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年春初二科学讲义10氧化与燃烧-答案附后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年春初二科学讲义10氧化与燃烧-答案附后边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氧化与燃烧
一、氧化与燃烧
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1)缓慢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2)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燃烧,爆炸。
2.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剂、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物质 白磷 红磷 汽油 木材 木炭 硫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 250~330 320-370 260 558 700-750
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异同点:
①本质一样,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②现象不一样,在氧气中燃烧剧烈一些
原因:反应物接触面越大,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5)自燃:由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被积累后,温度升高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起来的现象
(6)爆炸: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化学变化:鞭炮 (另外一种需要分清楚的爆炸:高压锅爆炸,轮胎爆胎属于物理变化)
3. 灭火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促进燃烧:(1)增大氧气的浓度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1)放出热量的反应:如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钙,镁与盐酸反应等。
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Ba(OH)2与NH4Cl反应。
二、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 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和 数目 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而物质的 分子数和物态可能改变。
硫 + 氧气二氧化硫
注:a.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该定律。
b.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只包括参与部分,不包括反应物过量部分的质量及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的质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d.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六个一定 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 改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 改变 宏观 物质的物态(或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四、典型例题
(一)考点:氧化与燃烧
【例1】(2022杭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会变黄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
B.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可燃物必须遇到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则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盖上锅盖来灭火
【例2】(2022浙江专题)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例3】(2023宁波期末)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碳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①中,能说明N2不支持燃烧
B.实验过程①中,将氮气换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烧的有关条件
C.实验过程②中,碳燃烧时发出白光
D.实验过程②中,只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例4】(2024宁波期中)火折子被誉为古代的“打火机”(如图),其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
①将棉花、松香、硫磺等可燃物混合 ②将混合后的可燃物卷起、压实、捆紧
③点燃后装入竹简,竹简盖子上有小孔 ④使用时取下盖子,吹一下就能复燃其中有助于燃烧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例5】(2022绍兴期末)小科用研钵将约20克氢氧化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一小烧杯。在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克氯化铵[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烧杯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对现象的观察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用手触摸烧杯外壁,能感觉到发热
B.化学反应中,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把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可以增加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
D.该反应和燃烧一样,反应物总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总的化学能
【例6】(2023绍兴期末)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二)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例1】(2023浙江期中)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C和1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8 B.27 C.46 D.54
【例2】(2024宁波阶段)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每消耗100g的甲,能生成22g的丙
【例3】(2024宁波阶段)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和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端,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此时的天平(  )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偏向左后向右
【例4】(2024宁波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反应后x的值为15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完全反应后物质P有剩余
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四、学力训练
A组 夯实基础
1.(2023绍兴期末)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2.(2024浙江期末)发生火灾时,以下逃生方法正确的是( )
A.乘坐电梯 B.用湿毛巾捂口鼻 C.头顶书包 D.蹲在书桌下
3.(2023宁波期中)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023浙江一模)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 灭火措施 灭火原理
A 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用扇子将燃烧的蜡烛扇灭 隔绝空气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 移除可燃物
A.A B.B C.C D.D
5.(2023浙江专题)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与普通铁在氧气中燃烧相似),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属于化合物 B.锥形瓶中放水可以吸收生成物
C.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D.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B组 强化提高
1.(2023浙江一模)在一次野外烧烤活动中,小文用手摇鼓风机给炭火送风(如图),使木炭燃烧更剧烈,这是因为使用手摇鼓风机(  )

A.降低了木炭的温度 B.升高木炭周围空气的温度
C.降低了木炭的着火点 D.使木炭表面接触更多空气
2.(2023浙江一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③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④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3.(2022杭州期末)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乘电梯或升降机下楼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用湿毛巾掩盖口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4.(2021浙江专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用火柴点燃,说明燃烧是吸热反应
B.在KClO3中加入A后,如果KClO3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则A一定是催化剂
C.为了保证电磁继电器正常使用,电磁铁的铁芯应该用软磁材料
D.燃烧、呼吸均是氧化反应,任何氧化反应均放热
5.(2023浙江期中)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6.(2023浙江期中)用图示装置实验:①注射器中吸入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广口瓶中放入适量二氧化锰,烧杯中倒入足量80℃的热水,燃烧匙和烧杯中金属盖内分别放置一小块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寒紧瓶塞,打开止水夹,注入适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此实验可验证( )
A.白磷燃烧需要助燃气体 B.白磷燃烧需要催化剂二氧化锰
C.白磷的着火点为40℃ D.白磷燃烧的产物为五氧化二磷
7.(2024浙江开学)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II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III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8.(2024浙江开学)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表示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4 待测 12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推测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为37g
B.根据元素守恒,推测丙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根据原子守恒,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根据表中信息,参加反应的乙和反应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3:4
9.(2023浙江一模)春节期间,台州多地上演了民俗“打铁花”表演。表演者用木瓢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水击打到空中,铁水飞溅,火星四射,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场面相当壮观。
(1)铁水在空气中冷却成固态的铁,其物态变化为 。
(2)工匠们用水浸泡3~5天的柳(树)木瓢盛满铁水抛向高空。此时柳木瓢不燃烧的原因是 。
(3)下列实验中,也能出现火星四射现象且安全的是 。
A. B. C. D.
10.(2023浙江期末)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煅烧来制取化工原料生石灰,其反应原理是
为了探究球状石灰石恰好完全煅烧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小明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一:煅烧时温度维持在900-1150℃之间,直至石灰石恰好完全分解,生石灰的产出率高、品质好。如果煅烧时间过长,生成的生石灰品质会下降:煅烧时间过短,石灰石未完全分解,产出率降低。
资料二:煅烧时,球状石灰石从外向里逐渐分解,烧透的厚度与成分如图甲所示。一定大小的球状石灰石,烧透厚度与煅烧时间、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推测要将半径为75毫米的球状石灰石在8小时内烧透,温度应控制在 。
A.900-1000℃ B.1000-1052℃ C.1052-1100℃ D.1100℃以上
(3)工厂采集的石灰石形状大小不一,工人会用碎石机将采集到的石灰石处理成图丙所示的大小相同的球状,并预热一段时间再开始煅烧,可大大提高生石灰产量和品质。请结合上述探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
C组 瞄准中考
1.(2023永嘉期中)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t℃是某物质的着火点,则图中表示该物质一定不能燃烧的点是(  )
N、P点 B.M、P点 C.P点 D.Q点
2.(2023浙江期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则能证明可燃物必须有氧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3.(2023杭州阶段)“用微观的钥匙开启宏观问题之门”是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而构建模型又常常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下列各组微观模型图回答问题:
(1)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如图甲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2)如图乙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图丙中选出应该添加在“?”处的微观模型示意图 (选填“A”、“B”、“C”或“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
4.(2024宁波期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
5.(2022宁波期末)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xg胆矾晶体(CuSO4 5H2O),研细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
④按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做比较
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
2 2.0 CuO 0.5
3 2.0 MnO2 0.5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
参考答案
四、典型例题
(一)考点:氧化与燃烧
【例1】(2022杭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会变黄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
B.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可燃物必须遇到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则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盖上锅盖来灭火
【答案】C
【例2】(2022浙江专题)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答案】B
【例3】(2023宁波期末)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碳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①中,能说明N2不支持燃烧
B.实验过程①中,将氮气换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烧的有关条件
C.实验过程②中,碳燃烧时发出白光
D.实验过程②中,只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答案】D
【例4】(2024宁波期中)火折子被誉为古代的“打火机”(如图),其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
①将棉花、松香、硫磺等可燃物混合 ②将混合后的可燃物卷起、压实、捆紧
③点燃后装入竹简,竹简盖子上有小孔 ④使用时取下盖子,吹一下就能复燃其中有助于燃烧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例5】(2022绍兴期末)小科用研钵将约20克氢氧化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一小烧杯。在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克氯化铵[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烧杯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对现象的观察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用手触摸烧杯外壁,能感觉到发热
B.化学反应中,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把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可以增加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
D.该反应和燃烧一样,反应物总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总的化学能
【答案】B
【例6】(2023绍兴期末)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A
(二)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例1】(2023浙江期中)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C和1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8 B.27 C.46 D.54
【答案】B
【例2】(2024宁波阶段)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每消耗100g的甲,能生成22g的丙
【答案】D
【例3】(2024宁波阶段)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和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端,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此时的天平(  )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偏向左后向右
【答案】B
【例4】(2024宁波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反应后x的值为15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完全反应后物质P有剩余
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答案】D
四、学力训练
A组 夯实基础
1.(2023绍兴期末)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2.(2024浙江期末)发生火灾时,以下逃生方法正确的是( )
A.乘坐电梯 B.用湿毛巾捂口鼻 C.头顶书包 D.蹲在书桌下
【答案】B
3.(2023宁波期中)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4.(2023浙江一模)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 灭火措施 灭火原理
A 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用扇子将燃烧的蜡烛扇灭 隔绝空气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 移除可燃物
A.A B.B C.C D.D
【答案】D
5.(2023浙江专题)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与普通铁在氧气中燃烧相似),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属于化合物 B.锥形瓶中放水可以吸收生成物
C.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D.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答案】C
B组 强化提高
1.(2023浙江一模)在一次野外烧烤活动中,小文用手摇鼓风机给炭火送风(如图),使木炭燃烧更剧烈,这是因为使用手摇鼓风机(  )

A.降低了木炭的温度 B.升高木炭周围空气的温度
C.降低了木炭的着火点 D.使木炭表面接触更多空气
【答案】D
2.(2023浙江一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③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④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3.(2022杭州期末)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乘电梯或升降机下楼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用湿毛巾掩盖口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答案】C
4.(2021浙江专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用火柴点燃,说明燃烧是吸热反应
B.在KClO3中加入A后,如果KClO3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则A一定是催化剂
C.为了保证电磁继电器正常使用,电磁铁的铁芯应该用软磁材料
D.燃烧、呼吸均是氧化反应,任何氧化反应均放热
【答案】C
5.(2023浙江期中)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答案】A
6.(2023浙江期中)用图示装置实验:①注射器中吸入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广口瓶中放入适量二氧化锰,烧杯中倒入足量80℃的热水,燃烧匙和烧杯中金属盖内分别放置一小块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寒紧瓶塞,打开止水夹,注入适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此实验可验证( )
A.白磷燃烧需要助燃气体 B.白磷燃烧需要催化剂二氧化锰
C.白磷的着火点为40℃ D.白磷燃烧的产物为五氧化二磷
【答案】A
7.(2024浙江开学)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II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III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答案】D
8.(2024浙江开学)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表示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4 待测 12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推测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为37g
B.根据元素守恒,推测丙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根据原子守恒,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根据表中信息,参加反应的乙和反应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3:4
【答案】C
9.(2023浙江一模)春节期间,台州多地上演了民俗“打铁花”表演。表演者用木瓢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水击打到空中,铁水飞溅,火星四射,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场面相当壮观。
(1)铁水在空气中冷却成固态的铁,其物态变化为 。
(2)工匠们用水浸泡3~5天的柳(树)木瓢盛满铁水抛向高空。此时柳木瓢不燃烧的原因是 。
(3)下列实验中,也能出现火星四射现象且安全的是 。
A. B. C. D.
【答案】 凝固 温度达不到用水浸泡过的柳木瓢着火点 D
10.(2023浙江期末)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煅烧来制取化工原料生石灰,其反应原理是
为了探究球状石灰石恰好完全煅烧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小明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一:煅烧时温度维持在900-1150℃之间,直至石灰石恰好完全分解,生石灰的产出率高、品质好。如果煅烧时间过长,生成的生石灰品质会下降:煅烧时间过短,石灰石未完全分解,产出率降低。
资料二:煅烧时,球状石灰石从外向里逐渐分解,烧透的厚度与成分如图甲所示。一定大小的球状石灰石,烧透厚度与煅烧时间、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推测要将半径为75毫米的球状石灰石在8小时内烧透,温度应控制在 。
A.900-1000℃ B.1000-1052℃ C.1052-1100℃ D.1100℃以上
(3)工厂采集的石灰石形状大小不一,工人会用碎石机将采集到的石灰石处理成图丙所示的大小相同的球状,并预热一段时间再开始煅烧,可大大提高生石灰产量和品质。请结合上述探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
【答案】 相同的球状石灰石在900-1150℃之间煅烧,温度越高,完全煅烧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B 温度维持在900-1150℃之间 煅烧石灰石产出率品质更好,因此预热可以制造上述温度条件,避免低于900℃煅烧的情况;而将大小不一的石灰石处理成大小相同的球状,可保证每块石灰石受热程度相同,不至于使个别石灰石煅烧时间过长,降低品质,或个别还未完全煅烧,降低产出率
C组 瞄准中考
1.(2023永嘉期中)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t℃是某物质的着火点,则图中表示该物质一定不能燃烧的点是(  )
N、P点 B.M、P点 C.P点 D.Q点
【答案】C
2.(2023浙江期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则能证明可燃物必须有氧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3.(2023杭州阶段)“用微观的钥匙开启宏观问题之门”是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而构建模型又常常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下列各组微观模型图回答问题:
(1)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如图甲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2)如图乙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图丙中选出应该添加在“?”处的微观模型示意图 (选填“A”、“B”、“C”或“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 ①②④③ C 2:1/1:2
4.(2024宁波期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
【答案】①③⑤⑥
5.(2022宁波期末)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xg胆矾晶体(CuSO4 5H2O),研细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
④按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做比较
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
2 2.0 CuO 0.5
3 2.0 MnO2 0.5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
【答案】 ①②③ 生成50mL气体需要的时间 ad 24m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