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学案+题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致性)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学案+题案

资源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说明:约10——15分钟的题量,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本题案1—5题为必做题,第6题为选做题,可根据各自课时的需要灵活选做。(其中必做题属于中低档题,比较基础,用于巩固夯实本课时所学内容;选做题是提供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拔高,提高能力.)
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火焰分为三层
C. 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D.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B.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 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3.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 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 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4.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二、填空题(共2题;共18分)
5.蜡烛的燃烧
①点燃蜡烛,可以看到________的火焰.在蜡烛上方罩上小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生成;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生成.
②将玻璃管置于火焰中,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________,说明火焰中存在
着________的蒸汽
③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6.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________部分最先变黑,说明________.课时备课卡
课题名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日期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
课标摘录及课标分解 课标摘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点燃时的现象;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探究。 2.学到什么程度:总结出蜡烛的物理性质;能正确说出蜡烛燃烧的现象,能独立完成对蜡烛燃烧的生成物的探究。 3.学生怎么学:通过观察蜡烛,总结出蜡烛的物理性质;通过设计实验总结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通过独立设计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准确说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能独立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
1.(对应目标1)通过老师提供的药品,能设 计出实验方案,小组内展示,并能说出物质的性质。 (
评价任务
) (
说出
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的实验现象
) (
观察火焰,比较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
) (
设计方案
说出
物质的性质
) (
解释应用雄、总结
) (
归纳总结
) (
设计实验
)
2.(对应目标2)通过通过分组实验,小组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
3.(对应目标3)根据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来解释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说出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蜡烛燃烧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
教后评价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
导入 说到化学实验,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化学实验室。但是,你相信吗?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而后经历了家庭个人实验室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那同学们我们就展开今天的探究之旅!
知识点一: 蜡烛的物理性质和点燃时的实验现象 评价任务一: 1、观察并记录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组成,闻蜡烛的气味? 2、探究蜡烛的硬度和蜡烛的溶解度和密度,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3、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评价标准: 1、准确说出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组成和气味。 2、实验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能正确描述现象。 3、通过分组实验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评价预设: 1、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描述不到位。 2、实验步骤不完善, 实验现象不明显。 3、操作不规范。 学习任务一:蜡烛点燃前 1、点燃前的蜡烛的观察并记录蜡烛的颜色_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形状___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____,闻蜡烛的气味_______________ 2、用手摸一摸,在捏一捏,用指甲在蜡烛上划一下,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3、【分组实验】 请分小组进行下面实验。观察蜡烛的溶解度和密度大小,并描述实验现象。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悬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
评价任务二: 1、分析蜡烛燃烧时有无声音和形状的变化。 2、蜡烛燃烧时火焰的特点? 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评价标准: 1、准确分析出蜡烛燃烧时有无声音和形状的变化。 2、正确总结出蜡烛燃烧时火焰的特点? 3能根据实验现象说出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的变化。 4、实验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评价预设: 1、实验设计不合理,步骤不完善,实验现象不明显。 2、实验操作不规范。 学习任务二:蜡烛点燃时的实验现象 蜡烛燃烧时有没有声音?形状有什么改变?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1分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答案,小组长讲解,老师点拨。 跟踪练习: . 下列现象中,与蜡烛燃烧时所观察到的现象不符的是 ( ) A. 发出黄白色的火焰 B. 火焰上方如果罩一干燥烧杯时能发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
C. 蜡烛靠近火焰处熔化变成液体 D. 蜡烛燃烧时浓烟滚滚
知识点二: 蜡烛点燃后生成物的探究 评价任务三: 1、正确描述将干燥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实验现象。 2、说出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实验现象。 3、 评价标准: 1、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2、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评价预设: 实验现象描述不完整。 学习任务三:中蜡烛点燃后生成物的探究 1、将干燥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你会发现什么实验现象? 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你会发现什么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你会发现什么实验现象?
课堂小结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点燃时点燃后
当堂检测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4分钟,老师公布答案学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完成订正。老师点拨。 1、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对蜡烛的探究错误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证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D.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二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3、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 含较多CO2
A B. B C. C D. D 4、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吹灭蜡烛火焰产生一缕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和提升实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物,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3、能独立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学习过程】
说到化学实验,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化学实验室。但是,你相信吗?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而后经历了家庭个人实验室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那同学们我们就展开今天的探究之旅!
一、蜡烛点燃前
学习任务一:蜡烛点燃前的探究
点燃前
观察并记录蜡烛的颜色_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形状___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____,闻蜡烛的气味_______________
用手摸一摸,在捏一捏,用指甲在蜡烛上划一下,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悬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
二、蜡烛点燃时
学习任务二:蜡烛燃烧时的探究
蜡烛燃烧时有没有声音?形状有什么改变?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三、蜡烛点燃后
学习任务三:蜡烛燃烧后产物的探究
1、将干燥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你会发现什么实验现象?
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你会发现什么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你会发现什么实验现象?
【归纳小结】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点燃时
点燃后
跟踪练习:
下列现象中,与蜡烛燃烧时所观察到的现象不符的是 ( )
A. 发出黄白色的火焰 B. 火焰上方如果罩一干燥烧杯时能发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
C. 蜡烛靠近火焰处熔化变成液体 D. 蜡烛燃烧时浓烟滚滚
【当堂检测】
1、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对蜡烛的探究错误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证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D.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二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3、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CO2
A B. B C. C D. D
4、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吹灭蜡烛火焰产生一缕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