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人物介绍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秦始皇人物介绍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历史人物介绍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前259年一前210年)
目录
/CONTENTS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人物简介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人物经历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主要成就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后世评价
历史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介绍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前259年一前210年)
人物简介
秦始皇嬴政
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秦始皇嬴政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前259年一前210年)
人物简介
赢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
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一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介绍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前259年一前210年)
人物经历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
公元前257年,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归秦。嬴政与母亲赵姬在邯郸为质。
公元前251年,秦孝文王嬴著立子楚为太子。九岁的嬴政回到秦国,结束了九年为质生活。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子楚驾崩,13岁的蠃政被立为秦王,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举行冠礼,嫪毐发动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21岁的嬴政亲政。
公元前237年,嬴政免除吕不韦相国职务,开始推行统一六国战略。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嬴政派王翦率大军攻赵都邯郸,李牧率赵军抵御,秦军用离间计陷害李牧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赵国灭亡。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赢政,未能成功。
人物经历
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贲攻魏,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水灌城,魏王出降,魏国灭亡。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大破楚军,楚将项燕兵败,被迫自杀。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嬴政派王贲攻燕,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第一次巡游,开始修驰道。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南征百越的战争。同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3000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
人物经历
公元前218年,在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先后进行了五次巡游,巡游目的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安抚在全国的秦国将领和百姓,更多的是震慑原来六国的旧势力。在第三次巡游的时候遇到了原来韩国丞相之后人张良的暗杀。秦始皇的车架临近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就做好了准备被狙击秦始皇。可是当马队出现的时候,在判断上就出现了失误,因为不知道砸哪辆马车,张良也算是赌博了,就指着其中的一辆让力士砸去。力士看来也是接受了这方面的培训,非常准的就击中了那辆马车。马车被砸的粉碎,车上的人也死了。秦始皇不在这车上,因此躲过一劫。这就是秦始皇的第三次遇刺而全身而退。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同年派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开始修建秦长城。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发50万罪徒戎居五岭。同年,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坑儒,同年建造阿房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归途中患病病死于沙丘平台,时年49岁。
历史人物介绍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前259年一前210年)
政治.中央集权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
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政治.地方机构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
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县,万户以上者设令(县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长)。县令、县长领有县丞、县尉及其他属员。
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其主要职能有四:1.摊派徭役;2.征收田赋;3.查证本乡被告案情;4.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
乡下设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有掌管治安、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设亭长。
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
军事.统一六国
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秦始皇首选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内史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内史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 内史腾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始皇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此后李牧被杀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 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为王。
后秦军在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军事.统一六国
统一六国
始皇帝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
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齐国。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
军事.北击匈奴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
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
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经济
统一
币制
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土地
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也。”即占有土地的人自动呈报实际占有土地的数量,并按照规定缴纳赋税。这个法令承认各类土地的实际占有状况,在客观上具有推动私有土地数量不断发展的意义。他还改变各地“田畴异亩” 的状况,统一土地度量制度,规定6尺为步,240方步为一亩。这一亩制沿用千年而大致不变。
民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秦灭楚后,就进一步统一东南越族地区,于东瓯和闽越之地建立了闽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随后秦始皇命令屠睢统率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广东和江西境内。同时发配负债的贫民、赘婿、贾人支援战争,终于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从此这些地区就成为秦国的疆域。战国后期从西到北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兴起,活动在阴山之北的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的阴山北麓),其酋长头曼单于经常利用行动迅速的骑兵深入中原掠夺粮食、人口,焚烧村舍。赵武灵王因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开垦。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黄河以南)一带为其所占有。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迁3万户到河北榆中垦殖,同时在原来秦、赵、燕的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
文化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
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秦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 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行同伦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车同轨
历史人物介绍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前259年一前210年)
后世评价
政治
他创造了皇帝称号的新概念,神话君权,突出了天子的尊重,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和县制,加强了专制统治。
文化
文字的统一和简化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上,纠正氛围,建立一致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后世评价
他平定六国,统一世界,不断向外开拓疆域,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北疆发展,西南发展,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格局。此后,秦始皇修建了长城,巩固了边防。经济上,秦始皇统一货币和衡量,促进了贸易和货币的流动,整顿了交通,修复了渠道,统一了轨道,便于物资的运输和供应。
军事
后世评价
尉缭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乌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01
李势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02
后世评价
在名著《封建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柳宗元
“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 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
黄仁宅
历史人物介绍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前259年一前210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