降水最少的地方5mm/年。
问题:请根据以上资料,归纳出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