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分练32 常见的化合物(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后提分练32 常见的化合物(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聚焦新中考·2024第一轮复习练习
课后提分练32 常见的化合物(一)
A组 基础排查练
1.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氧化钙固体 D.硝酸钾晶体
2.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D.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3.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
B.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
4.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A.生石灰 B.石灰石
C.熟石灰 D.苛性钠
5.下列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不同的酸化学性质有差异 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不同
B 不同的碱化学性质相似 都能电离出相同的氢离子
C 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指纹不同 汗液中含有氯离子
D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A.A B.B C.C D.D
6.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C.盐酸 D.氯化钠
7.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属于混合物,硬度一般比其成分金属大
B.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可用于去除油污
C.氯化铵能促使农作物枝叶茂盛,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溶解水垢 B.CuSO4溶液虽酸性,可用作杀菌剂
C.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铁矿石 D.浓硫酸只有脱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9.小滨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对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瓶试剂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物质检索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硫酸铜溶液
B.乙表示氢氧化钠溶液
C.表中“▲”处应填pH大于7
D.也可以根据能否与铁反应对丙、丁分类
10.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无色溶液,由于标签残缺不全。下列对这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其一定为7 B.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这瓶液体可能是碱 D.其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1.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12.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________,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3)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
(4)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5)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钾(KNO3)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
13.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的有关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溶液,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变质
B.取一定量溶液,滴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变质
C.取一定量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全部变质
D.取一定量溶液,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证明部分变质
14.小红同学进行酸碱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试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盐酸过量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如图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试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14.小科同学在科学实验课上,往加有镁条的试管中依次加入稀盐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如图甲所示,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甲、乙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再加入稀硫酸后,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是因为 。
(2)步骤三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综合甲、乙过程分析,步骤一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B组 深化突破练
15.如图四圆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16.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  )
A.能用于除铁锈
B.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C.能用于除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的白色痕迹
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17.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过程相符合的是(  )
A.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向足量镁粉与铝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逐渐加水稀释
18.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
19.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二: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________(填序号),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________(填序号),作对比试验。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硫酸钠 D.浓盐酸
(4)通过(3)中的对比试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0.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21.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2)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
课后提分练32 常见的化合物(一)
A组 基础排查练
1.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氧化钙固体 D.硝酸钾晶体
【解析】 浓硫酸稀释过程、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氧化钙溶于水和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答案】 D
2.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D.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解析】A、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此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有腐蚀性和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此选项错误。
D、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此选项错误。
【答案】A
3.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
B.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
【解析】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实现了固液分离,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不符合题意;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答案】D
4.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A.生石灰 B.石灰石
C.熟石灰 D.苛性钠
【解析】 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要注意在除去稀盐酸的过程中不能增加其他可溶性的杂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加入过量的石灰石粉末将盐酸除去。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虽能除去盐酸但却增加了新的杂质。
【答案】 B
5.下列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不同的酸化学性质有差异 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不同
B 不同的碱化学性质相似 都能电离出相同的氢离子
C 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指纹不同 汗液中含有氯离子
D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A.A B.B C.C D.D
【解析】A、酸是在水中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物质,不同的酸化学性质有差异,其电离出的氢离子相同,但酸根离子不同使得其化学性质有差异,不符合题意;
B、碱是在水中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碱不能电离出氢离子,符合题意;
C、氯离子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根离子,由此显示出指纹,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解析】 简易酸碱灭火器中碳酸钠溶液与一种常见的酸反应,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残留液显酸性;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存在,说明此沉淀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由于反应物是一种酸,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酸有剩余,则原酸溶液为硫酸,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硫酸钠、硫酸。
【答案】 A
7.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属于混合物,硬度一般比其成分金属大
B.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可用于去除油污
C.氯化铵能促使农作物枝叶茂盛,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解析】A、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一定属于混合物,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熔点比其成分金属低,说法正确;
B、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其水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说法正确;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说法错误;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说法正确。
【答案】C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溶解水垢 B.CuSO4溶液虽酸性,可用作杀菌剂
C.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铁矿石 D.浓硫酸只有脱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解析】A、稀盐酸能与水垢反应,因此可用稀盐酸除水垢,与浓盐酸的挥发性无关,故A对应错误;
B、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能破坏病菌的蛋白质结构,可用于杀菌,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无关,故B对应错误;
C、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铁矿石,故C对应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故D对应错误;
【答案】C
9.小滨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对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瓶试剂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物质检索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硫酸铜溶液
B.乙表示氢氧化钠溶液
C.表中“▲”处应填pH大于7
D.也可以根据能否与铁反应对丙、丁分类
【分析】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瓶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显无色,则甲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则乙是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它们的pH分别小于7、等于7,则丙是氯化钠溶液,丁是稀盐酸。
【解析】A、由上述解析,甲表示硫酸铜溶液,说法正确;
B、由上述解析,乙表示氢氧化钠溶液,说法正确;
C、丙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表中“▲”处应填:pH等于7,说法错误;
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也可以根据能否与铁反应对丙、丁分类,说法正确。
【答案】C
10.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无色溶液,由于标签残缺不全。下列对这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其一定为7 B.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这瓶液体可能是碱 D.其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解析】A、若这瓶溶液是稀硫酸,pH小于7,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这瓶液体应该是盐或酸,不可能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这瓶溶液是稀硫酸,则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B
11.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解析】 A、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酸碱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中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
B、开始时,溶液总质量就是盐酸的质量,随着加入大理石,溶液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大理石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因为盐酸已反应完,再加入大理石就不反应,且大理石是固体,它的质量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最后总溶液的质量不变;
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
D、铜粉置换银,因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变。
【答案】 D
12.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________,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3)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
(4)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5)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钾(KNO3)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
【解析】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A、滴加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盐酸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B、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无色酚酞不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C、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氯化钙溶液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D、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氢氧化钙溶液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3)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OH-。
(4)依据反应②,碱可以和盐反应。
A、H2SO4 是酸;
B、BaCl2是盐,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不反应;
C、CuSO4 是盐,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能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K2SO4+Cu(OH)2↓;
D、Na2CO3是盐,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不反应。
(5)属于复合肥的是硝酸钾(KNO3),因为它既含有钾元素,又含有氮元素。
【答案】 腐蚀性 (1)2NaOH+CO2===Na2CO3+H2O (2)B (3)OH- (4)C CuSO4+2KOH===K2SO4+Cu(OH)2↓ (5)硝酸钾(KNO3)
13.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的有关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溶液,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变质
B.取一定量溶液,滴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变质
C.取一定量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全部变质
D.取一定量溶液,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证明部分变质
【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析】A、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并且几滴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也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该选项不正确;
B、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该选项正确;
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但是不能说明完全变质,是因为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该选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该选项不正确。
【答案】B
14.小红同学进行酸碱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试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盐酸过量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如图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试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解析】 (1)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有气泡冒出,则盐酸过量;如果没有气体生成,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酸能与生锈的铁钉反应;碳酸钠粉末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钠粉末与酸不反应;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
(4)氢氧化钠溶液的pH>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碱性减弱,盐酸过量,溶液的pH<7。
【答案】 (1)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如果有气泡冒出 如果没有气体生成 (3)C (4)C
14.小科同学在科学实验课上,往加有镁条的试管中依次加入稀盐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如图甲所示,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甲、乙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再加入稀硫酸后,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是因为 。
(2)步骤三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综合甲、乙过程分析,步骤一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答案】 镁已经完全反应 、HCl或氯化镁、氯化氢
【解析】(1)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步骤二中再加入稀硫酸后,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是因为镁已经完全反应;
(2)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可能有剩余;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反应完,若没有盐酸,接着会发生氯化镁和氢氧化钡的反应,会接着生成沉淀;由图像可知,BC过程中没有沉淀生成,说明BC段发生的是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盐酸反应完,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至完全反应沉淀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步骤一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镁(MgCl2)、氯化氢(HCl)。
B组 深化突破练
15.如图四圆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解析】 本题有关的知识点:①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溶液变红,遇到碱溶液变蓝;无色酚酞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红;②碳酸盐和酸溶液一定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③可溶性的碳酸盐或者硫酸盐能够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石蕊遇氢氧化钡变蓝,遇硫酸变红,符合图象的现象,故A正确。
B、丙为氢氧化钙,丁为硫酸铜,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不是溶液变蓝,不符合图象的现象,故B错误。
C、甲为硫酸钠,乙为盐酸,二者不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不符合图象的现象,故C错误。
D、甲为盐酸,丙为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不符合图象的现象,故D错误。
【答案】 A
16.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  )
A.能用于除铁锈
B.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C.能用于除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的白色痕迹
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解析】A、草酸属于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草酸可用于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B、草酸是一种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草酸能用于除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的白色痕迹,不符合题意;
D、草酸是一种酸,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酸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符合题意。
【答案】D
17.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过程相符合的是(  )
A.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向足量镁粉与铝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逐渐加水稀释
【解析】A、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水,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会出现气体,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所以溶液中的水开始阶段增加的速率快,后一阶段变缓,正确;
C、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硫酸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铝快,错误;
D、酸性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的pH不会大于或等于7,错误。
【答案】B
18.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1)A、B、C三种物质中,Cu(OH)2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而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发生反应;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而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HCl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稀硫酸不反应。故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Cu(OH)2、CO2。
(2)碳酸钠既可与稀硫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所以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Na2CO3(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气体)产生。
【答案】 (1)Cu(OH)2、CO2 (2)Na2CO3(碳酸钠) 有气泡(气体)产生
19.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二: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________(填序号),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________(填序号),作对比试验。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硫酸钠 D.浓盐酸
(4)通过(3)中的对比试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________成立。
【解析】 (1)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2)x=5mL,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后反应速度无变化,则Na+、SO对实验没有影响。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反应明显加快,综合可知Na+对实验没影响,所以影响反应速率的是Cl-。
(4)过(3)中的对比试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一成立。
【答案】 (1)2Al+3H2SO4===Al2(SO4)3+3H2↑ (2)5mL 气泡产生的快慢 (3)C B (4)一
20.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答案】 分离转移 氧化铜/CuO 不增 1.37
【解析】(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铁粉,属于分离混合物,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故填分离转移。
(2)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氧化铜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填氧化铜或CuO。
(3)除去氧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钡,选择硫酸钾来除去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中的不增原则,故填不增。
(4)2.08克氯化钡中钡元素的质量=2.08克××100%=1.37克,故填1.37。
21.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2)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
答案 (1)NaCl、NaOH
(2)设CuCl2的质量为x,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y。
CuCl2+2NaOH===Cu(OH)2↓+2NaCl
 135 80 98
 x y×10% 9.8g


x=13.5g,y=80g
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100%=27%。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40g+80g=120g。
答:略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