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问题研究 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表格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问题研究 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表格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课题: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 以崇明岛为例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 解释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
态的关系。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区域认知) 解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注重地表形态变化 的过程、原理的探究(综合思维) 以及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本节重 在说明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合实例”是行为条件, 要求教学过程以案例教学为主, 结合某河流分析地表流水作用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行为 动词是“解释”、“说明”,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 感受地理现象或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科学实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等方法, 提高观察和 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会在实践中自主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实践力)。从人与地的关系来 看,不同地表形态会不同程度影响人类活动,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教学时结合实例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人类生产
生活相联系,来探讨人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地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河流是自然界最活 跃的外力因素之一,它塑造的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必修一已经学习了常见的
河流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 本节是对河流地貌的分析基础上来学习的。在本章第一节宏观的
介绍了塑造地貌的力量——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背景下, 与第二节构造地貌相对应, 以河
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于此, 第三节学习“河谷的演变 ”和“冲积平原的形成 ”从时空角度分析不同地点和同一地点不同 时期河流地貌的演变, 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旨在落 实“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材选择从影响聚落分布的角度阐释河流地貌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研究河流地貌, 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 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 对水利、交通、工 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材从 现代崇明岛自然地理特征(区位认知), 到自唐以来过去的崇明岛形成过程(综合思维和地 理实践力), 到未来的崇明岛(人地协调观) 的思路。本节课是对整章节的知识的运用和素
养的提高。
学情分析
河流地貌在自然环境中十分常见, 学生对其已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必修一中通过对常见
地貌的观察和描述方法的学习加深了对河流地貌的理解, 但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依然缺乏
课题: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系统全面地分析解释。对于刚入高二的学生, 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对抽 象的原理和规律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能够对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逻 辑思考。本节主要侧重对崇明岛形成过程的探讨, 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多媒体
视频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形成的动态过程。
教学目标
教 学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利用中国气候分布图和崇明岛位置图,描述崇明岛的自然环境特点; 区域认知
2.观看崇明岛变迁的视频,总结出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
3.根据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示意图,概括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并总结长江口沙洲的发育模式; 地理实践力
4.查阅资料说明从历史时期到当代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用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综合论证教材中的“专家预测 ”。 人地协调观
5. 锻炼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要素、时空和地方综合分析的思 维能力;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思维
学习崇明精神, 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提高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
明确河口冲积岛的形成原因, 描述崇明岛的形成过程(生消变化规律) 以及南北海岸的冲淤
规律,说明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本章所学的内容,运用长江流域地理视角论证崇明岛的未来。
教学方法
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采用创造情境、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
学法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学、分组合作、交流探究、类比推理、读图分析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Pad 平板,教材等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生共同关注主题是:一 个岛的故事, 任务是崇明 岛的发展规划。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块 石头的旅程。 学生阅读熟悉的《一块石 头的旅程》诗, 倾听老师 解释诗句中描述的自然 景观。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以学生喜爱的古诗词 自然景观为线索, 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熟 悉的知识体系中引入 今天的主题。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 明确指向和清晰的目 标。
01 看现 在探成因 观看中国气候分布图和 崇明岛位置图, 学生总结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气候 特点、地形特征等基本情 况。 让学生初步了解崇明 岛的基本情况, 落实崇 明岛区位认知, 为后续 崇明岛的开发进行了 铺垫。使学生能举一反 三,突出长江流域的自 然地理环境特征。
过渡:任何地形都是内力 和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请从长江流域出发, 分析 崇明岛的形成受哪些内 力作用影响。复习地质作 用相关内容 学生回顾第一节《塑造地 表形态的力量》。青藏高 原的隆起, 改变了古长江 的流向, 同时增加了落 差, 流速加快, 侵蚀作用 增强, 泥沙增多, 到达入 海口的几率增大。 初步培养学生自然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思 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01 看现 在探成因 回顾:三角洲的形成过 程。教师播放崇明岛形成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回答 海水对河口冲积岛形成 的影响。说出海水侵蚀、 海水搬运和海水堆积等 外力作用。 让学生知道冲积岛受 河流和海流的外力作 用共同影响, 物质来源 为河沙和海沙, 为后面 的崇明岛的形成和形 态的变化铺垫理论基 础。

课题: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过程视频, 引导学生总结 崇明岛的形成还受哪些 外力作用影响。
01 看现 在探成因 教师展示:三角洲的影响 因素和类型。 回顾:必修 1 相关内容。 同学们研究了任务单的 课前任务中的珠三角和 黄三角的形成过程资料 图。河流作用为主的扇形 三角洲, 潮汐作用为主港 湾型三角洲, 波浪作用为 主波浪型三角洲。 通过探究崇明岛成因 学生根据三角洲的形 态能够举一反三的分 析其他类型的成因。
教师布置任务:分成 4 个 小组, 每组 6 人, 汇报组 长 1 名, 记录员 1 名, 完 成小组学习任务单。组内 合作,组间质疑和补充。 根据前面教师知识的铺 垫, 结合课本资料, 小组 合作总结概括崇明岛的 形成过程,组长分享。 第 1 个问题:先向北,再 向东南方向扩展。 第 2 个问题 :水面上升, 流水侵蚀或者海水侵蚀。 或者与北岸相连变成陆 地。 课后探究问题:④②③① 通过问题链的方式, 引 导学生层层深入, 方式 新颖, 突出课堂中学生 的主体作用, 充分挖掘 课堂上的生成。
教师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 感性认知河口冲积岛的 形成过程。 观看冲积岛形成过程视 频。认识到崇明岛的形成 是沙洲从无到有、从时淤 时冲, 沙洲相连, 从小到 大的过程。 让学生总体概括河口 冲积岛形成过程, 明确 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基 本原理, 知道冲积岛的 形成是从水下到水上, 从小变大过程。 能够从微观角度分析 一个沙岛的大致过程。
学生仔细读图 , 距今 2000—3000 年长江入海 口形状和朝向的变化, 思 考老师的问题。 2000 多年前,扬州的长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能够概括河口的 形状和朝向、盛行风都 是影响崇明岛的形成 因素。用发展的眼光看
课题: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教师总结:河口北岸沙岛 并岸和南岸边滩外涨都 以堆积为主:推动了陆地 面积的扩张, 从而使得长 江入海口处变得越来越 狭长, 给予了泥沙沉积较 为有利空间条件, 同时也 减弱了海水的干扰。河口 喇叭形,朝向东南方向, 有利于夏季风的进入。 段也和现在的钱塘江一 样, 长江入海口也是“喇 叭口 ”形,成为漏斗状, 江面比较狭窄, 水体急速 上涨, 于是形成奔腾澎湃 的潮涌。后来, 由于长江 挟带泥沙在入海口淤积, 海岸线不断向海洋延伸, 入海口东移, 扬州位置远 离出海口, 形成潮涌的条 件越来越弱。 学生感受到崇明美景, 心 中有一种危机感。 待问题的地理思维。
03 问 未 来寻影响 (选讲部分) 教师引导学 生思考: 1955 年后,崇 明岛经围垦后变成良田 和农场, 为上海提供农副 食品。不同时代的选择原 因是略有不同的。崇明岛 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岛。 学生根据图文资料, 结合 历史知识, 从历史时期背 景思考人口的变化、农业 的发展、生态的破坏、长 江大坝的修建、围垦技术 的进步等因素。 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 特点是开发崇明岛的基 本条件。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 体性的原理方法, 分析 实际问题, 增强区域认 知的同时, 加强学生综 合思维的培养。
教师小结人类活动的影响:崇明岛面积快速增长,反映了河口沙岛的演变特点。近 1400 年来崇明岛陆地面积增长速率加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随着长江流域人口增多,土地 开垦强度增大,水土流失加重,河流人海泥沙通量增大,潮滩淤涨加快;二是滩涂围垦技 术提高,围垦强度增大。早期的围垦是在潮水很少到达的平均高潮位以上堆筑土堤;近期 围垦使用了混凝土结构,围垦高程降低,甚至堵汊促淤。
03 问未 来寻影响 教师提出辩论问题:你认 为未来崇明岛面积是扩 大还是缩小?选择观点 进行辩论。 辩论规则:1.讨论 5 分钟, 书写论据(最少三条), 组长负责上台分享观点。 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进行 辩论赛。 学生主要论点: 扩大: 1.泥沙不断淤积, 沙岛面 积扩大。 2.日益增长 的人 口导致 用地需求增加, 需要围海 造田。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 体性的原理方法, 分析 实际问题, 增强区域认 知的同时, 加强综合思 维的培养。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 体性的原理方法, 分析 实际问题, 增强区域认
课题: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2.讨论 2 分钟后, 组员针 对对方最少 1 个观点进行 辩论。 3.大众评委举手投 票。 4.发奖品 教师总结: 3.围海造 田技术 的不断 进步。 减小: 1.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 上升,低平地区被淹没 2. 环岛工程年久失修, 甚至拆除, 增强了潮汐波 浪和盛行风的影响, 有利 于海水的侵蚀作用 3. 长江流域水库数量增 多, 拦沙能力增加, 长江 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保 持水土作用增强, 入海口 的泥沙减少, 崇明岛面积 可能会减少。 知的同时, 加强综合思 维的培养。 突出人类改造利用自 然环境中, 人地和谐的 地理观。运用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方 法, 分析实际问题, 增 强区域认知的同时, 加 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 调观的培养。
(选讲部分) 教师小结不同观点:未来,崇明岛的面积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环岛工 程稳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低平地区被淹没,河口形 状变化,环岛工程年久失修,甚至拆除,增强了潮汐波浪和盛行风的影响,有利于海水的 侵蚀作用。长江流域水库数量增多蓄水规模扩大,拦沙能力增加,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增 加保持水土作用增强,入海口的泥沙减少,崇明岛面积可能会减少,有消失的可能;将来 冰期来临, 海平面下降, 海岸线向海洋迁移, 大陆架露出水面形成新的河道, 变成江心洲。
课堂总结 陈吉余院士: 1921— 2017 他率先提出利用 青草沙修建江心水库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改建 于海堤之外潮滩之上, 减 学生感受和总结:入唐以 来,人们从利用改造崇明 岛到保护崇明岛, 在科学 家先进理论的指导下, 进 一步保证崇明山水林田 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崇明岛由农业岛 到生态岛再到世界级生 态岛, 最终也将走向人地 协调之路。 区域发展要符合地理 事物的发展规律, 科学 家指导、人民的垦拓精 神,加强学生价值观的 培养, 增强人地协调观 的形成。
课题:三角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少征地 488 亩,为国家节 省数以亿计的投资.
单元总结 我们本单元从巍巍大别 山, 滚滚杭埠河, 终到东 海瀛洲。我们不仅一起探 讨了地表形态塑造知识, 而且我们要把大别山革 命精神、科学家的科研奉 献精神、人民的垦拓和奋 斗精神薪火相传, 在这些 精神引领下, 同学们就像 这块石头一样踏上新征 程、向着新目标前进。 学生对本节课的有一 个整体的认识, 有一个 完整的思维导图。更加 有利于学生掌握本章 的内容。
课后任务 推荐书籍。崇明岛世界级 生态岛绿皮书。 崇明岛的发展离不开长 三角甚至长江流域的支 持,崇明岛的未来人民自 己做主, 请你论证崇明岛 未来发展并撰写规划书 学生从自然和人文、岛 内和岛外、旧规划为前 提完成本节课课后任 务。学生从系统思想和 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 综合思维和方法的渗 透。
六、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包括第一部分认识崇明岛, 第二部分研究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第三部 分研究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第四部分推测崇明岛的未来,层层递进, 从认 识崇明岛是河口冲积岛开始,研究形成崇明岛的外力作用,再从人文角度出发, 研究哪些人类活动影响了崇明岛, 崇明岛的未来是由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影 响的, 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 帮助学生树立人地 和谐观。本节课用到了之前学习的知识, 学生对此掌握不牢, 出现言不表意的现 象。加强地理基本技能日常训练, 将口语化转化为地理术语, 用地理语言表述答 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