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学习内容】
本单元共分成2个课时完成,本课为第1课时,需完成子任务一: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
1.1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2 梳理并阐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1.3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认识外交领域的开创性。
1.4说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 重点: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难点: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
【学习评价】
完成学生活动1,评估目标1.1
完成学生活动2,评估目标1.2
完成学生活动3,评估目标1.3
完成学生活动4,评估目标1.4
【学习过程】
预习10(min)预习教材159页,梳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知识
1.时间:
2.地点:
3.党派:
4.内容:
我的困惑:
学生活动1: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
赵延年《昨天与今天》 张乐平《大旗招展全球》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学生活动2:探究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材料一:
材料二: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毛泽东
材料三:课本161页“历史纵横”
材料四: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
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
——周恩来
根据材料,分析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学生活动3:自主学习外交三大方针
根据外交三大方针概括中国外交的特点?
学生活动4: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主席
材料三
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
当堂检测:
1.“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
A.制定了1954年宪法 B.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C.颁布《共同纲领》 D.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除了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
3.下图反映了我国1952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政权的巩固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