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谁是真正的革命党人?
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同盟会
(中国国民党前身)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
1927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为什么新的革命力量要推翻曾经的革命党人?
目录
CONTENTS
救危局,谋生存
谋破局,现曙光
现格局,藏危机



油画《南昌起义》 赵大千 作
救危局,谋生存
1927年,功成名就的国民革命军将领为何选择铤而走险?
贺龙:31岁,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叶挺:31岁,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
刘伯承:35岁,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
一位目击者说:“头颅滚动,犹如成熟的李子,充满沟渠。疲惫不堪的刽子手们挥动着大刀,拉布风扇的人在一旁一下一下地为他们扇风。”
——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
分道1927,血泊奋起
到南昌去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属于人民的军队,是在革命低潮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这是党领导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的胜利,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国民党部队迅速从四面八方开来,敌我力量越来越悬殊。
——哈战涌主编《星火燎原:建军的那些人与事》
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挺、
朱德、刘伯承
占领南昌→攻下广州→受阻后转战湘南
到南昌去
“至于南昌起义军要南征去占领潮汕,以便接受苏联的援助,更是共产国际的具体指示。”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思考: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的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2)苏联指导:南下广东,准备再次北伐。
(1)军事不利:敌人封堵南昌,敌强我弱。
共产党果断决策
共产党尚未成熟
起义部队何去何从?
谋破局,现曙光
会议内容
八七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27年8月7日
武汉汉口
到城市去
“会议坚决地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退让错误,撤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针对陈独秀领导时期的党中央放弃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全面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在八七会议上,中共中央再次做出了秋收暴动的决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
八七会议
为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回到湖南,准备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准备攻打中心城市长沙。
时间与地点:
旗帜:
过程与结果:
1927.9 湘赣边界
工农革命军
初期比较顺利,但后期受挫严重,遂改向农村和山区进军。
为什么?
到城市去
起义5000余人
只剩1000余人
秋收起义
起义20000余人
只剩2000余人
南昌起义
效仿俄国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道路失败
中国的革命道路?
"我们要改变方向,上山去。" ——毛泽东
城市
农村
文家市决策
根据材料,说说毛泽东为什么主张向农村进军?
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城市,所以农村是孕育革命的温床,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2)农民数量庞大,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1)敌人主要盘踞在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
到农村去
三湾改编
进军井冈山
秋收起义示意图
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党指挥枪)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
受 挫
城市转向农村
创建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到农村去
(1)时间:
(2)地点:
(3)创建者:
(4)地位:
(5)意义:
1927年10月
毛泽东
井冈山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为什么要首选井冈山?
材料: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周围方圆200余里,与江西、湖南的数县相邻,地势险峻,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堪称易守难攻。这里远离大城市,国民党统治基础薄弱,又闹过农民运动,有群众基础,适于搞工农武装割据。
①地势险:易守难攻
②敌人弱:远离城市中心
③革命多:群众基础好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时间:
(2)会师双方:
(3)结果:
(4)军长:
(5)党代表:
(6)意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朱德、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所以用这名字为要保持国民党第四军 ‘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
朱德
毛泽东
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
部分军队和湖南工农武装
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井冈山会师:
现格局,藏危机
党和红军在开辟根据时要面临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党和红军面临的困难
根据地人民对党和红军误解造成的恐慌
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围剿
粮食、衣服缺少等生活问题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斗争(游击战争)
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主要形式
中心内容
战略阵地
古田会议
材料: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
我们的党、军队都在思想上出现了问题,怎么办?
时间
地点
原则
1929年12月
福建上杭县古田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最早的革命根据地
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坦途,光明向前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时间
地点
会议
内容
1931年冬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会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标志着国共政权对立的正式形成。
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
共产党:苏维埃临时政府(江西瑞金)
时间 军队人数(敌-我) 战术 指挥者 结果
第一次反“围剿” 1930.10 10万-4万 毛泽东
第二次反“围剿” 1931.4 20万-3万 毛泽东
第三次反“围剿” 1931.7 30万-3万 毛泽东
第四次反“围剿” 1932.12 50万-7万 周恩来
第五次反“围剿” 1933.9 50万-8万 李德、博古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失败
诱敌深入
诱敌深入
诱敌深入
诱敌+伏击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格局已现,危机重重
在危局中,中国共产党走的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俄 国 中 国
道路 先城市,后农村,城市包围农村
国情 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力量大,在城市暴动容易取得胜利
原因 先农村,后城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人阶级数量小,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革命容易成功
国情不同,所以革命道路不同
启示:革命道路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