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垃圾问题小思考》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秉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以生活中的垃圾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与处理、分析与讨论、小组合作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学会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方法,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二、教材分析《垃圾问题小思考》是吉美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人与社会”这一板块。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与危害,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学会垃圾处理的方法,为改善生活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垃圾问题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分类。2.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3.学会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与整理等实践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其危害,学会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并激发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垃圾问题的视频、图片等。 垃圾分类的标识牌和实物模型。 学生课前准备的调查表和记录本。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垃圾问题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垃圾问题?这些问题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困扰?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课题:垃圾问题小思考。2.新课学习 活动一:了解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分类与产生原因:①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②分析垃圾产生的原因,如过度消费、产品包装过度、一次性用品使用频繁等。③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各类垃圾的特点和分类标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 活动二:认识垃圾的危害①教师展示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②学生观看后讨论自己的感受,并思考如何减少垃圾的危害。 活动三:学习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1.垃圾的处理方式:①介绍垃圾处理的常用技术,如填埋、焚烧、堆肥、生物降解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②通过垃圾处理设备模型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处理效果。③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处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④教师介绍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各类垃圾回收利用的途径。⑤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⑥教师点评学生的分类结果,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3.实践活动分组活动一:垃圾分类我能行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称重工具。②指导学生将教室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按照分类标准进行称重记录。③让每组整理称重数据,并计算出各类垃圾所占比例,在下课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分析结果。分组活动二:垃圾处理小专家①提供垃圾处理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垃圾处理的最佳方案。②可以针对学校或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垃圾处理改进建议或创新方案。③分组展示成果,并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三:实地调查①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或社区垃圾问题的实地调查,记录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处理方式。②各组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垃圾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活动四:制定改进方案①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并制定改善垃圾问题的方案。②各组展示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建议。活动五:实施与反馈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施改进方案,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制作环保小贴士等。②一段时间后,学生汇报实施效果,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垃圾分类和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环保的践行者。5.作业布置 让学生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并劝说家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收集关于垃圾回收利用的创意点子,为下一节课做准备。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垃圾问题的严重性,还学会了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得到了增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