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次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许衡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道:“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态度严肃地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个“主”,既是指初心和道德,又是指规矩和原则。“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句话历经几百年的沉淀,如今它依然有力量并且震撼人心。它告诉我们,人要有自己的准则,要抵挡得住的诱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用更高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我,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为优秀的人。主题班会敬畏规则,心中有“戒 ”什么是“敬畏”?“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所谓敬畏便是人们对待事物内心的想法和表现出来的态度。敬畏之心源于人们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仰或恐惧的事物,才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敬畏之心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监督,是一种自我鞭策。人若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什么是规则?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比如:物竞天择,是生存的规则; 互帮互助,是生活的规则;诚信考试,是考场上的规则;公平竞争,是赛场上的规则;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的重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 ,有敬畏才知行止。规则是人类社会顺利运作的保障。规则意识越高,社会将会越文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有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安定,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美好。如果没有拉线的牵制,断了线的风筝会一头栽向大地;如果没有堤坝的围堵,一泻千里的黄河就会泛滥成灾;如果没有铁轨的限制,雷霆万钧的火车就会车毁人亡;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杂乱无章。敬畏规则是一种需要。谁不遵守规则,谁就会受到规则的惩罚,难以在社会中立足。2016年中秋节前夕,阿里巴巴在内部搞了一个针对集团员工的.中秋秒杀月饼活动,价格便宜,月饼呆萌,所以引发了阿里不少员工参与月饼秒杀活动,有4位阿里安全部门的员工,利用内网秒杀月饼程序的漏洞写了个抢月饼的程序,秒杀了124盒月饼,然后呢,然后就被阿里以闪电一样的速度约谈、签解约合同,收拾东西走人。 要知道这几名程序员在阿里的工资年薪都在25万以上,被公司开除,多么可惜。阿里的官方是这样认为的:恶意刷月饼虽然损失较小,但员工监守自盗已经触犯规则和价值观底线,必须开除以儆效尤。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上一年市场工作会议上讲到,华为想要获得持续成功,必须有三个要素:第一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第二必须有一个严格有序的规则、制度;第三必须拥有一个庞大、勤劳、勇敢、善于学习的奋斗群体。可见,规则对企业的重要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经籍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 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捐赠哈佛图书馆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位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大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他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学生将擅自带离图书馆的书归还,是出于良心的驱使。校方对该生处以开除,更是敬畏规则的君子之行。因为“让校规看守哈佛,远比其他东西更有效”。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我们生存于世间的一种标准、法则。谁破坏了规则,谁就要受到惩罚。走路不遵守规则,生命将受到威胁;做生意不遵守规则,诚信将受到质疑;做人不遵守规则,人格将受到轻贱。漠视了大自然的规则,将受大自然的报复;藐视了法律的规则,将有铁窗囹圄的惩罚。敬畏规则是生命安全的需要,是生活幸福的需要。规则就是一把标准尺,维护公平和正义,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心中无规则,规则就是伤人的剑。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弃侥幸心理,时刻敬畏规则。我们对规则的遵守不意味着接受枷锁,而是让我们明白什么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比如, 体育竞赛有规则,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遵守规则,才能取得有效成绩,否则就会被判无效。再如,考试也有考试规则,参试者遵守考试规则,诚信应考才能确保自身利益。2015年11月1日起考试作弊纳入刑法,考生和其他人员违反《刑法》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敬畏规则也是一种智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绳,称自己是“越思考越觉得神奇,内心也充满敬畏。”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有一份敬畏心。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去钓鱼。河边的告示牌上写着:“钓鱼时间从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父子俩从上午,钓了很长时间终于钓起来一条大鱼。父子俩很高兴。突然,他看了一眼手表,严肃地对孩子说:“现在已经是四点十二分了,按规定我们只能钓到四点,因此我们必须把这条鱼放回河里去。虽然孩子很不情愿,但父亲最终毅然把鱼放了回去。这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父亲!这位父亲用行动向教育了孩子:每个人要遵守规则!父亲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受益终身。敬畏规则更是一种能力。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自我管理。大到宪法,小到我们的校规、班规、室规,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一经确立,便具有了不可逾越的神圣性。熄灯后不许说话、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不隔墙购物、不在校网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些规则我们都应该敬畏并遵守。敬畏规则保护的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够敬畏规则、遵守规则的人一定是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大家都喜欢的人。而团队意识淡漠、管不住自己、肆意破坏规则的人是能力低下的人,是大家不喜欢的人。对于学生而言,规则可以让我们在安静、整洁的环境里读书学习;规则可以保证我们安全、有序地参加活动;规则可以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成为有文化、守纪律、讲道德的人。在学校里,我们也应该遵守校园的规章制度,把校规作为自己行动的基本准则。明确自己身为一名中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安于职守、各司其责,谱写青春的美丽画卷。在我们学校生活中,等校车回家的时候要遵守纪律,自觉排队;在食堂排队买饭时不插队,就餐时不浪费粮食,自觉收拾桌面;在教学区不追逐打闹、不喧哗吵闹;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自习时不随意走动;在宿舍楼里不大声喊叫,不影响他人休息;借阅图书应当按时归还,归还时应当按原位整齐摆放;不随手扔垃圾,要将其放入一楼的大垃圾箱等等,看似小事却都是规则意识的体现。记住:规则,是文明的基础,文明,则是规则的体现。规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把戒尺。在校园中,有些同学不按规定穿着校服;课间在走廊里大声喊叫,追逐打闹;垃圾随手丢到厕所;就寝熄灯后讲话;不到学校食堂就餐,私自定外卖等不和谐的现象。这都是一种对规则秩序的破坏。不守规则逞一时之快,得到的只是众人的鄙夷与自己内心的不安。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对行为规范的漠视。“君子本性,在于敬畏。”人之所以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全在于君子对于规则有着敬畏之心。能照章办事,自律于心,绝不心存侥幸。相信同学一定能做到自律有为、自尊有度、自信有节,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打开属于自己人生的那条康庄大道!老师寄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