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五上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
4.初步培养品鉴散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初步培养品鉴散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齐读课题:四季之美。
2.认识作者
①少纳言是作者的官名,她姓清,就像你们叫我——吴老师一样,老师是我的职业,吴是我的姓。叫叫她。
②这篇课文选自一本书《枕草子》。枕是枕头,草子是草稿本。大概意思就是放在枕边的笔记本。清少纳言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短小的散文。今天的课文就是这本书的第一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知用词之独特
课文都预习了吗?会读吗?
(1)第一自然段(标红:红晕),谁来读?多音字不好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晕”,什么颜色?(红色)怎样的红色?(中间深外面浅晕染开的红色)就像你们脸上淡淡的红色,漂亮吗?那我再给它前面加上一个叠词(标红:微微的红晕)你再读,温柔一点儿读。什么感觉?(很轻柔)同学们发现了吗?叠词有加深程度的作用,它可以让淡的变得更淡,浓的变得更浓,快的呢?慢的呢?
(2)第二段,叠词更多了(标红:漆黑漆黑、翩翩飞舞、蒙蒙细雨),谁来读?(“蒙蒙细雨”读慢点,读出朦胧)
(3)第三自然段(标红:窠),谁想读?这里有个字很不常见,“窠”什么意思?就是鸟的巢,鸟的家。
(4)第四自然段,有点长,我们接龙读(标红:凛冽):“凛冽”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和偏旁猜一猜。
(5)(出示全文,标红叠词)同学们,这篇课文被我们这么一读,我们发现作者在文中特别喜欢用——叠词。等会儿的学习中,你要多留意这些词,看看这些词会给文章带来什么样的味道。
(6)习字教学:课文中还有两个生字长得很像,(出示:黎和漆)你发现两个字的共同点了吗?都由三个部件组成,结构一样吗?(“黎”是上下结构,“漆”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2.串读首句,晓视角之独特
(1)咱们回到课文中,你们发现课文围绕“四季之美”写了什么?
预设:写了四个季节最美的时候: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出示每段第一句)
①发现了吗?这四句分别是每一段的中心句。
②你还发现这四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句式相同,都有相同的部分。
用上相同的句式,可以使句子结构整齐,读起来更具音乐美。(指名读)
(2)如果让你来写一个季节的美丽,例如春季,你会写什么?我们写四季,往往写的是一些事物,这是一种事物的视角。但是,我们来看作者,她写的是什么?是四个时刻,是啊,这四个句子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选取了四季中的一个时刻,【板贴: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这是一种时空的视角,它是很独特的。
我们一起读读作者独特的视角。
三、仰望春黎,品细腻语言,体会色彩变化之美
随着作者这种独特的视角,就让我们走进春天的黎明。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
(一)品色彩之美
预设1:只说出景物
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美?
预设2:说出短语
(1)标红: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指名读这三个短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颜色)
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色彩之美。【板贴:色彩之美】
(3)我们跟随图片一起来欣赏吧!(边出示图片,边引读)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美在——美在——
(二)读色彩之变
过渡:春天的黎明之美,不仅仅美在颜色,大家再去读一读,你还发现它美在哪儿?(或者:这些景物和色彩是同时出现的吗?)
预设1:一点儿一点儿
(1)为什么?(天在慢慢变亮)
(2)这里一点儿一点儿变化的仅仅是鱼肚色的天空吗?还有?以及?
(3)请你把这变化读出来。慢一些,舒缓一些,读出黎明天空缓慢的变化。
预设2:还有哪些地方表示景物在变化?泛着、染上、飘着
(1)这是三个动词,(出示注释)能结合注释说说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吗?不用“慢”字,却处处是慢,多么独特的表达。请你读一读。
(2)小结:作者就是用上这些动词写出了春之黎明的天空变化之美,像这样的描写就叫做“动态描写”。【板书:动态描写】
(三)品味变化之美
1. 让我们带着想象,读读这份颜色变化之美。(配乐朗读,边读边出示画面)
2.(出示背诵)真美的声音啊,现在谁想挑战把它背下来?
四、走进夏夜,迁移学法,体会宁静之美
春天黎明的美就在色彩变化的动态之中,其实“动态美”贯穿全文。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划划“动态美”的句子,把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1.以动衬静
(1)谁来读一读第二段找到的动态美的句子?说感受。(标红两句)
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都写萤火虫飞行的动态美)
但不同的是?(出示两组图文:数量 场景 飞舞飞行)
预设:学生讲到感觉热闹
大家闭眼感受一下,漆黑的夜,无数的萤火虫环绕着你,此时有听到什么热闹的声音吗?没有,你现在感觉如何?
(2)夏天的夜晚就是一块大幕布,它宁静而又深邃,将其中点点萤火的动态之美映衬得更加迷人。这种宁静背景之下的动态美【板贴:宁静之美】,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
(3)我想请同学们合作来读一读夏夜美好的画面
全班读画面一,女生读画面二
你们朗读中的暗夜很美,蒙蒙细雨的夜晚也很美!
2、对比突出
(1)作者只写了暗夜和雨夜吗?还提到了——明亮的月夜
(2)文人墨客都爱写明亮的月夜。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3)这明亮的月夜美吗?当然啦!然而,清少纳言只用了简单的三个字“固然美”,对暗夜和雨夜却用了较多的文字,为什么呢?
看来作者偏爱暗夜和雨夜中萤火虫飞行的画面,多么独特的审美情趣。
(3)其实,有些不起眼的关联词它本身没有画面感,看(圈出:固然…也,即使…也)却能把这三种夜连缀起来,细腻的情感一层一层送到我们心里。(指名读)你觉得作者最喜欢哪种夜?请你把这份情感读出来。(如果把这份喜爱之情读的热烈一点就更好了,你把作者层层递进的情感读了出来)
(4)清少纳言她爱着这每一个夏夜,她静静的听,静静的看,静静地感受,她把夏夜写成一首诗,我们试着将它诵出来。(配乐朗读)
(5)这一段的背诵你也能挑战吗?
五、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从清少纳言的写天空颜色变化的动态描写中感受到了黎明之色彩美,从写萤火虫的动态描写中感受到了夏夜之宁静美。体会了文章的独特韵味。让我们再现两个画面。(配乐)
那秋天冬天的美,又美在哪?让我们下一节课去学习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则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文作者是日本平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其作品的特点是所写景致不多,却能营造出美的氛围,所以我把“通过感受文章中的动态描写来感悟独特韵味”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聚焦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动态描写,以此来体会独特的韵味。通过对课文中春之黎明和夏之夜晚的美的感悟,引导学生关注动态描写中的动词和颜色,以及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强调学法迁移,让学生在感受春天的美的同时,能够将这种体验迁移到夏夜的描写中,体会“动中有静”的美。期间,安排学生用反复的朗读来展现美。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