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核心素养复习课 (教学设计+学案+题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致性)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核心素养复习课 (教学设计+学案+题案)

资源简介

溶液综合集训
说明:约15——20分钟的题量,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本题案1—18题为必做题,第19题为选做题,可根据各自课时的需要灵活选做。(其中必做题属于中低档题,比较基础,用于巩固夯实本课时所学内容;选做题是提供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拔高,提高能力.)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纯碱 B.蔗糖
C.酒精 D.面粉
2.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再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3.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醋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水锈
5.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6.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一杯溶液上部分溶质少,下部分溶质多
C.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液的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D.CO2溶于水后,形成CO2溶液,溶质为CO2
7.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固体 B.称量NaOH固体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溶解NaOH固体
8.常温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9.压强为101 kPa时,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C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1.6 g
C.6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10.如图是化合物M和化合物N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30 ℃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
B.将60 ℃时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 ℃,有晶体析出
C.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N的饱和溶液在40 ℃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1. 配制50 g 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用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12.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在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1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3 ℃降至t2 ℃时,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
C.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D.t1 ℃时,30 g丙物质加入50 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0 g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15.曼曼用盛有150 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b
B.①~③溶液中,只有②是饱和溶液
C.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③>②>①
D.若将②升温至t2 ℃,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16.某同学配制50 g 3%的NaCl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填序号),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 __保持水平。
(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
17.下表是通过实验测得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是市售某果味型汽水配料表。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g。
(2)40 ℃时,将50 g氯化钾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g。
(3)60 ℃时,将45 g氯化钠和45 g氯化钾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填“<”“>”或“=”)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打开如图所示果味型汽水瓶盖时,观察到汽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结合配料成分可知,此时汽水是__ __(填配料表中的具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18.(2019·西宁)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__ __。
(2)t2 ℃时,将a物质20 g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g。
(3)t2 ℃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__。
19.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成功地探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下表为侯氏制碱法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2CO3 12.2 21.8 39.7 48.8
NaCl 35.8 36.0 36.3 36.6
NaHCO3 8.2 9.6 11.1 12.7
(1)由上表可知,在10 ℃~40 ℃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的物质是__ __(填名称)。
(2)40 ℃时,将等质量的三种表中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__(用化学式表示)。
(3)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纯碱的化学式为_ __。
(4)制碱原理为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和CO2生成NaHCO3晶体和NH4Cl,NaHCO3加热分解即制得纯碱。
①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结合上表分析,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可能有__ __(填序号)。
A.溶剂质量减少
B.同温下NaHCO3溶解度小于NaCl
C.生成的NaHCO3质量大于消耗的NaCl质量《溶液》复习核心课学案
【复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重温溶液的形成过程,回顾溶液的组成、特征、分类、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等,进一步加深对溶液的认识,并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实验探究复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与转化方法,利用溶解度定量地认识物质溶解的限度,更好地使用溶解度曲线这一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和利用溶解度曲线所蕴含的信息;
3.认识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任务1:谁在溶液里
[思维发散]现有下列物质:A.面粉 B.酒精 C. 汽油 D.氯化钠 E.硫酸铜 F.高锰酸钾 G.氢氧化钠 H.硝酸铵 K.大理石 M.植物油 N.碘
(
蒸发后有固体析出,可能是?
) (
瓶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是?
) (
溶解时没有热量变化,可能是?
)
[归纳提升]
我能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描述溶液。
a.宏观上,我能归纳溶液的主要特征——
b.微观上,我知道这些溶液中的微观粒子:
溶液 溶液中的微观粒子 溶液 溶液中的微观粒子
蔗糖溶液 稀盐酸
我会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物质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此不会发生热量的变化
【合作探究】
任务2:溶液“饱了吗”
[实验探索]瓶中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请设计实验来验证吧。
[精讲点拨]
例一: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讨论如下问题:
1.点移动,知变化
8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0g的物质甲,充分溶解,得到某溶液。
(1)所得该溶液对应的点是图中的哪个点呢?此时的溶液饱和吗?
(2)A,C两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能否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溶液m转移到A点或C点呢?
(3)若将该溶液降温至10℃,溶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将转移到哪个点?
2.看曲线,得信息
俗话说“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右图中的两种物质谁是“盐”,谁是“碱”,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会识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填“<”“>”或“=”)乙。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任务3:溶液有多浓
新冠疫情期间,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
(1)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将100g该溶液与100g 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思考讨论】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溶液和用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溶液仪器选择和操作步骤上有哪些区别?
学以致用:
配制“最咸食盐水”: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各种奇妙的用途,某同学要配制腌制咸鸭蛋的“最咸食盐水”,未知溶质、溶剂质量的情况下,需先查询什么信息?请计算,通常情况下(20。c),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思总结】
我的收获,大家分享;我的困惑,大家来帮。
【当堂检测】(回扣目标1、2、3)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3.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1)6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 __g。
(2)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 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 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课后提升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D.均一、稳定、澄清的液体可能是溶液
3.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豆油   C.大米   D.面粉
4.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5.(在20 ℃时,将4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 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B.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 g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
6.(2020 湖北中考)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通过降温可将X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B.海水晒盐利用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7.某同学需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 g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填“<”“>”或“=”)乙。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选作)(4)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其溶液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课题名称 单元核心素养复习课
日期 课时 1 课型 复习 备课教师
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 一.课标摘录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能说出溶解的吸放热现象。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3.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溶液的组成、特征、分类、溶解时的热量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与转化、结晶方法、溶解度定义及曲线信息;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学到什么程度: 进一步加深对溶液的认识,并构建出知识网络;更好地使用溶解度曲线这一数学模型,能分析和利用溶解度曲线所蕴含的信息;能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怎么学: 结合生活情景,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重温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复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与转化方法,利用溶解度定量地认识物质溶解的限度;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 习 目 标 1.结合生活情景,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重温溶液的形成过程,回顾溶液的组成、特征、分类、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等,进一步加深对溶液的认识,并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实验探究复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与转化方法,利用溶解度定量地认识物质溶解的限度,更好地使用溶解度曲线这一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和利用溶解度曲线所蕴含的信息; 3.认识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
1.(对应目标1) 评价任务1:结合任务谁在溶液里,能总结、判断溶液的特征、微观实质及溶液的吸放热现象。 2.(对应目标2) 评价任务2:①结合任务2实验,说一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与转化方法。②通过例题一及我会识图回忆有关溶解度的内容,全面总结溶解度曲线的重要信息,并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化学原理。 3.(对应目标3) 评价任务3:①结合任务3,熟练运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有关过氧乙酸消毒液的问题。 ②通过回顾溶液配制过程,总结固、液配制溶液的异同点。 4.(对应目标2、3) 评价任务4:结合情景,利用溶解度及质量分数,计算“最咸食盐水”。
板书设计
教后评价反思
课前延伸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的、_______的混合物。 溶液的形成 组成:_______和_______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如:_______。放热,如:_______ 乳化现象 区别: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 ( )( )( ) 饱和溶液与 转化:(一般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溶液
)结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g溶剂里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溶解度 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曲线 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确定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 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100% 溶液的浓度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_______、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配制溶液 步骤:计算、_______、溶解、装瓶贴标签。 误差分析
课内探究
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 生活中某同学配制了腌制咸鸭蛋的“最咸食盐水”,未知食盐的质量,那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自主学习 (对应目标1) 评价任务1:结合任务谁在溶液里,能总结、判断溶液的特征、微观实质及溶液的吸放热现象。 评价标准: 1.对物质进行正确分类。 2.准确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描述溶液。 评价预设: 1.选择形成溶液的物质不全、吸放热的物质有错误。 2.溶液中的微观粒子不明确。 任务1:谁在溶液里 [思维发散]现有下列物质:A.面粉 B.酒精 C. 汽油 D.氯化钠 E.硫酸铜 F.高锰酸钾 G.氢氧化钠 H.硝酸铵 K.大理石 M.植物油 N.碘 (
蒸发后有固体析出,可能是?
) (
溶解时没有热量变化,可能是?
) (
瓶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是?
) [归纳提升] 我能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描述溶液。 a.宏观上,我能归纳溶液的主要特征—— b.微观上,我知道这些溶液中的微观粒子: 溶液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溶液溶液中的微观粒子蔗糖溶液稀盐酸
我会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物质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此不会发生热量的变化。
合作探究 (对应目标2) 评价任务2:①结合任务2实验,说一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与转化方法。②通过例题一及我会识图回忆有关溶解度的内容,全面总结溶解度曲线的重要信息,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化学原理。 (对应目标3) 评价任务3:①结合任务3,熟练运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有关过氧乙酸消毒液的问题。 ②通过回顾溶液配制过程,总结固液配制溶液的异同点。 评价标准: 1. 准确描述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及转化方法,正确判断结晶情况。 2.能准确分析解度曲线提供的重要信息 ,并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3.能熟练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评价预设: 1.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不全,数形结合不会判断溶液转化的方法及结晶方法。 2.不会据图分析生活现象。 3.质量分数的有关变式计算不会。 4.不会总结固液配制溶液的异同点。 任务2:溶液“饱了吗” [实验探索]瓶中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请设计实验来验证吧。 [精讲点拨] 例一: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讨论如下问题: 1.点移动,知变化 8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0g的物质甲,充分溶解,得到某溶液。 (1)所得该溶液对应的点是图中的哪个点呢?此时的溶液饱和吗? (2)A,C两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能否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溶液m转移到A点或C点呢? (3)若将该溶液降温至10℃,溶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将转移到哪个点? 2.看曲线,得信息 俗话说“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右图中的两种物质谁是“盐”,谁是“碱”,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会识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填“<”“>”或“=”)乙。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任务3:溶液有多浓 新冠疫情期间,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 (1)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将100g该溶液与100g 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思考讨论】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溶液和用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溶液仪器选择和操作步骤上有哪些区别?
学以致用 (对应目标2、3) 评价任务4:结合情景,利用溶解度及质量两分数,计算“最咸食盐水”。 配制“最咸食盐水”: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各种奇妙的用途,某同学要配制腌制咸鸭蛋的“最咸食盐水”,无法知道溶质与溶剂质量时,需先查询什么信息?请计算,通常情况下,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思总结 我的收获,大家分享;我的困惑,大家来帮。
当堂检测 学生限时训练5分钟,老师公布答案学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完成订正。老师点拨。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2020年临沂中考)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3.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27.634.040.045.551.156.7
(1)6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g。 (2)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课后提升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D.均一、稳定、澄清的液体可能是溶液 3.(2020 营口中考)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豆油   C.大米   D.面粉 4.(2020 青岛中考)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5.(2020·张家界中考)在20 ℃时,将4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 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B.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 g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 6.(2020 湖北中考)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通过降温可将X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B.海水晒盐利用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7.(2020·岳阳中考)某同学需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 g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填“<”“>”或“=”)乙。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选作)(4)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其溶液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