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情境创设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掀起了大家去云南旅游的热潮,五一假期期间老师也准备去云南旅行,在浏览景区网页时发现,云南哀牢山景区新推出一个旅游项目——欣赏梨花美景,参观情暖茅屋。小茅屋、梨花,这样的景物在我们生活中似乎平平无奇,那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游客呢?借助彭荆风的《驿路梨花》,请同学们替老师解惑。

驿


彭荆风
作者介绍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他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他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读一读
预习检查
qiào

pèn

jùn

niǎn

yǎn

huǎnɡ hū
yínɡ
miè
zháo
陡峭
露宿
喷香
暮色
菌子
麂子
撵走
修葺
掩映
恍惚
晶莹
竹篾
着急
香气四溢
任务一
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活动一: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略读课文,说一说下面的人物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要求:1.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
2.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3.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
以及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填写下面表格。
任务一: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出现顺序 人物 与小茅屋的事件 做事的目的
1
2
3
4
5
“我”和老余
借宿小屋;和瑶族老人一起给房顶加草、挖深排水沟
学习哈尼小姑娘为群众着想
的精神
瑶族老人
归还粮食;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学习
解放军战士
修建小茅屋
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被解放军战士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
任务一: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任务一: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我”和老余的视角叙事
(1)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借住小茅屋,
(2)瑶族老人因迷路也曾借住小茅屋,为方便后人来小茅屋送粮食。
(3) 梨花姐妹被雷锋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4)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
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时间顺序叙事
(1)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2)梨花姐妹照管小茅屋
(3)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粮食。
(4)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
哪种写作顺序更好
任务一: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预设:
(1)按照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故事情节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但这样平铺直叙,不吸引人。
(2)按照“我”和老余的视角叙事,在顺叙过程中插叙了小茅屋的来历,溯源小茅屋又运用了倒叙。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悬念,并且小茅屋的主人我们不是一下找到的,那是因为中间产生了误会。
活动二:再次略读课文,找出文中设置的悬念和美丽的误会,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环环相扣,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任务一: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任务一: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预设:
悬念一:在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产生了第一个悬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误会一:“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悬念二:在瑶族老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误会解开了,于是就有了第二个悬念,主人家是谁?
误会二:后来,我们看到了一群哈尼族小姑娘,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误会,“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
悬念三:听了哈尼族小姑娘的解释后,误会解开了。原来小茅屋真正的建设者是解放军。于是就有了第三个悬念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设置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环环相扣,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任务一: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任务二
驻足小茅屋,欣赏梨花美景
活动一:请同学们圈画出文中有关描写“梨花”的语句,精读品析其内涵,领悟其蕴含之美。
任务二:驻足小茅屋,欣赏梨花美景
描写梨花的段落
(1)第3段:“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2)第4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3)第6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的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4)第27段:那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从中唱歌......
(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任务二:驻足小茅屋,欣赏梨花美景
梨花蕴含之美
(1)此句为“我”和老余急需住宿,正在着急时看到了梨花,而梨花的出现意味着前边有人家,梨花带给了我和老余温暖和希望,所以这里的梨花还有希望之美。
(2)我们看到梨花具有洁白、繁多、轻柔、香气四溢的特点。这里的梨花具有感官美。与下文梨花姑娘的出现建立起联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3)作者描写了一幅月夜梨花图,我们能够看到淡淡的月光,忽明忽暗的梨树林,感受到了吹在脸上凉凉的夜风,,轻轻飘落在身上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这是多么清幽淡雅的意境啊,所以,梨花还具有意境美。此外还诗意地点题,自然的引出茅屋。
(4)在虚写的梦境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情景交融,旨在表达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帮助过别人,为他们服务精神的赞美之情。这里的梨花不仅代表梨花姑娘,还象征着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梨花又具有象征美。
(5)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句,古诗词中梨花还有特别的内涵,因此梨花还具有诗意之美。
任务二:驻足小茅屋,欣赏梨花美景
任务三
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批注,小组合作讨论,结合本文评选出你们认为的景点“最美代言人”,并说明理由。请同学们按照推荐语的模板进行推荐。
【推荐语】我推荐xxx作为景点“最美代言人”从文中的“......”可以看出他/她(们)......
任务三: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预设:
(1)我推荐解放军叔叔为最美景点代言人。33段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从这我们知道了小茅屋建造的原因是为了方便过路人,这也是小茅屋故事的起点。正因为他们建造的小茅屋才引发了过路人一系列的行为,体现了解放军叔叔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2)我推荐梨花姐妹作为景点最美代言人。33段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第36段: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来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常常这个副词可以看出梨花姐妹的无私奉献。小茅屋内部的细节描写。比如9、10、11、12段。准备精细、热情周到。为他人着想,给过路人宾至如归的感受。梨花姐妹人如其名,他们的精神品质就像梨花一样美。
(3)瑶族老人:22段可以看出老人的感激和知恩图报.
(4)我和“老余”28段我和老余被梨花的精神影响,为群众所着想,修葺小茅屋体现他们助人为乐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任务二:驻足小茅屋,欣赏梨花美景
思考:假如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老得走不动了,我和老余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那么我们的小茅屋会不会没人管了呢?
驿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的道路,其首要功能是传递。而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任务三: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可能仍然有人在照料。虽然时代在变,然而雷锋精神并未消失。新时代涌现出许多热心善良、乐于助人、见义勇为、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继续发扬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他们的行为也表明了雷锋精神在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社会因为他们的爱心、善举而变得温暖、和谐!
任务三: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涌现的榜样扮靓了时代的道德天际线。托举哥、夺刀侠、小红帽、绿丝带,这些个人和集体激发了向上向善的道德热情;交警和司机接力为救护车开道,网友留言鼓励并报警拯救轻生女孩,市民自发设立并守护“爱心冰箱”,一件件暖心事为社会风气刷上了清爽的底色。
——摘自2018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任务三: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我写《驿路梨花》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这是我坐了七年监狱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我觉得经历了十年浩劫,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被“四人帮”破坏无疑,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向雷锋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我对雷锋精神是这样理解的,它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风尚,以及今天社会中的共产主义教育紧密联系的。
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他们并不把学雷锋的口号挂在嘴上,但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
——谈《驿路梨花》的写作
任务三: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思考:结合本文学习内容及上述材料,彭荆风除了想让大家传承雷锋精神,你还体悟到了什么?
任务三: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七年监狱生活,可以说让作者饱受生活的辛酸,可是即使经历了这些黑暗的时期,作者还能够心怀感恩之心、发现真善美、倡导新风尚。所以说时间会带走一切,也会治愈一切。云南给了作者重新开始的勇气,也给了作者重新出发的力量!这部作品是作者新生活的开端,更代表着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美好的向往。
任务三: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文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标题“驿路梨花”引用诗句,将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的美好品质完美地融为一体,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文化韵味,也让读者体会到这群人身上助人为乐、淳朴友善的美好品质。那一片片美丽洁白的梨花,香气四溢,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扬下去。
老师准备游览完后在朋友圈秀一下“小茅屋”这一新的旅游景点,请你为小茅屋景点拟写一句标语,作为旅游文案。
推荐阅读彭荆风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