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一第三单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件(共5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一第三单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件(共58张PPT)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特征
秦的统一,秦末农民起义(七上P44~52)
知识点一
皇帝
丞相
郡县制
中央集权
度量衡
大泽乡
巨鹿之战
刘邦
【易错易混】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是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汉的发展(七上P54~62、P67~71)
知识点二
推恩令
刺史
儒家
盐铁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
长安
【拓展延伸】
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原因
汉代儒学能够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除了汉武帝的推崇,更重要的是董仲舒等人的改造,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迎合了统治者加强君权的需要,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的巩固,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东汉的统治,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七上P63~66、P76~77)
知识点三
论语
论语
论语
丝绸之路
汉朝的科技文化(七上P72~76)
知识点四
司马迁
纪传体
汉武帝
蔡伦
伤寒杂病论
麻沸散
【拓展延伸】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前221
小篆
秦的暴政
张骞
儒术
五铢钱
外戚与宦官
伤寒杂病论
纪传体
1.图1是①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的路线图,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2.图2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它的起点是② 。
公元前138
读图学史
长安
史料探究
材料一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1.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价值:文献价值。
证实:通过考古发现。
材料二 悬泉置遗址一间房屋内已经破碎的泥墙墙壁上发现了墨书题记《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经专家们修复、释读,定名为《四时月令诏条》。它是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太皇太后发布的诏书,内容主要涉及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安排与诸如“毋攻伐大树”“毋杀孩虫”等“顺时应节”的禁令。
——摘编自谢继忠《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诏条〉释文补证》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四时月令诏条》在敦煌地区流传的历史背景。
背景:①汉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②大一统国家的发展。③汉代对西域地区的开拓。④农耕经济的发展。⑤受天人观念的影响。⑥统治者关注生态保护。
1.(2023·广东)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A
2.(2023·广东)下图为江苏、山西等地出土汉代文物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汉代(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推行盐铁官营
C.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D.思想领先世界
C
3.(2023·深圳)“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
D
4.(2022·广东)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
A
5.(2022·广东)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 )
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C
6.(2022·广州)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B
7.(2023·广州)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B
8.(2022·深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
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摘编自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4分)
大一统内涵从土地、民心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制度层面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飞跃。(4分)
材料二 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6分)
类型:实物史料。(2分)
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4分)
材料三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4分)
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结果:鼎盛时期。(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分)
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思想统一、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2分)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云浮一模)有学者认为,秦的统一把以往的“齐人”“楚人”等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同时,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也仍然留存下来。这说明秦朝的建立( )
A.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促进了多种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C.兼具政治统一性和文化多样性 D.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
C
巩固提升
2.(2023·广东模拟)1975年12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大致分为三类:一为法律条文;二是法律解释;三是有关诉讼制度的各种规则。这些竹简内容折射出秦朝( )
A.独尊法家 B.严控百姓思想
C.统治残暴 D.重视法制建设
D
3.(历史解释)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在地方上推行了( )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C
4.(史料实证)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
A
5.(历史解释)秦的暴政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汉书》曰:“赭衣(秦时罪犯皆穿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愁怨,溃而叛之。”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说法的是( )
A.繁重的徭役 B.严酷的刑法
C.沉重的赋税 D.推行郡县
B
6.(历史解释)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A.郡 B.县
C.王国 D.侯国
C
7.(时空观念)如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B
8.(历史解释)《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哪一政策(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B
9.(历史解释)他一改王朝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加强集权,加强对经济的控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B
10.(时空观念)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朝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
A.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B.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D.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A
11.(历史解释)“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历史现象的意义是( )
A.开始对西域的行政管辖
B.实现了与大月氏的联合
C.凿通了“丝绸之路”
D.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C
12.(2023·广东珠海二模)如图为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古于阗国(西域古国)铜钱,距今约两千年。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B.中国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D.印度文明深受中国影响
A
13.(2023·广东韶关一模)史书记载:汉初,书籍必须要通过抄写才能完成,为了抄一本书甚至要去千里外寻师访求。因此有“黄金满策,不如留给子孙一本经书”之说。据此推断( )
A.西汉因为造纸术的改进促进书籍的传播
B.当时黄金的价格已经远远低于经书
C.西汉初年进行文化传承的条件十分艰难
D.人们对于求取功名的热情十分高涨
C
14.(历史解释)《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华佗 B.蔡伦
C.张仲景 D.王祯
C
15.(2023·广东揭阳一模)司马迁的《史记》将历史人物列入本纪(帝王)、世家(诸侯、贵族)、列传(文武大臣、名人等)。他将来自社会底层的陈胜归于“世家”一列。这说明了( )
A.陈胜是诸侯或贵族的后代 B.陈胜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C.司马迁肯定陈胜反抗暴政 D.《史记》对人物随意归类
C
二、非选择题
16.(2023·广州一模)货币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战国后期青铜货币分布图
——《中国铜钱世界—货币与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战国时期货币的时代特点。分析战国时期大量货币出现的根源。(6分)
特点:货币都由青铜铸造;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货币;货币形制多样;同类货币使用超出一国(诸侯国)范围。(4分,任答两点即可)
根源:生产力的提高(或铁器、牛耕的使用;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等)。(2分)
材料二 汉武帝铸币制度调整大事年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代,中国货币制度的变化情况。(4分)
变化:从币值多样到币值统一(五铢钱);从私人铸币到政府铸币,并禁止私人铸币;铸币权逐渐从地方收归中央(中央垄断铸币权)。(4分,任答两点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货币制度变化与中央权力的强弱关系。
中央权力弱小时,私人铸币普遍流行,货币也难以统一,如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落,各诸侯国各行其是,货币混乱;中央权力强大时,货币统一,中央垄断铸币权。如汉武帝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铸造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4分,从中央权力大小两个角度阐述)
17.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当前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贸易和投资低迷,发展不平衡加剧。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突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 
(1)(历史解释)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4分)
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2分)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分)
(2)(历史解释)依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4分)
(3)(历史解释)依据材料三,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4分)
丰富了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分,意思相似即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一带一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