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明:约10分钟的题量,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本题案1—5题为必做题,第6题为选做题。(其中必做题属于中低档题,比较基础,用于巩固夯实本课时所学内容;选做题是提供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拔高,提高能力)1、下列是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的是( )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3、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5、结合右图实验,探究以下相关问题:(1)①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对比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6、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出如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中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3)本实验装置A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收集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是 。课时备课卡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日期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 课标摘录 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燃烧需要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到什么程度:能够根据学习的燃烧的条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并对生活中一些现象作出解释,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物质燃烧时的灭火方法,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遇火灾时能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 学生怎么学:教师通过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节日烟花的图片和野外生存者真实的钻木取火视频引入课题,再利用学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师演示粉尘爆炸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引起爆炸的原因;自学课本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和遇火灾时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学 习 目 标 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说出常见物质燃烧时的灭火方法,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与课本的自主学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遇火灾时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1.(对应目标1、3)评价任务1: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说出燃烧的概念;结合一些常见的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因,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评价任务) (说出实例应用的灭火方法)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设计方案说出原理) (解释应用雄、总结) (归纳总结) (学生实验)2.(对应目标2)评价任务2:能结合教师演示的粉尘爆炸实验分析出爆炸的原因,通过自学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板书设计 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氧气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 温度达到 使温度降到 着火点 着火点以下教后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导入 同学们请看下面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节日烟花的图片,并观看钻木取火的视频。知识点一: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评价任务一: 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说出燃烧的概念;结合一些常见的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因,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评价标准: 1.通过分组实验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能正确填写表格。 3.知道燃烧的概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评价预设: 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对比实验中不会确定变量。 3、不能准确的描述灭火的原理。 学习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应目标1) 【学生活动1】 分析钻木取火过程中燃烧的原因。 可燃物:树叶 支持燃烧的物质:氧气 温度:通过摩擦生热 【学生活动2】 【提出问题】 燃烧的条件是否三个同时满足? 【猜想】1、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即可 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进行实验】实验用品:滤纸、木条、大理石、火柴、酒精灯、三支蜡烛、三个烧杯、碳酸钠、盐酸 实验现象1、灼烧木条和大理石2、用火柴分别引燃滤纸和木条,再换成用酒精灯点燃木条3、点燃三支蜡烛,一支正放在烧杯中,另一支用烧杯倒扣上,第三支放在盛有碳酸钠和盐酸的烧杯中,观察三支蜡烛熄灭的顺序【解释与结论】 。 【思维拓展】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的方式,并绘制出思维导图。 【学生活动3】 【思考】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都采取了哪些灭火的方法?这些灭火的方法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些条件? 探究燃烧实验中的物质燃烧灭火方法燃着的酒精灯燃烧的木条、滤纸实验3中燃着的三支蜡烛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燃烧灭火方法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煤气罐失火【总结】针对破坏的燃烧条件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学生活动4】 自主学习课本131页表7-2,了解常见的灭火器,知道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归纳小结】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3分钟,组内交流答案,红笔改错。 跟踪练习: 1、点燃的火柴杆燃烧端朝上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氧气 B.火柴干的着火点升高了 C.缺少可燃物 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杆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安全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液化气是否泄漏 B.到煤窖里挖煤时用火把照明 C.在燃煤房间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炒菜时油锅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3、下列对燃烧与灭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就能灭火 C.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知识点二: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评价任务二: 结合教师演示的粉尘爆炸实验分析出爆炸的原因,通过自学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说出遇火灾时采取的自救措施(对应目标2) 评价标准: 1.能结合教师演示的粉尘爆炸实验分析出爆炸的原因。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能说出遇火灾时采取的自救措施。 评价预设: 叙述爆炸原因的语音不够规范。2、不能正确区分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遇火灾时说出的自救措施不够安全。 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应目标2)【学生活动5】 自主学习课本131-132页,说出遇火灾时的自救措施,结合教师演示的粉尘爆炸实验分析出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1分钟,组内交流答案,红笔改错。 跟踪训练: 1、某密封容器内盛有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H2和N2 B.CO和空气 C.H2和CO D.CO和CO2 2、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课堂小结 【课末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历程,我的收获……当堂检测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5分钟,老师公布答案学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完成订正。老师点拨。 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酒精不慎洒出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烧木柴是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2、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用玻璃杯罩住燃烧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3、乱扔烟头可能引起火灾,烟头在引发火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B.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5、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1)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 (2)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 (3)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作业布置 1、下列是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的是( ) 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3、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5、结合下图实验,探究以下相关问题: (1)①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 对比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6、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出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水的 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 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中 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装置A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收集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是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说出常见物质燃烧时的灭火方法,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与课本的自主学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遇火灾时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增强安全意识。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景导入】同学们请看下面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节日烟花的图片,并观看钻木取火的视频。学习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应目标1)【学生活动1】分析钻木取火过程中燃烧的原因。可燃物:树叶支持燃烧的物质:氧气温度:通过摩擦生热【学生活动2】【提出问题】 燃烧的条件是否三个同时满足?【猜想】1、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即可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进行实验】实验用品:滤纸、木条、大理石、火柴、酒精灯、三支蜡烛、三个烧杯、碳酸钠、盐酸实验 现象1、灼烧木条和大理石2、用火柴分别引燃滤纸和木条,再换成用酒精灯点燃木条3、点燃三支蜡烛,一支正放在烧杯中,另一支用烧杯倒扣上,第三支放在盛有碳酸钠和盐酸的烧杯中,观察三支蜡烛熄灭的顺序【解释与结论】 。【思维拓展】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的方式,并绘制出思维导图。【学生活动3】【思考】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都采取了哪些灭火的方法?这些灭火的方法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些条件?探究燃烧实验中的物质燃烧 灭火方法燃着的酒精灯燃烧的木条、滤纸实验3中燃着的三支蜡烛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燃烧 灭火方法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煤气罐失火【总结】针对破坏的燃烧条件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学生活动4】自主学习课本131页表7-2,了解常见的灭火器,知道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归纳小结】跟踪练习:1、点燃的火柴杆燃烧端朝上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氧气 B.火柴干的着火点升高了 C.缺少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杆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安全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液化气是否泄漏B.到煤窖里挖煤时用火把照明C.在燃煤房间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炒菜时油锅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3、下列对燃烧与灭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就能灭火C.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应目标2)【学生活动5】自主学习课本131-132页,说出遇火灾时的自救措施,结合教师演示的粉尘爆炸实验分析出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跟踪训练:1、某密封容器内盛有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和N2 B.CO和空气 C.H2和CO D.CO和CO22、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我的收获:)我的疑问:【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酒精不慎洒出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C.烧木柴是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2、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用玻璃杯罩住燃烧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3、乱扔烟头可能引起火灾,烟头在引发火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B.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5、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1)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2)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3)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x 教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x 题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