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教案 (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庖丁解牛》教案 (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理清语意,把握“解牛”的过程。 2、品赏语言,欣赏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 3、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道理。
教学难点 庄子的思想如何指导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 我们学过、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买椟还珠”。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我们增添了生活笑料,还使我们从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2、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以“职业+名字”的命名方式,“庖丁”即名字叫丁的屠夫。 解:《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是“判也”,那么“判”是什么呢?《说文解字》中说“分也”,“分”,《说文解字》说“刀以别物也”,意即“分割,宰杀” 《庖丁解牛》是《庄子 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二、以“解”读“文” 1、播放课文视频朗读。 2、正音。 庖páo 騞huō 砉huā 窾kuǎn 綮qìng 軱 gū 硎xíng 怵chù 謋 hu 3、翻译课文。 4、用“解”字概括课文写了庖丁解牛哪些方面的内容? “解”的场面; “解”的理念; “解”的态度; “解”的方法; “解”的关键; “解”的境界
三、以“解”赏“技” 以小组为单位,在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庖丁解牛技艺独到之处的语句或片段,说说庖丁解牛到底有什么独特呢?(要求找出原文语句,翻译这些句子,并进行简单分析。) 1、解牛场面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赏析:几个动词的连用和谐流畅,四个接触牛的部位用力也轻重有别,而且极富动作的美感,一气呵成。 解牛的场景不同:音乐舞蹈表演,视听盛宴。(韵律和谐,动作优美,声音悦耳)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解牛之悠然自得,“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动词的连贯流畅,拟声词的形象,几个“之”的连用也有调节音节的作用。 这一段描写的确独特。我们看不见牛挣扎之状,听不到牛的惨叫之生,也没有血腥的场面,却像在欣赏乐舞表演,妙不可言! 2、解牛理念 原文: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赏析:依照牛的天然生理结构:击入大的骨缝,顺着骨间的空处下刀,躲避开脉络相连和 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一切按照牛的结构解牛。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解牛也一样,要在大的缝隙处击入,顺着空隙下刀,还要躲避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理念独特,解牛妙不可言。 3、解牛态度 原文:怵然为戒,视为迟,行为止。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赏析:谨慎、专心。“怵”,足见庖丁谨慎小心,眼睛集中在难解之处,动作慢下来,动刀的幅度也小了。庖丁技艺高超,解牛流畅但也绝不马虎大意。庖丁解牛的态度不仅独特可以说难得,技艺高超,却不随意。态度之庄重可以看出其对解牛的敬畏,对解牛这个事业的敬畏,这样态度的人是不是也很敬畏自己的人生呢! 4、解牛方法(手段) 原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赏析:神:精神,主宰行为的精神活动。“神”既说明超出目视的层面,又说明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有了好的方法才能有好的结果。 庖丁表面是在解牛,却不用眼睛看牛。实际上是在用直觉和牛对话,是用精神和牛的生理结构交汇在一起。 5、解牛切入点 原文: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赏析:刀刃的厚度是有限的,牛的骨缝是有空间的。用不厚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缝内,找准解牛的关键,刀刃在宽敞的骨缝内“恢恢乎”才能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解牛不用蛮力,不和牛硬碰硬,他的突破口就是找准关键,之后就迎刃而解了。 6、解牛境界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的技术一下就如此高超了吗?显然不是,它也是需要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庖丁解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年内)“所见无非全牛也” 不懂规律。庖丁学解中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然而,却只能见到整头牛而不能见到牛之“理”。(只见物而不见理----滞于物) 第二阶段:(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懂得规律。 庖丁动手解牛时而又“未尝见全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类似积木之类可以拼装、拆卸的东西。即牛之“理”。(视物而明理----观其间理) 第三阶段:“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运用规律。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郤、导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軱,从容来往于彼节者之间,游刃有余,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麻烦的解牛活计,干得漂亮极了、飘逸极了。(冥会物理-----游刃有余) 小结:这是从“解牛之技”到“解牛之道”过渡的过程,也是从不懂规律到认识规律再到运用规律的过程。 板书: 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在庖丁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样东西也见证着他的成长,那就是——刀。 族庖——月更刀——割也; 良庖——岁更刀——折也; 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与硎——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庖丁除了小心谨慎,尊重规律以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能坚持十九年不失手? 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小结:庖丁不砍牛骨头,不剥牛皮,他有顺应天理解牛的先进理念理念,有怵然为戒的严谨态度,有不以神遇而目视的方法,有对解牛的敬畏之心,还有反复实践的精神,所以不能用“宰”(缺少艺术性),不能用剖(太血腥),用削也无法体现庖丁解牛的境界。因此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顺应牛的机理解牛(顺其自然),找准缝隙(抓住关键),熟能生巧,享受过程。 四、以“解”悟“道” 1、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我们可不可以把庖丁的牛、刀、解牛过程、解牛方法看成具有比喻性的事物呢? 牛 人的本性精神 刀 认识运用规律 解牛过程 复杂的社会人生 解牛方法 遵循自然规律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像庖丁所说的:“以无厚入有间”。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我们看庄子自己是怎么看待养生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有没有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养生跟解牛是一样的,也需要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时,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还是容易受伤害的。 3、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谈一谈。 指导生活和学习,为人处世,调养身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看待顺应规律等。 五、以“解”做结 庖丁解牛,不仅是在解牛,也在解人生,牛象征着世界,刀象征着自己。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方能踌躇满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