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望海潮》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人柳永 2.分析词中意象与意境,学习写作手法——点染。 3.把握作者情感;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学重点 分析词中意象与意境,学习写作手法——点染。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情感;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一、导入 在姜夔笔下扬州是一座“空”城,在柳永笔下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呢? 作者简介: (1)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为人放荡不羁,但才情卓异。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其词多描写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被誉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纪昀曾评价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2)政治失意客,词坛一浪子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出入娼馆酒楼,填词为生,词名日隆,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柳永最终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二.赏析诗词 任务一:诵读文本,疏通词意 学习活动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习活动二:再读,结合注释通词意(要求用散文化语言描绘全词意思)。 任务二:品读诗词 学习活动一:词人在作品的最后写道“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请思考“夸”的是什么? 杭州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 学习活动二:作者是如何“夸”杭州的美丽与繁华的? (1)总体介绍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的重要 三吴都会——社会条件的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长期繁盛的历史 (2)具体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风景优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江潮壮观 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繁华富庶 小结:上阕写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和市井风貌 重湖叠巘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景色优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百姓和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与民同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结束语: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小结:下阕写西湖山水风物之美,人文风貌之佳。 学习活动三:作者为什么要“夸”杭州?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写作背景】 杨棣《古今词话》载:“柳曹卿与孙相何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誊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龄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誊卿坐。”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布衣是无法去孙何家拜访的。柳永就填了这首词,使其在歌伎中广泛传唱以使孙何知道,结果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面见并宴请了柳永。 可见这是一篇投赠之作。是柳永欲用来打动旧知的,没想到却轰动了当时的词坛。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在的自荐信。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任务三:赏析艺术特色 学习活动一:这首词是用什么手法来“夸”杭州的?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情感。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染)断肠人在天涯。(点)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染)总是离人泪。(点) 学习活动二: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1)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 (2)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2、其他手法 远近结合: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动静结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时空结合: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夸张:天堑无涯 千骑拥高牙 拟人、比喻: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互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借代:羌管弄晴、归去凤池夸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任务四.比较阅读 学习活动一:有人说《望海潮》是盛世华章,《扬州慢》是灾难美学,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小组合作,说明理由) 喜欢柳永的表达。柳永以如椽之笔,描绘的杭州城自然人文之景俱佳,展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对杭州城的讴歌、赞美,体现了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读来令人愉悦。 喜欢姜夔的表达。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题。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郁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 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起起落落中向前发展。从文学的表达来说,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 繁华不等于强大 富庶不等于久安 灾难不代表末日 废墟不代表绝望 2020年初新冠疫情笼罩下封城的武汉,那也是一座空城,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最终迎来了它的重启。 今日首都北京,圆明园中依然伫立着大水法的废墟,但几代中国人牢记教训、奋发图强,在废墟之上重新创造了新的繁华。2022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让首都北京成为了全世界第座双奥之城。 正如卡尔维诺所言: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课堂小结: 城市是我们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看得见的记忆。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文学人语作品同样具有历史书写的责任,它可以将个人记忆变成集体记忆,变成文化,以史为鉴,启迪未来。 附:情境默写 (见PPT)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从《望海潮》的语言、构思、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写一则不少于300字的文学短评,分享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