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备课卡课题名称 空气日期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课标摘录及课标分解 课标摘录: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的组成 各成分的用途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分析空气的成分 各成分的用途 2.学到什么程度:明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 装置 了解空气的成分 各成分的用途 会区分混合物 纯净物 3.学生怎么学:教师通过展示拉瓦锡测定空气的成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视频展示,总结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原理及方法,通过实验归总结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熟悉空气的成分 通过老师举例讲解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学 习 目 标 通过视频展示,讨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理及方法 总结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通过自学掌握空气的成分 通过老师举例讲解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1.(对应目标1)通过视频展示,讨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理及方法 总结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评价任务) (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得出结论) (解释应用雄、总结) (归纳总结) (认识理解)2.(对应目标2)通过自学掌握空气的成分3.(对应目标3)通过老师举例讲解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板书设计1、实验原理 2、实验成功的关键 3、混合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教后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导入 展示一个空集气瓶,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确实存在。知识点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评价任务一: 1、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得出氧气占空气的体积 评价标准: 1、能正确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实验成功的关键 2、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剩余4/5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的结论 评价预设: 1、实验成功的关键把握不准确 2、实验结论不完整 学习任务一: 请同学们自主观看【视频】(欣赏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实验),并自主学习课本P26-27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 3.后来,人们通过实验的方法精确的测定了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 合作探究 探究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2-1,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检查气密性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交流讨论】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反思总结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1分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答案,小组长讲解,老师点拨。 (图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评价任务二: 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学习分类意识 评价标准: 1、能正确的区分化合物和纯净物 有分类的意识 评价预设: 1、冰水混合物 洁净的空气等分类错误 学习任务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比较归纳】(结合课文P27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概念 特性(有、无)固定的组成,可以用来表示(有、无)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举例 联系【讨论交流】【归纳小结】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10秒,红笔改错,组内交流答案,小组长讲解,老师点拨。 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D.矿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评价任务: 学生限时训练4分钟,老师公布答案学生红笔改错,组内交流完成订正。老师点拨。 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代表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 红磷、五氧化二磷 B. 洁净的空气、液氧C. 冰水混合物、矿泉水 D. 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 4.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图1实验底部放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课题1空气说明:约10——15分钟的题量,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本题案1—5题为必做题,第5题为选做题,可根据各自课时的需要灵活选做。(其中必做题属于中低档题,比较基础,用于巩固夯实本课时所学内容;选做题是提供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拔高,提高能力.)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代表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2. (2017 兰州)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 红磷、五氧化二磷 B. 洁净的空气、液氧C. 冰水混合物、矿泉水 D. 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瓶中,并将塞子塞紧。第三步 ,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 , 打开弹簧夹 , 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达瓶容积的 15.(1)在第二步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要迅速把塞子塞紧,理由是 ___.(2)上述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的 ___ 化学性质。(3)实验完毕 , 若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到瓶容积的 15,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填一个原因 )___.(4)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做此试验,为什么 ___.(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能力拓展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分组实验探究Ⅰ组:(1)Ⅰ组同学讨论后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填序号), A.蜡烛 B.红磷 C.铁丝 D.木炭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3)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组别 1 2 3 4 5 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20 21 19 20 22 19(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Ⅱ组:Ⅱ组同学发现Ⅰ组实验可能产生实验误差,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下图是Ⅱ组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3)实验现象: 色物质逐渐变成。课题1 空气【学习目标】1.通过对“测定空气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通过自主学习,背诵并记住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3.通过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学习过程】1.饼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的不脆,原因是人类以及动物的呼吸作用生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2.根据以上问题,猜测空气的成分是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自主观看【视频】(欣赏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实验),并自主学习课本P26-27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3.后来,人们通过实验的方法精确的测定了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2-1,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检查气密性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总结实验结论: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反思总结:跟踪训练: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学习任务二:探究点二:纯净物和混合物【比较归纳】(结合课文P27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概念特性 (有、无)固定的组成,可以用来表示 (有、无)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举例联系跟踪训练: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当堂检测: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代表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2.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 红磷、五氧化二磷 B. 洁净的空气、液氧C. 冰水混合物、矿泉水 D. 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4.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1)图2实验底部放水的目的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课题1空气.docx 教学设计——课题1空气.docx 题案——课题1空气.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