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备课卡课题名称 溶液的形成日期 课时 2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课标摘录及课标分解 课标摘录:1、知道一些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学到什么程度:知道一些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了解乳浊液知道乳化之后的液体不是溶液,举出生活之中的乳化现象。 3.学生怎么学: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楚每一步实验现象,感悟乳化现象同时与溶解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学 习 目 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现象。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乳浊液的形成与乳化现象,并初步认识乳化的应用 3、通过实验让学生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和提升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对比实验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1.(对应目标1)通过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 计出实验方案,小组内展示,并能说出相应结论。 (评价任务) (解释应用雄、总结)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 (设计实验)2.(对应目标2).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能了解乳浊液的形成与乳化现象,能初步认识乳化的生活应用,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对应目标3)通过设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实验看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设计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二、乳化现象 乳浊液 乳化教后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导入 小红帮妈妈用苏打粉洗碗筷时会感到烧手,那是怎么回事?知识点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评价任务一: 小组进行交流确定几个实验方案,平行进行实验小组展示成果并说出方案优缺点 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中温度有什么变化?分别是吸热还是放热? 3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评价标准: 1、实验设计合理,操作性强,注意了实验的安全性和试剂的用量 2、实验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能正确描述原理。 3、通过分组实验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评价预设: 1、实验方案设计不可行 2、结论不完整。 3、操作不规范三种溶质和溶剂用量相差大。 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是苏打粉溶解过程放热 学习任务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活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实验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等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提醒〗学生看注意栏目 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药品简单描述你的方案完成下表 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交流总结: 浓硫酸、______溶于水温度升高; (2)________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____________等溶于水温度降低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________的变化,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_现象,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_现象。 拓展延伸: 为什么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 同学们课下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微观过程。知识点二: 乳化现象 评价任务二: 1、通过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实验进行对比,能建立起什么是乳浊液及乳化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能找出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评价标准: 1、准确得出乳浊液及乳化的概念;对比了解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正确举出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 评价预设: 1、乳浊液及乳化的概念描述不准确,乳化和溶解的区别填写不全 2、找不出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或举得例子不恰当 学习任务二:乳化现象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植物油能溶于水吗 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学了这节课你能用几种方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 同学们完成[实验9-4]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认识乳浊液: 小组交流:乳浊液和溶液有哪些区别和相同点完成下表 溶液乳浊液分散物质的溶解性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分散粒子特征相同点加了洗涤剂的试管液体为什么不再分层?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 乳化 [讨论]: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 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 比较哪一种方法使油污手帕洗得更干净 介绍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 拓展延伸:课下阅读P31资料卡片了解悬浊液及用途.【归纳小结】 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2)乳浊液: (3)乳化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1分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答案,小组长讲解,老师点拨。 跟踪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 A.碳酸钙加人水中 B.碘加人水中 C.酒精加人水中 D.植物油加人水中 2、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课堂小结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当堂检测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3分钟,老师公布答案学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完成订正。老师点拨。 1、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大豆油 B.食盐 C.蔗糖 D.杜康酒 2、即食即热型快餐的内层是用铝箔真空包装的食物,外层则分别包装两包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物质反应,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 A.硝酸铵晶体与水 B.浓硫酸与水 C.生石灰与水 D. 氯化钠与水 3、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在化妆品、药物、涂料等生产过程中,通过乳化的方法可将各种成分混合的更加均匀。下列洗涤方式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①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③用洗衣粉洗去衣物上的油污 ④用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脂⑤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渍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说明:约10——15分钟的题量,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本题案1—7题为必做题,第8题为选做题,可根据各自课时的需要灵活选做。(其中必做题属于中低档题,比较基础,用于巩固夯实本课时所学内容;选做题是提供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拔高,提高能力.)1、下列所描述的“水”中,属于乳浊液的是( )A.油水 B.盐水 C.冰水 D.黄泥水2、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C.修车师傅用汽油清洗手上油污--利用乳化原理D.烧火时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增大氧气的浓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4、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碳酸钙加人水中 B.碘加人水中C.酒精加人水中 D.植物油加人水中5、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食盐和水 B.锌和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 的作用。(2)在农村常用井水作生活用水,加入 可检验井水是否为硬水。(3)我们通常选择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 。(4)含氟牙膏有一定的防龋效果。这里的氟是指 (填“原子”“离子”“元素”或“物质”)。(5)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请写出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7、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湿巾的种类与利弊湿巾是主要由水、水刺无纺布和丙二醇制成的用于擦脸、擦手或皮肤的纸巾。市场上的湿巾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能做皮肤湿润保养的,另一类是可起到消毒作用的。湿巾的成分主要有:水--湿巾中药液的含量一般占80%左右,而药液中9成以上是水;保湿剂--丙二醇是一种溶剂,也是保湿剂,可以帮助药液中的有效物质溶解在水中,使水分不容易挥发出去,并起到抗、防腐作用,所以几乎所用的湿巾中都有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用来去除污垢和油脂,达到清洁作用;防腐剂、抗菌剂等。在众多消毒湿巾中,以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为消毒成分的消毒湿巾最安全,腐蚀性也非常低,对人体无刺激无伤害。爱化妆的女性所使用的卸妆湿巾,其中的活性清洁成分与一般的洗面奶相同,都依赖于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去除彩妆、油脂和死皮。卸妆湿巾使用起来又快又方便,但却并不是日常护肤的最佳选择。如果不彻底洗去卸妆湿巾中的活性清洁成分,皮肤可能会受到刺激,一些含有酒精的卸妆湿巾中还有可能引起刺痛。(1)湿巾中的溶剂主要是水和 。(2)常用的消毒湿巾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 ,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 。(3)卸妆湿巾能够清洁皮肤的原理是将彩妆、油脂进行了 。8、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1)以下是人们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B.多饮水,保证身体充足的水分C.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2)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惯。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而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 (填“溶解”或“乳化”)。(3)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消毒剂乙醇(C2H5OH)俗称酒精。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能有效地杀菌消毒。医用75%酒精溶液中溶剂是 (填化学式);常温常压下,乙醇易挥发,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易爆,在室内不适宜喷洒高浓度乙醇溶液。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5)“84”消毒液也是常用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NaClO+CO2+H2O═X+HClO,生成的HClO具有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现象。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乳浊液的形成与乳化现象,并初步认识乳化的应用3、通过实验让学生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和提升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对比实验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过程】小红帮妈妈用苏打粉洗碗筷时会感到烧手,那是怎么回事?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是苏打粉溶解过程放热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学习任务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探究活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实验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等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提醒〗学生看注意栏目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药品简单描述你的方案完成下表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交流归纳(1)浓硫酸、______溶于水温度升高;(2)________等溶于水温度不变;(3)____________等溶于水温度降低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________的变化,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_现象,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_现象。拓展延伸:为什么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 同学们课下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微观过程。学习任务二:乳化现象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植物油能溶于水吗 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学了这节课你能用几种方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 同学们完成[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认识乳浊液:小组交流:乳浊液和溶液有哪些区别和相同点完成下表溶液 乳浊液分散物质的溶解性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分散粒子特征相同点加了洗涤剂的试管液体为什么不再分层?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乳化[讨论]: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 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比较哪一种方法使油污手帕洗得更干净介绍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拓展延伸:课下阅读P31资料卡片了解悬浊液及用途.【归纳小结】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2)乳浊液:(3)乳化跟踪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碳酸钙加人水中 B.碘加人水中C.酒精加人水中 D.植物油加人水中2、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当堂检测】1、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大豆油 B.食盐 C.蔗糖 D.杜康酒2、即食即热型快餐的内层是用铝箔真空包装的食物,外层则分别包装两包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物质反应,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A.硝酸铵晶体与水 B.浓硫酸与水C.生石灰与水 D. 氯化钠与水3、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在化妆品、药物、涂料等生产过程中,通过乳化的方法可将各种成分混合的更加均匀。下列洗涤方式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①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③用洗衣粉洗去衣物上的油污④用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脂⑤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溶液的形成2.docx 教学设计溶液的形成2.docx 题案--溶液的形成 (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