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课件 (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窦娥冤》课件 (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窦娥冤

第一课时



通过阅读文本,梳理基本情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提升文学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梳理戏剧中的基本矛盾冲突,深入理解窦娥的命运,激发心中悲悯情怀。
通过比较作品多版本结局,加深对悲剧美学价值的认知。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作家,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整体把握】
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
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
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
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
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1.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折戏共出现
了多少曲牌,隶属于什么宫调?这些曲牌在
情节上写了哪几个场景?
梳理情节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指斥天地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婆媳诀别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 :三桩誓愿
人物形象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自主赏析本折,试分析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
刚强不屈
淳朴善良 孝顺婆婆
勇于反抗
安守本分
学习任务一:探究戏剧冲突 激发心中悲悯
深入阅读文本,分析该折戏中存在哪些矛盾冲突
冲突1:窦娥与张氏父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
冲突2:窦娥与官府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冲突3:窦娥的“内心冲突”
聚焦难点,深入窦娥的“内心冲突”
①聚焦难点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关注到窦娥唱词中存在自相矛盾:她既怨天地不公,但又要借天理惩处恶人。这是个有意思、有难度的话题,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滚绣球】【耍孩儿】这两段唱词上,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唱词中的矛盾的。
②齐声朗读这两段唱词。
③问题:思考窦娥唱词中的矛盾之处,说说这一矛盾体现出什么深意。
窦娥在经历了莫大的冤屈后,控诉天地的不公,但面对不道德不公正的社会,但又只能借助天地来帮助自己,这是何等的悲哀,不仅是窦娥,底层民众在黑暗的社会中是别无选择的。
我们看到的窦娥是矛盾的,是她内心意志的冲突。
学习任务一:探究戏剧冲突 激发心中悲悯
窦娥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在一个没有道德,没有公理,没有光明的社会,弱小善良的窦娥被毁灭是必然的。
学习任务一:探究戏剧冲突 激发心中悲悯
学习任务二:窦娥被毁灭是必然的——悲剧美学价值意义探讨
活动一:结合“悲剧”的定义和关于悲剧美学原理的讨论,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亚里士多德、鲁迅等人对于“悲剧”的定义,以及学者们对于悲剧美学原理的讨论,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补充材料:
材料一: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
材料二: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材料三:悲剧能够“唤起悲悯与畏惧(即痛苦感)之情并使这类感情得以净化”。(亚里士多德)
材料四:任何一位观众只要真正被悲剧人物的行动及其崇高精神所吸引,他一定会沿着悲剧作品所设置的方向,将自己的思想情绪和道德判断倾注其中。当你在为之哀伤为之悲痛的同时,你的思想感情就会出现一个瞬间超越的感觉,你就会在精神上获得自由,而且是使内在情感和整个精神状态受到净化的审美自由。悲剧,审美价值的本质就在于这种超越性。(《文学价值导论》)
悲剧的美学价值
按照恩格斯所说,窦娥的善良、勤劳、孝顺、富有反抗精神都是有价值的顺应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她本应该得到幸福生活;而张驴儿、桃杌这类为非作歹、贪赃枉法、陷害贤良之徒是阻碍甚至扼杀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并使之“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丑恶势力,本应该被绳之以法,本应该被
予以否定与摧毁,但恰恰相反,真善美被毁灭了,这是社会的悲哀,这就是悲剧。
活动二:结合材料,分析《窦娥冤》是如何体现“悲剧”内核的,又是如何唤起人的“怜悯感”与“良知意识”的。
学习任务二:窦娥被毁灭是必然的——悲剧美学价值意义探讨
悲剧的美剧价值
美丽、善良、勤劳、孝顺的窦娥被毁灭了,关汉卿把诸
多被我们这个民族群体所认可的美德集中赋予了窦娥,然后
又让如此美好的窦娥在这三场矛盾冲突中被毁灭,从而激发
同情和悲悯情怀。
活动三:作品的多版本比较,加深对悲剧美学价值的认知。
关于这篇文章的结局。历来有多种说法,这里择其二三:
结局一:有导演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第三折)结束。
结局二:明代人叶宪祖改编《窦娥冤》为《金锁记》:窦娥丈夫并未夭折,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被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结局三(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托梦父亲,最后洗雪了冤情。
学习任务二:窦娥被毁灭是必然的——悲剧美学价值意义探讨
活动二:作品的多版本比较,加深对悲剧美学价值的认知。
(1)选出你心中最符合“悲剧”审美意义的结局。
(2)挑选代表,陈述理由。
结局一抗争与拼搏而不得之后的被毁灭,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结局二完全改变了作品的悲剧性质,成为一部悲喜剧,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性几乎为零。
结局三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趋向。中国古典悲剧以悲苦为主,但往往苦尽甘来,用否极泰来的方式实现悲喜剧的交融,创造一种哀而不伤的悲剧美。
作业设计
开放性写作,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勇于表达观点。
(1)有人对窦娥的第三桩誓愿提出批评意见,认为“亢旱三年”受苦的是百姓,如七娃的《窦娥冤,还是楚州百姓冤?》和王龙的《窦娥该当何罪?》;也有人持支持意见,如张燕瑾的《〈窦娥冤〉的悲剧价值》和赵小红的《窦娥冤,仅仅是一己之冤?》。你怎么看?
(2)有人认为三桩誓愿的实现,削弱了《窦娥冤》的悲剧效果,你认为呢?
[结束语]
《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