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课时1 (教学设计+学案+题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致性)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课时1 (教学设计+学案+题案)

资源简介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说明:约10——15分钟的题量,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本题案1—6题为必做题,第7题为选做题,可根据各自课时的需要灵活选做。(其中必做题属于中低档题,比较基础,用于巩固夯实本课时所学内容;选做题是提供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拔高,提高能力.)
1、某温度下,将5克氯化钠放入10克水中,得到13.6克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
A. 不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 C. 稀溶液 D. 无法判断
2、向10g水中加入了2g食盐并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则这时的食盐溶液是( )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无法确定 D. 稀溶液
3、有一瓶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当溶液部分蒸发而有溶质析出时,则溶液( )
A.变成不饱和溶液 B.仍是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加溶剂可以使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它的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它的不饱和溶液
5、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7、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
A. 生石灰 B. 氯化钠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
8、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溶解硝酸钾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所用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所得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1得到的溶液时 (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实验2得到的溶液时 溶液,实验3得到的溶液时 溶液。
(2)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的质量是 。
(3)请你推测第4次实验时所得的质量是 。
9、A. B. C. 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加入20g、15g、10g、5g的某固体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 若固体溶质为KNO3,对A、B两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进行),固体物质先消失的是 。
(3) 在一定温度下,在A. 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是否也全溶 。
(4)要使不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有 、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设计实验验证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变量的改变对溶液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通过对硝酸钾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分析,总结什么是结晶;自学海水晒盐,找出结晶的另一种方法。
【学习过程】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食盐、蔗糖等物质都能溶于水。如果我给你一杯水,你向其中不断加食盐或蔗糖,它们会无限溶解吗?如果你把一杯浓糖水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杯底有些白糖粒,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学习任务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认真观看演示实验1,记录实验现象:
操作 现象
①加入5g氯化钠,搅拌
②加入5g氯化钠,搅拌
③再加15mL水,搅拌
由这些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把答案填写在教材P33实验9-5的表格中。)
2、认真观看演示实验2,记录实验现象:
操作 现象
①加入5g硝酸钾,搅拌
②加入5g硝酸钾,搅拌
③加热
④再加5g硝酸钾,搅拌
⑤冷却
由这些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把答案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
3、我们还可以这样分析:
(1)室温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NaCl,搅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NaCl,搅拌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15mL H2O,搅拌后原来的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KNO3,搅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KNO3,搅拌后当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时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全部消失后再加入5g KNO3,搅拌后无剩余固体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溶液冷却后原来的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小结】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跟踪练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种溶液为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学习任务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交流讨论】结合上述实验9-5、9-6,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有哪些方法使之相互转换?
【归纳小结】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跟踪练习:
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 加入溶剂 C. 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 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二:结晶
在实验9-6中,最后我们会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出现,这种现象叫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使之结晶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方法使晶体析出?
学习任务三:结晶以及结晶的方法
通过对硝酸钾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分析并结合课本课本P34,找出结晶的定义以及结晶的一种方法。
自主阅读课本P35页,了解海水晒盐以及结晶的另一种方法。
【自我总结】:(书写、向同桌讲述等)
当堂检测
1、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2、下列方法中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B.增加溶剂C.充分搅拌D.增加溶质
3、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达到饱和,也可能未达饱和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 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 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5、、一木块漂浮于3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如图所示.
(1)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发现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由此推测出温度的变化是,同时可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
(2)若要在不用外力和另加溶液的情况下使木块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①;②.课时备课卡
课题名称 溶解度
日期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
课标摘录及课标分解 课标摘录: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结晶。 学到什么程度:能判断并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的定义,并能判断不同物质结晶的方法。 学生怎么学:通过观察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设计实验验证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变量的改变对溶液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通过对硝酸钾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的分析,总结什么是结晶;自学海水晒盐,找出结晶的另一种方法。
学 习 目 标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设计实验验证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变量的改变对溶液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3.通过对硝酸钾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分析,总结什么是结晶;自学海水晒盐,找出结晶的另一种方法。
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
1.(对应目标1)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能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能设计实验验证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
评价任务
) (
说出结晶以及结晶的方法
) (
观察实验
对比、分析变量的改变和实验现象
现象
) (
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设计实验证明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 (
自学成才
) (
归纳总结
) (
观察实验
)
2.(对应目标2)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变量的改变对溶液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能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3.(对应目标3)通过对硝酸钾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分析,能说出什么是结晶;并通过自学海水晒盐,找出结晶的另一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教后评价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
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食盐、蔗糖等物质都能溶于水。如果我给你一杯水,你向其中不断加食盐或蔗糖,它们会无限溶解吗?如果你把一杯浓糖水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杯底有些白糖粒,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评价任务一: 能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能找出每一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能总结变量的改变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 评价标准: 1、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2、准确找出每一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总结出变量的改变会影响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 评价预设: 1、不能正确的判断溶液的饱和情况。 2、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2分钟,,组内交流答案,小组长讲解,老师点拨。 学习任务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9-5(有条件的可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①加入5g氯化钠,搅拌②加入5g氯化钠,搅拌③再加15mL水,搅拌
【提问】由这些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并要求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教材P33实验9-5的表格中。 【演示实验2】教师演示实验9-6(有条件的可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①加入5g硝酸钾,搅拌②加入5g硝酸钾,搅拌③加热④再加5g硝酸钾,搅拌⑤冷却
【提问】由这些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我们还可以这样分析: 1、室温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NaCl,搅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NaCl,搅拌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15mL H2O,搅拌后原来的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在20mL水中加入5g KNO3,搅拌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5g KNO3,搅拌后当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时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全部消失后再加入5g KNO3,搅拌后无剩余固体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溶液冷却后原来的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____溶液,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小结】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跟踪练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种溶液为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评价任务二: 1、能找出实验中变量的改变 2、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评价标准: 1、准确找出实验中的变量。 2、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评价预设: 学习任务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交流讨论】结合上述实验9-5、9-6,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有哪些方法使之相互转换? 【归纳小结】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1分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答案,小组长讲解,老师点拨。 跟踪练习: 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 加入溶剂 C. 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 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知识点二:结晶 评价任务三: 通过对硝酸钾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分析,能说出什么是结晶; 通过自学海水晒盐,找出结晶的另一种方法 评价标准: 1、能说出什么是结晶 2、能说出结晶的方法之一——降温结晶法 3、能说出结晶的两种方法 评价预设: 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的说法 在实验9-6中,最后我们会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出现,这种现象叫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使之结晶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方法使晶体析出? 学习任务三:结晶以及结晶的方法 通过对硝酸钾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分析并结合课本课本P34,找出结晶的定义以及结晶的一种方法。 自主阅读课本P35页,了解海水晒盐以及结晶的另一种方法。
课堂小结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结晶及结晶方法
当堂检测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5分钟,老师公布答案学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完成订正。老师点拨。 1、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2、下列方法中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B.增加溶剂C.充分搅拌D.增加溶质 3、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达到饱和,也可能未达饱和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 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 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5、、一木块漂浮于3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如图所示. (1)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发现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由此推测出温度的变化是,同时可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 (2)若要在不用外力和另加溶液的情况下使木块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①;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