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明:约10——15分钟的题量,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本题案1—4、7题为必做题,第5、6题为选做题,可根据各自课时的需要灵活选做。(其中必做题属于中低档题,比较基础,用于巩固夯实本课时所学内容;选做题是提供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拔高,提高能力.)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A.4:5:2 B.31:24:47 C.31:32:142 D.124:160:284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C,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7:8 B.8:7 C.7:24 D.27:444、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5、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A.1:8 B.1:2 C.1:6 D.1:16、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 g 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在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KClO3)固体制取氧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充分加热混有1.5 g MnO2的KClO3固体26 g,可制得O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课时备课卡课题名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日期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课标摘录及课标分解 课标摘录:1、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掌握其计算步骤;根据反应物求生成物的质量,根据生成物求反应物的质量。 2.学到什么程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能熟练书写计算步骤。 3.学生怎么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计算的基本步骤;能通过给出电解水计算题寻找出错误并能总结出计算的注意事项;通过习题的练习和讲解,掌握求反应物或者生成物质量的一般思路,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以及基本的步骤。 2.以电解水为例子,通过合作探究找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通过练习题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同时掌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1.(对应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能准确的找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以及计算的基本依据。 (评价任务) (阅读课本总结步骤) (练习应用总结规律) (寻找错误总结方法) (练习、总结) (寻找、总结) (阅读、总结)2.(对应目标2)通过典例分析,能正确的找出四位同学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并能正确的改正。3.(对应目标3)通过习题的练习,能准确的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步骤 计算 应用 注意事项教后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导入 化学方程式是反应客观事实的式子,它们能体现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就可以指导实际生产,加强生产的计划性,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评价任务一: 1、通过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分析,它们之间的质量关系多少? 2、根据课本的例题能总结出计算的一般步骤。 3、能梳理计算的一般思路。 评价标准: 1、准确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总结出计算的正确步骤。 3、准确总结出计算的一般思路。 评价预设: 1、计算数据不准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3、步骤总结不全。 4、解题思路总结不到位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2页,完成以下内容: 点燃 1、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可知:每 份质量的镁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就可以得到份质量的氧化镁。那么24g镁充分燃烧能生成g氧化镁;如生成160g氧化镁,需要g氧气参与反应。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为。我们之所以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因为化学方程式可以体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比值。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分为5个步骤:①;②; ③;④;⑤。 3、磷燃烧的方程式为: 4P + 5O22P2O5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124 160 284 124g ( ) ( ) ( ) 1600g ( ) ( ) ( ) 2.84g (1)根据质量比的意义填写以上空格。 (2)根据填写的数据可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比值是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这就是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4.加热分解15.8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 该题涉及的化学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的质量,未知量为的质量 [解](1)设未知量: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 2×158 32 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__ (4)列出比例式并计算: (5)写出简明答案:答: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可得到g氧气。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评价任务二: 1、分析四位同学的解题步骤,找出其中的错误。 2、总结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评价标准: 1、准确找出四位同学出现的错误,并能改正。 2、能熟练总结出计算容易出现的错误。 评价预设: 1、错误找不全。 2、总结方法不到位 【合作探究】电解36g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请你仔细检查后回答:他们做得对吗?分别有什么缺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三、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评价任务三: 1、能总结计算的多种方法并能正确写出计算步骤。 2、根据题意分析各题的解题思路 评价标准: 1、正确计算出各题的答案。 2、正确分析各题的解题思路。 评价预设: 计算错误,思路不会分析 1、高温下煅烧18吨碳酸钙可以制取多少吨氧化钙?同时制得二氧化碳多少t?(你有几种计算方法求出二氧化碳?分别展示出来吧!) 2、已知反应A+3B=3C,取出7克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可生成8.5克C,则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A 7∶1.5 B 1∶3 C 14∶1 D 14∶3 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X中两元素质量比为1:1 4、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16 B.32 C.64 D.96课堂小结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乘以的比;因此在求物质质量时(填需要或不需要)考虑化学计量数;而在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考虑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2、若在化学反应中只有一种物质的质量未知,可用质量守恒定律求解当堂检测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5分钟,老师公布答案学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完成订正。老师点拨。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P2O5。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P、O2与反应后生成的P2O5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2.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X[XK]YZQ反应前质量/g82205反应后质量/g待测108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3.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 A.0.3g B.0.9g C.1.6 g D.1.2g 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 A.4∶9 B.8∶11 C.10∶11 D.31∶44 5.甲醇( CH3OH )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 8CH3OH +nO2 mCO2+2CO + 16H2 O。若反应生成 3 . 6g 水,请计算: (1)m值是;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以及基本的步骤。2.以电解水为例子,通过合作探究找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3.通过练习题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同时掌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过程】化学方程式是反应客观事实的式子,它们能体现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就可以指导实际生产,加强生产的计划性,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2页,完成以下内容:点燃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可知:每 份质量的镁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就可以得到份质量的氧化镁。那么24g镁充分燃烧能生成g氧化镁;如生成160g氧化镁,需要g氧气参与反应。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为。我们之所以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因为化学方程式可以体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比值。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分为5个步骤:①;②;③;④;⑤。3、磷燃烧的方程式为: 4P + 5O22P2O5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124 160 284124g ( ) ( )( ) 1600g ( )( ) ( ) 2.84g(1)根据质量比的意义填写以上空格。(2)根据填写的数据可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比值是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这就是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依据。4.加热分解15.8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1.该题涉及的化学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2.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的质量,未知量为的质量[解](1)设未知量: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 2×158 32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__列出比例式并计算:(5)写出简明答案: 答: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可得到g氧气。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合作探究】电解36g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请你仔细检查后回答:他们做得对吗?分别有什么缺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三、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1、高温下煅烧18吨碳酸钙可以制取多少吨氧化钙?同时制得二氧化碳多少t?(你有几种计算方法求出二氧化碳?分别展示出来吧!)2、已知反应A+3B=3C,取出7克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可生成8.5克C,则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 )A 7∶1.5 B 1∶3 C 14∶1 D 14∶3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X中两元素质量比为1:14、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64 D.96【反思与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乘以的比;因此在求物质质量时(填“需要”或“不需要”,下同)考虑化学计量数;而在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考虑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2.若在化学反应中只有一种物质的质量未知,可用质量守恒定律求解【当堂检测】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P2O5。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P、O2与反应后生成的P2O5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 X[XK] Y Z Q反应前质量/g 8 2 20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0 8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3.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 A.0.3g B.0.9g C.1.6 g D.1.2g 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5.甲醇( CH3OH )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 8CH3OH +nO2 mCO2+2CO + 16H2 O。若反应生成 3.6g 水,请计算:(1)m值是;(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x 教学设计——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x 题案--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